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水养殖越冬自然升温节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部沿海 ,冬季气候寒冷 ,最低气温在 -2 0℃以下 ,池塘冰厚 30cm以上。多数水产养殖品种难以在室外越冬 ,而室内越冬由于时间长、气温低、人工增温费用太大无法大面积使用 ,直接影响了北方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1 991— 1 993年我们以中国对虾为试验对象进行了室外越冬试验。在不盖大棚 ,不使用燃料和加温设备的情况下使越冬池的水温保持在 6 .5℃以上。 (由于越冬池漏水和保温层的淡水水源不足 ,保温层由于冰层加厚而变薄 ,影响了底层水温继续提高 ,在冰层厚5cm时底层水温曾达到 1 4 2℃。由此可见 ,在条件适宜时冬季池底温度保持在 1 …  相似文献   

2.
答:鱼类越冬可分为室外自然越冬和室内加温越冬两大类型。室外越冬又有池塘越冬、冰下越冬和温水越冬等形式。池塘越冬几乎没有设备:冰下越冬有打冰眼机和充气机,温水越冬常常利用地热温泉或工厂余热,主要设备是水泵。室内越冬主要设备有暖房、水泵、加热设备以及增氧、净化设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文蛤稚贝室外网箱越冬技术研究,解决了文蛤育苗产业化生产中稚贝在北方地区越冬难度大越冬成活率低等技术问题,找出一条适合北方特点的有效越冬方法及途径。2000年10月至2001年5月在盘山县双良育苗场2个室外越冬池,放入20个越冬网箱,稚贝2.0亿枚,稚贝越冬密度44万枚/m^2,平均壳长1000μm,进行了室外越冬试验。在盐度25.8—28.8,pH值7.5—8.5,DO7.0mg/L以上,用直径5.08cm潜水泵在池内间断性循环水,自然水温条件下,越冬后稚贝共计1.612亿枚,平均壳长1095μm(最大l650μm),成活率达80.6%。试验结果表明,其越冬方法在北方地区是可行的,为文蛤苗种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1越冬鱼来源7月份由海南省调运水花,经过50天育成4~6厘米的越冬秋片。2越冬池利用温室养殖池作为淡水白娼越冬地,共3只,每只140平方米,油深1米。鱼进地前用漂白粉全地消毒,每只地配备1千瓦水车式增氧机1台。热源为工厂余热。进排水方便,水温可人工调节。3入池时间当室外  相似文献   

5.
目前罗非鱼的越冬方式大多采用室内建池,此法要求条件高,而且越冬鱼数量有限,为了进一步增加越冬鱼种数量,现介绍室外池塘越冬保种技术:1.越冬设备室外池塘,面积1—1.5亩,深度1.7—1.8米,水深1.5—1.6米,最好石砌壁及底,底泥不超过10厘米,越少越好,池塘一端设水位平衡管1一2个(距池底1.5米),设排污管1—2个(距池底0.5米),均通至排水沟,进热、冷水管各一个(二者靠近。如果热、冷水混合好以后再注人越冬池则更好),1.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两部(叶轮式和水车式各一部也可)。2.水质条件水质化学指标应符合淡水渔…  相似文献   

6.
罗非鱼高密度越冬技术罗非鱼作为热带鱼类,其越冬保种是我国北方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在罗非鱼高密度越冬保种方面作了探索、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各项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越冬设备:在室内建越冬池若干(视供气、供水、鱼种情况而定),鱼池面积在1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7.
黑鲷俗称黑加吉、黑立、海鲋等,喜栖于沙泥底质或多岩礁底的浅海水域,一般不作远距离洄游,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属名贵经济鱼类,是海水中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黑鲷在北方地区养殖,由于受冬、春季水温偏低的制约,一般从 11月至翌年 4月长达半年时间在室内饲养并需一定量的热能和相应的配套措施。现结合本场鱼种越冬生产试验,对黑鲷鱼种越冬技术作一浅探。   一、越冬室与越冬池   越冬室可专建,也可利用对虾或其它育苗室改建,关键是室内增温和保温性能良好,要求背风向阳。   越冬池,多为水泥结构,长方形,面积以 20~ 40…  相似文献   

8.
1996年我所承担了山东省科委的“青蟹引进技术的研究”项目,经过6年的研究探索,圆满完成课题下达的科研指标,本文就青蟹在北方地区越冬技术总结如下。一、青蟹越冬前的准备工作1.室内工厂化越冬室内越冬池规格为2.75米×4.24米×1.2米,将池底远离排水口端2/3面积铺7~8厘米厚、粒度为0.5毫米的细沙,沙上放置脊瓦用作青蟹越冬的隐蔽物。室内采用黑色塑料布遮光,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勒克斯,室内装有暖气片供越冬室内调节气温,备有专用的预热水池,越冬池在越冬前用100克/米3的漂白粉消毒,池底所铺沙层用20克/米3高锰酸钾消毒。2.室外露天土池越…  相似文献   

9.
淡水鲳室外越冬及越冬鱼种的运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鳗原产南美亚马逊河流域,属大型热带经济鱼类,其生活临界水温下限为12℃,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不能自然越冬,各地都需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方式越冬。主要越冬方式有室内和室外两种,室外越冬又有利用温泉和工业余热水越冬两种方式。1987年以来,我场一直利用合肥发电厂余热水进行淡水娼的越冬保种并获得成功,总结出一套淡水娼室外流水越冬保种技术和管理经验。针对越冬鱼种保种密度大,越冬后鱼种体质弱,致使运输成活率较低的问题,加强越冬鱼种后期的强化培育及低温处理等工作,对提高越冬鱼种运输成活率有着重要的作用。l淡…  相似文献   

10.
李曼  夏宝东 《黑龙江水产》2006,(3):19-19,22
越冬鱼类,尤其是花白鲢鱼种经过6个月的冰封期后,体质有所消耗,如果在越冬期间出现过低氧而多次加水,致使越冬鱼类的活动增加,越冬鱼类的体质损耗将会更严重,将导致花白鲢鱼种的体质明显下降。在越冬池解冻后,随水温的逐渐升高,体质虚弱的花白鲢易染生疾病,而发生大批死亡,而同池的鲤鱼虽体质消耗也严重,却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在越冬池解冻后,以花白鲢为主的越冬池要及时疏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北方地区罗氏沼虾人工繁殖亲虾要经过近6个月的越冬时间,目前大多数场是利用室内水泥池越冬,不仅生产成本加大,而且亲虾病害严重,一般室内水泥池成活率不高于60%,直接影响到翌年生产。通过生产实践,本人将室外上池越冬与室内水泥池越冬相结合,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许多水生青饲料是以无性繁殖的方式延续后代,并且它们不耐寒冷,这就要考虑到母株的越冬问题。在冬天温度不太低的地区,母株在自然水域中即可自行越冬,次年春天又开始生长繁殖;而在冬天温度较低的地区,母株则会受冻而死亡.即不能自行安全越冬.要采取人工越冬措施。水生青饲料人工越冬的常见方式是塑料棚越冬,其越冬技术主要有如下内容:1 建池搭棚 选择背风向阳处挖建东西走向的越冬池,深30~50cm,芜萍、浮萍等的越冬池可浅些,凤眼莲、水浮莲等的越冬池则应适当深些。越冬池的宽度和长度依越冬规模、搭棚材料及地形灵活掌…  相似文献   

13.
一般在“寒露”前后,池塘水温逐渐下降到16℃左右时,红罗非鱼就不能适应了,因此,在我国大部分地区10月中旬第一次寒潮来临之前,就应将亲鱼或鱼种捕起进行越冬管理工作。一、越冬前的准备1.修建越冬池越冬池宜建于背风、向阳、水质较好、水源、电源都比较方便的地方,可用土池亦可用水泥池,其面积依数量、加温方法和管理水平而定,一般为40~60米2,池水深2米以上,以长方形为宜,水泥池一端设进水口,另一端设排水口。越冬池放养前必须进行清理和消毒,新池要检查有无漏水现象,池水pH值调至中性或微碱性。2.越冬鱼的…  相似文献   

14.
对越冬池塘和干塘冻晒的非越冬池塘培育夏花鱼种过程中池塘的轮虫冬卵数、浮游生物量、鱼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轮虫冬卵含量:越冬池小于非越冬池;浮游生物量:越冬池小于非越冬池;鱼苗成活率:越冬池远远低于非越冬池;生长速度:越冬池小于非越冬池。本次试验对夏花鱼种培育过程池塘的选择在生产中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1990年秋季,我们在设备陈旧的新开口育苗室进行了亲虾越冬生产。防病措施: 为预防越冬期间虾病发生,亲虾入池前对越冬池,沉淀池及室内地板墙壁施行四遍消毒,第一遍  相似文献   

16.
郑卫军 《齐鲁渔业》2014,(12):31-31
罗非鱼是热带鱼类,不耐低温,当水温下降至12℃以下就会逐渐死亡。在正常的情况下,罗非鱼除了在我国南方少数地区可以自然越冬外,其他地区都要采取措施越冬。越冬池面积根据水温、流量、地形及生产规模而定。越冬池水深1.5~2m为宜,进水量和出水量要相近,以保持一定水温和深度。如温泉水水温很高,应先经蓄水池冷却到一定温度再注人越冬池,这种越冬方式的越冬密度较高。同时,由于水温较高,水量充足,可强化亲鱼饲养培育,促进亲鱼性腺早熟,提早进行繁殖育苗。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北方开展海水鱼类养殖由于生长期短,在室外当年难以养成商品鱼,而需越冬后第二年再经一段时间的生长才能达到规格。大量成鱼在室内升温越冬,无疑会增加养殖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因而极大地限制了北方地区海水养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志迁 《内陆水产》1994,(11):17-17
为保证越冬亲虾的质量,提高亲虾越冬成活率.对留用越冬的亲虾,一般采取初选和复选两道程序.初选是在起捕虾的现场进行,根据选择亲虾的质量要求,挑选数量较多的亲虾,放在室内水池暂养一段时间,并在暂养过程中逐渐淘汰不合格的亲虾,在放入越冬池之前再进行一次复选。选择亲虾可参照下列标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封冰期长达100天以上,最大冰厚可达80-100cm,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是北方地区渔业生产的重要环节。鱼类越冬池常因缺氧而造成鱼类大批死亡,所以,越冬池溶解氧的测定和增氧的方法是冬季安全生产的关键。鱼类越冬池溶氧的测定和增氧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的越冬技术,在室外地埋式水泥池进行了一龄、二龄条石鲷的越冬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层中空PC阳光板保温,越冬期间越冬池的水温可维持在10 ℃以上;条石鲷的越冬成活率在90 %以上,最高达99.7 %;条石鲷的平均体质量有所增加,平均增重率最高14.28 %,最低6.09 %。通过试验还发现,条石鲷的日平均摄食率与日平均水温存在相关关系,日平均摄食率随日平均水温的上升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