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产“霍紅”的主要产区之一——諸佛菴公社的姜家冲今年春茶获得丰产。三十七亩采叶茶园,春茶一季产量就超过了去年全年产量。58年春茶2041.10斤,全年产量4375斤12兩;59年春茶产量6600斤比58年春茶增产223.3%,比58年全年增产50.8%;質量上也有提高,58年一級茶占37%,均价1.35元,59年一級茶占50%,均价达1.36元。为什么能一季超全年呢?  相似文献   

2.
“春茶一担,夏茶一头。”这是湖南茶区对于各季茶叶产量的描述,它说明了历史上春、夏、秋茶的比例关系。但是在大跃进的1959年,安化茶叶试验站春茶亩产61.12斤,占全年产量的31%;而夏茶亩产69.10斤,占全年产量的35%;秋茶亩产67.8斤,占全年产量的34%。在安化和全国各茶区都出现了许多夏茶超春茶,秋茶超春茶的典范后,打破了这一历史  相似文献   

3.
太平溪人民公社青岭管理区有茶园403亩。1958年全年产量65849斤。在人民公社化的第一年——1959年,茶叶生产获得了季季增产的成绩。1959年春茶产量38613.4斤,比1958年春茶32266.4斤增产19.7%,1959年夏茶产量44410.12斤,比1958年夏茶20413.4斤增产117.56%。超过春茶产量的15.03%。1959年全年茶叶产量达到104242.2斤,比1958年全年茶叶产量增产58.5%,有力地回击了认为“夏茶潜力  相似文献   

4.
春茶产量、产值的高低和夏茶与春茶量、质比例的大小,是决定全年产量、产值的两大基数。就目前情况来说,大部分茶区春茶生产的量、值基本稳定。但夏茶生产水平不高,其产量与春茶产量之比通常为40%左右甚至更低。因此,怎样抓好春茶生产,提高夏茶比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巨川公社石门大队上坞生产队茶叶生产实践表明:采取科学的农技措施,抓好春茶生产,提高夏茶产量,就可达到全年增产增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春茶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收入大,在全年生产中占有重要比重。春茶产量的高低,一般由上年越冬芽的数量和质量所决定。因此,搞好冬季茶园管理,培育数量众多的越冬壮芽,是夺取翌年春茶丰收的重要基础。茶园冬管,人们往往习惯于当年十二月至下年二月之间进行。其实,我省大部分茶区冬季气温低,降雨量少,月平均气温多在7—6℃以下,个别地方极端最低温达-6℃,并兼有霜冻危害。这时期茶树的地上部分处于休眠状态,根系活动弱,生长受抑制,不宜进行耕锄。茶树的根  相似文献   

6.
春茶是全年产量最高,质量最好的一季茶叶,产值占全年茶叶总产值的60%左右,又是农业生产中收获最早的一项作物,因此,夺取春茶更大丰收,对于保证完成全年茶叶产量、产值计划,支援春耕生产,鼓舞茶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都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1产销形势1997年茶叶产销形势比前几年有所好转。可以简要概括为:产量略增,价格回升,出口增加,名优茶持续发展。1.1产量略增。从春茶情况来看,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快,特别有利于春茶生产。主产茶区除安徽、海南两省略有减产外,其他省区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据统计,1997年春茶产量为27.2万t,产值实现51亿元,分别比1996年增长3.4%和13%。春茶的丰收为全年的增产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预计全年茶叶总产量将创历史最好水平,可望突破60万t,达61万多t,比上年增长2.3%,产值可达85亿元,比上年增长6.4%。1.2价格回升。从1996年…  相似文献   

8.
吴洵 《茶业通报》1998,20(3):24-25
过去茶树高产栽培中常常对采摘茶园茶树采取春茶前的轻修剪(即剪去蓬面上scm左右的枝梢),以保持茶树蓬面生机,促进新梢旺盛生长,使全年获得较高的茶叶产量。但近年来据我所对不同品种茶树的轻修剪试验结果,无论是春茶前轻修剪或是夏茶前轻修剪,对当季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春茶前轻修剪对当季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分枝较密,发芽较早的品种影响更大。如分枝较密,发芽较早的龙井43、菊花春和碧云等与不修剪相比,春茶发芽时间推迟5~gd,一芽二叶开展期推迟2~7d,春茶产量减少7.0%~15.2%…  相似文献   

9.
春夏茶超过去年全年产量今年力爭全年产量翻一翻武义县明山乡的412亩采叶茶园,1957年全年产茶44,630斤(干茶),平均亩产108.37斤,1958年春茶产53,264斤,平均亩产129.3斤,一季春茶超过去年全年产量。于潛县天目山第一高級社,1957年全年产茶180担,1958年产春茶230担,一季春茶  相似文献   

10.
茶树专用叶面肥-催芽素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近5年在茶园喷施催芽素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茶树越冬芽萌动时,喷施0.5%的催芽素,叶片光合速率增强,叶绿素含量增加;越冬芽早发多发、春茶提早开采;春茶增值22.76%、全年增值12.03%;绿茶感官品质及与品质密切相关的有效成分茶多酚、氨基酸、糖总量、维生素C、咖啡碱等含量均高于对照;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硒、锌、铁等微量元素含量也高于对照。催芽素值得在茶叶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安徽泾县春茶开采期预报及气候品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气候条件对春茶开采期和品质的影响,基于2013—2016年安徽翰林茶叶有限公司"绿环兰香"茶叶基地区域气象站资料和生育期观测资料,建立春茶开采期积温预报模型。此外,在茶叶气候品质评价气象指标和气候适宜指数构建基础上,利用分层聚类分析方法,得出茶叶气候品质评价等级标准。结果表明:当≥7℃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别达396.7℃和153.6℃时,春茶进入开采期。春茶品质形成的最适气象指标为日平均气温在12~14℃,平均相对湿度大于80%,平均日照时间在3~6 h,其中倒春寒天气对茶叶品质影响最大。气候适宜指数和分层聚类结果表明,泾县地区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优质茶的形成,特优和优气候等级年份占56%,良等级占比19%,一般等级占比25%。试验数据检验表明,春茶气候品质等级与品质等级相一致,茶叶气候品质等级评价办法能够基本反映茶叶品质情况。  相似文献   

12.
正春茶是品质最好、价格高的早季茶,其产量高低往往决定茶园效益的好坏。抓住早春的茶园管理是提高春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节,其管理必须抓好以下几点:除草松土。茶园经过4~5个月的雨雪,土壤已经板结,有的已长出杂草,为了增加茶园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温,及时蓄积水分,改善土壤结构,促进茶树根系活动,有利于促进春茶的提早萌发,因此要尽早进行茶园除草松土,一般在2月底或3月初进行,深度以10~15厘米为宜,春季雨水较多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茶树生长由于它本身的生理特性和受外界气温因子的影响而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的变化。特别在春茶季节,如雨量适中,气候由低突然增高,茶芽的萌发率和芽叶的生长速度将显著加大。这种生长趋势的出现,必将造成采摘高峰和入厂鲜叶高峰期的来临。在我国北方茶区处于采摘高峰期鲜叶入厂量的超出平时1—2倍,最高日产量约占全年产量的3—5%。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越冬防护区福鼎大白茶相关因子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区,春茶鲜叶百芽重、产量、折干率及茶叶主要品质成分水浸出物、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类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降低了酚氨比,有利于绿茶品质的形成;而夏茶变化不明显。这表明同一茶树品种在不同越冬防护条件下,它的物质代谢方向和速度是不同的,在停止防护措施后,此效应对春茶影响较明显,夏茶不明显。这为茶树安全越冬,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石台县地处皖南山区,全县国土面积1413km^2,辖8个乡镇、79个行政村,人口11.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1万人,农业人口中涉茶人口7.63万人,全县2011年茶园面积4773.3hm^2(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400hm^2),茶叶总产3250t,其中夏秋茶产量2400t。全县春茶以名优茶为主,人工手采能够确保名优茶质量要求,春茶后期和夏秋茶以生产大宗红、绿茶为主,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60%以上,由于劳动力的缺乏和手工采摘的成本提升,影响茶叶及时采摘和品质提高,生产效益比较低,研究示范山区茶叶机械化采摘技术,是提高采摘工效,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实现茶业增效、茶农增收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吴国林 《茶业通报》2003,25(4):170-171
本文根据潜山县1986~1995年连续10a的气象资料和该县塘岭茶场同期春茶记载,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等统计学原理,设计计算机分析程序,分析了春茶产量及春茶中高档茶(4月20日~5月10日)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得出两个最优回归方程,塘岭茶场可以对春茶产量及春茶中高档茶产量进行预测,同时,早春采用有效保水增湿措施,有利于春茶及中高档茶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春茶的产量不仅与茶树品种有关,而且受茶园管理措施和气候的影响较大。影响春茶产量的因素有:1.秋茶留叶量。秋季留叶的情况对春茶产量有较大的影响。叶片是光合作用的器官,是茶树制造碳水化合物的加工厂,碳水化合物又是茶树旺盛生长的基础。春茶萌发前,如果有充足的贮藏养分,春茶产量的增加是显著的。茶树秋季的光合作用较高,合成的碳水  相似文献   

18.
周文发 《茶业通报》2001,23(2):33-33
沿江丘陵茶园所产茶叶品质低下 ,产量徘徊不前 ,主要原因是土壤粘重 ,通气不良 ,有机质含量低 ,同时植被少 ,温湿条件差 ,不利茶树生长。茶树和泡桐间作后 ,由于受泡桐生物特性等有利因素影响 ,改善了低山丘陵茶园生态小环境 ,使茶园温湿度得到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的调节 ,同时泡桐 (叶、花 )凋落物改善了茶园的营养状况 ,使各季节 (特别是夏、秋 )茶树代谢旺盛 ,茶叶干物质积累和有利茶叶品质物质大幅度提高 ,对沿江丘陵茶园茶叶品质和产量形成十分有利。1 调节茶园夏秋季光照泡桐盛叶期在 5月 1 5日左右 ,此时春茶已近尾声 ,不影响春茶对…  相似文献   

19.
为开展利用气候资料进行茶树生长季气象服务工作,研究了茶树生长季的气象要素指标值,利用长清地区(1981—201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热量、水分和光照条件的分布特征及地区常见的气象灾害,探讨了有利和不利的气候因素以及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基本满足茶树生长的需求,冬、夏两季气温相差较大,影响茶树的生产周期和旺季生长;1—4月的低温冻害,对茶芽的萌动和春茶的产量有一定影响;长清月平均降水量变化较大,5—9月降水量基本满足茶树生长的需求,冬春季节(12—4月)的降水量偏少,加上空气干燥,不利于春茶产量的提高;光照时数能满足茶树生长的要求,但在茶树生长季的6—9月,日照百分率>45%,茶叶品质受到影响。准确掌握当地气候条件的利弊,为建设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气象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袁先安 《茶业通报》2004,26(4):160-161
良种是茶叶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提高茶树良种化水平,是实现茶叶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安徽省舒城县农业局选育的“舒茶早”茶树新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型的无性系茶树良种,适制绿茶,抗性强,适宜长江南、北茶区,2002年被审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审定编号为国审茶2002008。舒城县已有40hm2“舒茶早”良种园进入盛产期,实践证明,舒茶早芽叶生育力强,发芽早、整齐,长势旺,产量高,春茶萌芽一般在3月上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春茶每667m2产名优茶达50kg,产值达3000元左右,全年每667m2产量可达250kg。由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