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旱作区氮磷钾配施对黄芪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定西市旱作区研究了氮、磷、钾肥配施对黄芪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N 54.0 kg/hm2、P2O5 81.0kg/hm2、K2O 67.5 kg/hm2时黄芪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良好,紫纹羽病发病率、病情指数最低,较不施肥处理增产28.3%,纯收益增加15 201.4元/hm2,投产比1∶2.69。  相似文献   

2.
2种药剂防治甘蔗螟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和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种药剂进行甘蔗螟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防治效果较好,60kg/hm2、75kg/hm2的防效分别为80.1%、84.2%,且对甘蔗生长无不良影响,采取土壤施药,对蔗园有益生物安全无害,不影响生态环境。结合生物防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了0.15%印楝素颗粒剂30 kg/hm2分别与10%噻唑磷颗粒剂30 kg/hm2、5%丁硫·毒颗粒剂50 kg/hm2、0.5%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37.5 kg/hm2、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60 kg/hm2等4种药剂混配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印楝素与4种药剂混配均能提高其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其中0.15%印楝素颗粒剂30 kg/hm2+10%噻唑磷颗粒剂30 kg/hm2、0.15%印楝素颗粒剂30 kg/hm2+5%丁硫·毒颗粒剂50 kg/hm2混配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0.15%印楝素颗粒剂30 kg/hm2+0.5%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37.5 kg/hm2、0.15%印楝素颗粒剂30 kg/hm2+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60 kg/hm2、0.15%印楝素颗粒剂30 kg/hm2单剂。从不同药剂组合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来看,混配药剂处理均能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果,0.15%印楝素颗粒剂30 kg/hm2+10%噻唑磷颗粒剂30 kg/hm2、0.15%印楝素颗粒剂30 kg/hm2+5%丁硫·毒颗粒剂50 kg/hm2混配处理增产率分别为17.52%、15.48%,显著高于印楝素单剂。  相似文献   

4.
通过使用几种药剂防治稻田福寿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d,5%梅塔颗粒剂7.2kg/hm2、5%梅塔颗粒剂(水稻加强型)7.2kg/hm2和石灰375kg/hm2的防效较好;药后3d,45%百螺敌可湿性粉剂600g/hm2的防效最好达89.80%,5%梅塔颗粒剂7.2kg/hm2和6%嘧哒颗粒剂7.2kg/hm2防效也较好,达到86.91%和83.39%;药后7d,各种药剂的防效都较差。  相似文献   

5.
采用 2 0 %克芜踪水剂 1hm2分别用 12 0 0 ml、15 0 0 ml、180 0 ml,以 40 %乙稀利水剂2 2 5 0 ml/ hm2和清水作对照。共 5个处理 ,3次重复 ,随机排列。在初霜期来临前 14天 (9月 30日 )喷药。施药后 6天 ,吐絮较明显 ;施药后 15天 ,用 2 0 %克芜踪水剂 180 0 ml/ hm2 的吐絮率最高。较清水增加 30 .18% ;用 2 0 %克芜踪 15 0 0 ml/ hm2的吐絮率较清水增 17.0 6% ;第三为乙烯利 2 2 5 0 ml/ hm2 ,较清水增加 8.94% ;用 2 0 %克芜踪 12 0 0 ml/ hm2 ,仅较清水增加 3.42 %。对棉花产量和衣分作方差分析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大田示范中分别使用 2 0 %克芜踪15 0 0 ml/ hm2 ,40 %乙烯利 2 2 5 0 ml/ hm2、喷清水为对照 ,施药 15天后 ,喷絮率分别为 30 .5 %、9.45 %及 8.2 6%。用克芜踪催熟 ,霜前花可提高 2 0 %左右。在大田使用可选用 2 0 %克芜踪水剂 15 0 0~ 180 0 ml/ hm2 ,喷水量以 75 0 kg/ hm2 为宜。  相似文献   

6.
不同药剂防治稻水象甲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稻水象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秧田期用20%三唑磷乳油937.5mL/hm2与40%毒死蜱乳油750mL/hm2混合带药移栽;大田期防治稻水象甲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900mL/hm2为宜,在移栽缓苗后及时进行;用3%辛硫磷颗粒剂1kg拌15kg细土撒施对稻水象甲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达100%,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浅水层。  相似文献   

7.
不同药剂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的田间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病株率、病薯率、病情指数3个方面评价了8种供试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其中,5%神农丹颗粒剂45 kg/hm2、10%福气多颗粒剂30 kg/hm2、22%吡虫.辛硫磷乳油9 L/hm2、35%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15 L/hm2和40%毒死蜱乳油15 L/hm2的防治效果较好,株防效为77.96%~89.83%,薯防效为85.30%~97.91%,病情指数防效为83.06%~98.94%。综合防治效果、药剂毒性、施用成本等因素,建议生产上施用22%吡虫.辛硫磷乳油9 L/hm2和35%辛硫磷微胶囊15 L/hm2防治甘薯茎线虫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毒死蜱在花生田环境中的残留消解情况。[方法]样品采用有机溶剂振荡提取、弗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GC-ECD测定。[结果]毒死蜱在花生植株、花生仁、花生壳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83%~96.09%,标准偏差2.68%~6.07%,变异系数3.05%~6.90%;毒死蜱的最小检出量为2.0×10-12g,在花生植株、花生仁、花生壳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6、0.006、0.006和0.003mg/kg。在安徽、广东的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花生植株、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64~4.63、6.59~7.15d;15%毒死蜱颗粒剂以5400aig/hm2(1.5倍推荐高剂量)、3600aig/hm2(推荐高剂量)施药剂量,施药1次,采收间隔期为15、21、28d,花生仁、壳、植株中毒死蜱的最终残留量最高分别为0.02、0.82、0.43mg/kg。[结论]15%毒死蜱颗粒剂用于防治花生地下害虫,施药剂量不超过3600aig/hm2(推荐高剂量),施药1次,安全间隔期为28d。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花生地下害虫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不同用量15%乐斯本颗粒剂随花生种子穴施和花针期近根3 cm穴施,通过与高巧+普尊种衣剂组合拌种仁处理及空白区进行比较,研究15%乐斯本颗粒剂对泰州地区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结果]15%乐斯本颗粒剂对泰州地区蛴螬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中花针期30 kg/hm2用量效果最佳。[结论]15%乐斯本颗粒剂花针期30 kg/hm2施药处理的效果与高巧种衣剂组合相当,但高巧组合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在日光温室中比较了4种药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定植前用98%棉隆微粒剂333.20 kg/hm2与5952.4 kg细土混匀进行土壤处理的防效最好,为49.43%;黄瓜较不施药增产28.01%;用10%噻唑膦颗粒剂68.00 kg/hm2与5952.4 kg细土混匀进行土壤处理的防效为43.67%,黄瓜增产15.31%.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施药方式防治当归麻口病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芦头施(5%毒死蜱可湿性粉剂22.5 kg/hm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3 kg/hm2)+根施(5%毒死蜱可湿性粉剂22.5 kg/hm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3 kg/hm2)的方式,麻口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较对照降低16.9百分点和11.6,鲜归产量较对照增产41.5%,且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良好,可作为首选措施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5%硫线磷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和蛴螬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5%硫线磷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和蛴螬的防治效果,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在大田测试了5%硫线磷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同时在蛴螬重发区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甘薯栽秧时沟施5%硫线磷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和蛴螬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5%硫线磷颗粒剂用药量60 kg/hm2和45 kg/hm2处理,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80%和91.25%,与对照药剂神农丹60 kg/hm2和灭线磷22.5 kg/hm2的防治效果相当,差异不显著;对甘薯蛴螬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94%和78.75%,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在茎线虫病防治田中,同时对地下害虫的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5%硫线磷颗粒剂30~60 kg/hm2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90%以上。用5%硫线磷颗粒剂45~60 kg/hm2可以同时有效防治甘薯茎线虫和蛴螬。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以不同施药量的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为处理,并以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为对照药剂,进行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及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均达70%以上,其中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用量12.0 kg/hm2防效最好,达100%。生产上建议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施药量为9.0~10.5 kg/hm2,在害虫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使用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制生产的3%辛硫磷.凹凸棒颗粒剂,对胡萝卜地下害虫小地老虎进行了梯度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苗期、采收期均以3%辛硫磷.凹凸棒颗粒剂105 kg/hm2防效最高,分别为75.0%、84.5%,较对照药剂3%辛硫磷颗粒剂75 kg/hm2提高8.9、32.3百分点,产量增加0.59%,且防效高、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15.
杀菌剂与杀虫剂配合施用的黄芪根腐病田间防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蒙古黄芪为试材,采用杀虫剂与底肥混合后撒施+杀菌剂根部浸苗的方法,在种苗插播时进行药剂处理,以清水(不施药)为对照,研究了6种杀菌剂〔1%申嗪霉素SC 300倍液、37%翠甲(苯醚甲环唑)WG 300倍液、3亿cfu/g哈茨R木霉菌WP 120倍液、62.5克/升亮盾(精甲·咯菌腈)FSC 500倍液、10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FG 300倍液、3%甲霜·恶霉灵AS 500倍液〕与2种杀虫剂〔10%福满仓(噻唑膦)GR 22.5 kg/hm~2、5%阿维·毒死蜱GR 45 kg/hm~2〕复配施用对黄芪安全性、根腐病田间防治效果、黄芪商品产量和种植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菌剂与杀虫剂配合施用均对黄芪安全,且均对黄芪根腐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虽然增加了购药成本,但生产出的黄芪商品率和产量均有提高且绿色安全,最终扣除施药成本后的经济效益提高。其中,10%噻唑膦GR 22.5 kg/hm~2与底肥混施+1%申嗪霉素SC 300倍液浸苗处理的黄芪根腐病发病程度最低、防治效果最好,商品率、商品产量和扣除施药成本后的净收入最高,效果最好。该处理下,黄芪被害指数仅3.26%,根腐病防治效果为80.87%,商品率100%,商品产量(5 914.62 kg/hm~2)和净收入(113 292.6元/hm~2)分别较清水对照提高54.76%和72.23%。  相似文献   

16.
对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进行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示范,结果表明:防治晚稻稻飞虱10%烯啶虫胺可溶性液剂750 mg/hm2的效果明显高于常规药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200 g/hm2,于稻飞虱若虫孵化高峰期施药,可较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200 g/hm2处理提高防效16.3个百分点、减少施药人工费300元/hm2、增加产量773.1 kg/hm2,虽然用药成本增加97.50元/hm2,但总效益增加2 521.8元/hm2,且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SP1308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以3%呋喃丹和空白为对照,进行不同剂量SP1308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0d,SP1308颗粒剂45kg/hm2、60kg/hm2、75kg/hm2处理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8%、87.0%、87.4%,显著高于呋喃丹60kg/hm2的防治效果。SP1308颗粒剂可作为甘蔗螟虫防治中的替代用药,田间使用量以45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8.
扑草净防除马铃薯田杂草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 ,5 0 %扑草净防除马铃薯田杂草 ,在用药量 0 .5~ 1.0kg/hm2 范围内 ,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 ,可有效地防除马唐、狗尾草、稗草、反枝苋、藜等一年生杂草。施药后 15d ,株防效为 97.7%~ 98.6 % ;施药后 4 5d ,株防效 88.8%~ 97.0 % ,鲜重防效 80 .6 %~ 92 .0 %。增产效果为 10 .3%~ 15 .2 %。最佳用药量以 0 .7kg/hm2 为宜 ,施药适期以杂草 2~ 4叶期为好  相似文献   

19.
进行15%氯啶菌酯乳油防治水稻稻曲病药效试验示范。结果表明:15%氯啶菌酯乳油975 m L/hm2兑水675 kg/hm2,分别于孕穗期破口前7~10 d和破口期用药2次,对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最好,第1次施药42 d后调查平均防效达到90.68%,好于或明显好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20.
氮钾耦合对黄芪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以蒙古黄芪为材料,研究了氮钾耦合对黄芪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提高黄芪种子产量,提高蛋白质含量;施钾可提高种子淀粉含量。在黄芪现蕾期和盛花期追施尿素120 kg/hm2和喷施3 g/kg磷酸二氢钾溶液2次(间隔7 d),种子产量最高,为136.65 kg/hm2,较不追肥处理增产15.40%;结实率为54.20%,较不追肥处理提高7.6百分点;种子千粒重达到8.04 g,较不追肥处理增加0.32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