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根据野外典型样方调查结果,以群落植物区系特征、层次结构特征、种群大小级结构以及物种多样性几项指标,分析松山自然保护区旱冬瓜群落特征.结果表明:该群落植物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复杂,主要由热带和温带区系成分组成,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群落层次分明,有乔木、灌木和草本3个层次,其中,乔木层、草本层分别形成以旱冬瓜、紫茎泽兰占绝对优势的单优种群.群落层间植物及蕨类植物甚少.旱冬瓜群落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群落中旱冬瓜天然更新缺乏,处于生长衰退期,在群落中处于很不稳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云南旱冬瓜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形态特征、物候学特性、生长特性等方面论述了旱冬瓜的生物学特性.从适生环境条件、木材特性、主要生态作用等个体生态学特性方面阐明了旱冬瓜的生态学特性.并从它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论述了其地理分布.旱冬瓜对山地土壤的改良有较好作用,是营建生态林、用材林等多功能林的优良树种.为此提出进行旱冬瓜的优树选择和种源对比试验,建立良种基地进行良种繁育.  相似文献   

3.
天然黄竹群落的群体结构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竹(Dendrocalamus membranaceus Munro)在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热带季雨林区,是我国面积最大且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天然丛生竹林。本文从生态学和群落学的角度就其地理分布、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研究表明,天然黄竹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区系成分复杂、成层现象明显。它起源于热带森林,因适应性强、易繁殖、生长快等特性而在某些地段得以发展并逐步形成次生单优群落。其中以竹为主的竹木混交群落是较为稳定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旱冬瓜 Alnus nepalensis D.Don 别名蒙自桤木、水冬瓜、冬瓜树,系桦木科 Betulaceae 桤属一种落叶乔木。一、旱冬瓜的分布旱冬瓜是典型的喜马拉雅植物区系成分。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西南部西藏东南部、贵州和广西西部。在云南分布很广,除南部低海拔地区外,几乎遍及全省各地,其中以滇西、滇中各地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5.
通过2000m~2样地调查,分析表明:九连山鹿角栲群落的区系地理成分以热带、泛热带分布的热带性成分为主,占总属数的71.41%,群落最小面积为1700m~2。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为4.63,均匀度为80.03%。群落种间总体表现为显著的正联结。重要值前9位的优势种群都是聚集分布,重要值排在最后19位的都是随机分布。群落垂直结构层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并有非常丰富的层间植物。从群落物种重要值以及主要种群的年龄结构来看,优势种群明显,鹿角栲和罗浮栲为竟争力强的增长性种群,枫香和拟赤杨为竞争力弱的衰退型种群,群落目前处于较为稳定的顶级群落。  相似文献   

6.
利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对恩施桢楠林群落组成与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恩施桢楠林群落物种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97科229属332种,含有单种植物的属较多,优势科主要有蔷薇科、禾本科、豆科、百合科.乔木层(DBH≥2.5 cm)优势树种明显,从个体数、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分析来看,桢楠(Phoebe zhennan)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群落区系类型以热带成分较多,93属是热带分布,90属是温带分布.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样地内所有木本植物的径级分布呈峰型,表明群落正常生长;从主要树种的径级结构来看,桢楠、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群均为增长型或稳定型种群,群落更新良好,正渐趋稳定.灌木层植物种类最丰富,草本层次之,物种多样性大小顺序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7.
对元江自然保护区内干热河谷肉质多刺灌丛群落进行研究,调查了群落物种组成、外貌、演替等,分析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①群落可明显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共有维管柬植物81种,隶属于37科70属。②该群落种子植物科、属、种的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之比分别为20:0、59:4、61:15,其热带程度虽逐级降低,但仍然表现出很强的热带性质。其在科级和属级单位上热带性质的分布型均以泛热带成分(包括变型)占主导地位;在种级单位上占首要位置的是热带亚洲分布(包括变型)。③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高,草本层的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灌木层。④该群落种子植物特有种类型较丰富,云南特有种有3种。  相似文献   

8.
用Biolog生态平板分析法,对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海拔900~1 800 m梯度的旱冬瓜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多样性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海拔的旱冬瓜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功能的变化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利用的丰富度指数(S)、物种丰富度指数(H)均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大。旱冬瓜林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活性,随着海拔上升逐渐增加;所采集的6个梯度旱冬瓜林下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存在差异,对于羧酸类和碳水化合物类利用程度较高,对其他种类化合物利用程度较低;Biolog-Eco微平板反应72 h后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代谢基质主成分1的贡献率为60.3%,起分异作用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有10种,氨基酸化合物与羧酸化合物各占5种;主成分2的贡献率21.3%,起分异作用的主要是芳香化合物。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旱冬瓜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多样性的分布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不符合"中部膨胀"这一高山植物多样性研究的普遍结果。  相似文献   

9.
旱冬瓜优良种源的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滇西南地区15个种源99个旱冬瓜家系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以及造林后18个月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旱冬瓜的地理种源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种源苗木在苗期及幼林期的高、径生长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表明在滇西南地区开展旱冬瓜优良种源选择十分必要;(2)旱冬瓜苗期入选的优良种源和幼林期入选的优良种源基本一致,这表明旱冬瓜早期选择可为林木的后期良种选育提供参考;(3)表现较为稳定的优良种源为瑞丽、西盟、潞西、陇川种源。  相似文献   

10.
对元江自然保护区内干热河谷肉质多刺灌丛群落进行研究,调查了群落物种组成、外貌、演替等,分析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①群落可明显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共有维管束植物81种,隶属于37科70属.②该群落种子植物科、属、种的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之比分别为20∶0、59∶4、61∶15,其热带程度虽逐级降低,但仍然表现出很强的热带性质.其在科级和属级单位上热带性质的分布型均以泛热带成分(包括变型)占主导地位;在种级单位上占首要位置的是热带亚洲分布(包括变型).③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高,草本层的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灌木层.④该群落种子植物特有种类型较丰富, 云南特有种有3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旱冬瓜在良种选择、育苗技术、群落特征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提出了旱冬瓜分布区自然条件差异悬殊,遗传分化极为明显,种源、个体差异很大等特点。针对目前存在着选育不充分、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体系不完善、病虫害防治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加快良种选育、开展区域化栽培试验及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昆明地区防火林带设计树种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防火林带树种选择的依据和方法,通过对昆明地区8个乡土树种的抗火性能比较实验,根据含水率、乙醚提取物、燃烧热值、凋落物动态分析、生物学特性等几个方面比较,提出进行防火林带设计时树种选择综合评判的标准。得出旱冬瓜、女贞、木荷、圣诞树抗火性能较强,旱冬瓜、圣诞树在昆明地区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野外测定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黎贡山南段4种典型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旱冬瓜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半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枯落物总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次生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次生阔叶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半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杉木人工林;(2)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3)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持水速度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因此,4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以天然阔叶林为最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野外测定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黎贡山南段4种典型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旱冬瓜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次生阔叶林,半分解层枯落物厚度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枯落物总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次生阔叶林>旱冬瓜林>杉木人工林,其中未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次生阔叶林>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半分解层枯落物贮量为天然阔叶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杉木人工林;(2)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3)未分解层及半分解层持水速度均为天然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旱冬瓜林>次生阔叶林。因此,4种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以天然阔叶林为最好。  相似文献   

15.
2002~2005年,在通海县河西、九街、四街镇人工营造以旱冬瓜、川滇桤木为主栽树种的生物防火隔离带,共计21条,宽25m,总长36km.对所营造防火林带的防火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认为,防火林带树木生长讯速,抗火、耐火性强,有较好的阻火、隔火、断火功能,且节约经费,营造技术较为成熟,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项研究选取云南切梢小蠹寄主植物云南松的针叶和藏柏、樟树、滇青冈等20种非寄主树种的叶与云南松针叶混合物(质量比为1∶4),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其趋向行为,测试云南切梢小蠹对纯云南松针叶、混合样及空气间的趋向行为选择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以云南松针叶作参照,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藏柏、云南松+缅桂、云南松+滇朴、云南松+旱冬瓜的趋向率较低,分别为32.3%、33.4%、32.3%、31.5%;以空气作参照,混合样趋向率由小到大依次为云南松+藏柏、云南松+缅桂、云南松+滇朴、云南松+旱冬瓜,分别为38%、39%、40%、42%,均小于50%;藏柏、缅桂、滇朴、旱冬瓜4个树种对云南切梢小蠹表现较强的趋避作用,可作为营建抗云南切梢小蠹虫危害的混交树种.  相似文献   

17.
在镇沅、龙陵,瑞丽3个试验点,通过对15个种源99个旱冬瓜家系18个月的幼林的树高、胸径及材积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在旱冬瓜的地理种源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种源幼林期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表明在滇西南地区开展旱冬瓜优良种源的选择十分必要.(2)在3个试验点表现较好、较稳定的种源是瑞丽种源,材积的实际增益分别为,镇沅试验点34.2%、龙陵试验点40.2%、瑞丽试验点45.4%,瑞丽旱冬瓜种源可作为滇西南地区旱冬瓜人工造林的采种种源.  相似文献   

18.
龙陵县高海拔地区旱冬瓜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旱冬瓜87个家系和当地商品种在龙陵县高海拔地区栽培试验,对其苗高、地径生长量及造林后18个月幼林的树高、胸径生长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所选优树的种子与当地的商品种培育苗木的高、径生长量的差异显著;优良家系苗期高于商品种的家系有72个,占参试家系83%;幼林期高于商品种的家系为82个,占94%。(2)在旱冬瓜的家系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家系旱冬瓜在苗期及幼林期的高、径生长上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表明开展旱冬瓜优良家系选择十分必要。(3)综合旱冬瓜苗期和幼林期入选的家系,通过聚类分析,表现较好、性状相对稳定的家系为54、55、63、72、75、78、81、122号,共8个家系,可作为龙陵县高海拔地区当地造林的采种母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