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中国土地资源的土壤侵蚀性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土壤侵蚀不仅会导致土地资源的退化,而且会造成环境恶化。在定义土壤侵蚀指数的基础上,以土地资源类型为单元,以遥感与GIS技术为支撑,分析不同土地资源类型下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阐明土地资源的土壤侵蚀背景,提示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作出区域上的分析。在我国的北方以还草为主,南方以还林为主。  相似文献   

2.
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的土壤侵蚀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土壤侵蚀会导致土地资源的退化,造成环境恶化。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一个独特的地理景观,对它的研究在生态、区域发展上有重要意义。在定义土壤侵蚀指数的基础上.以土地资源类型为单元,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分析不同土地资源类型下土壤侵蚀类型与强度.阐明土地资源的土壤侵蚀背景,揭示出两之间的关系,并作了区域上的分析。结果认为在我国农牧交错带的东部草地退化,西部沙化严重,亟需治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ArcObjects的土壤侵蚀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不仅严重地破坏了以土地资源为主的自然资源,还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可持续发展构成极大威胁。采用Visual Basic 6.0语言和ArcObjects组件库,以COM组件的思想和关键技术为基础,构建土壤侵蚀模型(RUSLE),并以岳西县为试验区域,进行了土壤侵蚀的分布预测。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使用该模型可以快速有效地对不同试验区域进行土壤侵蚀分布预测,为政府部门进行水土保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与RS的杨凌区土壤侵蚀时空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养安  张鑫  江仕嵘 《水土保持学报》2018,32(6):130-133,235
土壤侵蚀是破坏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资源的重要因素,为深入了解黄土高原杨凌区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其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时空变异性,基于GIS和RS技术,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评估杨凌区侵蚀强度以及杨凌区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异性。结果表明:杨凌区土壤侵蚀主要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从2010—2014年间,土壤各级侵蚀强度所占比例基本稳定。分析土壤侵蚀与坡度和高程之间的关系表明,杨凌区15°的缓坡地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随着坡度的增加轻微度侵蚀减少,强烈、极强烈和剧烈侵蚀所占比例有所增加。各土壤侵蚀强度面积随着高程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其峰值多分布在500~550m高程带。  相似文献   

5.
利用RS与GIS技术,提取地类、坡度和植被等3个因子的数据信息,模拟1990—2010年毕节试验区的土地利用过程和土壤侵蚀变化过程,并运用叠置分析和转移矩阵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土壤侵蚀的响应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壤侵蚀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毕节试验区土地以林地、耕地、草地为主,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土壤侵蚀以轻度、中度侵蚀为主,整体呈现改善的趋势,尤其是退耕还林后,土壤侵蚀的面积与强度均不断降低;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具有密切的联系,耕地是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土地类型,耕地的减少与土壤侵蚀呈正相关关系,林地面积变化与土壤侵蚀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在退耕还林的初期,土壤侵蚀的强度略有增加,草地增加与土壤侵蚀负相关,增加草地有利于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增强。研究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关系,有利于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喀斯特地区的生态保护,为区域土地规划及水土保持等宏观决策部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坡地是广东省重要的土地资源,也是水土流失的策源地。研究坡地的土壤侵蚀及退化问题,对于坡地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广东省郁南县大湾镇为例,探讨了粤西典型坡地不同侵蚀区的侵蚀形态特征,以及土壤侵蚀所导致的坡地退化,分析了影响土壤退化的原因,并提出了退化坡地的整治措施。研究区以花岗岩发育的弱侵蚀强度为主,占总侵蚀面...  相似文献   

7.
海伦市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5年,2000年2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TM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马尔科夫模型对海伦市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土壤轻度、中度侵蚀以旱田为主,强度侵蚀主要是坡耕地。海伦市1995年土壤侵蚀强度大于2000年,从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整体发展趋势来看是向着良性循环转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近30年国内外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方法客观评价土壤侵蚀研究发展进程,了解国内外土壤侵蚀研究发展前沿,从而推动我国土壤侵蚀研究的发展。采用CiteSpace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为数据源,分析了近30年国内外土壤侵蚀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国际土壤侵蚀研究在1992—2000年间以土壤侵蚀与土地生产力关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为重点,进而发展为注重气候变化与侵蚀的相互影响、土壤侵蚀量的精确估算以及大尺度宏观侵蚀研究;而我国土壤侵蚀研究受国家政策导向明显,在1992—2000年间是以经济效益为重点的土壤侵蚀治理研究;逐渐发展为结合GIS和遥感,以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问题导向研究;近十年来,土壤侵蚀研究以RUSLE等模型研究为主,更注重土地利用、坡度等影响因素和土壤侵蚀关系的研究。最后,通过对比分析近30年国内外土壤侵蚀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提出我国土壤侵蚀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山坡地土壤侵蚀的特征及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侵蚀类型多样,侵蚀模数高;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主要表面为破坏土地质量,降低农作物产量。提高本区土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为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及增加对土地的物质与技术投入。  相似文献   

10.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2010年粤北岩溶区廊田镇南部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数据,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侵蚀的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存在耦合关系,而形成土壤侵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利用方式不当。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选择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对于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控制水土流失,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强烈水土流失导致的黑土厚度下降及土壤质量退化,直接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系统分析黑土区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对阻控黑土退化、维持土地生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黑土区土壤侵蚀环境与侵蚀环境效应、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和未来研究展望.多营力复合、缓坡长坡是黑土区...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关系分析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土壤侵蚀分布与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以我国水蚀区广东惠东区为例,以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GIS环境下,进行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矢量分析,通过SPSS软件包的统计分析,得出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的分布相关关系,其程度依次为林地、耕地、草地、城镇。在此基础上做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的地域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土壤水蚀区环境背景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侵蚀的产生是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上的 ,但各环境因子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合理地选取环境背景因子与样本层的基础上 ,以GIS为技术支撑 ,采用等级打分的方法 ,运用因子分析 ,选取环境背景因子 ,从而对环境因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在 RS与 GIS技术的支持下 ,对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具体表现为通过空间分析 ,对不同土壤侵蚀下的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貌特征下的土壤侵蚀状况、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下的土壤侵蚀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的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 ,其次为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我国的水力侵蚀以微度水力侵蚀为主 ,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 ,侵蚀面积在逐渐减少 ;我国的风力侵蚀以剧烈风力侵蚀为主 ,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 ,侵蚀面积逐渐增加 ;在冻融侵蚀区以微度冻融侵蚀为主 ,随着侵蚀强度的增加 ,侵蚀面积逐渐减小。对我国威胁最大的是风力侵蚀 ,因此 ,研究如何防治风力侵蚀 ,阻止土壤沙漠化 ,在目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是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最脆弱、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对长江中下游危害日益加剧。坡耕地是该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类,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进行坡耕地处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要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建议从加快生态经济型防护林(草)体系建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推广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抓好农村能源替代工程建设,提高人口素质、增强法制意识等5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响应,基于气象、土壤、地形、遥感等多源数据,运用GIS和统计方法分析了南京市1986—2013年的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运用RUSLE模型定量评估了南京市的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全市土壤侵蚀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1986—1996年南京市土壤侵蚀面积增加了132.95 km2,由324.11 km2增加到457.06 km2; 1996—2013年土壤侵蚀面积比从7.46%减少到2.45%,由457.06 km2减少到150.11 km2。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南京市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生产建设活动较为频繁的丘陵山区。(2)全市不同等级侵蚀面积与对应的侵蚀量呈明显的倒挂现象,较高等级侵蚀区应当是重点治理区域。(3)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南京市土壤侵蚀的因素之一,87%以上的土壤侵蚀量动态变化集中在林地和耕地。值得注意的是,水域、居民点及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变化对土壤侵蚀无明显影响,而耕地变化对土壤侵蚀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林地和草地变化对土壤侵蚀既具有负影响也具有正影响,以正面影响为主,主要是因为林地既转变成耕地也转变成居民点及建设用地和水域,不同时期其主要影响也不同。综上,该研究结果可为南京市土地资源配置及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Soil erosion is a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China. Planning for soil erosion control requires accurate soil erosion rat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esent the methods and results of the national soil erosion survey of China completed in 2011. A multi-stage, unequal probability, systematic area sampling method was employed. A total of 32,948 sample units, which were either 0.2–3 km2 small catchments or 1 km2 grids, were investigated on site. Soil erosion rates were calculated with the 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 in 10 m by 10 m grids for each sample unit, along with the area of soil loss exceeding the soil loss tolerance and the proportion of area in excess of soil loss tolerance relative to the total land area of the sample units. Maps were created by using a spatial interpolation method at national, river basin, and provincial scal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lculated average soil erosion rate was 5 t ha−1 yr−1 in China, and was 18.2 t ha−1 yr−1 for sloped, cultivated cropland. Intensive soil erosion occurred on cropland, overgrazing grassland, and sparsely forested land. The proportions of soil loss tolerance exceedance areas of sample units were interpolated through the country in 250 m grids. The national average ratio was 13.5%, which represents the area of land in China that requi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il conservation practices. These survey results and the maps provide the basic information for national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policymaking.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土壤侵蚀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土壤侵蚀是地理环境各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丰沛的降雨和频繁的暴雨,以及多山地丘陵的地形特征,为土壤侵蚀提供了强大的侵蚀潜在动力;抗侵蚀性较弱的地面组成物质,特别是花岗岩和紫色岩风化壳及其土壤,是造成土壤侵蚀特别严重的内在原因;而社会经济环境特点使类利用自然资源强度增加,出现了一系列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导致其中植被破坏,是造成土壤侵蚀的决定性因子。侵蚀坡地植被的重建必须遵循地带笥和群落演替规律,着眼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