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沈从文的《边城》是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具备了小品文和抒情文的优点,将民俗和自然风情描绘的淋漓尽致,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十分立体和形象的湘西风情,在《边城》这部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塑造独具特点,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充满生命力。为了更好的了解沈从文的《边城》,也为了深入的剖析小说之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特点,本文就对沈从文的《边城》中的人物的形象进行论述。旨在通过本文章的论述,来提高我们对《边城》这部文学小说作品的解读水平,并提升我们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2.
古村落景观的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主要包括宗族礼制文化、地方传统文化和风水文化;古村落型旅游地应在全面分析旅游景观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突出旅游产品特色,以及运用形象定位方法,对徽州古村落旅游形象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呈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展现了中国形象的诗性美,寄托了沈从文再造人类“乌托邦”的执著理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将当下边城的旅游经济发展与沈从文作品中的边城联系起来,展现出沈从文作品对边城旅游发展的影响,从而阐述名人或名作效应对旅游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在最后提出边城旅游经济发展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杨仙岭旅游资源特征、旅游者的感知和认知、区位条件和空间竞争、旅游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将杨仙岭旅游形象定位为以风水文化为主导,以山林乡村生态环境为依托,集观光游览、运动健身、休闲度假、会议疗养为一体的综合性城郊山地旅游区.并按照TIS概念,围绕着“中国风水第一山“的核心理念,精心设计杨仙岭的旅游形象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6.
生态观光区的形象定位和传播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观光区的开发和建设已成为我国生态旅游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态观光区的开发和建设需要基本的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和市场需求,特别是在争取旅游客源市场比较激烈的今天,生态观光区开发建设更需要研究其形象策划和传播策略,具体包括形象的定位及其口号设计,人-地感知形象和人-人感知形象的设计,形象传播的具体方法与技巧等.以浙江省台州市凉溪农业生态观光区为个案作了具体探讨.参8  相似文献   

7.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重庆市东南边陲,与湖南、贵州接壤,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是重庆市通往东南沿海的一道门户、对外形象展示的一扇“窗口”。南于秀山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边贸兴旺、被称为繁华的“边城”。  相似文献   

8.
从特定形象符号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中特定形象符号设计的准备和方法。在设计准备阶段针对企业的产品定位和企业文化确立形象并选择合适的艺术表现手法,对选择特定形象符号的尺寸﹑地点和周围环境进行了探讨。在设计方法上从创新性﹑人性化﹑与空间的协调﹑材质选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保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李小侠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5):234-237
区域农业形象品牌是一个区域用以标明自己的农业产业具有独有吸引力的区域识别符号。区域农业形象品牌蕴含着当地农耕文化的精髓,是区域农业公共品牌的2.0版本。区域农业形象品牌与区域农业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共同带动区域农业的发展。区域农业形象品牌的可持续发展还需准确定位区域形象品牌、明确产权主体与运营主体的关系、创建科学的运营管理体系以提高品牌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盐城市位于江苏沿海中部,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海滨旅游城市,拥有世界级品质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沿海湿地,以及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海盐文化资源。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盐城市国内旅游者进行盐城旅游形象的游客感知调查,从旅游者对盐城形象描绘词的获选率,了解国内旅游者对盐城城市形象感知的差异,在获得对形象感知差异认识的基础上,为盐城市塑造鲜明的旅游形象定位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邓诗莹  周波  吴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12-4714
分析了新川西民居的产生过程,将其特色概况为:建筑布局错落有致,着重与环境的统一,建筑造型较为朴素,注重通风遮阳,单体建筑布局灵活自由,轴线明确,变化有序;大量使用本土材料,更具当地文化特征;着重本地文化的延续,具有浓厚的人情韵味。结合峨眉山市川主乡农桑小镇的概念性规划设计实例,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总体规划布局思路,包括分区设置、路网结构、景观系统、整体风貌,力求将地域文化特征融入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2.
武营营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66-11068,11083
针对城市形象千篇一律的现象,提出了以城市特色为源泉的城市形象营造策略。在解读洛阳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发现不足,并基于其历史、自然和文化特色,提炼洛阳千年帝都、水韵花城、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最后据此提出洛阳市的城市形象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3.
安宁市八街镇安八公路道路景观总体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安宁市八街镇的整体规划要求,未来的安八公路是八街镇的交通要道、经济大动脉和形象展示窗口。安八公路道路景观规划提出了"充分利用公路两侧农业种植特色,打造优美、秀丽的生态农业景观"的景观规划理念。规划上分别从道路宽度、路面材料、植物种植区域、植物色彩、观景设施、农家乐、文化特色等方面对安八公路道路景观给予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4.
在保留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景观的原有“文脉”、尊重其使用功能和现状条件的基础上,对研究所景观进行了改造,使其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通过对此案例的分析得出单位景观的改造在继承和保护利用之间、规划设计和养护管理之间关系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浅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以陕西佳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建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759-3760,3778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决定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必要问题。该研究基于陕西佳县县城发展现状及其城区规划,通过恢复古城风貌、保护和延续佳县风貌特色、挖掘传统历史文化,促进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提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思路和定位,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陈木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188-189
分析了英德市红茶文化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介绍了英德市旅游发展概况,认为英德市红茶文化与其旅游业耦合发展主要体现在政府助推红茶文化与旅游业相协调发展、茶园融入文化体验型旅游元素设计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红茶文化与旅游业耦合发展路径,强调科学规划、建设品牌形象、创新旅游观光元素、提升红茶文化内涵与层次。旨在探索英德市茶叶及茶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最优路径,推进英德市旅游业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绿色通道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在保护生态学、城市规划及景观设计学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通过明确对绿色通道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其理论背景,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回顾了绿色通道规划的发展历史,从尺度、目标、构成、网络结构及横向协调等5个方面对绿色通道的规划提出了比较详细的一般性指导原则,将生态、休闲、文化等诸多功能的要求都包含其中,反映了绿色通道研究的最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环境增值体系作为理论支撑,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行实例规划探究。在山西鹊山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中引入环境增值理念,对其现状、SWOT分析、规划理念与原则、品牌形象策划、产品项目策划等5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可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实例经验和思想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图像特征融合新方法,应用于分析和挖掘图像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基于神经网络学习功能构建图像特征与内涵之间的映射关系,达到挖掘图像内涵的目的.研究以文物图像为研究对象,选择了100幅古建筑图像,提取图像特征信息及其蕴含的语义信息,构建神经网络学习样本库,训练神经网络学习.实验选取了6幅测试样本,神经网络学习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林辉  荣侠  陈晓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68-6669
解析了景观文化的概念,从景观文化创新的角度,对景观文化的生成规律和创新进行创造性解析论证,认为景观文化的创新应该围绕"虚景观文化",侧重于观念形态。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特征,指出景观文化的生成规律。分析了景观文化创新发展的阻碍因素,强调了景观文化创新对城市规划及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文化网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