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红曲米酒中红曲添加量、甜酒曲添加量、发酵时间等因素的最优水平范围,再以酒精度、糖度和感官评价为检测指标,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得到红曲米酒的最佳酿制条件为:红曲添加量3%、甜酒曲添加量0.3%、发酵时间120h。此工艺条件下的米酒风味醇厚,符合大部分人的口味需求。  相似文献   

2.
憎水性红曲红色素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乙酐处理醇溶性红曲红色素得到憎水性红曲红色素,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07和428nm.根据FTIR测定结果,推测在反应中可能发生酮与酸酐的缩合反应.反应后的红曲红色素可以溶于多种较低极性的溶剂,在pH7.5-12.0的碱性缓冲溶液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在酸性和pH13.0缓冲溶液中,则出现浑浊.在加热过程中,添加Al3+和Fe3+的色素溶液稳定性较差,添加Sn2+的色素溶液比较稳定,而添加Mg2+和Ca2+后,色素溶液光密度略有上升.色素溶液光密度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呈近乎线性下降;在40、60和95℃水浴中加热,色素溶液光密度随加热时间的延长也呈近乎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3.
憎水性红曲黄色素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乙酐处理水溶性红曲黄色素,得到了憎水性红曲黄色素,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90nm.由FTIR测定结果推测,在反应中可能产生酮与酸酐的缩合反应.反应后的红曲黄色素可以溶于多种较低极性的溶剂.在加热过程中,添加Al^3 的色素溶液稳定性较差,添加Sn^2 或Mg^2 的色素溶液比较稳定,而添加Fe^3 或Ca^2 后,色素溶液光密度则略有上升,色素溶液光密度随光照或水浴加热时间延长而呈接近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有关红曲色素的提取及提高其色价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采用液态发酵法来制备用途广泛的天然红曲色素.研究结果表明:pH值的改变对红曲色素的色调有很大影响,添加NaCl和CaCl2能有效地提高红曲色素的提取率.另外,本文亦对红曲色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籼米为原料,优化富含辅酶Q10红曲的固态发酵工艺。【方法】采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以影响红曲色价和辅酶Q10含量的4个关键固态发酵条件(初始pH、接种量、籼米初始含水率、亚油酸添加量)为自变量,以红曲色价和辅酶Q10含量为响应值对上述4个关键发酵条件参数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红曲分段控温发酵策略。【结果】初始pH、接种量、亚油酸添加量对红曲色价和辅酶Q10影响显著(P0.05),而籼米初始含水率对红曲色价和辅酶Q10影响不显著(P0.05),优化确定的红曲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6.0,红曲霉接种量12%,籼米初始含水率50%,亚油酸添加量64mg/kg。辅酶Q10红曲固态发酵的温度控制策略为:30℃6d→34℃5d→28℃4d。【结论】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所制红曲的色价、辅酶Q10含量分别为4 521.69U/g和387.23mg/kg,较优化前分别提高38.10%和8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红曲酒糟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的影响,为红曲酒糟在蛋鸡饲粮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8周龄海兰褐蛋鸡19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用4%、8%、12%红曲酒糟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的豆粕(去皮豆粕),预试期14d,正试期4...  相似文献   

7.
施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3077-3078
[目的]研究用异抗坏血酸钠、红曲色素替代部分亚硝酸盐的复合护色剂配方。[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异抗坏血酸钠、红曲色素添加量对中式香肠护色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红曲色素、异抗坏血酸钠、亚硝酸钠添加量以及贮藏时间对中式香肠护色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复合护色剂配方。[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中式香肠发色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异抗坏血酸钠〉贮藏天数〉红曲色素〉亚硝酸钠;最佳复合护色剂配方为:红曲色素0.24 g/kg、异抗坏血酸钠0.60 g/kg、亚硝酸钠40mg/kg,在0~5℃下贮藏天数可达60 d。[结论]研究结果为生产出替代部分亚硝酸盐的中式香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果糖添加量、氯化铵和初始含水量为自变量,以红曲霉总色价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红曲产色素的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条件为果糖添加量0.54%、氯化铵添加量0.06%和初始含水量46.00%,该设计中模型预测的色素最大值为6 693.99U·g~(-1)。进行重复验证试验,经测定实际所得红曲色素为6 684.16U·g~(-1),与模型中预测的色素最大值相差不大,说明模型设计合理,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降脂红曲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前言   红曲在古代称为丹曲,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唐朝后期陶谷撰写的<清异录>中,有“以红曲煮肉”的较早记载.至元、明代以后,关于红曲制备及应用的记载日渐增多,红曲的应用在民间也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0.
一、红曲的功能 红曲也称为丹曲,自古以来就作为改善血液循环的保健食品.红曲菌丝体中含有蛋白质、氨基酸、麦角固醇等多种营养成分.麦角固醇能促进机体对钙、磷的吸收,对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有防治作用,对儿童骨骼生长及身体发育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由市场销售的优质红曲米中分离出的产红曲色素的红曲霉菌株,经过液体扩大培养后,对以马铃薯粉丝生产废液为主要培养基,适当补加营养盐,采用摇瓶振荡发酵培养生产红曲色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马铃薯粉丝生产废液适当补加营养盐可作为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良好培养基,即培养基的pH值为5.8,培养温度为30℃,振荡培养5d可获取红曲色素.  相似文献   

12.
研究红曲霉的发酵过程中碱溶液和抗氧化剂对红曲霉生物量和红曲色素色价的影响.发酵液的最佳起始pH值为6.0.在发酵后期加入碱液,红曲色素色价的D值提高了20.42%,生物量几乎不变.在发酵液中加入抗氧化剂维生素E,红曲色素色价的D值提高了47.57%,生物量增加了29.92%,抗氧化剂的最佳用量为60 μg/mL.  相似文献   

13.
红曲杨梅果酒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红曲杨梅果酒的酿制工艺。通过添加性质稳定且具有独特保健功能的天然红曲色素以增进果酒的色泽,并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与传统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最优的发酵工艺条件;发酵温度18℃。糖汁最佳配比4:6,酵母加量10%,红曲加量2.1%,最后得到了色泽鲜艳,品质上乘且具有保健功能的杨梅果酒。  相似文献   

14.
红曲发酵麦麸提取红曲色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研究了以麦麸为基质,逐步培养红曲菌完全在麦麸中生长,来发酵培养红曲并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红曲色素.在35℃、pH为6.0的最佳发酵条件下,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适红曲色素的提取条件:70%乙醇,60℃、pH为4.0时提取3h.  相似文献   

15.
以花生蛋白粉、瘦肥比、淀粉含量为因素,确定以花生蛋白粉质量分数为5%、瘦肥比为83∶17、淀粉的质量分数为8%制作花生蛋白灌肠,该制品具有花生的特殊风味、肉色明显、富有弹性、切片紧密结实、无气孔等特点。采用红曲色素替代部分亚硝酸钠,以p H值、质构特性、过氧化值(POV)、挥发性盐基氮(TVB-N)、亚硝酸盐残留量及感官变化作为评价指标研究花生蛋白灌肠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添加0.2 g/kg红曲色素和0.06 g/kg亚硝酸钠制作的花生蛋白灌肠,与添加0.15 g/kg亚硝酸钠制作的花生蛋白灌肠的感官品质和理化性质最为接近。因此,红曲色素可以替代部分亚硝酸钠应用到花生蛋白灌肠生产中。  相似文献   

16.
红曲色素的基本性质和快速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曲色素是天然食用色素之一,在285、400和500nm 处有3个吸收峰,在强酸性、酸性和中性的条件下相当稳定;温度、金属离子、氧化剂、还原剂和络合剂对红曲色素的影响较小。从红曲色素中分离出一种黄色红曲色素,在285和398nm 处有吸收峰。其极性小于紫色红曲色素和橙色红曲色素。用针筒层析分离柱可快速将3种红曲色素分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红曲酒发酵的工艺参数,对红曲酒的生产给予指导。[方法]选取温度、红曲量、酵母量3个对红曲酒的发酵酒精度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它们对红曲酒发酵酒精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对红曲酒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试验表明,红曲酒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9.16℃,红曲量34.94 g,酵母量8.07 g,该工艺发酵所得红曲酒酒精的体积分数最高可达15.130 0%。[结论]研究可为红曲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固体培养,研究不同红曲霉菌株、初始pH值和复合无机盐添加浓度对红曲米色价和色调的影响,以期得到偏黄色调高色价红曲米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浸米水中适量添加醋酸可以在色价小幅下降的情况下,提高产品的黄色调;定量添加复合无机盐,产品色价比常规工艺提高100%以上,黄色调有明显提高;在红曲培养期内,产品的色价呈逐步增加趋势,色素中的橙黄组分在培养7~13 d内呈先缓慢上升后略有下降的过程.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确定出优化培养组合116R菌株、复合无机盐浓度0.2%、初始pH值5.8.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固态发酵制备红曲淮山工艺,为淮山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淮山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发酵时间、底物量、接种量和培养基初始水含量为考察因素,以色价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固态发酵制备红曲淮山的最佳工艺,并参照QB/T 2847-2007《功能性红曲米(粉)》和GB/T 5009.124-2003《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对制备的红曲淮山进行功能成分分析.[结果]影响固态发酵制备红曲淮山的因素排序为底物量>培养基初始水含量>发酵时间>接种量;固态发酵制备红曲淮山的最佳工艺条件:发酵时间13 d、底物量45 g(置于250 mL三角瓶中)、接种量0.4%、培养基初始水含量6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红曲淮山色价均值为1205.42 u/g,降血脂功效成分莫纳科林K和降血压功效成分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为80.00和31.74 mg/100 g,是发酵前红曲的10.00倍和10.58倍.[结论]淮山代替籼米作为红曲霉的发酵底物,发酵得到的红曲淮山功效成分含量高,为淮山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江丹  杨玲  陈盛杰  朱明军  梁世中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987-15988
[目的]优化红曲黄色素浓缩液的喷雾干燥工艺。[方法]利用喷雾干燥机进行单因素干燥试验,进而筛选出适宜的助干剂及其添加量和热风量、进口温度、进料流量的适宜范围。[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最佳助干剂为麦芽糊精,其适宜添加量为10%;当热风量为1.00、1.10和1.20m3/min时,产率分别为20.50%、24.82%和18.64%;当进口温度为90、100、110和120oC时,产率分别为21.34%、26.62%、24.50%和20.08%;当进料流量为0.02、0.04和0.06cm3/min时,产率分别为22.58%、24.68%和18.26%。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红曲黄色素喷雾干燥工艺的最佳条件是:添加10%麦芽糊精,进口温度为100℃,热风量为1.10m3/min,进料流量为0.04cm3/min。【结论]该试验为喷雾干燥工艺在红曲黄色素干燥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