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所于2007~2013年承担第四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湖南试验点工作,先后对参试的12个茶树新品种进行了生物学特性、产量、品质和抗性鉴定,并对每个参试品种作出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杨阳  赵洋  刘振  梁国强 《茶叶通讯》2011,38(2):8-13,16
我所于2003~2009年承担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湖南试验点工作,先后对参试的17个茶树新品种进行了生物学特性、产量、品质和抗寒性鉴定,并对每个参试品种作出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准确鉴定无性系茶树品种的遗传差异是对其进行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前提。实验对金观音同胞及半同胞茶树品种的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31个SSR标记分型结果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共扩增出117个等位位点,单个标记为2.0~8.0个,平均3.77个。基因型数为2.0~11.0个,平均5.16个。基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5~0.80,平均0.54。基因杂合度范围为0.17~0.94,平均0.61。引物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14~0.77,平均0.48。引物鉴别力范围为0.07~0.73,平均0.29。参试品种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10~0.52,平均0.35。遗传多样性大小顺序为:同胞茶树品种半同胞茶树品种非同胞茶树品种。利用系统发育树可将参试茶树品种分为5类,与茶树品种的叶色、制茶特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任意两个品种同时在6个核心引物处(基因座)的基因型存在相同的可能性很低,为3.85×10-5,这组核心引物具有较高的鉴别力,可将参试茶树品种完全鉴定。  相似文献   

4.
<正>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是育种过程的一项重要程序,其目的是研究品种的适应性,明确品种适宜的推广范围,为茶树品种审定和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第四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于2008~2013年进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作为全国6个区试点之一,承担了江南茶区的试验工作,主要参试品种为重庆、湖南等省选送的4个茶树新品种,鉴定各参试品种在长江以南地区的适应性、制茶品质、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主要茶树品种分子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阳  刘振  赵洋  梁国强 《茶叶科学》2010,30(5):367-373
建立茶树品种分子指纹图谱对茶树资源鉴别、品种权益保护、苗木纯度检测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17个SSR标记对湖南省主要茶树品种尝试构建了分子指纹图谱,提出了构建茶树分子身份证的方法模式。17对SSR引物共检测出41个等位位点,每个引物检测到的等位位点变化范围为2~3个,平均2.4个。根据茶树SSR标记带型特点,将扩增得到的1、0数据进行了基因型转换,分别用1、2、3、4……N来代表不同的基因型,构建了一套湖南省主要茶树品种的分子指纹图谱,使每个品种都获得了一个17位数的指纹图谱号码,进而可将参试品种完全区分开。同时,对参试品种进行了特异性指数分析,品种特异指数介于65.4~113.7之间,平均80.1,表明品种间的特异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茶树品种高产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全国(首批)茶树品种区试福建点10个参试品种的高产稳定性,并进行了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标准差、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福云7号、白云1号、宜红早等品种的高产稳定性较好;该方法能综合地反映参试品种的高产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各单位和个人:根据2002年10月召开的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点工作会议精神和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指示,经研究决定,继续开展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区试工作。现将有关精神通知如下:1.参试条件:(1)无性系茶树品种;(2)已完成品比试验,农艺性状稳定,与国家现行推广品种有明显区别,或具有新颖性、特异性的品种;(3)已完成省级茶树品种区试,或二个以上(含二个)不同生态点的三年生产实践表明该品种表现优异;(4)能够提供参试的足够苗木(三个点共1800株)和支付参试补助经费(三个点,每点每年300元,6年共计5400元)。2.参试对象:凡个人和单位均可申…  相似文献   

8.
茶树引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引入的七个茶树品种在产量、品质与适制性、适应性与抗逆性、适采期、产值等几个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优劣的比较,明确了各参试品种在我县茶树良种推广中的价值和地位,并提出在品种布局方面进行合理地取舍与搭配。  相似文献   

9.
遗传多样性评价是茶树种质资源鉴定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筛选的9对SSR引物对17份江西赣东北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9对SSR标记在17个品种中共检测到3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3.56个,PIC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54和1.07,参试品种的Nei's遗传距离(D)在0.14~0.78;当D=0.19时,可将17个茶树品种聚为4类,江西赣东北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本研究结果为江西省茶树优良地方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7个参试茶树品种(系)的绿茶适制性研究及茶叶品质分析,得出:金观音、乌牛早、九龙袍、丹桂、斜背山茶等5个品种均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且都具有适宜的绿茶滋味特征;金观音、丹桂等2个品种在香气、滋味上均表现出较好的优势;斜背山茶在滋味上表现出较好的滋味特征;九龙袍、0309G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金观音、九龙袍、丹桂、斜背山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较高。7个参试茶树品种(系)均具备制绿茶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1.
对湖南、四川、浙江、福建、安徽和台湾选育的23个茶树品种在湖南长沙的成活率、物候期、抗寒性、生化成分、制绿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一芽一叶期有4个品种达到特早生种水平,12个品种达到早生种水平;春季氨基酸含量3.67%~6.23%,6个品种春季氨基酸含量达到5%以上;茶多酚含量17.23%~26.23%;咖啡碱含量3.36%~4.87%;酚氨比<7;10个品种制绿茶品质比较突出,本省品种较省外品种更有优势;8个品种抗寒性比对照强.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高产、优质且有较好适应性的黑麦草品种,针对湖南的气候特点,以顶峰、首相、雅晴、剑宝、特高、沃土、俄勒冈四倍体等7个在我国南方较为广泛栽培的黑麦草品种为对象,对不同黑麦草品种的株高、生物学产量及种子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黑麦草的株高、生物学产量与种子产量等性状间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其中特高的株高、生物学产量与种子产量等性状表现较为突出,适合在湖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茶树品种资源遗传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利用RAPD技术对中国不同生态型的31个品种资源进行了遗传亲缘关系研究。从Sangon 120个引物中筛选出21个长度为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对31个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产生18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70条(90.43%),31个品种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219-0.708,并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构建了品种亲缘关系树图。根据树图,当结合距离T2=0.24时,31个品种可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包括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的品种;第二大类包括广东所选用品种及福建的小叶乌龙品种  相似文献   

14.
15个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57,自引:11,他引:46  
陈亮  高其康 《茶叶科学》1998,18(1):21-27
应用十聚体随机引物.对原产于福建、湖南、浙江、陕西、贵州、江西和湖北等省的15个无性系品种及其中2个品种的扦插繁殖后代的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在15个品种中共扩增出1050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52.5个,每个品种70个位点。在得到的137条谱带中只有8条是所有品种共有的(单态的),129条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达94.2%,证明了中国茶树品种资源在DNA分子水平上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类平均法聚类结果表明,可将15个品种分成五个类群:A类群为江苦2号、蓝山苦茶、蓝标1号、北斗1号、福建水仙和政和大白菜等6个品种,B类群为早春早芽、乌牛早和黄叶早等3个品种,C类群为蒿坪茶、狗牯脑、大方贡茶和恩标等4个品种,汝城早芽、龙井43单独成为二个类群。从类群内多态度来看,类群B多态性最低,类群C次之,类群A最高。从类群间平均多态度和净遗传距离反映出类群A与B、B与C之间的差异程度较小且基本相似.而类群A与C之间的差异程度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5.
207份南方春大豆品种的亚麻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春大豆的亚麻酸含量4.23—16.13%,平均7.69%。湘、浙春大豆的亚麻酸含量显著低于苏、鄂春大豆。同一品种秋播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春播。亚麻酸含量与籽粒大小显著正相关,但与株高、生育期性状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储叶齐、碧香早和福鼎大白是湖南省茶园栽培的茶树主要品种,本文根据三个品种的特性,研究不同品种的名优绿茶加工丁艺。结果表明,这三个中小叶茶树良种以加丁成卷曲形茶总得分最高;通过对各工序的系统研究,制定了三个品种优质绿茶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7.
PEG-6000对不同黑麦草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应湖南地区种植的优良黑麦草品种,采用0、5%、10%、15%、20%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对13个不同类型黑麦草品种种子的相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胚根/胚芽等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沃土、特高、俄勒冈四倍体等黑麦草品种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强;雅晴、潘多拉、抗锈王、首相、夜影Ⅱ、匹克、剑宝、麦迪和顶峰等黑麦草品种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中等;冬绿的种子萌发期抗旱性最差。  相似文献   

18.
湖南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3对SSR引物对2010年从湖南19个县(市)种植的44个水稻感病品种上分离到的169个稻瘟病单孢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在0.8的相似水平上将供试菌株划分为8个宗谱,其中L01宗谱为优势宗谱,占总菌株数的66.86%.病菌宗谱与菌株来源地及寄主品种之间关系复杂,来源于相同地区或来源于同一寄主品种的菌株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但不同地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程度不一,小种的分化程度与当地的地形地势以及该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数量有一定关系.高海拔山区比丘陵区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更丰富;在某一地区栽培品种组成多样化程度越高,该地区的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越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