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龙江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玉米覆膜技术,近几年农民看到了地膜玉米带来的可观效益,地膜玉米种植面积逐年递增,但同时地膜的大面积及连年使用,也给农田带来的污染,引起农作物减产,我们称之为"白色污染"。作者针对地膜玉米发展中的利与弊,做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敦煌市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给敦煌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起到了巨大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敦煌市农作物地膜覆盖率已达到100%,2015年地膜覆盖面积达到2.57万hm2。但由于地膜的大量使用带来的残膜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称之为农业"白色革命"带来的"白色污染"。分析了农田残留地膜难以回收加工利用的原因,提出了废旧地膜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第二十届中国马铃薯大会在云南省昭通市成功召开,为昭通市的马铃薯种薯发展带来了契机,近年昭阳区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面积持续增加,虽然地膜覆盖为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品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地膜栽培带来的污染问题也不可忽视。现从昭阳区马铃薯覆膜栽培使用现状及带来的问题污染及减少地膜污染的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地膜覆盖栽培为临泽农业增产增效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然而土壤中残留地膜逐年增加,极易形成地膜污染,必然会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灾难,应充分利用地膜周年覆盖的优势,延长地膜使用年限,提高作物复种指数,减少地膜用量和重复投入费用,达到节本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农田残膜对土壤污染日趋加重的现象,应筛选适合民乐县推广应用的降解地膜产品,以减轻地膜覆盖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通过试验观察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对马铃薯、洋葱和玉米在不同时期的保墒保温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验证降解地膜使用效果和推广前景。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各降解地膜保墒保温效果差异不大,增产效果不太明显,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6.
地膜自引进国内市场以来,因为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增加作物产量,受到了广大农民的青睐,但是地膜使用的曰渐增多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问题,给我们的土壤环境带来了负担,而可降解地膜的出现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有的普通地膜的不降解的缺点,减轻了一部分的土壤污染。为了研究可降解地膜的农用特性以及对不同种可降解地膜进行择优,试验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对一般大田条件下普通地膜,不同可降解地膜以及露地栽培条件下土壤的温度、水分以及产量性状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玉米产量和地膜的降解情况综合进行考虑分析,可以分别得出可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运用于实践的最优型号,可降解地膜代替普通地膜运用于生产实践具有很大的操作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地膜覆盖技术得到广泛运用的同时也带来了生产和生活环境的隐患问题,做好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是推进农业"一控两减三基本"和实施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的题中之义。基于工作实践,结合新形势下特点,探讨了推进地膜回收与综合利用的"地膜生产标准化、地膜使用合理化、地膜捡拾机械化、地膜回收企业化、地膜加工精深化"五点工作思考。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15,(10)
<正>一、地膜使用状况喀左县是农业县,耕地面积74万亩,由于受地区气候的影响,经常遭受旱灾,严重影响该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人均收入。自上世纪70年代地膜引入喀左县以来,给该县农业发展带来生机。近几年,全县设施蔬菜使用地膜面积达12亩,玉米使用地膜面积11万亩,裸地蔬菜、果树等作物使用地膜面积7万亩。全县使用厚度0.008mm以上的地膜24万亩。覆盖方式以高垄覆盖为主,用膜种类以0.9米膜  相似文献   

9.
地膜的使用在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的同时,残膜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新疆作为地膜使用量和覆盖面积最大的地区,其污染问题越发严重,为了缓解残膜污染带来的危害,强化农业污染防治,通过研究新疆地膜的使用及回收现状,提出残膜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南京市地膜使用现状出发,分析了南京市地膜使用面临形势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南京市地膜白色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