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虾夷扇贝属冷水性贝类,它具有个体大,生长快、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是目前我市增养殖的三种扇贝中的一个优良品种。长海县獐子岛镇根据虾夷扇贝生长习性,于1988年至1992年在1.4万亩海底底播苗种8080万枚,经过21个月的底播生长周期,1992年共收获底播增殖虾夷扇贝620吨,证明虾夷扇贝的生长趋势和发展是比较乐观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海底资源存量调研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统计数据误差大、对海底破坏严重及能耗高等问题,提出将水下视频技术应用于底播扇贝资源存量调研,并设计了水下视频装置。通过海上对比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应用水下视频装置对底播虾夷扇贝资源存量调研,优化了海上调研作业模式,用工量、劳动强度与危险强度大幅降低,且海上调研作业时间较网具捕捞调研缩短了约49.3%;海底资源存量调研数据客观真实,避免了碎贝现象,且对海底无破坏性;经济性显著,调研船舶耗油量降低了约51.2%,调研费用减少了约73.1%。同时水下视频装置所采集的视频资料,可使扇贝底播与捕捞计划更加科学合理,促进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符合绿色环保企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水产科学》2006,25(8):396-396
虾夷扇贝属于冷水性双壳贝类,我国原来没有该种资源。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国外引种,通过20多年的研究,完成了适应我国虾夷扇贝产业化发展的苗种繁育、中间育成、浮筏养殖和底播增殖等技术,并将这一成果迅速推广。虾夷扇贝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成为黄海北部海水贝类的主要养殖对象之一。自引种成功以来,虾夷扇贝增养殖业中所需苗种均来自人工生态培育,苗种的质量和数量均不稳定,成为产业发展中的难题。从2004年开始,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在掌握虾夷扇贝繁殖生物学、繁殖生态学的基础上,结合大连沿岸海域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4.
孙景伟 《水产科学》1998,17(1):9-12
本文叙述了1992至1993年旅顺柏岚子湾进行的虾夷扇贝地播增殖试验情况。海区自然环境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区具备虾夷扇贝地产殖的基本条件;增殖试验7个月后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取得初步成果;虾夷扇贝成活率为61.1%;壳高平均月增长36.7mm。这一结果说明在旅顺口区本南部海域进行虾夷扇贝地产增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正>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oensis)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翼形亚纲、珍珠目、扇贝科、虾夷扇贝属,主要分布在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北部水域。虾夷扇贝主要摄食个体较小的浮游植物、细菌及有机碎屑等。虾夷扇贝寿命较长,可活10年左右,20世纪80年代由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引进并繁殖。虾夷扇贝为我国重要经济贝类,目前最主要的养殖方式为底播增殖。此种养殖模式具有生长快、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优  相似文献   

6.
虾夷扇贝底播增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底播增殖区的选择条件1、虾夷扇贝底播增殖区一般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上等渔场、中等渔场和下等渔场。不同渔场的底质条件,其增殖的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底质的好与坏,对增殖的效果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增殖区的选择要具有砂砾、粗砂和砂泥含量较为柔软的底质,无敌害生物或者敌害生物较少的区域可视为最佳的增殖区,硬度较大和软泥底质对贝苗生长与生存有严重的影响。2、底播增殖区水的深度应在15米以上,过浅易受波浪所及,造成底质结构发生变化,使贝苗处于不稳定状态,甚至引起海底贝苗堆积、滚打上岸,严重影响贝苗的生…  相似文献   

7.
海底底播增殖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效益高的生态养殖模式,投入与产出比可达1:6,被誉为“海底银行”工程。辽宁省大连市有200多万亩可增殖海域,发展底播增殖的条件得天独厚。目前该市底播增殖面积已达到90万亩,其中今年新增15万亩。今年收获面积25万亩,收获产量5万吨,产值可达10亿多元。底播增殖的特点:一是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在虾夷扇贝仍为主导品种的情况下,海参、魁蚶、海胆、象拨蚌  相似文献   

8.
虾夷扇贝控温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oensis)是海珍品之一,引进于日本,属冷水性贝类,个体大,生长快,且经济效益突出,具有非常好的国内外市场行情,尤其畅销韩国、日本等国,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浮筏养殖和底播增殖技术的不断完善,虾夷扇贝的养殖得到迅猛发展,苗种出现短缺现象,因此在控温的情况下进行虾夷扇贝的人工育苗十分必要。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以下相关技术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10月31日,獐子岛公司公告称,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决定对105.64万亩海域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放弃采捕,对43.02万亩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8亿元,合计影响净利润7.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巨亏最终修正为8.12亿元。据企业出示的专家调查报告,造成这一巨亏恶果的直接罪魁是自然灾害——冷水团,受此影响,预计2014年全年亏损。獐子岛股票于10月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温度(10~17℃、15~17℃和20℃)对不同规格(平均壳高分别为831.7μm、3.2mm和26.7mm)虾夷扇贝干露耐受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种规格虾夷扇贝的干露耐受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不同规格中,以平均壳高为831.7μm的稚贝对干露耐受性最高。在起始温度15℃和10℃干露条件下,20h以前,壳高3.2mm虾夷扇贝的成活率与壳高26.7mm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壳高3.2mm虾夷扇贝成活率略低于壳高26.7mm虾夷扇贝的成活率,20h后,壳高3.2mm虾夷扇贝的干露成活率显著高于壳高26.7mm虾夷扇贝的成活率(P0.05)。本研究结果对不同规格虾夷扇贝苗种运输时的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虾夷扇贝体形性状对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虾夷扇贝表型性状资料,分析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及其相关程度,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为扇贝的选择育种奠定基础。试验随机抽取126只体形规则的3龄大连獐子岛海区底播增殖的虾夷扇贝,其中雌雄各63只,测定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活体重(Y)、软体重(Z)和闭壳肌重(W),分别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体形性状为自变量对软体重和闭壳肌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的分析了体形性状对虾夷扇贝解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虾夷扇贝壳长、壳宽、壳高与活体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壳宽是影响雌性软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长、壳宽是影响雄性软体重的主要因素,而混合组受3个壳尺性状的共同影响;影响虾夷扇贝闭壳肌重的主要因素是壳宽,壳长、壳高的作用不显著;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多元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因子,建立了壳长、壳高、壳宽对软体重、闭壳肌重的回归方程:1). 雌性 Z= -128.573 +1.355X2 +1.407 X3;W= -8.216 +0.869X3;2). 雄性 Z =138.493+1.082 X1+2.524 X3;W= -11.855 + 0.955 X3;3). 混合 Z = -133.939 +0.606 X1+0.679X2 + 1.709X3;W= -9.525+ 0.896 X3。通过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对两性状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定量,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多性状选择方案,为虾夷扇贝选育提供理想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12.
《水产科学》2004,23(1)
辽宁省长海县根据其近海渔业资源变化情况,积极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近海养殖业,大规模实施底播增殖及浮筏养殖虾夷扇贝。人工增养殖面积已达70000 hmZ,年产商品贝3 .3万余t,产值超过6 .6亿元,年出口创汇1400多万美元,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成为带动全省浅海增养殖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的“龙头产品”。虾夷扇贝增养殖致富长海渔民$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由于虾夷扇贝地播增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苗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如何提高虾夷扇贝的中间暂养育成率,是目前各育成单位比较关注的一件大事。下面就如何提高虾夷扇贝海上育成率谈几点意见。 一、育成海区的选择及自然条件 虾夷扇贝的自然分布水深为6—60米,底质为砂砾底,而虾夷扇贝均属狭盐狭温的冷水性动物,故海区的选择应综合性的考虑。 1.水流与水深:暂养选用海区,要考虑水流通畅,无工业污染,有少量的淡水注入。水深应视暂养水层而定,应保持在低潮时5米以上。同时要考虑风浪较小的安全地带。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标记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6个群体(长岛底播增殖群、海洋岛底播增殖群、獐子岛底播增殖群、旅顺自然群、"獐子红"人工选育群以及日本青森陆奥湾群)进行种质状况评估,研究结果表明,6个群体120个个体的Cyt b基因序列共检测到20种单倍型,其中"獐子红"人工选育群单倍型最少,日本群体单倍型最为丰富,两者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0000和0.88400。分子方差分析(AMOVA)发现,日本群体与中国群体间变异百分比为15.34%,明显高于作为一个基因池时群体间遗传变异水平;就中国组群而言,其83.41%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部,组内群体间的变异只占1.52%,说明中国群体个体间的遗传变异远大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F_(st)分析显示,中国群体与日本群体之间发生了中等水平的遗传分化(0.07455~0.17895,Fst0.05)。以遗传距离矩阵构建群体间分子系统树(UPGMA树),拓扑结构图显示中国5个群体先聚为一支,再与日本群体聚为一支。由此可见,中国养殖区的虾夷扇贝与日本原产地群体间已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且虾夷扇贝中国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本研究结果可为虾夷扇贝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虾夷扇贝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研究以风向标扇贝和虾夷扇贝为亲本进行了种间杂交实验,培育出了虾夷扇贝(♀)×风向标扇贝(♂)(PY♀×PC♂)及风向标扇贝(♀)×虾夷扇贝(♂)(PC♀×PY♂)两种杂交一代,并对其早期发育及幼虫期和稚贝期生长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PY♀×PC♂杂交一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幼虫期的生长和存活率介于双亲之间,而壳高和壳长的生长均高于双亲,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PC♀×PY♂杂交一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幼虫期生长和存活率均低于双亲,表现为杂种劣势。在养殖第1年,PY♀×PC♂杂交一代的壳高、壳长、壳宽和体质量增长率均高于双亲,杂种优势显著。研究表明,卵子来源对后代的表现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以雌性虾夷扇贝与雄性风向标扇贝进行种间杂交从而改良虾夷扇贝种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于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在北黄海獐子岛邻近海域,利用德国MST24型沉积物捕集器,开展了5 d期采样频率的浮游植物组成及其沉降通量的周年变化研究。71份沉降样品共记录浮游植物51属93种,其中硅藻38属66种,是主要的沉降类群。沉降优势种主要有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离心列海链藻(Thalassiosira excentrica)、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 radiatus)、八幅辐环藻(Actinocyclus octonarius)等硅藻物种,以及小等刺硅鞭藻(Dictyocha fibula)、八幅硅鞭藻(Octactis octonaria)等硅鞭藻物种。浮游植物沉降通量变化在(6.1~169)×10~6 cells/m~2d,平均39.4×10~6 cells/m~2d,在春、秋季各出现1个高通量时段,春季峰值主要为硅藻贡献,而秋季峰值则由硅藻和硅鞭藻共同形成。沉降浮游植物作为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的重要饵料,其种类组成及沉降通量的周年变化,与獐子岛海域虾夷扇贝的底播、生长时节相关,以具槽帕拉藻、海链藻、圆筛藻等硅藻属种为主的食物来源和结构是扇贝重要的饵料基础。旨在通过浮游植物沉降的时间序列研究,查明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的饵料组成及其通量水平的周年变化特征,为该水域可持续的底播养殖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虾夷扇贝控温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夷扇(Patlnopecten yesoensis)是海珍品之一,引子日本,属冷水性贝类,个体大,生长快,养殖经济效益非常突出,且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贝柱肉肥、籽大饱满、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具有非常好的国际、国内市场行情,尤其畅销韩国、日本等国,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浮筏养殖和底播增殖技术不断完善,虾夷扇贝的养殖得到迅猛发展,苗种出现短缺现象。因此,在控温的情况下,进行虾夷扇贝的人工育苗十分必要。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以下相关技术,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虾夷扇贝为品质优良的冷水性双壳贝类,原产于日本北部沿海。在日本,虾夷扇贝海区于20世纪30年代进行了试验性采苗,逐渐形成了成熟的采苗技术,目前全日本虾夷扇贝的增养殖苗种全部依赖天然采苗。虾夷扇贝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以来,其苗种生产方式主要依赖于人工育苗。随着增养殖规模的  相似文献   

19.
李鲁晶 《海洋渔业》1996,18(4):150-152,149
附着最佳投放时间的确定是虾夷扇贝育苗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本文通过一个生产性试验,即在虾夷扇贝育苗中眼点幼虫出现后的第2、6、8天,分三个批次分别投放附着基。依据不同批次的附着基上幼虫的附着量、变态与发育生长情况,得出虾夷扇贝育苗中附着基的最佳投放时间为眼点幼虫出现后的第3 ̄4天,并对其机理及虾夷扇贝育苗的生产工艺的改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在大连长山岛金海育苗室进行虾夷扇贝的人工育苗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益。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育苗设施的准备2005年12月至2006年4月,在大连长山岛金海育苗室进行虾夷扇贝的人工育苗生产。亲贝培育池150米3,幼体培育池550米3,饵料培育池300米3。锅炉1台,18千瓦罗茨鼓风机3台,发电机1台。沉淀池1个,沙滤池1个。育苗用水符合育苗标准。2.亲贝的选择亲贝可采用底播增殖或筏式养殖贝,选用2龄以上、壳高10~15厘米、体重200克以上的较大个体。壳表干净,附着物较少,色泽较深,壳面完整无损,外套膜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