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文从恢复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立生态安全预警机制几个方面,对铁岭清河区生态安全体系进行初步探究,以期促进铁岭清河区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发挥规划在促进城乡生态化发展,建设人与人、人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天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对当今资源约束紧张、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严峻形势,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得极为紧迫和重要。本文介绍了农村生态文明的概念,客观分析了天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天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对于推进天津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当今资源约束紧张、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严峻形势,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得极为紧迫和重要。本文介绍了农村生态文明的概念,客观分析了天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天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对于推进天津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推进"三农"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基础。为此,通过农村生态政治建设、农村生态经济建设、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和农村生态社会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现阶段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为了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甘肃省泾川县为例,实证探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结果表明,泾川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面源污染、产业绿色升级缓慢等问题。研究认为,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绿色文明的思想教育、推动环境整治融合城乡发展、完善体制机制夯实绿色发展的保障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可贵的机遇,但现如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尤其体现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并没有真正达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恶劣、产业发展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资金人才匮乏等,为此,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技术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推动农村产业生态化进程,积极补足农村资金技术短板,提升农民环保意识,加快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及其建设途径已引起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从乡村旅游的特点出发,分析了通过乡村旅游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性。据此探讨了在乡村旅游中进行"意识教育生态化"旅游产业生态化"法制建设生态化"社会核算体系生态化"消费观念生态化"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国,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全国的生态文明。然而,多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许多地方大都程度不同地存有"重城市、轻农村"的做法。片面或错误地认为,农村生态资源丰富、生态污染承载空间大,甚至把农村视为城市污染转移的"接收站"和"天然垃圾场"",污染下乡"还没有彻底遏制,农村"大树进城""、生态搬家"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农村留下了很多"生态创伤",无疑加剧了建设"美丽乡村"的难度和"乡愁"。对此,不能熟视无睹、任其蔓延。  相似文献   

8.
实施城乡生态化策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优先选择,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实施城乡生态化策略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节减集约化、生态保护: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人为本”理念实施。构建“新农村生态化经济体系”新模式最终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农业发展可持续、农村旧貌换新颜。较好地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李斌 《宁夏农林科技》2014,(2):58-60,76
文章以福建省南平市为样本,通过分析闽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农村"生态人";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健全法律制度,强化农村环境监控和执法;凝聚各方力量,加大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注重统筹协调,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重视科技创新,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自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又相继提出了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化。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生态发展对我国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然途径。目前我国农村在生态发展方面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从思想、经济、法律等多角度出发对农村人民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农村生态观,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作为我国设立的第9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山西实施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将有力地推动山西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全力推进山西省"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城市化的客观要求,是市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村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论文从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措施。针对我国农村生态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出一种适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科技应用为支点,以政府干预为手段,以制度创新为导向,以法制完善为保障,以意识提高为目的的生态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大力推进农村社区生态文化建设,对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但当前农民生态意识淡薄、生态文化教育缺失、体制机制存在缺陷的问题亟待解决。要针对农村社区的具体实际,加强生态文化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生态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推进农村社区生态文化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村生态社区是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讲究社区人性化和生态化的统一,从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居民的生活和消费都注重可持续性和生态性。在"美丽乡村"和新农村建设的指引下,农村生态社区建设主要围绕生态化经济、生态化理念和生态化环境展开。现阶段农村生态社区建设主要存在建设理念落后,缺乏统一评价标准和村民参与热情低等问题,但农村生态社区建设有利于农村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为中国发展提出了科学的发展战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城市的发展建设日渐成熟,具备强大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使得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也越来越完善,而我国农村由于历史和经济等原因,生态文明建设比较落后,有些贫困地区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因此,要想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必须解决农村落后地区的贫困问题。只有实施生态扶贫才能有效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之生态宜居,必须解决农村吃、住、行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乡村生态宜居存在的问题,从科学饮食、规范农村住房建设、完善乡村路网建设、科学治理大气污染、重点治理水污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设对策,以期为实现乡村生态宜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行,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部分地区生态破坏比较严重,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压力仍然很大。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从快速发展时期转变为了攻坚期,农村生态治理面临着很多难题。由于治理机制系统化设计的不足,治理效果并不明显,这对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来说具有不良影响。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康长效的生态治理体系,完善农村生态治理的约束机制与宣传教育机制。本文从农村生态治理的意义出发,探究了生态文件建设攻坚期农村生态治理过程当中的问题与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概念,美丽中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美丽乡村建设。但是作为占我国总人口数一半以上的农村,生态道德建设相对落后,农民生态意识欠缺,生态问题亟待解决。农村生态道德建设是现实的要求,是生态道德建设主体的要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以及文化传承的要求。要在农村进行生态道德建设,对农民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完善农村生态道德法律规范建设,加强农村生态道德的实践,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背景下兰州市生态宜居型农村建设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宜居型农村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对兰州市周边生态宜居型农村建设调研发现,当前兰州市周边农村对生产生活垃圾的处理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兰州市需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快农业转型、发展农业清洁化生产和改善农村道路,以生态宜居型农村建设引领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推进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仍有很多不足,部分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依旧恶劣,基层干部和群众生态文明意识匮乏,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仍未完善。为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这不仅是对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践行,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