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探究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特性和田间种群自然消长规律,明确其对玉米造成的产量损失,对不防治田秋玉米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进行系统观测调查和测产。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对玉米全生育期均有为害,为害特性表现为趋嫩性、隐蔽性、世代重叠、低龄幼虫群聚性和高龄幼虫自相残杀等特性。不防治田秋玉米苗期至成熟期被害株率从30.5%增长至97.0%;百株虫量苗期为41~44头,抽雄至灌浆期为72~91头,成熟期为18~23头;为害造成玉米鲜重减产382.2 kg/亩,减产率24.3%,实际经济损失81.5%。  相似文献   

2.
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红环瓢虫对其生境中害虫虫体气味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红环瓢虫成虫对草履蚧幼虫和虫卵有明显的趋性;其幼虫对草履蚧雌成虫有明显趋性;且瓢虫对害虫的趋性反应与害虫虫体气味浓度相关,天敌昆虫必须达到一定数量时才表现出明显的趋性.  相似文献   

3.
发生特点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在我国华北和黄淮等地区玉米田新发生的害虫,具有暴发性、幼虫聚集性及危害隐蔽性等特征,呈现发生范围广、虫口密度高及危害程度重等特点,对夏玉米生产构成较大威胁。该虫以幼虫危害作物根部为主,寄主作物有玉米、高粱、大豆、棉花及谷子等。玉米是其危害的主要作物,玉米苗期,幼虫咬食茎基部和根部,破坏输导组织,从而导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NF6373YGRR(通过杂交育种聚合cry1A.105、cry2Ab2、cp4epsps基因)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取食行为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h非选择性试验中,玉米螟初孵幼虫在转基因玉米心叶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48h的幼虫累计死亡率为53.75%.非转基因玉米为20.00%,差异显著;3龄幼虫在转基因玉米雌穗尖组织上的取食率、死亡率与非转基因玉米差异不显著.在48h选择性试验中,初孵幼虫在转基因玉米心叶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玉米,48h累计死亡率为55.00%;3龄幼虫在转基因玉米雌穗尖组织上的取食率与非转基因玉米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对玉米螟初孵幼虫的取食有显著的抑制和忌避作用,而对3龄幼虫的取食行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香梨优斑螟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香梨优斑螟(EuzopherapyriellaYang)是为害梨、苹果、枣、无花果、杏、巴旦杏、桃和杨树等果木的新害虫,幼虫既蛀干又蛀果.该虫1年发生3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树干、主枝的翘皮裂缝下越冬。成虫1年有3个羽化高峰,即4月下旬、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成虫对黑光灯有一定趋性,尤对糖醋液的趋性较强.此虫的发生为害程度与寄主年龄、品种、腐烂病等有密切关系。幼虫盛发期用敌敌畏涂治,成虫羽化盛期用糖醋液诱杀,或喷洒氯氰菊酯、功夫等药剂,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ée)]是中国玉米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由于不同类型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程度不同,影响玉米螟的存活和生长发育,同一品种的不同组织器官对玉米螟的存活和发育影响也不相同。笔者在室内研究了高油玉米、糯玉米、甜玉米和普通玉米等的不同组织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存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玉米在不同生育期的组织器官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不同。高油玉米298的心叶组织最适合玉米螟幼虫的存活和生长发育,而心叶期抗螟品种邢抗2号和的心叶不利于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生长和发育。玉米螟幼虫在高油玉米、甜单8号和白糯4号的雄穗上存活率高,幼虫体重较重,而在邢抗2号雄穗上的存活率和幼虫体重最低。甜单8号玉米苞叶总体上比较适合亚洲玉米螟幼虫生长和发育,而白糯4号和邢抗2号的苞叶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不利影响。甜单8号、农大108和高油298的花丝适宜玉米螟幼虫生长和发育。而超甜2号和邢抗2号2个品种的花丝对玉米螟幼虫生长和发育有不利影响。超甜2号玉米的穗轴适宜玉米螟生长和发育,玉米螟幼虫在甜单8号和白糯4号穗轴上取食存活率和化蛹率高,但蛹重较轻。邢抗2号穗轴对玉米螟生长发育有不利影  相似文献   

7.
通过幼虫取食供试作物叶片,检测舞毒蛾幼虫取食小麦和玉米叶片后几种抗性酶的活性,以探讨舞毒蛾幼虫取食对小麦和玉米的诱导抗性。结果表明:舞毒蛾取食后的小麦和玉米叶片CAT、PPO、POD活性较取食前显著升高;受害小麦叶片的PAL活性较取食前显著升高,玉米无显著变化;结果提示舞毒蛾幼虫取食能够诱导小麦和玉米在生理生化方面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用量的转Bt crylF基因抗虫玉米饲养亚洲玉米螟幼虫,研究人工饲料中转基因玉米对其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工饲料中转基因玉米用量的增加,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率逐渐下降,在用量为100%处理时幼虫存活数仅3~5头,存活率仅15%~20%;在对照玉米处理中,4个处理的幼虫存活数均较高,为16~19头,存活率均在69%以上。转基因玉米处理的幼虫存活数与对照玉米处理相比,两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有强烈的趋嫩性,卵散产,80%以上的卵产于玉米尚未开花的雄穗上。胶东地区秋玉米抽雄盛期,是第三代棉铃虫产卵盛期,而开花盛期,则是卵孵化盛期。多年观察结果表明,第三代棉铃虫在秋玉米上的卵量(y)与第二代蛾量(x)密切相关,其相关式为y=-315.9+1.7783x。第三代棉铃虫幼虫量(y)与第二代蛾量(x)相关式为y=-31.3+0.1340x,第三代棉铃虫幼虫量(y)与第三代卵量(x)相关式为y=2.42+0.0989x。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用量的转Bt crylF基因抗虫玉米饲养亚洲玉米螟幼虫,研究人工饲料中转基因玉米对其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工饲料中转基因玉米用量的增加,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率逐渐下降,在用量为100%处理时幼虫存活数仅3~5头,存活率仅15%~20%;在对照玉米处理中,4个处理的幼虫存活数均较高,为16~19头,存活率均在69%以上.转基因玉米处理的幼虫存活数与对照玉米处理相比,两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选用云南省保山市3种类型4个常见的玉米品种:甜质型玉米“正甜99”、糯质型玉米“花糯168”及饲用型玉米“恩白玉3号”和“富玉6号”,采用自由选择法测定草地贪夜蛾在不同玉米品种上的产卵量、幼虫生长发育历期和取食选择率。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在4个玉米品种上的产卵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以在正甜99上的卵块数和卵粒数最多,分别为12.67块和1 001.67粒,而在其他3个玉米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取食不同玉米品种的草地贪夜蛾幼虫总历期、蛹历期和成虫寿命也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以取食富玉6号的幼虫总历期、蛹历期最长,分别为17.09、10.93 d,成虫寿命则以取食正甜99的最长,为13.89 d;草地贪夜蛾3~6龄各龄期幼虫对4个玉米品种的取食选择具有明显趋向性,均以对正甜99的取食选择率最高,显著高于对其他3种玉米品种的取食选择率(P<0.05)。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类型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粱条螟在春玉米上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粱条螟以春玉米秸秆作为其主要越冬场所。1999年平均百株有虫47头,占越冬钻心虫类害虫的59.9%;室内观察越冬幼虫的化蛹高峰期在4月21日~25日,羽化高峰期在5月10~13日;田间系统调查表明,高粱条螟在春玉米上一年发生2代,春玉米抽雄和扬花期(6月中旬)是1代幼虫的危害盛期,春玉米将要收获时,在玉米上发生第2代幼虫,并在春玉米秸秆上越夏和越冬,成为第2年的虫源。提出了以处理春玉米秸秆为主,同时结合性诱剂诱杀、点施颗粒剂及采用微生物制剂封垛等进行处理的高梁条螟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小菜蛾是危害白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对大白菜有较好的趋食性。小菜蛾在我市一年发生4—6代,8月下旬—9月上旬为发生高峰期。小菜蛾成虫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幼虫有四个龄期,初孵幼虫主要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开天窗。3龄以上幼虫  相似文献   

14.
亚洲玉米螟在乌鲁木齐地区一年发生二代,世代重叠严重,以第二代幼虫越冬,越冬期长达310天。其成虫白天隐蔽在湿度较大的小麦、苜蓿田及杂草丛中植株叶背面或其他隐蔽处,傍晚飞出活动,卵多产在玉米叶背中脉附近处。它以幼虫为害玉米的果穗、花丝、果柄、雄花、茎秆等部位。1—3龄幼虫咬食玉米心叶,4—5龄蛀入茎内取食。  相似文献   

15.
南亚果实蝇对颜色趋性及不同寄主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南亚果实蝇对颜色趋性和用于防治的可能性,采用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对南亚果实蝇初羽化成虫进行颜色趋性研究,发现其对绿色有较强喜好性,对红色有拒避性。将浙江省广泛种植的葫芦科、茄科和豆科等不同果实作为寄主,研究其对南亚果实蝇幼虫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对南亚果实蝇的幼虫成活率、幼虫历期和蛹历期有一定的影响,但对蛹的存活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玉米粘虫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为害症状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3龄以上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暴食时,可吃光叶片。大发生时将玉米叶片吃光,只剩叶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7.
一、玉米黑毛虫玉米黑毛虫是山区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种类有白毒蛾、八点灰灯蛾、鹿子蛾等,因其幼虫全身都有黑毛,故统称为黑毛虫。幼虫白天躲藏于石块或草堆下,天黑后爬出取食,咬食玉米叶片,造成玉米叶残缺不全,严重时全株玉米被吃光,造成缺苗。石山地区玉米被害非常严重,有的玉米全田被吃光,被迫翻种或改种。防治方法:1、人工捕杀幼虫:天黑后组织群众手持电筒或火把在玉米地里捕杀幼虫。2、药剂防治:用敌百虫或甲胺磷制成毒饵诱杀,毒饵配制方法:用500倍的敌百虫或甲胺磷拌切细的青菜或南瓜,于傍晚沿地边撒施,天黑后黑毛虫幼早出来觅食即中毒而死,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8.
稀点雪灯蛾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 Esper)为害麦套玉米幼苗、棉苗,一般被害株率为20~30%,重者80%以上。1989~1991年研究结果表明,稀点雪灯蛾一年发生三代,各虫态历期:卵期第一代平均5.3天,第二代3.9天,第三代4.2天;幼虫期分别是26.5天,25.2天和27.5天。第一代卵的历期均较其他各代长,第三代幼虫历期较前两代长。稀点雪灯蛾以蛹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对糖醋盆和杨树枝把无趋性,老熟幼虫活动迅速。成虫和幼虫均喜欢栖息在环境郁蔽潮湿的地方,怕高温干燥。一代稀点雪灯蛾动态防治指标为百墩5头。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和40%氧乐畏乳油1500倍液防效达98%。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在广西玉米主要种植区的种群动态及发生为害规律,为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和其他玉米主产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和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在广西崇左市、南宁市和河池市选择7个固定调查监测点,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在玉米生长期每隔7 d调查草地贪夜蛾幼虫数量及对玉米植株的为害特征,计算植株受害率和百株虫量;在7个调查监测点各放置2组桶型诱捕器和诱芯,每隔7 d调查记录1次诱虫情况,统计成虫数量。【结果】各调查点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生量春秋季各有1次高峰,春秋季百株虫量最高值分别为35.00头和64.67头,秋季虫量明显高于春季。幼虫发生动态呈区域性差异,崇左市扶绥县、南宁市江南区和武鸣区幼虫发生期较短且集中,3个点春季百株虫量和峰值均较高。玉米各生育期均受幼虫为害,苗期以低龄幼虫为主,开花期和成熟期以5~6龄幼虫为主,其他生育期可见各龄期幼虫,世代重叠明显。各调查点春季草地贪夜蛾成虫数量总体上呈抛物线增加趋势,春季每诱虫桶最高虫量为25.33头;秋季虫量呈波浪状,约21 d出现一次峰值,每诱虫桶最高虫量为34.67头;秋季成虫数量总体上高于春季。【结论】草地贪夜蛾在广西全年均可发生,年发生代数在7代及以上,秋季虫量明显高于春季,发生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加重。幼虫发生期和虫量存在区域差异,幼虫可为害各生育期玉米。草地贪夜蛾严重为害玉米生长,应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根据区域气候和玉米长势,强化低龄幼虫和成虫高峰期的防控力度,以降低草地贪夜蛾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张雪凝 《河南农业》2014,(19):27-27
<正>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玉米钻心虫。在我国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种。在河南省发生为害农作物的优势种是亚洲玉米螟。亚洲玉米螟分布广、为害重,为多食性害虫,主要寄主有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甘薯等作物,幼虫蛀茎为害,破坏茎秆组织,影响养分输送,使植株受损,严重时茎秆遇风折断。一、为害情况亚洲玉米螟主要以幼虫钻蛀为害。在玉米心叶期,初孵幼虫先在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