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1997~2001年对广东、湖南等地70个鳖养殖场进行常见病的调查研究、分离纯化病原后进行生化试验,鉴定出11株嗜水气单胞菌、11株豚鼠气单胞菌、6株寡源气单胞菌等,经过毒力试验后.选出较强毒力的11株细菌,用15种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网络快讯     
科研园地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网络快讯稚鳖“白点病”病原的研究从患“白点病”的稚鳖心血、肝脏和体表脓灶分离到3种细菌,分别感染健康稚鳖,仅1种致病。根据该菌的形态、营养要求、生长特性和生理生化特点,认为:稚鳖“白点病”的病原为温和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鳖穿孔病的病原菌及其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穿孔病(又称疖疮病、空穴病),为鳖的主要病害之一。由病鳖体内分离出三株细菌,其中二株经感染健康鳖得到与病鳖相同症状。经过病原学检验和毒力感染试验,证明了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气单胞菌(Aeromonassp)和产碱菌(Alcaligemessp)。本文介绍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病原菌分离、鉴定、毒力感染试验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稚鳖“白点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从患“白点病”的稚鳖心血、肝脏和体表脓灶分离到3种细菌,分别感染健康稚鳖,仅1种致病。根据该菌的形态、营养要求、生长特性和生理生化特点,作者认为:稚鳖“白点病”的病原为温和气单孢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庆大霉素、痢特灵、氟哌酸、红霉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等7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土霉素等3种抗生素低度敏感;青霉素、麦迪霉素、杆菌肽、复方新诺明和大蒜、辣蓼、柏叶、鱼腥草和高锰酸钾对该菌无抑制或杀灭作  相似文献   

5.
集约化养鳖中出现的多种鳖病主要是由气单胞菌引起的,文中叙述了作者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种防治鳖气单胞菌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鳖保宁对中华鳖气单胞菌病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常规方法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常见病害进行细菌学检查,测定了鳖保宁及相关单味药对中华鳖主要病原菌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观察鳖保宁预防鳖病害的效果,结果表明:20例患病鳖中共分离到28株细菌,其中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分别占32.14%和21.43%;鳖保宁及相关单味药对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其中鳖保宁的作用最强;鳖保宁预防鳖病害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幼鳖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患出血性败血症幼鳖内脏分离出的细菌,经生理生化鉴定,菌体凝集反应和被动免疫保护试验,表明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是该场幼鳖暴发性疾病的病原,根据药物敏感结果选择敏感药物,采用内服外消,结合水质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华鳖口咽腔溃烂综合症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出现口咽腔溃烂症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脾脏内分离出两种菌株990729、990804,用这两菌株人工感染100~150g健康鳖,发病率和死亡率为100%。经细菌形态学观察,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测定,鉴定990729为维罗纳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990804为布氏柠檬杆菌(Citrobacter braakii)。这两种菌都会引起鳖口咽腔溃烂,肝、贤、脾和肠明显病变。25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维罗纳气单胞菌对壮观霉素、头孢三嗪和妥布霉素敏感;布氏柠檬酸杆菌对诺氟沙星、头孢三嗪和环丙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9.
中华鳖常见细菌病的病原鉴定及药物体外拮抗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中华鳖疖疮穿孔病、腐皮病、出血性肠道坏死症、细菌性肝水肿病与白点病等5种常见鳖病的16株病原菌进行鉴定与抑菌效果测定,其中温和气单胞菌6株,类志贺邻单胞菌1株,嗜水气单胞菌6株,豚鼠气单胞菌3株。各分离株对中华鳖与实验小鼠均具强毒力。对16株病菌的体外拮抗结果统计表明,不同鳖病致病菌的药物拮抗作用存在明显差异,而病症一致采集地各异的中华鳖病菌其体外药物敏感性亦有所不同,以丁胺卡那、氟嗪酸、环丙沙星、新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妥因等抗生素的抑菌效用最为显著,中高敏频次≥10。  相似文献   

10.
针对2014年发生在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的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溃疡病,开展了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药物敏感性试验和中草药抑菌、杀菌试验。实验从杂交鳢脾脏中分离到一个菌株S8,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菌体直、两端钝圆。对该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和gyr B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此致病菌株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当人工感染剂量大于1.0×107CFU/尾时,能引起杂交鳢100%发病死亡。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温和气单胞菌S8对阿米卡星、头孢拉啶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头孢他啶、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不敏感。应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18种中草药对温和气单胞菌S8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显示:石榴皮、五倍子、黄芩对温和气单胞菌S8的抑菌杀菌效果最佳,其次为山茱萸、地榆和芦荟。  相似文献   

11.
周萍  陆新华 《科学养鱼》2003,(11):47-47
在养鳖生产过程中,有些养殖者对白点病、白斑病、水霉病辨别不清,在鳖病治疗过程中存在盲目、滥用药物的现象,从而影响了鳖病的防治效果。因此笔者根据近几年在养鳖场的实践,对上述鳖病的区别与综合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一、甲鱼白点病、白斑病、水霉病的区别 1.病原不同:白点病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白斑病病原是毛霉菌,  相似文献   

12.
怎样提高稚幼鳖越冬成活率鳖对环境温度变化较为敏感,适宜生长温度是20~32℃,16℃以下停止摄食,12℃以下即进入冬眠状态。养殖者可根据鳖的这一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保证稚幼鳖顺利地度过寒冬。一、越冬前加强饲养。在越冬前,水温在16℃以上多投喂一些...  相似文献   

13.
对鳖非典型性赤斑病进行了病原分析,未分离到病毒,但从脏器和卵中分离到8株细菌,经细菌学和血清学鉴定均属于嗜水气单胞菌。毒力试验证实该菌是本病的致病菌,它们对诺氟沙星等20余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4.
健康养殖是以客观的养殖观念,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有效的疾病防治处理,使养殖品种健康生长,以创造出优良的养殖效益及社会效益。稚鳖期的高发病——“白点病”稚鳖孵出后最容易出现“白点病”,并造成大量死亡,这也是造成甲鱼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为什么稚鳖容易出现白点病?稚鳖体表的粘膜非常薄,只有成鳖的1/10厚,稚鳖在运输和挑选过程中,粘膜层很容易受损伤,粘膜损伤后,就容易被细菌感染而得“白点病”。“白点病”的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它们在水中大量存在,一旦体表受伤,马上就被这种菌感染而得病。二、如何防…  相似文献   

15.
在稚鳖的养殖过程中。毛霉病是危害较大的病害之一,也是较特殊的一种。致病霉菌在流水池的新水中具有迅速繁殖的倾向,而在浮游植物丰盛的水体则发病率低。其它竞争性细菌的存在可抑制这种霉菌的生长。使用抗菌素药物反而促进此病恶化.我县水产良种场养殖的稚鳖今年1月份出现此病,病情迅速恶化,并出现死亡。笔者现将此病的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一)病因: 该病主要是毛霉菌寄生于稚鳖体表引起。 (二)流行情况: 此病常年发生,5-8月最流行,主要危害稚鳖,3月龄的稚鳖染上此病死亡率高达80%,患病稚鳖是因身体衰弱而死。 (…  相似文献   

16.
鳖穿孔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孙佩芳 《水产学报》1996,20(2):120-124
鳖穿孔病是我国养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对象主要是稚鳖。从垂死的鳖体中分离到M-Ⅱ-3、M-5、M-Ⅰ-3和M-Ⅱ-2四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均对健康稚鳖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由此证实这四菌株是鳖穿孔病的病原菌。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普通变形菌。  相似文献   

17.
潘建  徐帅 《科学养鱼》1997,(7):28-28
稚鳖在温室内进行高密度加温养殖,是目前一个较普遍的快速高效的养殖项目,但由于密度大、投饵量大、鳖的排泄物和残饵积存多,加上因燃料费用的限制不能经常换水,水质极易恶化。也容易使稚鳖发病,特别是池水发黑发臭,水中硫化氢、氨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含量很高,而水中溶氧又减少,稚鳖会因吸入大量有毒气体而缺氧发病,甚至大量死亡。这种因水质恶化而引发的鳖病症状:大量病鳖爬上休息台,反应迟钝,病鳖体表无伤,鳖体象充了气一样膨胀,手微捏腹部有气泡从口、鼻排出,排出的气体带有刺鼻的臭味。解剖病鳖时,有强烈刺…  相似文献   

18.
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杨向江 《内陆水产》1997,22(9):9-10
在试管内测定了18种抗中草药对来自患白点病的中华鳖稚鳖上的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表明,五倍子,大黄,黄芩,乌梅和连翘等5种中草药具有对嗜水气单胞菌较强的抗菌能力,其MIC均在50μl/ml以下;  相似文献   

19.
稚鳖无沙盆养试验稚鳖个小体弱,对不良环境适应力很差,成活率低,特别是在冬眠过程中会逐渐死亡.故稚鳖阶段是养鳖全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为探索稚鳖养殖的新技术,笔者从1994年10月开始在我县汪家乡下坂村进行了稚鳖无沙盆养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饲养盆规格...  相似文献   

20.
白点病亦称白斑病、毛霉病,其病原体是藻状菌目毛霉菌科毛霉菌属的一种霉菌。该病在稚鳖养殖阶段极易发生,并且危害严重,一旦病原感染,会造成暴发性疾病,引起稚鳖大量的死亡。现将稚鳖白点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流行情况白点病在稚鳖驯养开食后30~45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