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家蚕微粒子病的危害,给我县农村养蚕连续两年春蚕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微粒子病的发病面达5个区35个乡(镇),115个村,发病蚕种29718张,蚕茧损失一般在30—50%,重者颗粒无收。全县两年春蚕因发生微粒子病,少收蚕茧500吨以上,蚕农直接少收茧款400万元以上。不仅减少蚕农收入,蚕农还要增加投入200万元以上,更重要的是影响社会经济效益。影响安定团结,给党和人民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政治经济损失。如古井区1989年、1990年两年春蚕发种11076张,其中5690张严重暴发微粒子病,占春发种的56.5%,单产仅15公斤,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家蚕微粒子病对我市蚕业生产危害较大,严重影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影响了蚕农和蚕种场的经济效益.为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确保蚕种质量,提高蚕农和种场的经济效益,我场在1997年春制定了一系列防微措施,展开了一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歼灭战.由于我场的蚕种生产主要在农村原蚕队,农村饲养点多、面宽,饲养环境差,养蚕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蚕室蚕具消毒困难、  相似文献   

3.
<正> 家蚕微粒子病的爆发与蔓延,是造成我省近年蚕种生产不稳定和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从笔者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三级蚕种均发现微粒子孢子,不仅给蚕种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挫伤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微粒子病对蚕种生产的严重危害,又加剧了原种、普  相似文献   

4.
崔世明  许锦忠 《江苏蚕业》1992,(1):31-33,46
<正> 近年来,家蚕微粒子病在种茧生产上呈现抬头蔓延的趋势。积极采取对策,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与蔓延,已成为蚕种生产上的当务之急。我们海安蚕种场建场三十三年来,曾发生过两次比较严重的微粒子病。第一次是在1974年秋季,四个批次的蚕种,每批都有微粒子病,微毒率低的0.076%,高的达到10.5%,淘汰蚕种8000多张。第二次发生从1989年春种生产开始,检验到部分批次有微粒子孢子,个别批次微毒率超标淘汰,1990年春种微毒率急剧上升,淘汰原种6856张,普通种18610张,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和危害,1974年发生微粒子病为害后,我场分析了发病原因,采取了综合防微措施,使微粒子病得到  相似文献   

5.
由于农村劳动力普遍年龄偏大及劳动力工价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原蚕区原蚕饲育蚕农经济效益下降,降低了蚕农在蚕种生产过程中微粒子病的防范意识。为了增加蚕农收入,提高蚕农积极性,杭州蚕种场组织相邻蚕农自愿组合,推行小蚕共育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201710月11~14日,由中国蚕学会蚕种分会主办的"全国蚕种微粒子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在东台市举行,来自全国18个蚕桑生产省市区、128位蚕种生产、科研、教学、管理岗位的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蚕桑生产的疫病,几年来,在全国局部地区发生较重,损失较大。为进一步增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意识,规范防控技术,提高蚕种质量,保证蚕农利益和蚕桑产业健康发展,中国蚕学会蚕种分会邀请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沈中元研究员,浙江大学鲁兴萌教授,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  相似文献   

7.
<正> 近两年来,家蚕微粒子病在我省蚕区大面积爆发,是解放后三十多年来曾未有过的。当前蚕种数量不足,质量也差,由于微粒子病的损失,不仅给蚕种供求加深了矛盾,而且严重影响了蚕茧产量和质量,给蚕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影响了工业生产和外贸出口。这是当前蚕桑生产中  相似文献   

8.
<正>东台市蚕桑场始建于1989年,是一家生产一代杂交蚕种的专业种场。微粒子病是一种为害蚕种生产的毁灭性蚕病,一旦发生该病就会给蚕种生产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防范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我场针对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病特点,多措并举,常抓不懈,家蚕微粒子病得到了有效控制,防微工作成效明显,蚕种质量显著提高。现将我场防微工作的一些体会概述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9.
罗子和 《广西蚕业》2005,42(2):15-17
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是蚕种场的第一重点工作。对防“微”工作是否重视,体现了蚕种场是否对蚕农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它关系到广大蚕农的经济利益,关系到某一地区蚕业生产的发展;其最终结果关系到蚕种场的兴衰。2004年我们场生产一代杂交种107540张,分122段送检,经广西区蚕种检毒中心检验,  相似文献   

10.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寄生蚕体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害.近几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该病传播面广,危害严重,蚕种场危害率达10-20%左右,给蚕种场及蚕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对微粒子病的防治目前只能采取综合预防的办法,还没有良药可治.为了引进“原虫净”预防家蚕微粒子病,并在生产上得到应用、推广,我们进行了本试验.现将春蚕期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1989年全省蚕种生产、经营管理会议于最近在成都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地、州主管蚕种生产、经营管理的部门负责人,各国营蚕种场主管蚕种生产、经营管理的场长、科长和财务主办会计,以及部分乡办蚕种场的负责同志共计110人。会议总结交流了蚕种场经营管理、防治微粒子病、完成生产任务的经验,讨论了加强我省蚕种场经营管理、不断深化改革的意见,进一步研究了控制微粒子病,不断提高蚕种质精的措施,安排了1989年三级蚕种  相似文献   

12.
原蚕区微粒子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虫寄生家蚕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病原孢子可被蚕食下感染并能经卵胚种传染子代。由于微粒子孢子的广泛存在,又因原蚕基地是普种生产的“第一生产车间”,随着原蚕区的生产量和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所生产的蚕种带毒率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导致广大蚕农减收,也给种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防治微粒子病工作的重点就是在原蚕区。本文将着重分析微粒子病发生的原因,总结出微粒子病的防治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1树立质量就是效益的意识 蚕桑是桐乡农民的主要产业,有专业桑园面积1.15万hm2,11万多农户栽桑养蚕,2001年饲养蚕种54.9万张,生产蚕茧2.416万t,蚕茧总收入4.11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蚕种生产是蚕茧生产的基础,蚕种品质的好坏一直是桐乡蚕农关心的敏感热点,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丝绸企业的经济效益.家蚕微粒子病是蚕业生产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疫病,也是蚕业生产的重要检疫对象,蚕种场遭受微粒子病的危害,不仅蚕种场经济损失巨大,外地劣质蚕种也乘机流入,蚕农收入下降,严重影响了蚕桑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欣 《中国蚕业》2023,(3):23-28
基于2018—2022年间江苏省家蚕微粒子病检验数据,分析了母蛾和成品卵微粒子病检验的数据变化、风险、监督抽查及样本数量和真实性等情况,讨论了蚕种生产企业在微粒子病检验中遇到的生产环境风险加大、质量管理水平滞后、自检能力不足、检验人员水平有限等问题,对提高企业自检能力、健全蚕种质量管理体系、加大质量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推动江苏蚕种生产质量稳步提升,确保蚕农使用上放心合格的蚕种。  相似文献   

15.
宾源石 《广西蚕业》1994,31(1):54-55
桑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原虫病.由桑蚕微孢子虫经食下和胚种两种途径传染,侵染蚕体几乎所有组织而致病死亡。生产无病毒蚕种,是蚕种场攻克“四关”的首要任务,是对蚕农负责和振兴蚕丝业高度负责的体现。我场1983年曾一度发生微粒子病,经过反复消毒防病等采取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 家蚕微粒子病属国际性检疫病害。我省自1989年发现以来,病势迅速蔓延。去年经我站检验,全省销毁超毒蚕种达10万多张。农村丝茧育从陕南主产茧区到陕北零散产区均有微粒子病发生。该病对我省蚕业生产已造成严重损失。因此,要积极采取防治措施。而防治的关键措施是认真进行蚕种的微粒子病检验。  相似文献   

17.
自1986年起,国际市场生丝走俏,国家对收购蚕农的鲜茧价格作了相应的调整,调动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养蚕需种数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蚕茧产量也不断地随着发种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蚕农养蚕的单张产茧量逐渐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有损蚕农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更为严重的是:目前蚕种的品种、数量都不能满足养蚕需要;特别是近年来家蚕微粒子病逐渐蔓延增多,因烧种而造成蚕种更紧缺。据报道:1988年全省烧种达53  相似文献   

18.
蒋义文 《四川蚕业》2005,33(3):30-31
为有效地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世界各养蚕国均将微粒子病列为国家检疫对象.微粒子病在我市历史上多次发生,1989年最为严重,微粒子病超标损失蚕种15万余张.1990年四川省科委将“家蚕微粒子病防疫技术”作为重点科技项目攻关研究,将遂宁作为防微区重点攻关,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防微阻击战,成功地控制了微粒子病危害与蔓延.近年来,大批技术人员,20年工龄以上的工人离岗退职,技术力量大大削弱,同时,生产量的减少,蚕种市场的恶性竞争而导致价格的降低,蚕种生产十分困难,基础设施老化,再生产与消毒投入严重不足,蚕季生产又面临着新一轮微粒子病的威胁.因此,再次强调加大防微力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原蚕饲育区在蚕种生产上占有很大的比重 ,为发展蚕桑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 ,它的特点是生产发展快、效率高。但是 ,随着生产迅速发展 ,生产蚕种数量的增加 ,蚕种的带毒比例也积极上升 ,乃至毒率超标 ,导致大规模的烧种。究其原因 ,原蚕饲育区生产点分散 ,涉及面广 ,范围大 ,对防微措施落实难度大 ,微粒子病发生的机会就比专业蚕种场高得多。但是 ,只要领导、职工、蚕农齐心协力 ,把防微措施落实到实处 ,微粒子病也是可以控制的。为此 ,笔者对原蚕区微粒子病发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有以下几点体会 ,仅供参考。1 原蚕区微粒子病发生的原因1.1 思想麻痹 ,管理松散由于微粒子病在过去一段时期发生很少 ,对微粒子病的危害 ,有的技术人员和领导思想上不重视 ,特别是蚕农对该病的危害一知半解 ,在思想上采取侥幸心理 ,靠碰“运气”来对待是否会发生微粒子病 ,缺乏防微意识 ,防微措施松懈 ,即使有防微措施 ,管理上也松散 ,仅仅在表面形式上 ,防毒力度不足 ,不彻底 ,不到位。另外 ,受经济影响 ,过度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质量意识 ,工作责任心下降等。1.2 原种带毒导致胚种传染原种带毒导致原蚕和普通种生产遭受严重损失 ,给防微工作...  相似文献   

20.
《广西蚕业》1995,32(2):36-37
蚕种(桑蚕种)生产是特殊的生产资料生产。是蚕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为了确保蚕种生产质量,严格控制桑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防止销售伪劣蚕种坑害蚕农,完成我地区蚕业生产任务。根据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农农发[1994]42号、自治区农业厅农经字[1989]03号文及1995年6月召开的全区蚕种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办法。本办法经行署同意.1995年8月18日已通知本地区各县(市)人民政政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