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植物源农药印楝素微胶囊化工艺及防虫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试验采用界面聚合法,对植物源农药印楝素进行微胶囊化,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胶囊制备的工艺条件,旨在提高印楝素的稳定性,延长其田间防虫持效期.结果表明:壁材采用3∶4(m∶m)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D与六亚甲基四胺,芯材与壁材的配比为30∶7(m∶m),溶剂采用3∶2(m∶m)的乙酸乙酯和二甲苯混合溶剂比效适宜,微胶囊中印楝素的包埋率为(83.16±1.22)%.所制得的印楝素微胶囊剂通过盆栽试验表明,对昆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较长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2.
采用根尖压片法对印楝及早熟型印楝2种材料的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印楝的染色体数目是2n=28,早熟型印楝的染色体数目也是2n=28,这是国内首次报道早熟型印楝染色体数目。从已做的压片来看,由于2种印楝的染色体都太小,无法做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国内外有关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印楝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对RAPD、AFLP、SSR等DNA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在印楝的遗传多样性、基因流和异交率的测定、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方面进行详细的叙述,并指出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印楝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印楝系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速生落叶乔木,具有驱虫治病的神奇功能,是当今被国际公认的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的杀虫剂.该树具有耐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等特点,树形高大,主干通直而短、冠幅大,枝叶多而密集;根系发达、萌发力强;分枝早、生长速度快,是干热地区首选生态型多功能水土保持树种.但我国对印楝引种、栽培、生物研究等起步较晚,且适生区也很小,鉴于印楝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建议科研机构加强研究、驯化、北移,政府部门加强投入、推广,为我国生态建设、经济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比研究了施肥对干热河谷生态恢复区4年生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a-cephala)和大叶相思(Acacia auriliformis A.)生长量和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雨季生长期内,施肥措施下印楝、新银合欢和大叶相思地径增量分别是不施肥的2.0倍、1.4倍和2.0倍,树高增量是不施肥的1.6倍、1.4倍和1.5倍.生态恢复区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比恢复前高7.8%和19.1%.施肥对SOC和TN含量的方差贡献率(84.6%和75.4%)日月显高于林分类型(39.3%和56.2%).3类林分SOC含量在3.42~3.60 g/kg之间,大叶相思(0.62 g/kg)和新银合欢(0.57 g/kg)林地TN含量显著高于印楝(0.50 g/kg).肥料配施处理下SOC和TN含量明显高于肥料单施,而不施肥处理含量最低.研究得出.施肥可以显著促进干热河谷人工林的生长,肥料配施效果尤为明显;施肥措施是生态恢复区SOC和TN含量变异的主要原因.该地区生态恢复时宜筛选根瘤菌可以侵染的树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广州地区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的种类及发生动态,以及华南毛蕨、苦瓜、飞机草等植物提取物对寄生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地区美洲斑潜蝇寄生蜂有姬小蜂科、茧蜂科11种。主要寄生蜂为姬小蜂科种类,其中底比斯釉姬小蜂Chry socharis p entheus(W a lker)为寄生美洲斑潜蝇的优势寄生蜂,其次是丽灿姬小蜂Chry sonotomy ia f orm osa(W estw ood)和冈崎灿姬小蜂Ch.okazak ii(K am ijo)。研究了植物提取物对底比斯釉姬小蜂的羽化率和寄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提取物对寄生蜂是相对安全的,已商品化的印楝素乳油制剂对其也同样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喀斯特峰丛洼地4种典型植物(甘蔗、五节芒、灰毛浆果楝和青冈)蒸腾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区域植被生态需水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对4种主要植物群落不同季节蒸腾速率(Tr)、叶面积指数(LAI)和相关环境因子开展现场观测。[结果]4种植物Tr夏季与春、秋、冬3季呈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植物类型其Tr也存在差异,其中,甘蔗Tr的季节变化为96.55~197.42g/(m2·h),五节芒为95.26~169.13g/(m2·h),灰毛浆果楝为97.20~239.11g/(m2·h),青冈四季Tr为81.65~124.42g/(m2·h)。4种植物Tr均与空气温度(Ta)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含水率(SWC),LAI,土壤容重(ρb),空气相对湿度(RH)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SWC和Ta对甘蔗Tr起主导作用,是主要决策变量;Ta是五节芒Tr的主要决策变量;SWC和ρb是灰毛浆果楝Tr的主要影响因子;LAI,SWC和Ta是青冈Tr的主要影响因子。[结论]研究区域4种典型植物蒸腾作用存在差异,且均呈季节性变化趋势,不同植物Tr影响因素不同,可通过人工诱导水、光、热等环境因子进而合理调控植被生态需水。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报道用~(32)P 标记柑桔枝芽条,研究楝科植物油对柑桔木虱(DiaphorinaCitri Kuwayama)的拒食作用。用定标器测得处理组(喷楝科植物油)虫体中的~(32)P 强度明显比对照组虫体巾的~(32)P 强度低,表明处理组的虫子比对照组的虫子吸食量小,2%苦楝(Melia azedarach)油和2%印楝(Azadirachta indica)油对柑桔木虱成虫在非选择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拒食作用。用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虫子所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效果,为乡村生态综合治理提供思路借鉴和参考资料。[方法] 通过模拟室内控制试验的方法,选取不同生态型的6种湿地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植株生物量、去除率、植物积累量、底泥吸附量等多项指标变化,研究不同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污水中氮磷的净化效果差异以及水生植物系统的脱氮除磷特征。[结果] 无论单一种植组或混合种植组,水生植物系统对污水中TN,NH4+-N,TP均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6.6%,93.2%和95.9%,显著高于对照组。单一种植的再力花长势最好,鸢尾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比值最大,混合种植的美人蕉以及单一种植的梭鱼草相对生长速率最低。挺水植物对氮素的吸收作用更好,苦草对磷的吸收效果更好。植物吸收氮、磷占系统总去除量的比例在6.9%~18.3%和4.1%~13.6%之间,底泥吸附氮、磷占总去除量的比例在14.0%~31.5%和26.3%~68.4%之间。微生物及其他植物的间接作用是植物系统脱氮除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再力花、鸢尾及苦草的镶嵌组合是在淮北平原区湿地植物种植的理想选择。对水生植物的组合方式、数量、时间等进行优化配置,能够有效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  相似文献   

10.
元谋干热河谷冲沟集水区土壤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试验研究元谋千热河谷冲沟沟头集水区5种土地覆被类型的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冲沟沟头集水区不同覆被类型下土壤入渗性能存在较大差异.裸地A(地表无铁锰胶膜)和裸地B(地表有铁锰胶膜)的入渗性能远远低于印楝林地、耕地和草地的入渗性能,这可能是导致裸地A、裸地B所在沟头发育仍然活跃的原因之一;(2)3种公式拟合效果以通用经验公式为最佳,拟合结果表明,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均按照印楝林地>耕地>草地>裸地A>裸地B的顺序递减;(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砂粘比、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容重均与各土壤入渗性能指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但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初始水分含量与入渗性能指标相关性不显著.主成分分析也表明,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砂粘比是影响该区土壤入渗性能最重要的3个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