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鹅卵黄性腹膜炎又称蛋子瘟,是一种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产蛋鹅的疾病,多发于初春母鹅开产不久或产蛋高峰期,多成批发病,发病率常达25%~35%,造成母鹅大量死亡,死亡率高达70%~90%。  相似文献   

2.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在养鹅区,成年鹅发病较为普遍,尤其是母鹅产蛋期间发病,死亡率很高,俗称“蛋子瘟”。公鹅感染大肠杆菌,病变主要表现阴茎肿大,有大小不一的结节,通过交配可在鹅群中传播,是该病临床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近年规模化养鹅业的发展,雏鹅发病也很普遍,而且日龄也越小,死亡率5%~50%不等。本病常以4~8月份发病最多,雏鹅3~30日龄发病较多见,露天饲养时简易棚条件差、潮湿、卫生状况不良,发病和死亡率较高,天气突变和饲料单一往往成为该病诱因。治疗及时,死亡率则少,反之,则死亡较多  相似文献   

3.
病因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在养鹅区,成年鹅发病较为普遍,尤其是母鹅产蛋期间发病,死亡率很高,俗称“蛋子瘟”。感染大肠杆菌的公鹅通过交配可在鹅群中传播。随着近年规模化养鹅业的发  相似文献   

4.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母鹅产蛋期的常见传染病,又名卵黄性腹膜炎或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主要表现卵巢、卵子和输卵管炎症,故俗称"蛋子瘟",发病母鹅产沙壳蛋、畸形蛋,严重的产蛋停止。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发病率可达35%,病死率可达80%以上。本病随着产蛋而开始,  相似文献   

5.
种鹅“蛋子瘟”又称传染性卵黄腹膜炎,有的地区也叫做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其特点是,专门侵害产蛋期的母、公鹅,往往在产蛋初期或中期开始发病,直至产蛋结束而停止,病鹅治愈后也失去种用价值。从危害种鹅的产蛋率、出雏率这个角度来说,该病是影响鹅业发展的重要疾病。种鹅“蛋子瘟”是由鹅生殖道感染的传染病,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6.
<正>鹅大肠杆菌病又称"蛋子瘟",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引起鹅的局部或者全身性感染,主要临床症状为败血症、纤维素性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和腹膜炎等~([1])。大肠杆菌可以导致不同日龄的鹅发病,尤其是40~45日龄的雏鹅最易感~([2])。鹅大肠杆菌病以产蛋高峰期多发,严重影响着种鹅的产蛋量,死亡率高达到80%,严重影响鹅养殖业的健康发展~([3])。大肠杆菌是广泛分布于环境中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血清型  相似文献   

7.
鸭大肠杆菌病的病原特点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病型的疾病总称,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因而又名鸭大肠杆菌败血病。本病目前呈世界性分布,国内各地的鸭群普遍存在感染并常有发病。本病的特征是病型众多,发病急、死亡快,主要侵害2-6周龄的小鸭,其中以雏鸭或小鸭的败血症和产蛋母鸭的卵黄性腹膜炎(蛋子瘟)危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该病俗称蛋子瘟,又名卵黄性腹膜炎,是由几个不同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的产蛋鹅生殖器官疾病,死亡率很高,所以群众俗称为"蛋子瘟"。该病的特征是卵巢、卵子和输卵管感染发炎,最后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该病常在产蛋鹅中流行,通常是产蛋初期零星发生,产蛋高峰期发病最多,非产蛋期间不易感,一旦发病常造成母鹅成批死亡。  相似文献   

9.
本病俗称蛋子瘟,又名卵黄性腹膜炎。是由几个不同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的产蛋鹅生殖器官疾病,死亡率很高,所以群众俗称为"蛋子瘟"。特征是卵巢、卵子和输卵管感染发炎,最后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本病常在产蛋鹅中流行,一般是产蛋初期零星发生,产蛋高峰期发病最多,非产蛋期间不易感,一旦发病,常造  相似文献   

10.
<正>调查表明:目前黑龙江省鹅的主要传染病以小鹅瘟、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副黏病毒病、鹅(禽)流感、大肠杆菌病(蛋子瘟)、摇头瘟(出血败)、副伤寒、  相似文献   

11.
<正>调查表明:目前黑龙江省鹅的主要传染病以小鹅瘟、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副黏病毒病、鹅(禽)流感、大肠杆菌病(蛋子瘟)、摇头瘟(出血败)、副伤寒、  相似文献   

12.
鹅“蛋子瘟”又称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是产蛋鹅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常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鹅业的发展。经调查证明许多鹅群均有本病的发生流行,群众称为鹅“蛋子瘟”。人工感染试验的结果表明,本病仅发生于产蛋季节的母鹅和公鹅。在产蛋初期或中期开始发生,至产蛋结束而停止流行。发病率的高低随着产蛋时间的早迟而不同,发病率高达36%-38%,一般为19.6%,死亡率与用药物治疗有关系,一般为11.4%。  相似文献   

13.
1小鹅瘟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以侵害25日龄以内雏鹅,且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率的传染病。该病只感染鹅和鸭,对其他畜禽无致病性。发病时以4~20日龄的雏禽为主,发病的日龄越小则死亡率越高。7日龄内的雏鹅发病多呈急性,患病雏鹅见不到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率高达95%-100%。7-14日龄的雏鹅易发病,病程一般为2天左右,表现为不采食,多饮水,行动迟缓无力,站立不稳而卧睡,腹泻,张口呼吸,  相似文献   

14.
鹅副粘病毒的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鹅副粘病毒是最新发现的,能引起各种年龄鹅发病的并致死的一种病毒。我们通过SPF鸡胚分离的病毒尿囊液第4代,对鹅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感染后,成年鹅群的发病率达到100%,死亡率达30%,15日龄雏鹅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达到100%,这与自然发病鹅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基本相同,而且人工感染后不管成年鹅还是雏鹅其临床病状和病理变化均与自然发病的鹅的病理变化相同,从而证实了该病理分离株的致病性及病原性。  相似文献   

15.
一 当前鹅病流行的特点 1 鹅病发生情况 宁波市禽病诊疗研究中心在2010年1~12月临床统计结果表明:宁波市全年饲养鹅300万只,因发病来诊疗中心就诊987户数,发病鹅60万只,发病率达20%左右。 2 发病对象主要是当地的地方品种一浙东白鹅。 3 疾病种类统计调查发现全年出现19个种类的鹅病:鹅禽流感、小鹅瘟、鹅副粘病毒病、鹅大肠杆菌病、鹅传染蛀浆膜炎、水禽“脾坏死”症、鹅曲霉菌病、禽出败、禽沙门氏菌病、蛋子瘟、鹅肿瘤病、鹅肠炎、鹅支原体病、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A缺乏、鹅黄曲霉素中毒、禽葡萄球菌病、中暑病、禽结核病。其中:鹅大肠杆菌病、鹅传染性浆膜炎、小鹅瘟、鹅禽流感,发生最频繁.  相似文献   

16.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俗称“蛋子瘟”。随着养鹅数量的增加、密度的增大,本病不断发生,已成为危害养鹅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同时,本病易与鹅的其他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给养鹅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生渗出性肠炎,小肠黏膜脱落,形成栓子状物堵塞肠管为主要病理特征。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大肠杆菌病是雏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黑龙江省讷河市学田镇一养鹅户饲养的雏鹅混合感染小鹅瘟和大肠杆菌病,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从某大型种鹅场发病死亡的种鹅子宫、输卵管和卵黄中采集病料,经过细菌分离鉴定,诊断为大肠杆菌引起的种鹅"蛋子瘟".取发病鹅输卵管中分离纯化的大肠杆菌菌株,以纸片法做药敏试验,24种药物,4种敏感.  相似文献   

19.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俗称“蛋子瘟”,2周龄以内的雏鹅多发,呈败血性传染。本病也可感染成鹅,成鹅患该病又称母鹅卵黄性腹膜炎,是产蛋母鹅常见的疾病。本病主要能引起产蛋母鹅的卵巢、卵子和输卵管感染,使母鹅产蛋率明显下降并死亡,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20.
当前雏鹅疾病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养鹅业的发展,鹅病也逐步增多。过去鹅的传染病较为常见的主要是小鹅瘟、鹅鸭瘟病、鹅口疮、禽出败、蛋子瘟(产蛋母鹅发病)、副伤寒、流行性感冒、曲霉菌等。近年来,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副粘病毒,鹅流感,鹅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法氏囊炎,鼻气管炎马疫杆菌(ORT)等烈性传染病。从现实情况看,老的传染病继续存在,新的传染病又不断发生,加之较常见的雏鹅流行性感冒,寄生虫病,以及养殖户在观念、管理技术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得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