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Cu2+是养殖水体的常见污染物,为了评估Cu2+对鱼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将中华倒刺鲃暴露于含0.01~0.32 mg/L Cu2+的水体中饲养8 d,测定肌肉、血浆及肝脏中SOD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低浓度Cu2+(0.01 mg/L)对肌肉、血浆及肝脏的SOD有诱导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但当浓度较高(0.04mg/L以上)时,SOD活性均呈现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Cu2+浓度越高,SOD活性上升越急剧,出现活性抑制的时间就越提前.此外,SOD在3种组织中的分布亦存在明显差异,肝脏的SOD活性最大.这些结果表明,肝脏SOD活性更宜作为Cu2+污染的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2.
Cu^+对中华倒刺鱼巴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u^2+是养殖水体的常见污染物,为了评估Cu^2+对鱼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将中华倒刺妃暴露于合0.01~0.32mg/L Cu^2+的水体中饲养8d,测定肌肉、血浆及肝脏中SOD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低浓度Cu^2+(0.01mg/L)对肌肉、血浆及肝脏的SOD有诱导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但当浓度较高(0.04mg/L以上)时,SOD活性均呈现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Cu^2+浓度越高,SOD活性上升越急剧,出现活性抑制的时间就越提前。此外,SOD在3种组织中的分布亦存在明显差异,肝脏的SOD活性最大。这些结果表明,肝脏SOD活性更宜作为Cu^2+污染的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3.
阿特拉津与氯氰菊酯联合染毒对鲫器官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阿特拉津和氯氰菊酯联合染毒对鲫肌肉、肾脏和肝脏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和氯氰菊酯联合染毒对鲫肝脏、肾脏和肌肉SOD活性均产生显著影响.染毒后第9天,2个浓度组(阿特拉津浓度分别为5.3 mg/L、10.6 mg/L,氯氰菊酯浓度均为1.1 μg/L)的肝脏SOD活性均受到抑制,肾脏SOD活性均受到诱导,肌肉SOD活性在低浓度下受抑制,高浓度下被诱导.且在设置浓度范围内,阿特拉津和氯氰菊酯与肝脏SOD活性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在5~9 d,与肌肉SOD活性之间存在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杨红超  吴艳丽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710-2712,2727
研究了Cu2+和Hg2+2种重金属离子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并比较了肝脏和肾脏组织中SOD活性的差别。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泥鳅置于不同质量浓度的Cu2+(1.00、1.50、2.00、2.50、3.00 mg/L)及Hg2+(0.05、0.10、0.15、0.20、0.25 mg/L)溶液中,分别测定染毒24、48、72 h后,泥鳅肝脏和肾脏组织中SOD的活性。结果表明,Cu2+和Hg2+对泥鳅肝脏和肾脏组织中SOD活性的影响相似,低浓度的Cu2+和Hg2+对泥鳅肝脏和肾脏中SOD活性有诱导作用;高浓度的Cu2+、Hg2+则使组织中SOD活性降低,随着时间的延长,高浓度组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培试验探索不同浓度(0 mg/L、5 mg/L、30 mg/L和60 mg/L)Cu2+或Cd2+胁迫(24 h、48 h、72 h和96 h)后对小麦幼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Real-time Q-PCR)检测Cu/ZnSOD基因表达。结果表明,Cu2+胁迫处理72 h后,各处理SOD活性均较对照极显著提高(P<0.01),且30 mg/L浓度下SOD酶活性最高,是对照的3.67倍;而Cd2+胁迫处理后,幼根SOD活性整体呈现“升-降-升”的趋势,胁迫前期酶活性的降低程度与Cd2+浓度成正比,至72 h酶活性最低。Cd2+胁迫条件下Cu/ZnSOD的表达量明显高于Cu2+胁迫。不同时间Cu2+胁迫下,Cu/ZnSOD基因表达均呈现5 mg/L浓度处理高于60 mg/L和30 mg/L,表明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该基因表达;而对于Cd2+胁迫,Cu/ZnSOD基因随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至96 h最低。本实验结果表明,Cu2+、Cd2+胁迫处理后浓度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较大。该结果为深入探讨重金属胁迫下小麦幼根中SOD特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CU2+胁迫对禾花鲤[Procypris mterus)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Cu2+浓度梯度、胁迫时间时禾花鲤(Procypris mterus)血液和肝脏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影响,为采花鲤的重金属胁迫研究及水污染生物监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进一步指导禾花鲤的健康养殖.采用可见光法测定了不同Cu2+浓度(0、0.067、0.084、0.101、0.118和0.134 mg·L-1)和胁迫时间(0、1、5和11 d)下禾花鲤CAT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试验的各个持续时间段(1、5和11 d),低Cu2+"浓度处理组(0.067 mg·L-1)血液及肝脏的CAT活性高于其它各处理组,且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中、高Cu2+"浓度处理组(0.084、0.101、0.118和0.134 mg·L-1)血液和肝脏中的CAT活性则随着Cu2+浓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被显著抑制(P<0.05),活性变化在5 d后趋于稳定.试验表明鱼体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水体中Cu2+浓度的影响,低Cu2+浓度能诱导鱼体血液和肝脏中的CAT活性增加,但随胁迫的加剧,CAT活性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铜对牙鲆CAT、SOD和GSH-PX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鳃、肌肉和内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为指标研究了Cu2 污染对牙鲆的损伤作用。通过室内暴露试验,将牙鲆置于不同浓度(0.00、0.01、0.05、0.30、0.50、0.80 mg/L)的Cu2 溶液中10 d,测定其鳃、肌肉和内脏中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Cu2 浓度的增高,牙鲆的3种组织中CAT、SOD、GSH-PX的活性均表现为:Cu2 浓度在0.01~0.05 mg/L出现不同程度的诱导,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水平,Cu2 浓度大于0.05 mg/L时,各酶活性低于对照组水平。可以证实,SOD、CAT、GSH-PX活性变化可以反映牙鲆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8.
铜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小麦耐铜胁迫的生理机制,采用Hoagland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Cu2+浓度(0,10,20,50,70,100,150 mg/L Cu SO4)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根芽生长、幼苗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小麦种子发芽率先升高后下降,根长、芽长逐渐降低,且抑制效应根早于芽。Cu2+浓度增加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光合作用受到抑制。Cu2+浓度50 mg/L、70 mg/L处理,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显著,铜诱导的氧化胁迫得到一定缓解,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较低。Cu2+浓度100 mg/L、150 mg/L处理过氧化物酶(POD)、CAT、SOD活性及MDA含量均明显升高,过量铜刺激保护酶系统,使幼苗细胞活性氧增加,引起膜质过氧化,阻碍小麦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水体Cu2+对三疣梭子蟹主要组织氧自由基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水体Cu2+(0.04、0.4、2、4 mg·L-1)胁迫下三疣梭子蟹鳃、肝胰腺、肌肉组织中的活性氧(RO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水体Cu2+(0.04、0.4 mg·L-1)对三疣梭子蟹鳃、肝胰腺和肌肉组织ROS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高浓度水体Cu2+(2、4 mg·L-1)会导致鳃、肝胰腺和肌肉组织ROS含量显著升高,且升高的幅度与Cu2+浓度成正比。低浓度水体Cu2+(0.04、0.4 mg·L-1)对三疣梭子蟹鳃、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的SOD活性和T-AOC均具有诱导作用,随实验时间的延长,SOD活性和T-AOC呈峰值变化;而高浓度水体Cu2+(2、4 mg·L-1)短时间内对梭子蟹的鳃、肝胰腺、肌肉组织的SOD活性及鳃T-AOC具有诱导作用,但对肝胰腺和肌肉T-AOC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实验时间内两种组织T-AOC始终低于对照组,并呈逐渐下降趋势。由此说明低于0.4 mg·L-1的水体Cu2+在三疣梭子蟹抗氧化解毒能力的可控范围,但高于2 mg·L-1的水体Cu2+会对三疣梭子蟹主要组织细胞造成损伤,使之抗氧化解毒能力下降。抗氧化酶和非酶抗氧化物在三疣梭子蟹抵御Cu2+胁迫中共同发挥作用,三种组织SOD和T-AOC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Cu(Ⅱ)、Zn(Ⅱ)、Cd(Ⅱ)和Pb(Ⅱ)4种重金属离子对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并比较了鱼体不同组织中SOD活性的差别.在实验室条件下,将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置于不同质量浓度的Cu(Ⅱ)(0.06、0.12、0.25、0.50mg/L)、Zn(Ⅱ)(0.60、1.25、2.50、5.00mg/L)、Cd(Ⅱ)(0.60、1.25、2.50、5.00 mg/L)、Pb(Ⅱ)(0.06、0.12、0.25、0.50 mK/L)溶液中,分别测定染毒24、48、72 h后鲫肝脏、鳃和肌肉组织中SOD的活性.结果表明:Cu(Ⅱ)、Zn(Ⅱ)、Cd(Ⅱ)和Pb(Ⅱ)对鲫肝脏、鳃和肌肉组织中SOD活性的影响相似,即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SOD活性整体上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低浓度的Zn(Ⅱ)、Cd(Ⅱ)、Pb(Ⅱ)对鲫肝脏、鳃和肌肉组织中SOD活性有明显的诱导作用;高浓度的Zn(Ⅱ)、Cd(Ⅱ)、Pb(Ⅱ)则使组织中SOD活性降低,随着时间的延长,降低愈加明显;肝脏组织中SOD活性和敏感性均高于鳃和肌肉.  相似文献   

11.
方静  周毅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5,13(2):218-220,T001
本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齐口裂腹鱼肠粘膜上皮的超微结构,并对肠粘膜上皮 的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的形态作了较为 详细的描述,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重口裂腹鱼消化道定量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运用解剖学、组织学技术以及Spot321图像分析系统,对重口裂腹鱼消化道形态组织结构进行了定量组织学研究.结果显示:重口裂腹鱼消化道具典型肉食性鱼类结构特征,其口须和唇发达;具有能伸缩的管状口;鳃耙粗大,排列稀疏;食道粗短,皱褶发达;肠道较短,盘曲简单,肠壁内粘膜褶高度、粘膜上皮高度由前至后递减,表明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由前肠至后肠逐渐降低,其消化道形态学结构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14.
异色瓢虫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7年和1992~1993年,研究了上海地区异色飘虫Harmoniaaxyridis(Pallas)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室内该虫一年发生5代,以成虫越冬.24℃时.完成一世代需31.37d.其中卵期3.02d,幼虫期9.76d,蛹期5.29d和成虫(产卵前期)13.30d,17.47~18.08℃时,用棉蚜喂饲.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86.9d和90.25d.每头雌虫平均产卵751粒.在整个幼虫发育期间,平均每头幼虫可取食萝卜蚜561头.幼虫对萝卜蚜的功能反应曲线符合Holling(1959)Ⅱ型反应.  相似文献   

15.
黑肩绿盲蝽成虫对褐飞虱卵和成虫各龄期的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 Ⅱ型。其反应曲线均能用Rogers的捕食者模型所拟合。该天敌的搜寻能力随其猎物褐飞虱龄期的增加而减少,而所需的处理时间则增加。本文还讨论了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蝴蝶中,翅面斑纹是暖色调的种类不多,红色的种类更少,红锯蛱蝶就是其中之一.它的成虫喜爱飞翔而色彩艳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赏蝴蝶.在重庆地区,红锯蛱蝶分布在海拔400~1 000 m的生境里,其中,分布在500~600 m占多数;从1998年2004年调查数据表明主要集中在山坡灌丛,阔叶林、针叶林也有分布;重庆武隆、巫山、石柱等地均采集到[1].三峡库区红锯蛱蝶取食杯叶西蕃莲Passiflora cupiformis Mast.,卵聚集产于寄主植物的叶面,一个卵块可达几十粒以上.饲养幼虫龄期6或5龄;初龄幼虫有群集性,数量较多.悬蛹,悬挂在植物的枝、叶上.卵期7 d左右,蛹期10~20 d;从卵发育成蝶约需1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阴阳离子混鸽有面活性剂C9H19C6H4O(C2H4O)10SO4Na-C16H33N(CH3)3Br的水溶液,在任意混合比和浓度下均为相透明溶液。随着混合比改变,辛醇在其溶液中的增溶曲线呈一“V”型,混合比接近1:1,增溶量最小。  相似文献   

18.
19.
红锯蛱蝶Cethosia biblis(Drury)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蝴蝶中,翅面斑纹是暖色调的种类不多,红色的种类更少,红锯蛱蝶就是其中之一。它的成虫喜爱飞翔而色彩艳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观赏蝴蝶。在重庆地区,红锯蛱蝶分布在海拔400—1000m的生境里,其中,分布在500—600m占多数;从1998年2004年调查数据表明主要集中在山坡灌丛,阔叶林、针叶林也有分布;重庆武隆、巫山、石柱等地均采集到。三峡库区红锯蛱蝶取食杯叶西蕃莲Passiflora cupiformis Mast.,卵聚集产于寄主植物的叶面,一个卵块可达几十粒以上。饲养幼虫龄期6或5龄;初龄幼虫有群集性,数量较多。悬蛹,悬挂在植物的枝、叶上。卵期7d左右,蛹期10-20d;从卵发育成蝶约需1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