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试验对云南省63个养殖场送样和215个取的配合饲料和饲料原料,进行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检测,样品包括养殖场配合饲料120、玉米23、大麦27、麦麸7、豆粕8、青贮6、牧草18及秸秆6份。结果表明:云南省养殖场所用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普遍且严重,2种霉菌毒素共存现象在动物配合饲粮中超过60.00%,应引起云南省养殖业的高度重视,加强检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云南省送采72个反刍动物用牧草、秸秆、青贮、果树叶、混合用料和精料补料样品采用ELISA试纸卡进行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云南省反刍动物用混合饲料霉菌毒素污染较单一饲草料普遍,2种霉菌毒素共存的现象在样品中超过69%,需引起从业者的重视,同时应加强检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3.
随机抽取3家不同规模奶牛场饲料原料及自配料32份,采用进口ELISA试剂盒检测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等4种常见霉菌毒素含量。结果表明:所检测的4种霉菌毒素在所有样品中的检出率为100%,并同时含有2~3种霉菌毒素。其中,除豆粕、苜蓿干草、稻草、豆腐渣外,几乎在所有的饲料样本中玉米赤霉稀酮含量都超标,青贮玉米最高,超标4倍,TMR饲料中玉米赤霉酮含量超出了2倍以上;玉米副产品GGDS中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酮含量超标严重,呕吐霉素存在微量或少量超标;黄曲霉毒素在青贮玉米、稻草、豆腐渣中有超标,占总样品的15.63%。  相似文献   

4.
《北方牧业》2006,(3):8-8
<正> 1.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在饲料中常见的产毒素霉菌主要有:曲霉属中的黄曲霉、赭曲霉、杂色曲霉、构巢曲霉、寄生曲霉和烟曲霉等。青霉属中的岛青霉、桔青霉、黄绿青霉、红色青霉、扩展青霉、圆弧青霉、纯绿青霉和斜卧青霉等。镰孢菌属中的禾谷镰孢菌、三隔镰孢菌、玉米赤霉菌、梨孢镰孢菌、尖孢镰孢菌、雪腐镰孢菌、串珠镰孢菌、拟枝孢镰孢菌、木贼镰孢菌、茄病镰孢菌、粉红镰孢菌等。另外,麦角菌属、鹅膏菌属、马鞍菌属和链格孢菌属等也是较为常见的产毒霉菌。各种霉菌可以产生多达数百种霉菌毒素,但目前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十几种对人类危害特别大且污染频率高的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 A,杂色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展青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串珠镰刀菌素,三硝基丙酸及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包括 T-2毒素,脱氧雪  相似文献   

5.
饲料中霉菌及霉菌毒素的危害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凌 《饲料研究》2000,(12):29-30
一、霉菌及霉菌毒素的危害性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种类繁多 ,大多数霉菌都能引起粮食及饲料在内的多种物质的发霉变质。但不同饲料所产生的优势霉菌是不同的 ,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性。目前 ,饲料中常见的产毒霉菌多为曲霉、青霉和镰刀霉。象黄曲霉毒素在玉米和花生中检出率较高 ,且花生上分离的黄曲霉有 80 %~90 %能产生毒素 ;麦类则以镰刀菌及其毒素污染为主 ;青霉及毒素易在大米中出现。这些真菌毒素直接影响畜禽的健康 ,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危害性极大。1 1 对饲料的危害饲料原料收割后 ,往往从外界污染一些霉菌。它们所产生的酶 ,将…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估鲁北地区全株玉米青贮饲料霉菌毒素含量及危害情况,在鲁北地区18家养殖场青贮池中采集青贮样品,利用ELISA检测方法,开展了呕吐毒素(DON)、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T-2、赭曲霉毒素(OTA)等5种常见霉菌毒素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呕吐毒素、T-2毒素检出率均为100%,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检出率分别为55.56%、27.78%、5.56%;5.56%的样品存在黄曲霉毒素B1超出限量标准,其他均在限量标准以下。添加乳酸菌制剂制备组的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3种霉菌毒素平均含量明显低于未添加组。全部样品中均检测出2种以上霉菌毒素,其中DON+T-2+AFB1三种霉菌毒素的组合检出率最高,达到38.89%,因此需提高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7.
2020年1—12月,博瑞科技检测中心共采集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区的玉米青贮样本1 184 份,旨在了解2020年国内玉米青贮霉菌毒素污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三大霉菌毒素含量,分析总体污染情况以及不同月份、不同采集区域的污染情况。结果表明:2020年在检测的1 184 份玉米青贮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污染最为严重,超标率分别为4.36%,6.67%;不同月份的霉菌毒素平均值未出现明显的规律;同一牧场不同月份黄曲霉毒素B1和呕吐毒素差异较大,尤其是呕吐毒素,最高月份和最低月份相差2 649.56 μg/kg。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中国青贮玉米霉菌毒素的污染状况,评价霉菌毒素对动物健康的风险隐患,分别在东北地区(黑龙江)、西北地区(内蒙古、山西)、黄淮海地区(河南、河北)、华中地区(江苏)、西南地区(贵州、四川)和西藏地区9省(自治区)28县主要生产基地采集全株玉米(90份)和青贮玉米样品(161份),共计251份,基于固相分散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样品中黄曲霉毒素(AFs)、呕吐毒素(DON)、伏马毒素(FB)、玉米赤霉烯酮(ZEN)等12种霉菌毒素含量,并利用暴露评估进行动物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①参照中国饲料卫生标准,测定样品ZEN超标率为1.19%。当青贮玉米作为泌乳期奶牛饲粮的主要粗饲料时,参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C)饲料安全标准,FB(FDA)和AFs(EC)的超标率分别为23.90%和13.94%。②全株玉米在青贮前和青贮后,霉菌毒素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③在黄淮海、华中和西南地区,青贮玉米霉菌毒素检出种类和含量相对较高,而在西藏地区含量相对较低。④当动物食用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青贮玉米时,动物的健康风险排序为:羔羊>犊牛>奶牛;在羔羊中,霉菌毒素的风险排序为:AFs>ZEN>DON>FB。综上所述,中国青贮玉米中霉菌毒素的超标率较低,污染情况相对严重的地区是黄淮海、华中和西南地区。在这些地区,如果青贮玉米作为泌乳期奶牛饲粮中主要粗饲料时,AFs和FB的超标风险较高;如果青贮玉米作为羔羊和犊牛饲粮中主要粗饲料时,AFs污染可能引起动物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
研究优化了应用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仪,用多离子反应监测定量法同时检测青贮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麦角醇、杂色曲霉毒素、HT-2毒素和T-2毒素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水-甲酸(8415.90.1,V/V)提取后,经Mycospin 400多功能净化柱净化后过膜直接上机测定,在5~100 ng/ml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选择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进行空白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67.4%~114.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6.1%,该方法精密度良好,回收率高,灵敏度好,在较短时间内同时能满足10种霉菌毒素的检测。利用该方法检测了2015年度4省市10个奶牛场的14个全株青贮玉米样品,其中河南3个,河北4个,黑龙江3个,山东4个。结果发现,10个奶牛场全株青贮玉米样品中全部检出的霉菌毒素种类为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B2和玉米赤霉烯酮,河南、河北和山东还检出麦角醇。奶牛场全株玉米青贮玉米样品中霉菌毒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B2和麦角醇,样品含量全部未超过国家限量。  相似文献   

10.
从全国28个省、区、市104个饲料加工厂和饲养场采集饲料样品627份,其中饲料产品341份、饲料原料286份。按统一的采样方法、霉菌检验方法进行了霉菌数量、种类的分析检验,对部份饲料及原料进行了镰刀菌毒素和黄曲霉毒素B_1含量测定。分离鉴定出霉菌23属73种,其中霉属23种、青霉属21种、毛霉属3种、镰刀菌属2种及其它霉菌24种。检出率最高的有曲霉属87.7%、青霉属73.8%、镰刀菌属36.6%、毛霉属35.4%。全国的配合饲料一般带菌量为10~2-10~5个/g之间,最高可达10~7个/g,颗粒饲料为10~1-10~3个/g,粉状饲料比颗粒饲料霉菌数高10─100倍。全国主要饲料原料玉米一般带菌量在10~2-10~5个/g之间,在80份玉米中符合饲料原料卫生标准的有54份,占67.5%,霉菌数量超过允许量范围的有26份,占32.5%,超过禁用指标的有16份,占20%。从饲料和原料中分离的产毒菌主要有黄曲霉、杂色曲霉、赭曲霉、串珠镰刀菌。采用气相色谱的方法检验194份样品中三种镰刀菌毒素,其检出率DON为49.6%、T-2为17.0%、ZEN为21.5%。采用薄层分析法(GB8381─87)检验90份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其检出率为87.8%,检出值≤0.02mg/kg。  相似文献   

11.
2种玉米青贮饲料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研究玉米青贮过程中各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及变化趋势.做去棒揉丝和带穗切段瓶制青贮,取青贮前玉米青贮原料及在装瓶后第0.5、1、2、3、4、5、6、7、9、11、13、15、20、25、30、35、40、45、50天的青贮样品,用无菌水浸泡,然后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其中的主要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最后进行计数.结果表明,在玉米青贮密封后60 d内,水分含量变化很小.pH在第2天下降到4以下,然后稳定在3.5左右,带穗切段玉米青贮pH低于去棒揉丝玉米青贮.乳酸菌数量剧增,在第6、7天时达到最高峰,为109数量级,之后数量缓慢下降,于第15~20天时稳定在107数量级,去棒揉丝玉米青贮的乳酸菌数量在第7天达到最高峰,带穗切段玉米青贮则在第6天出现最高峰,其稍高于去棒揉丝玉米青贮.酵母菌在青贮初期数量有些波动,出现最高峰到达107数量级后数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去棒揉丝玉米青贮时酵母菌数量迅速下降,第40天后没有再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而带穗切段玉米在青贮12 h之内数量迅速增加,之后缓慢下降,第50天后没有再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霉菌因密封后氧气缺乏而数量很快减少,最晚在第11天左右便检测不到,去棒揉丝玉米青贮中霉菌数量下降较迅速,第4天之后便检测不到霉菌存在,而带穗切段玉米青贮则比较平缓,直到第11天之后便检测不到霉菌存在.综上所述,在玉米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随时间大致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对玉米秸秆进行纵切揉丝处理有利于玉米青贮饲料的制作.  相似文献   

12.
李雁冰  玉柱  孙娟娟 《草地学报》2015,23(2):387-393
在青贮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青贮玉米(Zea mays)中添加鼠李糖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研究其对微生物群集的影响,青贮饲料贮藏时间为14,56,120 d.结果表明:添加布氏乳杆菌的青贮黑麦草组细菌与真菌群集都很稳定,大肠菌中的Erwinia persicina, Pantoea agglomerans和Rahnella aquatilis 在青贮黑麦草对照组中被发现,鼠李糖乳杆菌组没有发现.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和Pichia anomala是对照组与鼠李糖乳杆菌组青贮黑麦草中的主要真菌;P. anomala在布氏乳杆菌组未检测到.Candida magnolia, Cryptococcus flavus和Candida intermedia在青贮玉米原料与发酵过程中均检测到,Candida glabrata 和Candida quercitrusa 只在发酵过程检测到.有氧腐败发生时,青贮玉米真菌菌群发生明显变化,Saccharomyces exiguus, Saccharomyces martiniae, Pichia fermentans, Pichia deserticola 和Pichia kudriavzevii 可在腐败的青贮玉米中检测到.这表明添加乳酸菌制剂可以改变青贮黑麦草的菌群,但是对青贮玉米菌群影响较小,发生腐败时真菌菌群与细菌菌群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价格低廉、来源丰富、醇香多汁、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消化利用率高,且能实现常年均衡供应,是养殖肉(奶)牛的主要饲草。但养殖场户发霉变质青贮饲料(草)对养牛业及肉(奶)产品安全造成一定威胁,成为困扰养殖场户开展粮饲兼用玉米全株及秸秆青贮的瓶颈问题,克服青贮饲料(草)霉变腐败问题应当引起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巨菌草青贮饲料饲喂肉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巨菌草作为肉牛的饲料资源,并探索巨菌草对肉牛的增重效果,应用玉米秸秆青贮、带穗玉米青贮和巨菌草青贮对夏秦杂交牛进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玉米秸秆青贮)相比,试验组Ⅰ(带穗玉米青贮)和试验组Ⅱ(巨菌草青贮)平均头均日增重提高率分别为35.3%、17.6%;试验组Ⅰ比试验组Ⅱ青贮效果更好。综上提示,巨菌草可以作为陕北地区冬季饲料资源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作者提出了和顺县种草养牛的关键战略措施——种植青贮玉米,阐述了和顺县种植青贮玉米的现状,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种植青贮玉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种草养畜的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玉杰  李向林  何峰 《草地学报》2008,16(3):283-288
为给华北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域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的农、牧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支持,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对当地种草养畜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结果表明:饲草、饲料作物的成本纯收益率为45.2%~125.1%,依次是青贮玉米>青稞>禾本科牧草≥豆科牧草;青贮玉米和多年生牧草的生产成本分别为其购入价格的44.4%~59.1%和48.6%~68.9%;投入不足是限制青贮玉米生产效益提高的主要因子;"全年舍饲"模式下,产奶量4550~6300 kg/头的中、高产奶牛的养殖纯收益为-86.5~1544.2元/头,成本纯收益率为-1.1%~15.5%,盈亏临界产奶量为4588.1~4789.8 kg/头;"舍饲+暖季放牧"模式下,种草养畜(中、高产奶牛)的纯收益为1453.6~3435.2元/头,51.0%以上的纯收益来源于饲草种植,成本纯收益率为22.7%~42.5%,盈亏临界产奶量为2850.0~3182.8 kg/头.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比例青干草与青贮玉米对崂山奶山羊泌乳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产奶量为(1.65±0.05)kg/d的崂山奶山羊2胎母羊20只,随机分为4组,粗饲料青干草与青贮玉米比例分别为8∶2(试验Ⅰ组)、6∶4(试验Ⅱ组)、4∶6(试验Ⅲ组)、2∶8(试验Ⅳ组),每组5只。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各组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和料奶比无显著差异(P0.05)。乳脂含量在第0天、第20天、第40天无显著差异(P0.05),第60天试验Ⅱ组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组的乳蛋白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Ⅳ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的血清胆固醇含量为最低值,且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0.05)。综合得出,崂山奶山羊粗饲料青干草与青贮玉米以6∶4组合效果最好,乳脂、乳蛋白、乳糖等营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血清中胆固醇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添加水平的玉米粉和王草对热带牧草银合欢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粉的青贮效果较好;王草添加组的青贮品质与100%银合欢对照组相近。根据银合欢的发酵品质和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以10%的玉米粉添加量进行银合欢的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新疆地区玉米青贮、棉籽壳、苜蓿草粉、苜蓿干草、葡萄籽粕、蕃茄酱渣6种奶牛饲料原料的瘤胃降解特性和瘤胃非降解蛋白质(RUP)的小肠消化率(Idg)。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荷斯坦奶牛,采用尼龙袋法和改进三步体外法测定饲料原料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特性以及RUP的Idg和小肠可消化粗蛋白质(IDCP)含量。结果表明:1)苜蓿草粉和玉米青贮的DM有效降解率最高,显著高于次之的苜蓿干草、番茄酱渣(P0.05),葡萄籽粕、棉籽壳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原料(P0.05);CP有效降解率为番茄酱渣苜蓿草粉玉米青贮苜蓿干草棉籽壳葡萄籽粕,各原料间差异显著(P0.05);NDF有效降解率为玉米青贮苜蓿草粉棉籽壳苜蓿干草番茄酱渣葡萄籽粕,各组饲料原料间差异显著(P0.05);ADF有效降解率为玉米青贮棉籽壳苜蓿干草番茄酱渣苜蓿草粉葡萄籽粕,各组饲料原料间差异显著(P0.05)。2)苜蓿草粉RUP的Idg和IDCP含量最高,Idg显著高于依次降低的苜蓿干草、玉米青贮、番茄酱渣、葡萄籽粕、棉籽壳(P0.05),IDCP含量与苜蓿干草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依次降低的玉米青贮、番茄酱渣、葡萄籽粕、棉籽壳(P0.05)。综上所述,不同饲料原料具有不同的瘤胃降解特性,进入小肠IDCP的含量也不同。玉米青贮的DM、NDF和ADF在瘤胃的有效降解率较高,苜蓿草粉RUP的Idg较高,苜蓿草粉和苜蓿干草的IDCP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应用EM发酵玉米秸秆和青贮玉米秸秆饲喂奶牛,以观察两种方法处理的玉米秸秆对奶牛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用EM发酵的玉米秸秆饲喂奶牛较青贮玉米秸秆饲喂奶牛,每天每头奶牛采食量提高1.03%,平均产奶量提高2.02%,经济效益提高0.13元;EM原液发酵的玉米秸秆和青贮玉米秸秆1∶1混合饲喂奶牛,每天每头奶牛采食量、平均产奶量、经济效益分别比饲喂青贮玉米秸秆的奶牛提高2.85%、2.99%和1.1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