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根据牙齿判定年龄 牛的牙齿可分为切齿、前臼齿、后臼齿,而牛的年龄就是根据切齿的发生、脱换和磨损情况加以判定的.切齿共4对,呈左右对称分布,由中间向两边依次为门齿(钳齿)、内中间齿、外中间齿和隅齿(齿式图见13页).根据牙齿的更换情况将其分为乳齿和永久齿,正确区分乳齿和永久齿在年龄判定上非常重要.乳齿较小而薄,齿色发白,齿间间隙大,齿颈明显;永外齿齿形大,黄色或暗褐色,齿颈不明显,齿间间隙小.牛的牙齿变化与年龄的关系如下:  相似文献   

2.
耕牛营养性衰竭症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的牛,其病因主要是由于机体营养供给与消耗之间呈现负平衡所致。在营养供给不足的条件下,役用牛由于能量消耗的增加及齿病,消化机能减退和胃肠吸收不良而导致发病。  相似文献   

3.
从1981年开始,我们根据步骑枪击发原理,设计并研制了机动枪式齿铇,用于马、骡、驴、牛等大家畜畴形齿的修整。经临床初步应用,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治疗马骡齿病33例,治愈32例)。 该装置由铇刀、刀杆、冲杆、压弹、卡口、板机、冲球等几部分组成。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4.
对齿病的修治方法,除脱换困难齿采用拔牙钳(人用)拔掉乳齿根帽外,其它齿病,由于旧的修齿工具笨重,使用中既费时又费力,尤其对五、六臼齿和齿列不整的外展臼齿更难修治,使无数马骡齿病失修而丧生。为了修治齿病,提高效率,多年来在领导支持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大胆设想创新,反复研究,试制成了一台兽用电动修齿机。对各类型齿病,可按情  相似文献   

5.
各种家畜、特别是以草食为主的家畜,由于齿病、牙质不良,往往形成磨灭不整的现象。也有一部分属于病理性的齿病,在发病率中也有一定比例。家畜患有齿病后,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咀嚼引起消化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工农联盟农牧场饲养的奶牛,自1967年以来陆续发生以四肢及全身骨骼变形为主的所谓“肢蹄病”。患牛表现跛行、骨骼变形及因此而引起的姿势改变,齿松动、排列不整,并有褐色齿斑等临床症状。经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查,证实该场因位于天津市郊低洼区,土质盐碱性大(pH8.2~8.4),水及饲料中的氟含量偏高(2.8~3.2毫克/升),饲料中的矿物质添加剂等的  相似文献   

7.
耕牛营养性衰竭症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的牛,其病因主要是由于机体营养供给与消耗之间呈现负平衡所致。在营养供给不足的条件下,役用牛由于能量消耗的增加及齿病,消化机能减退和胃肠吸收不良而导致发病。特别是高海拔山区放牧时间较短,青绿饲料不足,冬、春季节牧草缺乏时没有补料,连续耕作或使役不当致使牛劳役负担过度。牛营养性衰竭症一般多发于冬、春季。牛的放牧时间少,舍饲时间过长,导致春天发病较多且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8.
牛支原体病是由牛支原体引起的牛乳腺炎、关节炎、肺炎、中耳炎和生殖障碍等严重疾病的总称。牛支原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在大部分养牛国家均有分布,在我国大部分省份流行,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且目前没有有效的商业疫苗,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牛支原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进行论述,以期为牛支原体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牛支原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牛支原体是一种非常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病原,能导致牛肺炎、乳腺炎、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国外已证实,该病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牛支原体的毒力因子及免疫机理均不十分清楚,缺少其相应的有效疫苗和检测方法,而且,牛支原体对许多常用抗生素不敏感,从而,给临床防治带来很大困难。我国自2008年首次报道了牛支原体肺炎,但对牛支原体病危害的认识还很不全面,妨碍了对该病的有效防治。论文分析归纳了牛支原体病的国内外研究概况,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毒力因子、免疫与疫苗、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我国牛支原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牛带绦虫病为寄生在人体小肠当中的人畜共患绦虫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其中在东非、中东以及近东等国家、拉美等国家比较流行。在我国的广西、云南和贵州等地比较流行。其中绦期的幼虫-牛囊尾蚴能够在牛的肌肉中寄生,如果人吃了生的或半生不熟的感染牛肉,便会被感染。1牛带绦虫病的防治1.1感染症状牛带绦虫病为由牛带绦虫成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肠绦虫病,又称牛肉绦虫病、肥胖带绦虫病。该病的感染不  相似文献   

11.
牛牙齿的生长、更换、磨损程度是有一定规律的,鉴定牛的年龄可以根据牛的门齿变化给子判定,即根据乳齿的发生或乳齿更换成永久齿以及永久齿的磨损程度来给予判定。 牛的乳齿(即生后长出的牙齿)形小而洁白,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养牛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牛病交叉感染的现象比较严重,若治疗不及时,会造成大规模的传染和蔓延。为此,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治疗牛病,减少疾病造成的危害。本文主要阐述了牛病治疗难的主要原因,同时重点论述了牛病诊断和治疗的措施。1牛病诊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根据牙齿鉴别牛牙齿的生长、更换、磨损程度是有一定规律的,鉴定牛的年龄可以根据牛的门齿变化来判定(即根据乳齿的生长或乳齿更换成永久齿以及永久齿的磨损程度来判定).  相似文献   

14.
陈枫 《当代畜牧》2014,(20):57-58
国内的畜牧业发展中,养牛业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对部分养殖户而言,养牛已经成为他们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而随着养牛业的发展,牛得病也越来越常见,部分养殖户养牛却不知道如何治疗牛病,导致了牛病越来越严重,部分牛病对人类也有一定的传染性。由此可见,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牛病是需要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的。本文对国内常见牛病的症状、特点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以流产为主的牛病包括布鲁氏菌病、牛生殖道弯曲菌病、牛地方流行性流产、赤羽病、牛细小病毒感染、Q热等。其中,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病和Q热,需重点关注。1预防措施1.1布鲁氏菌病一般不进行治疗,以预防与扑灭方式防控。提倡自繁自养,对引进种畜或扩充畜群时,应严格进行检疫,并对引进牛隔离2个月,在此期间检疫2次,并实时监测,如均为阴性方可混群。对农区以舍饲为主的清净牛群应定期检疫,一年至少1次,一经检出阳性牛,应及时送隔离区  相似文献   

16.
牛放线菌病又称为大颌病,是多种家畜和人类共患的多发性、非接触性、化脓性、肉芽肿型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中对牛的危害最为严重,对绵羊和山羊的危害较少。牛放线菌病的典型临床症状是头部放线菌肿胀。最近几年,随着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牛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牛放线菌病的报告病例呈现增多趋势,虽然呈现散发性流行,但是如果防治不及时,将会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问题解答?     
<正> 如何根据耕牛牙齿的变化来鉴别其年龄? 邱怀教授(答): 农村饲养的耕牛,一般都无出生日期的记录,可通过门齿的变化鉴别它的年龄。牛的门齿依其出生的先后次序,有乳齿与永久齿之分。最初长出的是乳齿,俗称“奶牙”。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磨损、脱落而换生永久齿。在鉴别牛的牙齿时,必须将乳齿与永久齿加以区别,其主要不同点是:乳齿呈乳白色,永久齿略带黄色;乳齿有明显的齿颈,永久齿的齿颈不明显;乳齿的形状较小而薄,舌面平坦、伸展,永久齿较大而厚,齿冠较长;乳齿的齿根插入齿槽较浅,永久齿齿根插入齿槽较深;乳齿排列不够整齐,齿间空隙大,永久齿排列整齐,且紧密而无空隙。现将门齿齿龄的鉴别方法列表于下表:  相似文献   

18.
(一)根据牙齿鉴别牛牙齿的生长、更换、磨损程度是有一定规律的,鉴定牛的年龄可以根据牛的门齿变化来判定(即根据乳齿的生长或乳齿更换成永久齿以及永久齿的磨损程度来判定)。牛的乳齿(即生后长出的牙齿)形小而洁白,有明显的齿颈,齿间隙较大;永久齿(即由乳齿脱落后更换的新齿)大而厚,色微黄,排列整齐,彼此紧密相靠。一般犊牛生后半月左右第1对乳门齿长出,4~5月龄时4对乳门齿长齐,以后逐渐磨损变短。水牛3岁左右、黄牛1.5~2岁第1对乳门齿脱落,长出第1对永久齿,即“对牙”,以后每年脱落更新一对,逐渐由“4牙”、“6牙”,到“8牙”(即“齐口…  相似文献   

19.
观察了长年处于舍饲环境、出生年月日清楚、18个月以上的荷兰母牛(561头)、黑毛和牛(154头)的永久切齿的萌出、齿冠磨灭(磨面齿质的出现、齿冠邻接面出现磨损、山形齿列的形成)和齿根裸露的状态,得出如下年龄判定上的资料。荷兰牛和黑毛和牛之间无大的差异。23±2个月龄钳齿萌出。30±2个月龄内中间齿萌出。36±3个月龄外中间齿萌出。44±4个月龄隅齿萌出。4岁钳齿、内中间齿磨面出现齿质。5岁外中间齿磨面出现齿质,隅齿切缘稍有磨损。6岁隅齿磨面出现齿质,并出现磨损。7岁出现磨损和山形齿列,有的钳齿露出齿根。8岁钳齿、内中间齿齿根露出,出现磨损和山形齿列。9岁外中间齿齿根露出,出现磨损和山形齿列。10岁所有切齿齿根露出,出现磨损和山形齿列。11岁所有切齿齿根露出,齿  相似文献   

20.
繁殖性障碍牛病的临床病症表现往往不明显,要想做到对这一牛病的及时检出与防治,目前所较常用到的方法主要是将牛的临床表现与繁殖障碍性牛病相关的几种传染病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来判断出其是否患病.对此,本文将重点就障碍性牛病的临床鉴别诊断与防治策略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