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甘肃小陇山森林生态站区2016-2018年自动气象站监测数据为依据,对森林小气候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小陇山生态站区最热月平均气温35.9 ℃,最冷月平均气温-21.9 ℃,气温年较差57.8 ℃,气温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年均降水量847.3 mm,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3%;年总辐射量1 185.28 MJ/m~2,年日照时间2 419.8 h,月变化较大;年平均风速0.7~1.2 m/s,最大风速13.7 m/s,全年盛行西南风和西南偏南风。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内多风管苗木喷雾机风送距离短、机型体积与载重量大的问题,对苗木喷雾机风送系统中的多出口装置结构进行优化模拟和试验验证。设计了多排八出口、多排六出口和双排八出口3种多出口装置,采用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出多出口装置型式对出口风速和风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验与模拟风速数据大致相似,3种装置出口风速试验值和模拟值的拟合优度分别为0.596 6,0.968 8,0.696 3,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多排六出口装置出口风压最高,平均风压为662 Pa,各出口风压与风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多排六出口装置出口风速比八出口高,出口风速范围在29.52~34.85 m/s,各出口风速均匀性更好;在风机3 000 r/min转速下,风管出口风速在喷雾距离0~1.5 m范围内衰减较快,在5 m处风速衰减到1.5 m/s左右;在相同风管高度间隔时,风速边界随风管出口数量增多而增大,与出口风速无关;风送系统外流场在4 m距离内风场垂直面的雾滴沉积分布均匀性较好,5 m距离以上均匀性较差。综合考虑喷雾机整机尺寸和承载能力,多排六出口风送系统更合理,气流射程和雾滴沉积分布能满足5 m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廊坊市2016年12月14~23日一次典型重污染天气的逐时空气污染与主要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重污染过程颗粒物浓度呈现"急速上升、高污染持续时间长、急速下降"特点;(2)地面受低压均压类天气控制,较高的相对湿度和水汽压以及2 m/s的低风速是该重污染形成的主要气象条件;(3)风向对廊坊市颗粒物清除作用大小的顺序为:东北风西-西南风东-东南风,当受东-东南风影响时,更容易造成廊坊市PM_(2.5)的持续累积。  相似文献   

4.
长沙市秋冬季重污染日变化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长沙市2013~2014年秋冬季PM2.5监测数据及气象资料,统计了该市在研究时段重污染日的分布、AQI和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连续三天及以上重污染日对应的天气类型、气象要素特征,采用Pearson参数法研究了重污染日与各气象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长沙市的重污染日累计达到41d,占统计时段总天数的27.2%;长沙市发生重污染日的地面天气形势分为高压类和均压类两种类型,其中(弱)高压及其底(后)部占41.7%,(弱)高压(后部)转均压及均压转高压(底/前部)占37.5%,均压占20.8%;连续三天及以上重污染日的地面气象条件为小风或静风,平均风速1.7m/s,低于秋冬季平均风速2.1m/s;相对湿度平均60.8%,而秋冬季平均为66.7%。每次重污染日期间温度、气压变化不大,逆温较强;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重污染日,PM2.5质量浓度与温度、风速和气压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0.37、-0.26,而与湿度正相关,相关系数0.13。在长沙市,风速和湿度为重污染日的主导气象因素,较大的风力及有效降雨成为重污染日打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般的研究结果认为,金字塔沙丘是由三组以上风力差别不大的风塑造形成的沙丘。而在甘肃河西沙区一般都具有明显的主风向,如在民勤沙区,主风向为NW,其他方向一般无大风,而这些高大裸露沙丘为什么能够稳定存在呢?研究结果表明:1)当风速≥8 m/s时,积沙带顶部风速小于上风向空旷地风速,即沙丘顶部并不是强风区。2)当风速≥2 m/s时,沙丘下风向防御风范围大于积沙带高度的20倍。3)当气流到达沙丘迎风坡时,是通过沿坡面抬升和向两翼分流两种方式释放能量并降低流速的。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西部和西北部地区的20个县(市、区),被国家列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地区。在这块东西长500多km、南北平均宽150km的狭长地带上,由于近百年来的严重破坏,使这块素有“金赤峰,银朝阳”之称的地方,成为森林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的地方,是我省风沙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全年很少有无风日,而且风速大,频率高,平均风速达3.3m/s,极端最大风速可达38.3m/s。我省西北地区位于科尔沁沙地的  相似文献   

7.
为适配海运木材干燥特点,提出双向侧面通风的干燥方法。应用Fluent软件对不同送风速度下的干燥窑内流场进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改变干燥窑结构,研究木材堆与墙壁间的气道宽度对干燥窑内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向侧风干燥窑流场均匀性良好,但干燥窑中间层和循环末端的木材堆风速偏低。通过对比8 m/s和12 m/s送风速度下干燥窑内部流场,得出当送风速度为12 m/s时,干燥窑内风速满足1~3 m/s这个理想区间,加大送风风速可改善流场均匀性。此外,加宽气道可使中间层风速变大,并提高整体风速,但这种变化趋势存在拐点。研究得到的相关结果可为海运木材干燥窑的搭建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朝阳市面积1.97万 km2,人口 330.84 万人。该地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区,年均降水量480~523mm,生长季(4~9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91.6%,其中6~9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0%。年平均蒸发量为 1877. 8mm,春季(3 ~ 5 月)蒸发量为800.0mm以上,秋季(9~10 月)蒸发量为 400.0mm,这也是出现春旱的主要因素。年平均风速2.9m/s,最大风速 3~4m/s。年平均气温 8. 4℃左右,≥10℃年积温 3517.2℃。年平均日照2824.3h,无霜期平均148.9天。本区大部分地表由砂岩、片岩、石灰岩和花岗岩等岩石构成,属辽西低山丘陵区。森林以落…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臭氧(O_3)污染受光化学反应、区域传输和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对2018年6~7月邯郸市O_3及其前体物浓度以及气象因素进行了在线监测,并使用Hysplit-4对O_3高浓度时段(2018年6月1~7日,6月19~30日和7月1~7日)邯郸每日气团进行72 h后向轨迹模拟,对邯郸市夏季O_3污染影响因子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O_3平均小时浓度为90.7μg/m~3,每日之中O_3浓度呈单峰分布,在11:00~13:00达到峰值。VOCs的组分占比为烷烃(70.1%)芳香烃(17.2%)烯烃(10.0%),2-甲基戊烷、异戊烷、异戊二烯、丙烷、对-二乙基苯、乙烷、乙炔、乙烯、苯乙烯是VOCs中浓度较高的物种。低风速及东北风向、西南风向是邯郸夏季O_3浓度较高的原因,风速为0.4~0.8 m/s时,O_3日均浓度较高。为此,提出了邯郸处于显著的NO_x控制区,加强对NO_x的管控才能有效降低邯郸夏季O_3污染。O_3高浓度时段均有来自东南方向的气流,邯郸市夏季O_3浓度较高的原因可能是本地排放和近距离输送,远距离输送不是O_3高浓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盘锦市位于辽宁省的西南部,渤海东岸的辽河下游,广阔的通海冲积平原。地势低洼易涝,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强。年平均气温8.3℃,年平均降水量为611.6mm,主要集中在七八月,占年降水量的52%。平均风速为4.4~4.6m/s,其中4月份风速较大为6.1m/s。地下水位高1~1.5m。距海最近的滨海盐土,含盐量为1%~2%,地下水矿化度为20~30g/l。中部盐渍化土壤盐分含量为0.6%~1.0%,地下水矿化度10~20g/l。沿河两岸盐渍化土壤盐分含量0.1~0.3%,地下水矿化度3~5g/l。土质盐碱,造林不易成活,属缺林少树地区,素称“九河下梢,十年九涝”,是辽宁有名的“南大荒”,植树造林难度很大。解放前有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东部森林火灾发生的气候条件辨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大兴安岭东部森林火灾发生的气候条件进行了风险辨识,结论是:空气湿度是火险天气中的关键因素,相关系数为-0.81,表明湿度愈大火灾发生次数愈少,空气湿度小于60%时,就有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当相对湿度在35% ̄50%之间时火灾发生次数较多。气温与森林火灾相关系数仅为0.36,当最高温度在-10 ̄10℃时是火灾发生的高峰期。风是森林火灾发生蔓延的重要因素,相关系数高达0.92。发生火灾时,当风速大于2.5m/s时,火灾蔓延开始加大。雷击火发生和蔓延的气候指标是平均气温为14 ̄20℃,降水量小于7mm,14时相对湿度15% ̄38%,雷暴日数多于4天,平均风速2.5 ̄5.5m/s,14时风速大于3m/s。本着适用及着眼于近期与长远计划相结合的原则,选用了春季小于10mm降水日数、春季平均气温、地理因子、受灾面积、雷击火次数等7个因子进行了聚类分型,将火灾划分为3个区。  相似文献   

12.
木材干燥窑内部风速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构建木材干燥窑内部循环风速的运动模型,提出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采用湍流Re-alizable模型,对风机给定的不同气流速度对干燥窑内气流分布的影响进行三维稳态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气流速度为3 m/s时与气流速度为2 m/s和4 m/s时相比,干燥窑内部速度分布均满足要求,且气流分布更为均匀。  相似文献   

13.
基于越秀区麓湖国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013年1月到2017年6月的六项常规污染物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观测与交通状况资料,重点分析了越秀区各污染物浓度特征、相似气象条件污染影响特征、交通状况对区域空气质量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越秀区麓湖站PM_(2.5)、O_3-8h、PM_(10)、NO_2年均浓度值分别为34μg/m3、57.1μg/m~3、54.8μg/m~3、50.7μg/m~3,首要污染物占比排序为:PM_(2.5)PM_(10)O_3NO_2,PM_(10)和NO_2作为首要污染物逐年有所上升,NO_2浓度显著高于市及其他区平均值。PM_(2.5)与PM_(10)秋冬季污染主要受外来源输送影响为主,O_3污染浓度周一最高,其他各污染物则在周二均出现污染高峰,全区受交通源影响敏感。越秀区麓湖站周围路段工作日最低车速16~29m/s,尤以广园中路8时和18时平均车速仅为16.02m/s和23.31m/s,交通状况对越秀区NO、NO_2、O_3等污染物浓度变化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尽快改变半干旱地区杨树低产面貌,从七十年代起,本着因地制宜的特点,开展了杨树旱作丰产技术试验研究。一、试验地区的自然概况和试验方法试区设于吉林省西北部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海拔150—200m,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400mm左右,年蒸发量1600ram以上;年平均气温2.3—4.2℃,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6℃,极端最高气温40℃;年平均相对湿度60%,无霜期140天;年平均风速3—4.4m/s;年日照时数2850—3000小时;土壤瘠薄,有机质1%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临猗县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把枣麦间种列为高科技、高效益的经济翻身工程,要求九五期间枣麦间种科技示范园要达到2万亩。今春已在3乡2镇的6个村建起了工程高、科技含量大、品种优的3000亩枣麦间种科技示范园新建的枣麦科技示范园.均按每20~50亩麦田中间插一条长330m,宽1m的带,50cm栽一株:带间宽5~10m,宽1m的带,50cm栽一株:带间宽5~10m模式栽培。头年栽,二年挂果.三年收入超万元。这一枣麦间种的模式.很受农民的青睐与欢迎。所以,今年春天,农民在枣麦间种地上,舍得投肥、投劳、投资。新栽红枣整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优选早蜜甜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风速对甜瓜叶片光合、呼吸、蒸腾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从气孔导度来看:1.5m/s时对甜瓜新叶生长最有利,0.7m/s时对甜瓜老叶生长最有利;从胞间CCh浓度来看:0.7m/s时对甜瓜新叶生长最有利,0.7m/s时对甜瓜老叶生长最有利;从净光合速率来看:0.7m/s时对甜瓜新叶生长最有利。0.9m/s时对甜瓜老叶生长最有利;从蒸腾速率来看:0.5m/s时对甜瓜新叶生长最有利,0.7m/s时对甜瓜老叶生长最有利。鉴于0.7rids风速对实验中10项指标中的5项有利。因此:甜瓜温室栽培的风速应以0.7m/s为宜。  相似文献   

17.
利用热风干燥装置,在风温50~80℃,风速0.5m/s,厚5~12.5mm,面积78.5cm2的条件下,研究了风温、厚度对魔芋甘露聚糖干燥特性和效率的影响,提出了魔芋甘露聚糖热风干燥工艺。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风塔观测数据以及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气象记录数据,对塞罕坝林场风能资源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结果显示:塞罕坝风电场风速、风功率密度在秋、冬季节稍大;风速于每日9~17时达到最大值;全年盛行风向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NW、WNW扇区方向;70m高度3~20m/s全年有效风速小时数为7504h,占总数85.66%。根据不同高度风速与风功率密度,塞罕坝风电场风能资源达到4级。  相似文献   

19.
2016年1月份云南省德宏州发生半个多月的低温天气,位于较高海拔已造林半年的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发生严重冻害。设置海拔梯度开展样地调查,研究海拔和幼苗生长状况对西南桦幼苗冻害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南桦幼苗冻害等级均值和冻害指数随着海拔升高均呈现明显递增趋势;海拔1 860、1 890 m西南桦幼苗仅受轻微冻害,90%以上的幼苗未受冻害,其冻害等级均值和冻害指数显著低于海拔1 920 m以上(P0.05);而最高海拔1 960 m处西南桦幼苗冻害最为严重,5级冻害率在50%以上,未受害率仅约15%,其次为海拔1 940 m,5级冻害率20%以上,未受害率近50%;苗高对幼苗冻害程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造林密度对西南桦人工林生长规律的影响,采用解析木分析其生长动态,丰富人工林相关资料及提供抚育经营的依据。在云南普洱市江城县,对不同非均匀密度控制(2 m×2 m×5 m, 2 m×3 m×5 m, 3 m×3 m×5 m, 2 m×2 m×10 m)造林的21 a生西南桦人工林进行调查基础上,基于每木检尺选择的12株标准木,分析不同造林密度的林木最优生长模型。林龄21 a时,不同造林密度的西南桦林木的平均去皮胸径、树高和去皮材积分别为16.8~17.5 cm, 26.70~28.00 m和0.274 3~0.333 8 m3,林木尚处于旺盛的生长阶段。林龄为9~12,9~11,8~15 a期间分别是不同密度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分化的高峰,此时,密度对材积总生长量具有显著性(P=0.025~0.046<0.05)或极显著性(P=0.001~0.006<0.01)差异影响。4种造林密度下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年龄的最优生长模型以Richards模型和Gompertz模型为主,其中,Richards模型可用于其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