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高黎贡山保护区自北向南横亘在云南西部中缅边境地区,峰谷南北相间排列,拥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热带雨林,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作者深入保护区,探寻高黎贡山的一种两栖爬行动物棕黑疣螈。  相似文献   

2.
广西瘰螈     
正广西瘰螈(学名:Paramesotritonguangxiensis),属有尾目蝾螈科物种。据了解,中国有13种瘰螈属物种,其中广西有4种:广西瘰螈、富钟瘰螈、尾斑瘰螈和无斑瘰螈。广西瘰螈和无斑瘰螈为广西特有种。广西瘰螈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等级、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它是黄正一等于1983年发表的新种。  相似文献   

3.
大凉螈是大凉山地区的特有两栖动物,具有重要的进化地位和保护关注度,石棉县是该物种重要的分布区之一。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问询法,调查了大凉螈在石棉县的分布及种群现状。发现该物种在石棉县分布较广,目前调查到有8个分布点,其种群数量较丰富,栖息地类型选择宽泛;但该种群受人为捕捉、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和繁殖场地减少等影响,部分种群有下降趋势。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系列的针对性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版纳鱼螈     
正版纳鱼螈(学名:Ichthyophis bannanicus),属蚓螈目鱼螈科鱼螈属物种。全世界蚓螈目的物种大约165种,中国只有版纳鱼螈1种,分布于广东、广西和云南的零星地区。它被列入受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04年《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把版纳鱼螈列为近危等级(NT),广西把其列为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0世纪初期,Mell(1992)曾经报道广东罗浮山有鱼螈分布,但记录不详。1976-1984年,杨大同先生在云  相似文献   

5.
威远江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类动物资源及区系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0月与2005年5月对威远江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结果共记录到两栖爬行类动物40种,其中两栖类动物18种隶属于1目7科13属;爬行类动物22种,隶属于1目2亚目7科18属.两栖爬行类动物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圆鼻巨蜥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红瘰疣螈1种;云南省省级保护动物有眼镜蛇和眼镜王蛇2种;云南省有益的和有重要经济及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有金环蛇、银环蛇、黑眉锦蛇3种;列入ICUN"濒危"物种有圆鼻巨蜥1种;区系成分是东洋界华南区和西南区物种,具有典型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业》2020,(1):60-63
一、中国多项提案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方大会上获通过,中方倡导全链条打非理念2019年8月17日至28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18届缔约方大会上,我国提出的将白冠长尾雉、滇海棘螈和高山棘螈、疣螈属、瘰螈属以及睑虎属物种列入附录II的5项提案全部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7.
测量和比较采自昆明东北郊的131只成年多疣狭口蛙K a lou la verrucosa标本(72♂59♀),同时野外观察雌雄蛙的伏卧姿势、运动方式和繁殖行为.成年雌雄蛙的体长、吻长、鼓膜直径、内突长、前臂宽、后肢全长和足长7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对与体长相关的前臂宽、后肢全长和足长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雄蛙前臂宽随体长的增长速率显著大于雌蛙,雌蛙后肢全长和足长随体长的增长速率显著大于雄蛙.雄蛙的前臂宽、后肢全长和足长均大于相同体长雌蛙的前臂宽、后肢全长和足长.繁殖期雄蛙前肢内侧及胸腹部布满分泌物,雌蛙无.雄蛙为2/3蹼,雌蛙约为1/3蹼.雄蛙具单咽外声囊,雌蛙无.雄蛙肛部疣粒大而光滑,雌蛙肛部疣粒细长而尖.  相似文献   

8.
凤凰县木江坪镇八斗山无斑肥螈的生活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凰县木江坪镇八斗山中无斑肥螈(Pachytriton labiatus)主要分布于海拔650 m左右的山区溪流中,捕获的雌性个体平均49.5 g,雄性个体平均38 g。在人工饲养下对其生活习性、卵的发育、进食状况进行观察,结果得知其对海拔高度、水质的要求较高,主要食饵为昆虫、环节、软体动物的成、幼体。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水目山自然保护区及临近区域两栖爬行动物组成,于2019年6月对该区域开展了野外调查,基于GIS技术及相关调查数据分析该区域生境特征。结果显示,共调查到两栖爬行动物27种,其中两栖动物13种,隶属于2目6科10属,区系以西南区成分为主,外来种1种;爬行动物14种,隶属于2目5科11属,区系以西南区成分为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即红瘰疣螈;云南省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为眼镜王蛇;首次在大理州境内记录到蓝尾蝾螈楚雄亚种;保护区范围内生态环境优于临近区域,但被逐渐破碎化和孤岛化;建设用地及耕地对该区域生态环境威胁较大。提出保护溪流、湖泊及其周围植被,建立科研监测体系和监测设施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2019年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十件大事"评选结果出炉,该活动已连续开展6年。一、中国多项提案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方大会上获通过,中方倡导全链条打非理念2019年8月17日至28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18届缔约方大会上,我国提出的将白冠长尾雉、镇海棘螈和高山棘螈、疣螈属、瘰螈属以及睑虎属物沖列入附录Ⅱ的5项提案全部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11.
采用均匀设计对黎蒴栲实生幼苗进行不同梯度的N、P、K配比施肥试验,探讨不同营养条件对黎蒴栲幼苗苗高、地径、冠幅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营养条件对黎蒴栲幼苗的形态指标有很明显的影响。T5(N:0.075 0 g/株、P2O5:0.350 0 g/株)施肥处理的苗高、地径、冠幅较大,其次为T4(N:0.112 5 g/株、K2O:0.050 0 g/株)、T3(P2O5:0.175 0 g/株、K2O:0.100 0 g/株)施肥处理,T1(N:0.150 0 g/株、P2O5:0.262 5 g/株、K2O:0.150 0 g/株)、T2(N:0.037 5 g/株、P2O5:0.087 5 g/株、K2O:0.200 0 g/株)施肥处理和对照则较差。2)N、P、K对黎蒴栲幼苗生长的影响效应各不相同。氮肥可促进黎蒴栲幼苗的生长,但过多的钾肥则不利于黎蒴栲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滇东北珙桐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滇东北9个样地总面积4500m^2珙桐群落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该地区珙桐群落的物种构成、区系成分、结构特征、群落相似性及珙桐更新状况.结果表明:①该地区珙桐群落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共有蕨类植物7科10属16种,被子植物63科110属171种,且古老性、特有性强;②群落被子植物的区系构成中以温带分布型属为主,约占57.27%,缺乏温带亚洲分布,中亚分布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3种类型;③与四川省都江堰、卧龙和甘肃省文县等地珙桐群落植物区系构成基本相似,但温带成分略为减少,热带成分相对较多;④群落垂直结构明显,珙桐与各散生竹类构成独特的乔、竹、草结构,依群落中灌木层优势竹种不同而划分为3个群丛;⑤珙桐径级分布呈现出稳定增长的金字塔型,表明该地区珙桐种群能保持较长时期稳定,但珙桐更新种群以萌枝为主,极少见实生苗,表现出种群衰退迹象,而且群落更新层中有大量其他树种幼苗,若珙桐遭到破坏,它们将有可能取代珙桐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3.
牛淑华  刘旭丽  王蕾  黄菁  刘瑛  杨寒  尹林克 《绿色科技》2014,(2):123-125,128
托木尔大峡谷位于新疆天山南坡中段的温宿县境内,具有丰富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当地131种野生植物的12个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景观功能评价高的植物Ⅰ级(>3.2),共有14科16属18种;Ⅱ级(3.2~2.74),共有23科53属60种;Ⅲ级(2.74~2.23),共有14科29属41种;Ⅳ级(2.23~1.74),共有5科12属13种。  相似文献   

14.
3种处理温度(CK、T1、T2),全天平均温度分别为31℃、38℃和46℃,最高温度分别为35℃、44℃和54℃。T1处理希蒙得木的Pn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6:00,表现出光合"午休"现象;T2处理的Pn日变化从8:00到10:00持续下降,10:00时Pn为-1.87μmol CO2.m-2.s-1,从10:00到18:00,Pn基本没有变化。不同温度处理希蒙得木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差异显著,CK处理的Pn是T2处理的2.26倍,T1处理的Pn是T2处理的1.41倍;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希蒙得木的Tr不断下降,CK处理下希蒙得木日平均Tr为T2的3.66倍,表明希蒙得木是一种比较耐热的植物。希蒙得木LSP和LCP降低,是其适应高温逆境的一种重要形式。3种温度处理下希蒙得木光能利用效率(SUE)表现为CK和T1处理的SUE在10:00最高;T2处理的以8:00最高,其余均为负值。从全天来看,CK、T1、T2处理的SUE平均为7.06%、5.13%、0.41%。  相似文献   

15.
广东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广东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蕨类植物44科88属201种。在掌握蕨类植物基本组成基础上,对区内蕨类植物的优势成分、分布区类型及具体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表明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性质具有以下特征:(1)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区系性质;(2)古老蕨类植物成分丰富;(3)蕨类植物垂直分布较明显;(4)国家重点保护蕨类植物多。  相似文献   

16.
亚高山3种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与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常规的群落学调查方法,研究了亚高山林区次生白桦(BF)、岷江冷杉(FF)和紫果云杉林(SF)的物种组成、叶面积指数(LAI)、年龄结构、胸径(DBH)分布和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综合特征。结果表明:(1)BF群落中出现的雏管束植物有27科57属71种,FF群落中出现的维管柬植物有28科50属60种,SF群落中出现的维管束植物有27科36属39种;(2)BF、FF、SF群落的LAI分别为0.84(±0.11)、1.25(±0.30)和3.53(±0.22);(3)FF、SF群落内的岷江冷杉、紫果云杉和方枝柏的树高、冠幅与胸径大小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R^2〉0.84),BF群落内的白桦树高、冠幅与胸径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R^2〈0.10)。处于演替早期的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高于演替后期的物种多样性,演替后期的群落LAI高于演替初期的群落圳。可利用胸径大小与树高、冠幅之间的显著线性关系来评估亚高山“针叶树种”的冠幅和树高。  相似文献   

17.
厚朴、杉木人工混交林生长过程和生物量的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鱼龙林场厚朴与杉木人工混交林分标准地的初步调查表明,林分中杉木生物量大于厚朴,比例为3.28:1,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76.6%;从生长过程看杉木胸径生长大于厚朴,杉木高生长与厚朴相近,杉木材积生长始终大于厚朴。14年生时杉木与厚朴均未达数量成熟,材积生长潜力仍很大。  相似文献   

18.
以桢楠、香樟、红椿3个珍贵树种的1年生苗木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了其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率(WUE)均表现为桢楠>香樟>红椿,而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 Ci)、蒸腾速率( Tr)则表现为桢楠<香樟<红椿,在影响光合作用的各因素中, Tr在树种间的差异相对显著,表明影响3个树种有效光合物质积累的主要因素为蒸腾作用;(2)3个树种叶片的Pn值表现出了相似的对光照强度( PAR)与CO2浓度的响应趋势,即在低光照强度或CO2浓度下, Pn值随着PAR或CO2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而在高光照强度或CO2浓度下, Pn值增加的趋势变缓,其中香樟叶片光补偿点( Lcp )及光饱和点(Lsp)分别为67.50μmol/(m^2· s)与473.10μmol/(m^2· s),其 CO2补偿点(Ccp)和饱和点(Csp)为111.30μmol/( m^2· s)与1681.00μmol/( m^2· s),均较红椿和桢楠高,其最大净光合速率( Pmax )也高于红椿和桢楠;(3)3个树种的Pn、 Tr、 Ci、 Gs和WUE参数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且均表现出明显的“午休”现象,其中, Pn参数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6:00,且午前明显高于午后。  相似文献   

19.
观光木是广西大力发展的珍稀树种之一,具有优良的材性和机械加工性能.本文以观光木木材用的涂饰聚氨酯清漆和水性木器漆为研究对象,研究漆膜理化性能、光泽度和色度学特征的变化规律,为观光木木材高附加值实木制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研究表明:①聚氨酯清漆的最佳涂饰工艺为:砂纸选用400#(表面粗糙度Ra为2.3),底漆涂布量为50 g/m2,面漆涂布量为70 g/m2,涂饰次数为3底3面;②水性木器漆涂料的最佳涂饰工艺为:砂纸选用320#(表面粗糙度Ra为2.9),底漆涂布量为100g/m2,面漆涂布量为120g/m2,涂饰次数为3底3面;③从漆膜理化性能、改善观光木表面光泽度和色度学特征以及节约原料看,聚氨酯清漆比水性木器漆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利用空气负离子测定仪(TC-201A型)对河北太行山区五种主要水土保持林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测定,探讨了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湿度和地形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总体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即早上较高、中午较低、下午又逐渐上升;2)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月变化为6、7、9月份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5、8、10月份空气负离子浓度较低;3)空气负离子浓度随着空间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小;4)不同树种林分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苹果 > 板栗 > 栓皮栎 > 油松 > 刺槐;5)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与湿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6)坡中林内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大于沟内的,但二者之间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