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食用菌在菌丝发菌的过程中,杂菌污染防不胜防。菇农们面对污染严重的菌棒,一般都是一扔了事。如果将这些污染的废菌棒再回收利用,既节省原材料,又减少环境污染,而且直接降低了菇农的生产成本。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了废菌棒再利用技术,供大家参考。一、灭菌菌棒污染通常会有绿霉菌、木霉菌、黄曲霉菌等多种杂菌。废菌棒必须  相似文献   

2.
<正>一、生产流程9月上旬准备木屑、麸皮、石灰、菌袋等原料及耗材,10月下旬拌料、装袋、灭菌。11月2日接入菌种,培养菌棒,第二年3月下旬菌棒培养成熟。其间经过数次翻检,淘汰杂菌感染和生长不良的菌袋达12%。3月底到4月2日,陆续对菌棒刺孔补气、脱袋入土,进入出菇期管理。6月开始有菇蕾出土,至7  相似文献   

3.
在袋栽香菇培菌和出菇过程中,菌棒由于受害虫杂菌侵染而产生一种腐烂病,致使菌棒腐烂,生命力降低而减产,甚至完全失收。烂棒是因寄生虫和抑制香菇菌丝的杂菌引起的,除一些害虫直接食害菌丝和子实体外,多数害虫通过携带杂菌为害菌棒。防治方法如下:一、预防措施1.选料灭菌要选择  相似文献   

4.
以污染香菇菌棒和黑木耳菌棒的木霉为来源,筛选到一株适用于菌糠发酵的木霉菌株X-05,对峙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05对番茄灰霉病病菌和黄瓜枯萎病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以废弃香菇菌糠、黑木耳菌糠作为培养基质,测定外源氮源、水分及pH值对木霉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菇菌糠、黑木耳菌糠均适合木霉生长,在尿素添加量为3%、料液比为1 g:2.5 mL、初始pH值为4.5~5.0的条件下,于30℃培养7 d后香菇菌糠、黑木耳菌糠的产孢量可达3.67×109~7.00×109 CFU/g.  相似文献   

5.
<正>香菇我国主要食用菌品种之一。香菇生产要获得较高的收益,首先要降低木霉等杂菌对香菇菌棒的污染,下面介绍降低香菇菌棒污染的8项技术。一、原料选择要新鲜香菇生产的原料主要是木屑、麸皮、石膏等。木屑、麸皮要保证新鲜、无霉变,受潮旧料尽量少用甚至不用,因受潮旧料可能霉变酸化,造成菌棒霉菌丛生,不仅消耗养分,而且不利于菌丝吃料。原料要通过预处  相似文献   

6.
陈文良 《北京农业》2005,(11):20-20
1.食用菌竞争性杂菌的危害性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由于大面积栽培,或多年在同一地点生产,经常发生食用菌病虫害和杂菌危害,蔓延快,损失大,成为食用菌生产发展的重大障碍. 其中,竞争性杂菌,如细菌、木霉菌、毛霉菌、根霉菌、曲霉菌和链孢霉菌等经常发生,侵染食用菌菌丝体,生长快,争夺培养料的养分,分泌毒素,抑制食用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造成菌种、菌袋污染,成品率下降.有的竞争性杂菌还侵染子实体,造成病害.由于这些竞争性杂菌的侵染.可造成菌袋污染率10%~20%,有的高达30%,损失严重.在很多情况下,竞争性杂菌的危害程度,已超过食用菌病虫害的危害,成为食用菌生产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香菇开放式接种是近几年来总结创新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操作方便,不用接种箱,省时省工,较受广大菇农朋友欢迎,其技术要点如下。1.接种场地选择。①选择避风、清洁、干燥、密封性好、附近50米内无杂菌污染源的房间为开放式接种场所。②接种室须在菌棒搬入前一天打扫干净并消毒。2.菌棒处理。①常压灭菌,在100℃温度下保持14小时以后,将无机械破损的菌棒移至接种室,并盖上薄膜,以防灰尘及杂菌孢子降落。②菌棒堆放在接种室中间,堆高不宜超过1.2  相似文献   

8.
<正>1菌棒腐烂的原因及防止措施诱发杂菌入侵感染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所选食用菌品种的抗逆性差、病虫害严重、用药频繁、环境恶劣等。1.1菌棒腐烂的原因1.1.1一些长年栽培的品种,因多年种植,种性退化,菌丝生命力减弱,对环境适应能力差,抗杂菌入侵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虫草头孢菌粉辐照灭菌及对其主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60 Co γ射线辐照虫草头孢菌粉的灭菌效果及对其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辐照可有效地杀灭菌粉中的杂菌和霉菌 ,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菌粉中的含菌量呈同步下降。杂菌和霉菌的D10 值分别为 5 .5 1kGy和 5 .72kGy。经 8~ 9kGy辐照处理的菌粉 ,其主要功能成分 (腺苷、甘露醇、氮含量 )及其它成分脂肪酸、蛋白质、总糖、游离总氨基酸无显著影响 ,其维生素C和E的含量分别下降 8.4 %~ 9.5 %和 2 9.6 %~ 33.3%。辐照灭菌后的头孢菌粉有较好的耐贮藏性 ,保质期延长。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莆田市袋栽香菇得到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菌棒杂菌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据调查,一般菇区的香菇菌棒杂菌污染率都在15%左右,而老菇区的污染问题就更为严重,菌棒杂菌率达20%-30%,超过50%的感染率也并不鲜见,造成物力、财力和人力的巨大浪费,极大挫伤了广大菇农的种菇积极性,并严重制约了香菇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调查和实践,针对袋栽香菇菌棒污染杂菌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杂菌的对策,并经生产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仅供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栽培技术1、选种平菇品种不同,其子实体正常发育所需的温度范围也不同,生产上常按温型分类,如高温型、广温型、低温型等;除夏季首选高温型外,一般生产季节栽培均选用广温型品种。2、菌种制作(1)菌种制作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母种和原种一般从有资质、信誉度高的生产单位购买。栽培种制作容器最好用低压聚乙烯塑料袋,生产上选用17 cm×33 cm×40 mm的袋子。(2)培养基及配方:木屑培养基。木屑100 kg、麸皮25k、米糠10 kg、石膏2 kg、磷肥2 kg、白糖0.5 kg、50%的多菌灵0.2 kg。②棉籽壳培养基。棉籽壳100 k g、麸皮10 kg、石膏1 kg、磷肥2 kg、50%多菌灵0.2 kg。(3)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要防止塑料袋被硬物刺破,应经常检查杂菌污染和鼠害,以防杂菌滋生,影响制种成品率。低温下注意保温,堆码层数可达6层以上,菌棒上用草帘等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1月下旬以来,连续的雪、雨、阴、雾等气候条件,给食用菌生产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危害,笔者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问题绝大多数集中在制种及发菌阶段的高污染率、出菇管理阶段的子实体病害等方面。现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一发菌期间的杂菌及防治措施1.木霉(1)病原及危害俗称绿霉、绿霉菌等,这是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杂菌之一,不论制种还是栽培,也不论生料、熟料、发酵料,发菌期间均可发生,甚至在出菇阶段也有发生,并且发生的温度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的地区曾发生毁灭性污染,木霉就是主要杂菌之一。(2)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平菇地棚菌墙增产栽培技术集覆土栽培和菌墙栽培法为一体,使平菇的栽培管理更加省工,且质量优、产量高。其方法是:将采收过第一潮菇的菌袋脱去,靠地棚四周土墙建菌墙,菌墙内全部用营养土填充。菌墙外端用泥将菌棒与菌棒间空隙抹好,菌墙上筑一水槽,用于补水、补肥。此办法的优点主要有:(1)建菌墙前先出一潮菇,用已收缩的菌棒建成的菌墙不宜变形,不干裂,稳定性好;(2)地棚四壁是土,蓄水能力强,有利于调节菌墙内的水分平衡,补水多时,多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莆田市袋栽香菇得到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菌棒杂菌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据调查,一般菇区的香菇菌棒杂菌污染率都在15%左右,而老菇区的污染问题就更为严重,菌棒杂菌率达20%~30%,超过50%的感染率也并不鲜见,造成物力、财力和人力的巨大浪费,极大挫伤了广大菇农的种菇积极性,并严重制约了香菇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明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菌圃微生物对优势真菌蚁巢伞Termitomyces heimii生长的影响,可为深入研究白蚁菌圃微生态提供实验参考,对人工栽培蚁巢伞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方法  使用寡营养培养基分离菌圃微生物。细菌方面,通过探究细菌发酵液对蚁巢伞生长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菌液中新生成的可溶性糖类物质,初步明确菌圃细菌对蚁巢伞生长的影响;真菌方面,采用对峙培养手段探明蚁巢伞与其他菌圃真菌的互作情况。  结果  从黑翅土白蚁菌圃中共分离8种细菌及12种真菌杂菌,发现菌圃内存在大量蚁巢伞孢子。菌圃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促进蚁巢伞生长,在其影响下蚁巢伞菌丝呈现纽结凸起,菌丝生长速率相比对照组极显著提高,最高提升0.033 cm·d?1(P<0.01)。而菌圃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抑制蚁巢伞生长,Burkholderia sp. (待定)抑制效果最为显著,使得蚁巢伞几乎无法生长。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菌圃细菌发酵液新生成大量可溶性糖类物质,表明菌圃细菌具备降解木质纤维素并将其转化为寡糖的能力。蚁巢伞与菌圃真菌杂菌的对峙培养表明:菌圃内真菌杂菌抑制蚁巢伞生长,一旦菌圃开始消亡,真菌杂菌(如多种霉菌)将快速占领菌圃。  结论  分离的78.9%菌圃细菌可促进蚁巢伞生长,而分离的所有真菌杂菌均抑制蚁巢伞生长,可见,菌圃微生物对蚁巢伞存在明显调控作用。图5表2参18  相似文献   

16.
1、挑选优质菌材。蜜环菌材质差是天麻低产的重要因素。有的农户习惯利用上一年栽培过天麻的老材做蜜环菌种材,而且对老材不进行挑选,不讲究老材质量。实际上,老材不但营养物质多已消耗殆尽,且所带杂菌逐年增多。这些杂菌主要是和蜜环菌同类的其它担子菌,如白、绿、黄霉菌,它们  相似文献   

17.
<正>1为什么菌袋会污染杂菌主要是拌料、装袋、接种时操作不当。引起菌袋污染的主要原因:基质酸败:原料霉变未作处理,杂菌潜伏在料内,加之在配料时含水量过高,装袋时间拖长,引起基质酸败,为霉菌滋生提供条件;塑料袋质次:针孔多或因袋料操作不慎致使袋壁被刺破,使杂菌有空可钻;接种时无菌操作不严,病从口入;料袋灭菌不彻底,给杂菌有成活的机会;污染袋处理不好,空间杂菌孢子数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8.
1、严格把好菌种关在确定生产用的优良品种以后,菌种是否被杂菌污染则是优质菌种最基本的条件。凡菌丝粗壮,打开瓶塞具特有香味,可视为优质菌种。有条件的,还应抽样培养,同时还可检查菌丝生活力。2、严格把好菌袋加工关塑料袋应选择厚薄均匀、无沙眼、弹性强、耐高温、高压的聚  相似文献   

19.
1食用菌竞争性杂菌的危害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由于连年大面积栽培,或多年在同一地点生产,食用菌病虫害和杂菌经常发生,蔓延快,损失大,有逐年加重危害的趋势,是食用菌生产的大敌。竞争性杂菌,如细菌、木霉菌、毛霉菌、根霉菌、  相似文献   

20.
<正>栗蘑在制菌和发菌阶段时常受脉孢霉、青霉菌、曲霉菌等竞争性杂菌感染,一旦发病如不及时防治,常常导致制种或发菌失败。1症状表现被污染的菌种或培养料,在料面或棉塞上迅速形成蓬松的灰白色霉层,状如粉笔沫,即孢子堆,分生孢子主要借气流和风传播,传播感染能力极强,能在1~2 d内污染整个培养室,发生严重时病菌可冲破塑料袋向外生长。2发病规律2.1病害初侵染源主要来自接种和培养初期感染,高温高湿季节利于该病害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