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金属镉对动物及人类的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镉广泛存在于生产和生活环境中,是一种对动物和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重金属。镉主要蓄积于动物的肝脏和肾,能损害动物的肝脏、肾脏、脾、骨骼、胃肠道和生殖系统等,并能产生细胞、体液和K、NK细胞的免疫抑制,有强致癌性。本文就镉的化学性质、环境污染来源、对动物及人类的危害以及金属硫蛋白、钙离子和细胞凋亡等在镉毒性机理中所起的作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镉的形态转化、影响因素及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污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重金属引起的污染,其中重金属镉有很大的生物毒性,而镉的生物有效性与镉的存在形态密切相关.综述了近年来土壤中镉的植物和生物毒性,土壤中镉的各种形态分布及其土壤pH值、根际效应等影响因素,镉的存在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土壤中镉的形态分析方法及生物有效性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植物中微量镉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玲  闫旭宇 《农学学报》2014,4(4):26-29
镉是毒性最强和农田受污染最普遍的重金属之一,进入土壤的镉极易被植物吸收累积。为了提高植物中镉含量检测的准确性,文章综述了目前各种检测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情况,主要对比分析了原子吸收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等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提出了对镉元素高效、快速、精确的分析检测技术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褐土中不同有机质处理(即去除有机质与未去除土壤按1∶1、1∶2、1∶3混合)对外源镉的化学形态及其植物毒性的影响,以期为镉污染土壤的防治和修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外源添加镉浓度相同时,不同有机质处理对土壤中镉的植物毒性影响不显著。土壤中弱酸提取态的镉含量随着镉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残渣态的镉含量随镉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可还原态的镉占总量的百分比随镉浓度升高变化不大,均在28%左右;可氧化态的镉占总量百分比最小,最高为2.62%。除残渣态外,土壤中其他3种形态的镉与其植物毒性显著相关(R2≥0.70)。  相似文献   

5.
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褐土中不同有机质处理(即去除有机质与未去除土壤按1∶1、1∶2、1∶3混合)对外源镉的化学形态及其植物毒性的影响,以期为镉污染土壤的防治和修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外源添加镉浓度相同时,不同有机质处理对土壤中镉的植物毒性影响不显著。土壤中弱酸提取态的镉含量随着镉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残渣态的镉含量随镉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可还原态的镉占总量的百分比随镉浓度升高变化不大,均在28%左右;可氧化态的镉占总量百分比最小,最高为2.62%。除残渣态外,土壤中其他3种形态的镉与其植物毒性显著相关(R2≥0.70)。  相似文献   

6.
镉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积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镉污染对植物、动物和人体均可产生较大的危害.食物链是镉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或潜在危害的主要途径之一.污染土壤中的镉通过植物根系吸收与体内运转最终在植物可食部分中积累,主要影响因子有土壤性质、植物种或品种等.研究镉的积累和迁移规律,目的在于探讨减少镉污染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镉是毒性最强的环境污染物之一。植物中积累的镉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危害。镉能抑制植物生长,能使植物形态、生理生化及结构发生改变。镉可减少净光合速率,损伤光合器官;使叶绿素含量下降;抑制气孔开放,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镉通过改变植物硝酸还原酶(NR)、谷胺酰氨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以及谷氨酸脱氢酶(GDH)的活性,进一步影响植物氮代谢过程。光合作用及氮代谢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重金属镉对植物光合作用及氮代谢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镉是土壤中毒性最强的污染物之一,不但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而且通过植物体内积累进入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突变体不但是作物改良的重要资源,也是基因功能研究的基础材料。总结了利用各种突变体对植物镉抗性和积累的分子机理所做的研究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参考模式植物在作物上利用突变体开展作物抗镉、低积累机制及分子育种研究的策略,为作物抗镉和低积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土壤重金属镉、铅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金属在土壤中大部分具有稳定、积累和不易消除等特点,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对人类产生危害.由于镉的毒性最强,铅的分布最广,所以成为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研究重点与热点.针对目前发现的修复植物多存在生物量过低、修复种类单一等缺陷,对镉、铅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类型、原理、特点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技术进行了论述与比较,并提出...  相似文献   

10.
镉是一种毒性较强的重金属,镉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利用硒与镉在植物体内的拮抗作用,在土壤或植物中施外源硒可以降低作物的重金属镉含量,并提高作物中硒含量。前人研究表明不同的施硒方式影响植物中镉吸收转运的效果,总结了土壤施硒和叶面施硒2种施硒方式下对不同农作物镉吸收和转运的影响,发现以果实或叶片作为食用对象的作物,可以用叶面喷施外源硒的方式降低镉在食用部位的累积,而土壤施加外源硒可降低植物根部对土壤中镉的吸收及镉在植物体内转运至可食用部位的含量,同时转运至可食用部位的硒含量增加,以期为今后更加深入研究施硒对镉污染土壤安全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镉污染土壤中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水稻镉超标已成为威胁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大问题,也是制约水稻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因素。镉是植物生长的非必需元素,当镉进入植物体内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植物的多种生化活动会受到严重破坏,并对人体产生毒性。为了安全利用镉污染水稻田,研究人员也越来越重视各类水稻降镉技术。为了给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从低镉水稻品种选育和筛选(种植前)、土壤改良剂阻镉(种植中)、稻谷加工脱镉(种植后)和“VIP+n”技术降镉(集成技术)这4个方面出发,对水稻降镉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地球化学高背景农田土壤重金属镉的累积效应及环境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镉(Cadmium)是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且毒性极强的重金属元素,几乎所有的土壤、地表水和植物体内均含有镉,摄入微量的镉不仅威胁生物个体的生理和健康,而且还对生物种群数量和物种分布产生影响。全球碳酸盐岩出露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2%,沉积岩发育土壤普遍具有镉的地球化学高背景特征,在我国西南地区,工矿业排放、农用化学品投入、污水灌溉等与高背景值叠加,导致农田土壤镉累积严重,点位超标率高,存在一定的农产品安全风险。本文从镉的地球化学高背景成因、土壤镉的地球化学过程和累积效应、环境影响和风险评估等方面阐述农田土壤重金属镉的研究进展,以期对镉地球化学过程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土壤环境质量管控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镉对植物的毒害及植物解毒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近年来镉对植物的毒害及植物解毒机制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从植物生长、光合作用、植物酶活性、植物细胞分裂等方面阐述镉的毒害机制,并从植物对镉的吸收和转运、耐受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讨论植物的解毒机制。  相似文献   

14.
植物对镉的耐性机制以及对镉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镉作为土壤中毒性较高的重金属之一,对我国土壤的污染作用日益严重,并有逐渐恶化的趋势,不仅威胁着植物的正常生长,也会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为了减少镉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必须对已经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研究植物如何从土壤中吸收和转运镉离子,以及对其积累和解毒的机制,对开发植物修复技术及生态环境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植物对重金属镉的吸收、转运、积累、分布的研究进展,并且按胞外至胞内的空间顺序,分别从植物根系分泌物的解毒、细胞壁的固定、质膜的选择透过性、液泡的区隔以及植物分子调控中的螯合作用和转运蛋白的调控作用等机制,关于植物对镉的耐性和解毒机制进行了论述。此外,还从植物修复的重要性和对修复植物筛选的角度出发,对修复植物的判定标准和基本特征等进行了概括。提出将筛选出的修复植物进行合理化应用,通过实际推广来切实降低土壤中的镉浓度,可能成为下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镉对植物毒害与植物耐镉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熊愈辉  杨肖娥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2969-2971
综述了近年来镉对植物毒害与植物耐镉机理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植物生长、细胞结构、光合作用、酶活性等方面分析了镉的毒害机理,并从镉的吸收与转运,镉在细胞中的分布与区隔化,抗氧化酶活性的改变,以及螯合物的形成等方面探讨了镉胁迫下植物的耐性机制。  相似文献   

16.
生物化学农药包括信息素、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对靶标生物具有调节生长、干扰交配或引诱等特殊作用而没有直接毒性。其可以是天然化合物,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与天然化合物相同,允许异构体比例的差异)。糖链植物疫苗是一类来自于微生物、植物、海洋动物具有的激活植物自身免疫、提高植物抗病抗逆能力的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17.
Cd对植物的氧化胁迫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镉(Cd)污染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之一。Cd对于人体和动植物都是非必需元素,且有很强的毒性。Cd对植物的毒害机理研究相对人体和动物起步较晚,最近也逐渐成了重金属研究的焦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Cd对植物的毒害首先是作用于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系统,造成活性氧(ROS)积累-氧化胁迫,进而引起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使抗氧化系统发生改变。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进入植物体内的Cd与植物的抗氧化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其氧化胁迫的可能机理,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镉-菲复合污染对蚯蚓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土壤法,研究重金属镉、多环芳烃菲对安德爱胜蚓(Eisenia andrei)的单一与复合急性毒性效应。单一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菲的毒性大于镉毒性;14 d时镉、菲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88.71 mg.kg-1、42.51 mg.kg-1。复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镉在各浓度下与菲复合,对蚯蚓的毒性都产生拮抗作用,且随镉浓度升高其降低菲毒性的程度降低,说明复合污染物的组成及各污染物的不同浓度组合是决定混合物毒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镉(Cd)污染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之一.Cd对于人体和动植物都是非必需元素,且有很强的毒性.Cd对植物的毒害机理研究相对人体和动物起步较晚,最近也逐渐成了重金属研究的焦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Cd对植物的毒害首先是作用于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系统,造成活性氧(ROS)积累-氧化胁迫,进而引起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使抗氧化系统发生改变.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进入植物体内的Cd与植物的抗氧化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其氧化胁迫的可能机理,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镉(Cd)污染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之一。Cd对于人体和动植物都是非必需元素,且有很强的毒性。Cd对植物的毒害机理研究相对人体和动物起步较晚,最近也逐渐成了重金属研究的焦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Cd对植物的毒害首先是作用于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系统,造成活性氧(ROS)积累-氧化胁迫,进而引起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使抗氧化系统发生改变。本文回顾和总结了进入植物体内的Cd与植物的抗氧化系统关系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其氧化胁迫的可能机理,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