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密度和氮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机械化种植油菜,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密度对直播油菜生长发育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号为材料,在低密(15万株/hm2)和高密(45万株/hm2)两种密度下,设施氮0、90、180和270kg/hm2处理,分析施氮量与密度对油菜农学性状、产量、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密度与油菜需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密后油菜的株高、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显著降低,分枝高度和千粒重显著增加。高密油菜群体株型结构整齐均一,更能满足机械化收获需要。高密处理油菜籽粒产量高于低密处理。施氮0~180kg/hm2时,两个密度下的籽粒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但在270kg/hm2时两密度下油菜产量均有所下降。油菜氮肥表观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但是又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增加密度能促进氮素向油菜籽粒转移,降低每生产100kg籽粒油菜需氮量,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在相同的目标产量(低密下的经济产量、湖北省油菜平均单产和全国油菜平均单产)下,油菜增密后可以节约氮肥用量22.9%~30.6%,增密减氮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亚麻栽培技术,提高亚麻原茎产量,试验通过二次正交旋转设计分析了有效播种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对冬播亚麻原茎产量的影响。发现供试条件下,各因素对亚麻原茎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有效播种密度(X1)〉氮肥(X2)〉钾肥(X4)〉磷肥(X3),不同肥料间互作不显著。并得到优化后的亚麻高产栽培方案:有效播种密度在3454.8-3502.3万粒/hm2,N263.2-337.7kg/hm^2,P2O5用量75.5-99.7kg/hm^2,K2O用量242.5-316.8kg/hm^2。  相似文献   

3.
采用四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花用氮、磷、钾肥和栽培密度对棉花双隐性核不育系2095-2A杂交制种产量的综合效应.试验结果表明:①氮肥、密度、磷肥3因素对产量存在显著的影响,氮肥>密度>磷息>钾肥.②最佳高产方案为:施用N量为293.56~332.76 kg/hm2、P2O5为141.05~172.84 kg/hm2、K2O为130.05~188.99 kg/hm2、栽培密度可控制在26426~29382株/hm2.  相似文献   

4.
在江苏沿海棉区夹砂土,中等肥力施纯氮330 kg/hm2,氧化钾225 kg/hm2条件下,以创杂20为代表,通过设五氧化二磷的施用量为0、45.0、67.5、90.0、112.5、135.0 kg/hm26个处理,筛选苏沿海地区棉花施磷肥适宜用量,结果表明:施五氧化二磷67.5~90.0 kg/hm2是获得最高产量与最佳经济效益的磷肥适宜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为给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华大麦6号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以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为基本数学模型,重点研究了华中地区种植密度、有机肥、氮、磷、钾肥用量等因素对华大麦6号产量、粒重和蛋白质品质的综合效应.模型解析发现,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密度、有机肥、氮、磷、钾肥单因子对产量的绝对贡献顺序为氮肥>有机肥>密度>磷肥>钾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绝对贡献顺序为氮肥>有机肥>密度>钾肥>磷肥,对千粒重的绝对贡献顺序为磷肥>钾肥>有机肥>密度>氮肥.计算机模拟寻优表明,当华大麦6号种植密度在191.64万~211.22万株/ha,施有机肥量在19 162~24 409 kg/ha,纯氮量在206.04~242.56 kg/ha,磷肥量(P2O5)在67.30~81.27 kg/ha,钾肥量(K2O)在61.52~88.48 kg/ha条件下时,产量在4 800 kg/ha以上,籽粒蛋白质含量在10%~12%之间,千粒重>42 g.因此,这些栽培措施的组合可以作为该品种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肥和密度对抗虫棉DP99B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抗虫棉的(G.hirsutum L.DP99B)高产栽培模式,采用4元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大田种植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D)、氮肥(N)、磷肥(P2O5)以及钾肥(K2O)用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子与棉花皮棉产量呈显著相关,其影响顺序是P2O5(X3)〉N(X2)〉密度(X1)〉K2O(X4)。同时,氮肥与磷肥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棉花皮棉产量,氮肥和磷肥分别与皮棉产量呈显著二次(函数)相关。频率分析结果显示,获得1650kg·hm^-2的皮棉,4个因子适宜的组合为:每公顷密度为26495~27705株,氮肥为282.6~314.2kg,磷肥为141.7~156.8kg,钾肥162.1~205.1kg。  相似文献   

7.
陕南秦巴山区油菜施肥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南秦巴山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6—2009年)11个县2 576户调查数据基础上,对该地区油菜施肥现状及农户养分资源投入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陕南秦巴山区油菜平均产量为 2 355kg/hm2,产量中等的农户占60.68%。总氮(N)、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179、80、54kg/hm2,其中化肥氮(N)、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145、62、34kg/hm2。整体化肥氮磷钾施用量与产量都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各养分投入均表现出报酬递减趋势。根据养分分级等级,农户化肥氮磷钾肥投入合理比例分别为38.55%、27.60%和25.89%,过量的比例分别为15.22%、26.24%和10.33%,不足比例分别为46.23%、46.16%和63.78%。将化肥养分投入不足的农户施肥量增加到合理水平,陕南秦巴山区油菜可增产5.61万吨。另外,施用有机肥和硼肥的农户比例分别只有45.26%和41.73%;施用硼肥平均增产101kg/hm2,说明通过合理施肥,该区油菜产量仍有较大增产潜力。该区域油菜施肥存在的问题是:氮肥和磷肥投入过量和不足并存,钾肥、硼肥和有机肥投入不足比较普遍。今后该区域油菜施肥的重点是平衡氮肥和磷肥用量;增加钾肥、硼肥和有机肥用量;增加追肥的施用,尤其是钾肥。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试验,以马铃薯产量为目标,以马铃薯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为探讨对象。建立了马铃薯产量与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Y=40308.63+2377.17X1+2308.12x2+1688.86x3+2487.04X4—5977.36X4^2-996.26X22-2885.43x3^2-1577.96X4 2+1619.73XIX2+583.44X1X3—101.74X1X4+725.18X2Y3-197.59XzX&387.10X3X4),通过模拟寻优,提出了马铃薯产量≥31454kg/hm2相应的农艺措施是马铃薯密度63465~66840株/hm2.平均65000株:每hm2施氮肥336.4~368.2kg,平均350kg;磷肥389.6--445.4kg,平均417kg;钾肥252.0~281.4kg,平均267kg。  相似文献   

9.
在轻简化施肥背景下,为减少渍害损失,解决长江流域冬油菜产区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展氮肥施用 对油菜渍害的缓解作用研究。设置三因素田间试验,分别为不同氮肥用量(0、60、120、180、240和300 kg N/hm2)、氮 肥类型(油菜专用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和水分处理(苗期渍水和正常排水),测定各处理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 明确苗期渍水对不同氮素供应水平油菜的影响,并比较油菜专用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和普通尿素分次施用下油菜 对苗期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直播冬油菜产量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提高,至240 kg N/hm2时不再增加。油菜专用 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在氮肥用量为60~180 kg N/hm2时产量高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在氮肥用量为240~300 kg N/hm2时,两种氮肥类型产量基本相当。氮肥施用通过增加收获密度、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提高产量。苗期渍水 导致直播冬油菜产量损失1.1%~41.9%,随氮肥用量增加,渍水引起的产量损失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0~60 kg N/hm2处理时,渍水使收获密度显著降低(降幅达29.4%~45.0%),单株角果数增加;施氮量为120~180 kg N/hm2时, 渍水导致收获密度和单株角果数分别降低19.5%~33.7%和1.4%~17.7%;施氮高于180 kg N/hm2时,收获密度和单 株角果数降幅减小(降幅分别为5%~30.9%和3.6%~9.5%)。普通尿素分次施用和油菜专用控释尿素一次性施用, 分别在施氮量为120和180 kg N/hm2时产量损失率最高,分别达29.8%和41.9%。相同氮肥用量下油菜专用控释尿 素一次性施用的产量损失率大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渍水显著降低氮肥农学利用率,降幅为8.4%~51.9%,施氮充 足(240~300 kg N/hm2)时氮肥农学利用率降幅低于氮素用量较低处理(120~180 kg N/hm2),油菜专用控释尿素一 次施用处理的农学利用率平均降幅(36.5%)高于普通尿素分次施用(17.3%)。综上可知,苗期渍水时,油菜专用控 释尿素一次施用,会加重油菜受渍影响;土壤氮素供应能力较低时,渍害逆境解除后,适量追施速效氮肥可有效缓 解产量损失,实现油菜稳产。  相似文献   

10.
分是植物生长的基础,肥料是作物的粮食,科学合理施用肥料是农业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通常情况下每生产100kg皮棉,需要从土壤中吸取纯氮12~15kg、五氧化二磷5~6 kg、氧化钾12~15 kg。而湖口县开展棉花高产创建示范片的产量目标是生产皮棉2 400 kg/hm2,则需从土壤中吸取纯氮285~360 kg/hm2、五氧化二磷120~150 kg/hm2、氧化钾285~360kg/hm2,因此,氮、磷、钾肥合理施用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甘蓝型油菜不同钾素利用效率的植株所具有的表型特征,以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广泛种植的3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试验小区以最佳肥料用量(每公顷210kg 氮,45kg五氧化二磷,67.5kg氧化钾)种植油菜,比较不同品种油菜对钾素的吸收利用率。根据平均值法可将材料分为四类:A-高效吸收高效利用型、B-低效吸收高效利用型、C-高效吸收低效利用型、D-低效吸收低效利用型。比较发现:A类的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角果数、籽粒产量和茎秆干物质均显著高于B、C、D三类,每角粒数显著大于D类,而分枝节位则显著小于D类。A类籽粒钾含量和钾(氧化钾)积累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地上部钾积累总量表现为A(和C)高于B(和D)。  相似文献   

12.
密度和钾肥对马铃薯品种东农306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特用型马铃薯品种"东农306"为材料,在2003~2004年进行了种植密度与钾肥用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与钾肥用量下单株产量差异显著,在本试验中以行距70 cm和株距30 cm的密度、硫酸钾用量150 kg·hm~(-2)最适合该品种的个体生长,能获得较高的单株产量和商品薯产量;行距70 cm和株距20 cm的密度、硫酸钾用量75 kg·hm~(-2)最适合该品种的群体生长,能获得较高的群体产量和商品薯产量。  相似文献   

13.
湖南春大豆高产综合技术研究及其利用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优良品种为材料,采用五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测定参数,对密度(X_1)和氮(X_2)、磷(X_3)、钾(X_4)、硼(X_5)施用量与产量的关系,以及双因素互作的产量效应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近年育成的春大豆新品种均具有亩产180~230kg的生产潜力;(2)大豆最佳种植密度因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为2.4~3.6万株;(3)不论稻田或旱土施用氮肥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施用量为每亩5.0~20.0kg;(4)施用磷、钾、硼肥均有一定增产作用,每亩用量分别为过磷酸钙25.0~50.0kg、氯化钾7.5~22.5kg、硼砂0.4~0.8kg;(5)提出了以优良品种为中心的高产综合农艺模式,经大面积示范、推广、高产综合农艺模式亩产130.2~180.0kg,比对照(常规栽培)增产22.78%~73.1%。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杂交玉米单作密肥措施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李钟  郑祖平 《杂粮作物》2000,20(2):23-27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四川盆地杂交玉米单作栽培的4项密肥措施,即密度、氦肥、氮肥、磷肥、钾肥4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与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作效应;产量〉6500kg/hm^2的优化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为55222.5 ̄56925.0株/hm^2,施尿素539.1 ̄608.6kg/hm^2,施磷肥,施钾肥为273.7 ̄305.4kg/hm^2。  相似文献   

15.
高密度直播油菜氮磷钾肥推荐用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目前油菜生产上施肥过量与不足并存,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运用“3414”试验方案进行一年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高密度(375 000株/hm2)直播油菜氮磷钾肥的适宜用量。结果表明,氮磷钾肥不同用量显著影响油菜籽粒产量,通过建立施肥与产量间的效应函数方程,得出供试条件下油菜氮磷钾肥推荐施用量,桂林试验点油菜产量2 416.3kg/hm2,施用量为N 118.5 kg/hm2、P2O5 36.5kg/hm2、K2O 60.6 kg/hm2;枝江试验点油菜产量3 095.1kg/hm2,施用量为N 176.3 kg/hm2、P2O5 73.0kg/hm2、K2O 100.6 kg/hm2;玉龙试验点油菜产量4 474.3kg/hm2,施用量为N 256.7 kg/hm2、P2O5 88.1kg/hm2、K2O 137.7 kg/hm2。结论认为不同地理区域和不同油菜品种在该区域生长发育的生态学特征,以及肥料的边际利润率、肥料和产品价格是油菜推荐施肥的重要依据,不能简单依据供试土壤基础肥力进行油菜推荐施肥。 [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量和密度对吉单96冠层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田条件下设置纯氮用量0、150、225、300和375 kg/hm~2共5个氮肥量级和6万、7万、8万、9万和10万株/hm~2共5个密度梯度,研究不同氮肥量级条件和不同密度梯度下吉单96的冠层生理及结构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指标。结果表明,冠层叶绿素含量的敏感时期为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其中,大喇叭口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受氮肥影响最大,抽雄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受密度影响最大。225~300 kg/hm~2施氮量且分配60%的追肥可以保持冠层叶绿素在较高水平;叶面积指数受密度调控更显著,7.7万~8.0万株/hm~2为试验最适密度,可维持最大叶面积指数在5.5左右。在中高肥力条件下,采用7.7万~8.0万株/hm~2的种植密度和225~300 kg/hm~2的施氮量,可维持冠层结构和功能,协调穗粒数和百粒重同步增长,产量可达到12 780.9 kg/hm~2。  相似文献   

17.
定西市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定西市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的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与产量间的关系,建立了其因素与产量的最优回归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结果表明,方案25的灰色关联度为0.741,居参试方案之首,因此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在定西市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为:纯氮X1=112.5(kg.hm-2)、纯磷(P2O5)X2=112.5(kg.hm-2)、纯钾(K2O)X3=135.0(kg.hm-2),密度X4=60000(株.hm-2)。  相似文献   

18.
氮磷钾优化施肥对夏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氮磷钾优化施肥试验研究表明:夏大豆籽粒产量和单株粒数与氮磷钾施肥量呈二次曲线关系,籽粒产量和单株粒数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水平后又开始下降。大豆籽粒产量和单株粒数受施氮量的影响最大,磷肥次之,钾肥更次之。在土壤供肥能力1 568.6 kg/hm2,密度为18万株/hm2的条件下,当施氮量为65.56 kg/hm2,施磷量63.73kg/hm2,施钾量39.25 kg/hm2时,濉科998产量最高,最高产量为2 745.7 kg/hm2;当施氮量为64.80 kg/hm2,施磷量59.42kg/hm2,施钾量37.11 kg/hm2时施肥效益最高,经济产量为2 743.7 kg/hm2。  相似文献   

19.
间作对油菜和紫云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在保持油菜不减产的同时,建立合理的油菜/紫云英间作技术体系。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与不同密度油菜(Brassica napus L.)间作对二者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与密度为20~40万株/hm2油菜按2:1带型间作(即1m宽带内播种两行油菜,1行紫云英),间作油菜各处理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和碳的养分累积量均有高于或接近于油菜单作(MR)的趋势,间作油菜株高、根长、根颈粗、单株鲜重和产量接近于或显著高于密度为30万株/hm2的单作油菜。在保持油菜产量不显著降低的同时,间作模式可以收获3 592~5 724kg/hm2的紫云英绿肥。紫云英与不同密度油菜间作均表现土地资源利用优势(LER>1)。  相似文献   

20.
以国审玉米新品种辽单575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试验设计,设3个种植密度:6.0万株/hm~2(D_(6.00))、6.75万株/hm~2(D_(6.75))和7.5万株/hm~2(D_(7.50)),3个施氮量:135(N_(135))、180(N_(180))和225 kg/hm~2(N_(225)),研究氮密互作对辽西地区春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及子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_(6.00)处理相比,D_(6.75)、D_(7.50)处理下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升高,2017年提高14.9%、17.6%,2018年提高0.4%、11.3%。与N_(135)处理相比,N_(180)、N_(225)处理的氮素积累量较高,分别提高0.2%、0.9%(2017年)和9.3%、8.1%(2018年)。两年间玉米子粒最高产量均在D_(6.75)和N_(225)处理下获得。2017年D_(6.75)N_(225)处理和2018年D_(6.75)N_(180)、D_(6.75)N_(225)处理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密度和氮肥的互作效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显著,说明适量增密减氮是协同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两年间收获指数、氮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最高值均在D_(6.75)处理下获得。辽单575适宜的种植密度从常规的密度增加到6.75万株/hm~2,施氮量第一年为225 kg/hm~2,第二年减少为180 kg/hm~2,可实现减氮增密增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