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1月24日,由国家林业局林业生物质能源办公室主办、绿色中国杂志社承办、菲菲森旺资源集团和神字新能源集团协办的“林业生物质能源暨小桐子产业化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育材,副局长祝列克等领导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论坛上,与会人员学习了国家关于生物质能源发展的相关产业政策,明确了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思路、目标与对策,探讨了小桐子新品种选育、大规模育苗、大规模造林及其产业化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小桐子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环境、药理活性等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对小桐子的应用情况。对小桐子的生态作用和经济效益也作了综述,并展示了小桐子作为能源植物开发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小桐子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征,以及近年来对能源植物小桐子的扦插繁殖、组织培养以及嫁接繁殖等育苗技术研究进展,并对小桐予的快速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小桐子具有很强的抗旱、耐贫瘠的习性,能在环境比较差的土壤中生长而不与作物争地。小桐子的种仁含油率高,是目前公认的一种具有产业化应用前景的能源植物。但野生小恫子产量比较低,用种子直播培育实生苗的育苗期比较长,尤其是所收集到的种子都比较混杂,往往难为生产提供良种壮苗。  相似文献   

5.
小桐子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小桐子为大戟科麻疯树属小乔木或大灌木,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西南地区主要分布于干热河谷地区.小桐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尤其因为其极强的抗干旱、易成活、种子产量高和可制备生物柴油等方面的特性,使其在干热河谷地区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文章概述小桐子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环境、资源分布,以及目前的一些研究进展,并展示了小桐子作为能源植物开发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Li-6400型光合作用仪,在晴天条件下对小桐子3个栽培品种("湛江"、"攀枝花"和"印度")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探究小桐子光合作用与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以期为不同小桐子合理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小桐子净光合速率日最大值出现在中午11:30时;湛江小桐子、攀枝花小桐子和印度小桐子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36.4,22.3,33.4μmol CO2·m-2·s-1,平均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7.4,14.3,15.7μmol CO2·m-2·s-1。(2)不同品种小桐子光合速率均受气温、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共同作用。(3)在高温强光下湛江小桐子、印度小桐子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较高,是强光性植物;而攀枝花小桐子在光强改变时光合作用的变化较小,对光的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7.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启动中国石油等3个生物柴油产业化示范项目,这是我国首批主要以小桐子为原料的生物柴油产业化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8.
采用Li-6400型光合作用仪,在晴天条件下对小桐子3个栽培品种(“湛江”、“攀枝花”和“印度”)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探究小桐子光合作用与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以期为不同小桐子合理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小桐子净光合速率日最大值出现在中午11:30时;湛江小桐子、攀枝花小桐子和印度小桐子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36.4,22.3,33.4 μmol CO2·m-2·s-1,平均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7.4,14.3,15.7 μmol CO2·m-2·s-1.(2)不同品种小桐子光合速率均受气温、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共同作用.(3)在高温强光下湛江小桐子、印度小桐子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都较高,是强光性植物;而攀枝花小桐子在光强改变时光合作用的变化较小,对光的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9.
小桐子大规模开发中的生态保护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概述了小桐子在全球和国内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小桐子在我国干热河谷地区大规模种植中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包括土地类型转化、生态系统中各种营养物质循环,以及污染、水土流失等,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促进小桐子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绿色大世界》2011,(2):28-28
国家林业局编制了《能源林可持续培育指南》,并在《能源林可持续培育指南》框架下,编制了重要能源林树种《小桐子可持续培育指南》。日前,国家林业局印发能源林及小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的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参照执行这两个指南,并将执行中的问题与建议及时反馈给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司。《能源林可持续培育指南》对能源林的定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