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内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正常年产农作物秸秆(含秧蔓)70多万t,其中小麦秸秆23万t,玉米秸秆30万t,其他秧秆17万t。内乡县自2006年始发展户用沼气,目前全县已建设户用沼气池3万余座。长期以来,农作物秸秆是广大农民主要的生活燃料、  相似文献   

2.
内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正常年产农作物秸秆(含秧蔓)70多万t,其中小麦秸秆23万t,玉米秸秆30万t,其他秧秆17万t。内乡县自2006年始发展户用沼气,目前全县已建设户用沼气池3万余座。长期以来,农作物秸秆是广大农民主要的生活燃料、牲畜饲料和  相似文献   

3.
程宇 《河南农业》2013,(9):23-24
在一定温度和机械压力作用下,将农作物秸秆压缩成块状的成型燃料,称之为秸秆煤。南阳年产秸秆资源1100万t,每年综合利用400万t,占可利用秸秆总量的36.4%,在秸秆的综合利用中,秸秆煤代替煤炭是消化秸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加快南阳秸秆煤产业发展,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民增收,我们对全市秸秆煤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拥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达3 195.8×104t。文中在介绍辽宁省秸秆利用现状、秸秆资源分布状况、秸秆还田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辽宁省秸秆还田的主要问题是秸秆还田技术不成熟、秸秆资源利用率不高、机械化程度不高、相关法规及补贴政策较少,农民认识不足,并提出了加强秸秆还田技术研究、大力推广普及机械化秸秆还田、健全和完善秸秆禁烧的法律法规、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农技宣传,提高农民认识水平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秸秆饲料的加工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年产农作物秸秆5亿多吨,而用于氨化、青贮和未经处理而直接饲喂草食家畜的仅有2亿吨左右.广大农区约有50%以上的农作物秸秆被用作生活燃料或在田间地头焚烧,不仅造成秸秆资源浪费,而且还污染环境.因此,大力开发秸秆饲料资源,发展以秸秆为主要饲料的农区畜牧业意义重大,前景广阔.但秸秆的适口性差,消化利用率低,要把劣质秸秆变成家畜的优质饲草,必须进行加工处理.  相似文献   

6.
杜连起 《北京农业》2002,(12):39-39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大约生产5亿吨农作物秸秆,目前只有少部分通过青贮和氨化或直接作为牛羊的粗饲料,还有一部分被农民用来生火煮饭,大约80%的秸秆在田间直接焚烧或堆放田间、地头、场院,任凭日晒雨淋.  相似文献   

7.
2004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业连年丰收,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增多,加之农村劳动力转移、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和各类替代燃料的应用,开始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的秸秆过剩。据统计,沈丘县正常年份,生产出各种作物秸秆(含秧蔓)110多万t,其中小麦秸秆56万t、玉米秸秆43万t、大豆秸秆5万t、棉花秸秆3万t、其他秧秆3万t。秸秆从农民的"宝"(过去)变成"烦恼"(现在),导致秸秆随意抛弃,尤其是三夏、秋收季节,违规焚烧秸秆现象屡禁不止,既污染了生态环境,又浪费了资源,成为农村基层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近年来,沈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  相似文献   

8.
近年采,农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不再需要农作物秸秆作为炊事的主要燃料.每到秋收季节,农民为抢收、抢种,大都把剩余秸秆在田间直接焚烧处理,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还频繁引发火灾事故.特别是在机场周围和公路两侧焚烧秸秆,严重影响了飞机的起降和汽车行驶的安全.因此,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秸秆利用现状及资源化利用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无锡市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年产量为75~90t,主要以水稻、三麦、油菜秸秆为主,如2004年全市秸秆资源总量约为84.98万t,其中水稻秸秆65.70万t,三麦秸秆10.34万t,油菜秸秆8.94万t,此外,还有很少量玉米秸秆及其他作物秸秆。但长期以来,秸秆资源利用粗放,利用率低,使这笔宝贵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乐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玉米是南乐县第二大粮食作物,其丰歉关系着全县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南乐县常年玉米播种面积56万亩左右,年产玉米秸秆37.4万t。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玉米秸秆还田逐步得到普及.到2003年基本实现了全县玉米秸秆还田全覆盖。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地块中.  相似文献   

11.
一、项目背景 农作物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其平均含硫量只有千分之三点八,约为煤的三分之一,热值约为标煤的二分之一。“十一五”期间家国将着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合肥市生物质能源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年产农作物秸秆260万t,林业固体废弃物40万t,除少量用于饲料、种蘑菇和还田外,每年焚烧或腐烂约200万t,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开展秸秆燃烧发电可有效解决农民增收、缓解能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亳州市是农业大市,每到午收时节,亳州田间地头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就地被焚烧,到处都是浓烟滚滚。这不仅造成了秸秆资源的大量浪费,也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大气污染,妨碍了交通的正常通行,引起了亳州市全市的关注和不满。试图通过介绍亳州市当前秸秆焚烧现状和治理措施,分析秸秆就地焚烧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和农民就地焚烧秸秆的原因,并试着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扎赉特旗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扎赉特旗是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旗县,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再以秸秆作为炊事和取暖的主要燃料,导致秸秆大量浪费;而且常因在田间直接焚烧,造成大气污染和火灾事故。笔者通过调查,对扎赉特旗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各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资源量及其时间分布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准确评估中国秸秆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对秸秆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各省市区不同作物的最新田间秸秆系数评估田间秸秆资源量,确定各作物秸秆热值合理取值折算标煤量,并依据中国主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成熟期,对各省各作物田间秸秆的时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7—2009年中国年均秸秆量为7.35亿t,包括田间秸秆6.46亿t(折标煤量3.41亿t,占总量87.36%)和加工副产物0.89亿t(折标煤量0.50亿t,占总量12.64%)。三大粮食作物是田间秸秆的主要来源,其中水稻田间秸秆为19 865.13万t,折标煤9 177.69万t,占总量26.90%;玉米田间秸秆为14 947.83万t,折标煤量8 266.15万t,占总量24.23%;小麦田间秸秆为14 373.43万t,折标煤7 833.52万t,占总量22.96%。秸秆量最大的10个省份由高到低依次为河南、山东、江苏、黑龙江、安徽、四川、广西、湖南、河北、湖北,变化范围为3 772.15~7 295.06万t,折标煤为1 908.83~3 999.61万t,这10省总量占全国总量62.46%。田间秸秆成熟时间分布不均,第三季度(7—9月)最多,秸秆折标煤占总量44.49%;其次为第四(10—12月)和第二季度(4—6月),分别为25.26%和24.27%;第一季度(1—3月)最少,只占总量的1.37%。  相似文献   

15.
秋收过后,田间地头到处都有丰富的玉米秸秆,白白浪费掉实在可惜。如果将其收集在地头制作绿色生物有机肥料,对种田的农民朋友来说,不失为一条降本肥田的好途径。据试验,每亩土地基施250公斤秸秆生物肥,其肥效相当于100公斤碳酸氢铵、50公斤过磷酸钙和20公斤的硫酸钾,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在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背景下,数量庞大的秸秆类生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受到关注.移动作业式秸秆造粒机是一种集秸秆的收集、粉碎和制粒于一体的设备,可以在田间地头完成对秸秆等生物质的收获造粒,其移动方便,有效减少储存和运输的成本,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很有意义.为此,综述了国内外现有的移动作业式秸秆造粒机的工作特点以及结构特性,从而提出了我国发展移动作业式秸秆造粒机的制约因素,对未来我国移动作业式秸秆造粒机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秸秆已不再是农民的主要生活燃料,极少一部分用于发展畜牧养殖业,大部分堆积在田间地头,任其腐烂。秸秆焚烧会污染环境、危害交通、引发火灾、破坏农田生态,必须予以禁止。那么,如何有效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秸秆还田,发展秸秆经济,实现秸秆禁烧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人就目前秸秆处理的现状,简要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作物秸秆资源利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河北省农业统计数据并且结合2005~2006年度河北省农户调研数据,对河北省秸秆资源数量进行了估算,并且分析了2005~2006年河北省作物秸秆利用状况。结果表明:2006年河北省秸秆数量在4500万t左右,其中小麦和玉米秸秆数量占秸秆总资源数量的80%以上。在秸秆利用方面,该研究分别从秸秆还田(包括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堆肥还田)、饲料、生活能源(包括秸秆直接作燃料和做沼气)、原料(秸秆造纸等)、焚烧(包括秸秆田间焚烧和地头焚烧)以及堆弃6个方面进行统计,2006年河北省秸秆还田、饲料和生活能源比例分别为40.7%、24.2%和22.5%。主要作物秸秆中。小麦秸秆还田比例超过50%,达到57.7%,玉米秸秆还田比例也在38.4%。从不同地区来看,以小麦为例。秸秆还田比例从24.7%到96.3%差异较大,小麦秸秆还田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沈丘县玉米种植面积4万多hm2,秸秆资源较为丰富,但秸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农民秋收后焚烧玉米秸秆现象较为普遍,秸秆资源损失较大,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较为不利。随着农业机诫化水平的提高,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越来越大,秸秆还田不仅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还可保护环境。玉米秸秆还田作为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措施,它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普遍得到农民的认同和肯定。  相似文献   

20.
百科集锦     
在秸秆综合利用高层研讨会上专家疾呼 秸秆利用要采取不同模式 夏收刚过,田间地头,道路两旁,到处堆放着“没用的”农作物秸秆。这是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孟庆翔教授前几天在华北地区农村调研时看到的情景。今天,在中国资源利用协会举办的秸秆综合利用高层研讨会上,孟庆翔疾呼:“让流浪秸秆回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