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回归设计方法,对赤霉酸发酵培养基中玉米淀粉、花生饼粉和黄豆饼粉的最优化组合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赤霉酸产量形成的培养基反应模式,利用回归模式对培养基的最优化组合和各种单因子要素产量的反应规律及其互作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回归设计方法,对赤霉酸发酵培养基中玉米淀粉、花生饼粉和黄豆饼粉的最优化组合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赤霉酸产量形成的培养基反应模式,利用回归模式对培养的化组合和各种单因子要素产量的反应规律及其互作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短叶省藤离体快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短叶省藤种胚作材料进行组培苗快繁研究,结果表明,种胚成熟度对丛芽诱导有显的影响,提出了采收种子的种项最佳指标,筛选出了最优培养基及最优继代培养基优化组合,为短叶省藤快繁探索出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回归设计方法,对温室黄瓜氮磷钾最优化施肥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温室黄瓜产量形成的肥料反应模式,利用回归模式对最优施肥剂量、各种肥料要素的单独产量反应规律及其互作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维酶素的研制及应用赵永贵韩恒芬翟丽莉冯慧灵(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郑州450003)毛振东李友鹏王翠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维酶素是核黄素粗制品。它是以豆腐渣作培养基主料,经过阿氏假囊酵母固体发酵制成。其营养丰富,保健价值高,可广泛...  相似文献   

6.
采用5因素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密度、施肥量、化控和去早蕾等主要栽培措施进行了优化组合研究,建立了棉花产量形成的栽培措施反应模型,确定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综合栽培措施决策方案。经反馈试验证明,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原生质体融合菌株ZAUF7的谷氨酸发酵培养基最佳组合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的培养基反应模型,并用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利用该模型对培养基最优化组合的各种单因子要素的产量反应规律及交互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原生质体融合菌株ZAUF_7的谷氨酸发酵培养基最佳组合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具有较好预测性能的培养基反应模型,并用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利用该模型对培养基最优化组合的各种单因子要素的产量反应规律及交互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需求自适应优化组合预测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等对天然气消费需求量进行预测后,又运用优化组合预测模型和变权重的自适应递推优化组合预测模型对天然气消费需求量进行了动态预测.分析预测效果发现变权重的自适应递推优化组合预测模型计算出的权系数,假定了"移动样本数据"的权重向量为常值,权重没有充分体现出数据的时效性.为此依据信息论"远小近大"的观点,首次引入时效函数对自适应优化组合预测模型进行改进.结果表明融入时效函数的自适应递推优化组合预测模型比采用的其它预测模型预测的结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对丘陵红壤果园幼龄期间套作物的3种模式进行了比较试验。分析了各种间套模式的经济投入及农产品产出,比较了劳动生产效率;研究了在高温干旱期间花生稿复盖对果树地表温度、地温和土壤水分等小气候环境的影响,以及耕层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综合评价了不同间套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指出花生大萝卜或早大豆/晚大豆模式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优化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夏谷种植密度与产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作物的密度与产量的经验模型进行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二次曲线模型运算简洁、可操作性强,是模拟谷子密度与产量关系的最优模型。谷子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具有重要影响。谷子籽粒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与油菜产量及其构成的关系。[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计,通过Excel表格汇总整理从气象局获得气象资料,在DPS数据处理系统下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研究气象因子与油菜产量及其构成的相关性。[结果]单株有效角果数与苗期气候因子关系密切,与苗期降雨量显著正相关,而与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每角粒数与苗期降雨量呈正相关,而与苗期气温和花期日照时数负相关。千粒重与苗期日照时数正相关、与花期降雨量负相关。[结论]栽培上应增加地表覆盖等措施保证土壤适宜的水分条件,促进幼苗生长,保持田间通风透光性好,减少降雨对油菜开花的影响。通过壮苗培育提高商品油菜籽产质量。  相似文献   

13.
夏谷田杂草为害损失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综合治理谷田杂草,探索谷田杂草对谷子的危害及竞争规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主要的杂草竞争经验模型进行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谷子产量损失率与杂草密度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杂草密度的增加呈减速增加的趋势。双曲线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9712,最小残差平方和为16.174,是模拟谷田杂草与谷子竞争关系的优化模型。预测方程式为Y=d/(1.733+0.018d),杂草的种间竞争力为0.5770,种内竞争力为0.0103,谷子产量最大损失率为55.56%。本研究确定了谷田杂草对谷子为害的预测模型,将为谷田杂草综合治理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发展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实现农产品"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至关重要.制约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物流管理、物流技术、物流主体以及宏观调控因素,其中,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管理和技术因素是制约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更为突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确定谷子合理的种植密度,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采用小区试验、方差分析和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密度与谷子植株性状及产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显示,种植密度对谷子的性状及产量均有明显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谷子植株的株高降低、穗长变短、茎粗变小、全重、穗重、穗粒重都有减少的趋势,产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适宜种植密度为2.2万株/亩~2.8万株/亩。通过SPSS曲线回归得出二次曲线模型y=b0+b1x+b2x2为描述春谷早熟区谷子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的最优模型,本试验大同29号的方程式为y=102.751+286.622x-54.48x2,计算得出理论最适密度为2.6305万株/亩,与实测值相吻合。[结论]本试验得出了春谷区谷子密度预测模型,该模型适应于春谷早熟区常规种种植密度、产量的预测,但是否适宜全国不同生态条件的所有谷子品种的预测,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冀西北春谷子“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冀西北春谷子生产上合理的施肥量,指导该区谷子生产合理施肥,采用田间试验法,在蔚县选择代王城镇大水门头村等肥力水平不同的10个试验点进行了春谷子“3414+1”肥料效应试验,并建立了肥料施用量与谷子产量在高肥力水平时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以及在高、中、低肥力水平时的一元二次回归模型;明确了蔚县不同肥力地块春谷子最高产量施肥量和经济最佳产量施肥量的范围。结果表明:春谷子最高产量时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高肥力土壤195~225、60~90、75~105 kg/hm2,中肥力土壤150~180、60~90、60~75 kg/hm2,低肥力土壤150~165、45~75、60~75 kg/hm2;经济最佳产量时的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高肥力土壤150~180、45~75、60~90 kg/hm2,中肥力土壤135~150、45~75、45~60 kg/hm2,低肥力土壤135~150、45~75、0~45 kg/hm2。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将静水高产精养食用鱼池塘中各种规格鲢鳙日增重率与水温、贮存量、浮游动物及易消化浮游植物生物量等多种因素的关系,经微机运算分析,建立了最优回归方程(以下简称回归方程),确认贮存量和水温是影响日增重率的两个重要因素。并确定鲢、鳙的最适贮存量。为定量分析高产精养池塘中诸生态因素对鱼类生长速度的影响作用和确定其作用程度(主次关系)建立了有效的现代分析方法,对研究提高池塘鱼产量及拟定科学放养和生产模式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毕德全  王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928-11932
以江苏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方面研究,构建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影响因素模型。通过试验调查,找出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薄弱环节和外部环境因素,提出11个创业能力要素,并采用克隆巴赫系数法进行分析,为制订与提升江苏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策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河南省安阳市夏谷产量和相应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3~2012年降水量对豫北优质夏谷新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7月份降水量对夏谷产量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R=0.982 04(R2=0.964 4),达极显著水平,相关回归方程Y=0.738 8X+159.991 0,该研究结果为充分利用当地气象条件、选育优质夏谷品种及其优质丰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