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鉴定罗非鱼肠道M样细胞及各肠道分布情况,利用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UEA-1)对罗非鱼前、中、后肠冰冻切片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显微观察。结果发现,在罗非鱼前、中、后肠均观察到M样细胞;中肠和后肠M样细胞数量比前肠明显多。免疫组M样细胞数量显著比空白对照组多,且免疫组前肠数量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前肠。研究表明,在罗非鱼前、中、后肠存在M样细胞,肠道接触无乳链球菌弱毒抗原之后,在数量、分布上均发生变化,初步表明M样细胞参与肠道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猪源肠致病性大肠杆菌,一般具有两种主要致病因素:(1)产生耐热性与不耐热性肠毒素(ST和LT),对肠粘膜细胞造成毒害作用;(2)菌体表面具有一特殊抗原(K88抗原),使病菌粘着于小肠前段粘膜绒毛上,顽固地停留于肠道,持续放出毒素.K88抗原是一种蛋白质抗原,有免疫原性.因此,测定大肠杆菌的肠毒素和K88抗原,在仔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防制上均有重大意义.对耐热性与不耐热性肠毒素的测定,作者已于本年先后报道.本试验以反向间接血凝和含A蛋白葡萄球菌(简称SPA菌)协同凝集试验,传统的试管凝集和玻片凝集试验,共四种方法测定K88抗原,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观察了中华鳖消化道组织结构和粘膜表面。结果表明,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别主要在粘膜层和肌层:食道粘膜层为复层扁平细胞;胃、肠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肌层有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而且粘膜上皮中腺体的分布情况、肌层的相对厚度等在消化道各部分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志贺氏菌痢疾我省近来有暴发流行的趋势,1996年在我省顺德市与惠州市就连续发生二起暴发流行[1,2];志贺氏菌败血症极为罕见特别是婴儿,主要是因为志贺氏菌只局限于侵犯肠粘膜上皮细胞层和粘膜上层极少穿透肠粘膜进入下层。最近作者发现有婴儿由此菌所致的痢疾...  相似文献   

5.
<正>鸡坏死性肠炎又叫肠毒血病或糜烂性肠炎(烂肠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小肠粘膜坏死、排红褐色至黑褐色煤焦油样稀便为其特征。该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也是人和动物胃肠道内的一种常在菌,有部分菌株能对人和多种动物致病,引起坏死性肠炎和肠毒血症。1病原分析本病病原为产气荚膜梭菌,以前称魏氏梭菌,革兰氏染  相似文献   

6.
为了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仔猪肠粘膜上皮细胞,探讨小檗碱对体外培养的仔猪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安全剂量。本试验取刚出生未吃初乳的仔猪小肠的回肠段,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Ⅳ进行消化处理,获得原代仔猪肠粘膜上皮细胞,用免疫组化法对培养的仔猪肠粘膜细胞进行鉴定,用MTT检测法测定硫酸小檗碱对仔猪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安全浓度。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法分离培养的细胞膜呈棕黄色,为粘膜上皮细胞。硫酸小檗碱对体外培养的仔猪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安全浓度为20μmol/L。  相似文献   

7.
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长蛇鮈肠组织形态学及ghrelin在其内的定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长蛇鮈肠壁组织由内向外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组成。中肠粘膜层厚度及由粘膜层形成的肠皱褶长度均显著大于前肠和后肠(P<0.05);前肠和中肠粘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厚度显著高于后肠(P<0.05),但这3层的厚度在前肠和中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ghrelin在长蛇鮈的前肠、中肠与后肠的粘膜层均无分布,但在粘膜下层均有分布,且前肠和中肠的粘膜下层呈强阳性反应,后肠粘膜下层阳性反应较弱;长蛇鮈前、中、后肠各区段肌肉层和浆膜层均见ghrelin阳性反应,但无明显差异。浆膜层ghrelin阳性反应要比肌肉层明显。因此,根据长蛇鮈肠道组织学结构差异,可将其明显的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由ghrelin在肠道的分布规律发现其在长蛇鮈的摄食和食物消化吸收的内分泌调控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严格的厌氧微生物培养方法,对5头生长猪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生长猪的胃肠道内容物中和粘膜上均有相当数量的乳酸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分布,但乳酸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菌(P<0.01)。3类菌在内容物中的分布为:乳酸菌在猪后肠内容物中的数量分布显著高于胃和小肠(P<0.01);双歧杆菌在盲肠内容物中数量最高(P<0.01);而盲肠和结构内容物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分布大于其他部位(P<0.01)。粘膜的分布为:乳酸菌在结肠,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在盲肠粘膜上的数量分布显著高于其他各区段(P<0.05)。猪胃肠道各区段中,除直肠内容物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大肠杆菌外(P<0.01),其他各区段中2种菌的数量统计差异不显著(P>0.05);结肠和直肠粘膜上双歧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大肠杆菌(P<0.05)。  相似文献   

9.
长蛇鮈肠道组织结构与ghrelin的分布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长蛇鮈肠组织形态学及 ghrelin 在其内的定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长蛇鮈肠壁组织由内向外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组成.中肠粘膜层厚度及由粘膜层形成的肠皱褶长度均显著大于前肠和后肠(P<0.05);前肠和中肠粘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厚度显著高于后肠(P<0.05),但这3层的厚度在前肠和中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ghrelin 在长蛇鮈的前肠、中肠与后肠的粘膜层均无分布,但在粘膜下层均有分布,且前肠和中肠的粘膜下层呈强阳性反应,后肠粘膜下层阳性反应较弱;长蛇鮈前、中、后肠各区段肌肉层和浆膜层均见ghrelin阳性反应,但无明显差异.浆膜层ghrelin阳性反应要比肌肉层明显.因此,根据长蛇鮈肠道组织学结构差异,可将其明显的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由ghrelin在肠道的分布规律发现其在长蛇鮈的摄食和食物消化吸收的内分泌调控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解剖、常规石蜡切片和显微摄影等技术,观察了漠斑牙鲆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对饥饿前后漠斑牙鲆的食道、胃和肠道纹状缘高度、柱状细胞高、壁厚、肌肉层厚以及食道、肠道杯状细胞大小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漠斑牙鲆消化道由内向外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上皮,胃本体和肠道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直肠粘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除胃本体外,从食道到直肠粘膜上皮中均有杯状细胞分布,但其数量呈减少趋势。粘膜下层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食道肌肉层为内纵外环的横纹肌,胃本体、肠道及直肠肌肉层为内环外纵的平滑肌。漠斑牙鲆饥饿10 d后各段消化道的褶皱高度降低,纹状缘边界不光滑,甚至局部断裂,肌层和粘膜下层连接疏松。消化道显微结构的测量结果显示,饥饿后粘膜上皮中的杯状细胞显著变小,胃、肠、直肠的柱状上皮细胞高度显著下降,肠前段和中段肌肉层厚和壁厚度呈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存在于水牛胃肠道各段管壁中,但主要分布在胃腺和十二指肠的肠腺。胃和十二指肠粘膜上皮,以及十二指肠腺也有少量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十二指肠以后段肠管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数量极少,偶而可见位于腺上皮细胞之间。胰中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主要位于胰岛,极少数分布在主胰管上皮和粘液腺以及小叶间导管上皮。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根据其形态分为三类:(1)锥形细胞,主要分布在腺上皮,其顶端朝向腺腔;(2)长形细胞,存在于粘膜上皮中;(3)不规则形细胞,位于胰岛。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既不被Grimelius方法着色,又不与Masson改良法产生反应。  相似文献   

12.
呼肠孤病毒B3分离株感染番鸭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番鸭呼肠孤病毒B3分离株可经滴鼻、饮水、肌肉和爪垫注射与同居感染1日龄敏感番鸭,潜伏期3-11d,死亡率100%;接种1日龄番鸭、半番鸭和雏鸡抓垫可引起注射部位炎性反应,爪垫和肌肉注射1日龄半番鸭和雏鸡不死亡,病毒感染番鸭主要引起肝、脾、心肌、肾、腔上囊、腺胃、肠粘膜下层等组织局灶性坏死;肝、脑血管周围和肾间质、肺间质、心肌间有淋巴样细胞或/和蚕噬细胞聚集,法氏囊淋巴细胞变性和坏死,电镜观察表明,感染胚肝细胞和脾淋巴细胞胞浆内有大量病毒样颗粒及近核包涵体,感染细胞多核化、空泡化及颗粒化;发现含有病毒样颗粒的凋亡细胞;吞噬细胞胞浆内有病毒样颗粒和含病毒样颗粒的调亡小体,此项研究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短乳杆菌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用MRS培养基从鸡的消化道分离到乳酸杆菌,对该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等进行试验,证明该菌为短乳杆菌.用短乳杆菌饲喂本地肉仔鸡后检测其肠内容物SIgA滴度.结果显示,该菌对肠道粘膜有较强的粘附力,能提高鸡肠黏膜的SIgA滴度.本试验表明,短乳杆菌能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红尾副鳅消化系统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尾副鳅的消化系统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口咽腔顶壁有味蕾分布,粘液细胞较底壁多;胃呈"U"形,贲门部和盲囊部含有大量胃腺,而幽门与肠交接处胃腺消失;肠各段在组织结构上差异不显著;肛门粘膜下层发达。消化腺主要为肝脏和胰腺。肝细胞索明显,但无明显的肝小叶,亦无明显的中央静脉存在,但肝血窦发达;胰腺主要弥散分布于肝脏中以及胃与肠交接之处,其他还伴随着肠呈纵行分布。  相似文献   

15.
番鸭呼肠孤病毒 B3分离株可经滴鼻、饮水、肌肉和爪垫注射与同居感染 1日龄敏感番鸭 ,潜伏期 3- 11d,死亡率 10 0 % ;接种 1日龄番鸭、半番鸭和雏鸡爪垫可引起注射部位炎性反应 ,爪垫和肌肉注射 1日龄半番鸭和雏鸡不死亡 .病毒感染番鸭主要引起肝、脾、心肌、肾、腔上囊、腺胃、肠粘膜下层等组织局灶性坏死 ;肝、脑血管周围和肾间质、肺间质、心肌间有淋巴样细胞或 /和吞噬细胞聚集 ,法氏囊淋巴细胞变性和坏死 .电镜观察表明 ,感染胚肝细胞和脾淋巴细胞胞浆内有大量病毒样颗粒及近核包涵体 ,感染细胞多核化、空泡化及颗粒化 ;发现含有病毒样颗粒的凋亡细胞 ;吞噬细胞胞浆内有病毒样颗粒和含病毒样颗粒的凋亡小体 .此项研究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番鸭呼肠孤病毒B3分离株可经滴鼻、饮水、肌肉和爪垫注射与同居感染1日龄敏感番鸭,潜伏期3-11d,死亡率100%;接种1日龄番鸭、半番鸭和雏鸡爪垫可引起注射部位炎性反应,爪垫和肌肉注射1日龄半番鸭和雏鸡不死亡.病毒感染番鸭主要引起肝、脾、心肌、肾、腔上囊、腺胃、肠粘膜下层等组织局灶性坏死;肝、脑血管周围和肾间质、肺间质、心肌间有淋巴样细胞或/和吞噬细胞聚集,法氏囊淋巴细胞变性和坏死.电镜观察表明,感染胚肝细胞和脾淋巴细胞胞浆内有大量病毒样颗粒及近核包涵体,感染细胞多核化、空泡化及颗粒化;发现含有病毒样颗粒的凋亡细胞;吞噬细胞胞浆内有病毒样颗粒和含病毒样颗粒的凋亡小体.此项研究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扫描电镜对革胡子鲶消化道粘膜表面进行了研究。食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有微脊;胃粘膜上皮细胞界限十分清楚,表面光滑;肠柱状上皮细胞表面有微绒毛;食道、肠上皮中有大量环状细胞,其中肠上皮中的杯状细胞随前、中、后肠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8.
月鳢消化系统形态及组织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月鳢(Channaasiatica)消化系统的形态及组织学进行了研究。结果为:①肠道呈3次盘旋,肠长与体长之比为0 42±0 02;②随着发育和生长,消化道的粘膜层厚度及粘膜皱褶高度增大、粘膜皱褶及杯状细胞增多;③食道、胃、前肠、中肠和后肠的组织结构区别明显,且食道与胃在组织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过渡性;④胰腺在肝脏中呈弥散性分布;⑤月鳢消化道的形态和结构与其食性高度相关。探讨了月鳢消化道形态结构与食性的关系,认为月鳢消化道具有典型的肉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荆豆凝集素 I(UEAI)受体仅存在于健康猪肠吸收细胞胞质中。猪瘟病猪除肠吸收细胞含 UEA_1受体外,其胃肠粘膜上皮细胞、十二指肠腺细胞和部分杯状细胞胞质中出现大量UEA_1受体。猪痢疾密螺旋体病猪的部分肠吸收细胞胞质中的 UEA_1受体完全消失,而极少数胃粘膜上皮细胞、十二指肠腺细胞和杯状细胞胞质中却出现 UEA_1受体。另外,在病理剖检无明显组织病变差别的猪瘟病猪和猪痢疾密螺旋体病猪之间,其 UEA_1受体分布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主要观察了不同日粮锌水平对鸡肠粘膜结构和粘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形态、结构、细胞数量和分布变化的影响,以探讨日粮中锌对鸡肠道消化吸收和免疫屏障功能的动态影响。这将有助于阐明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免疫的相互关系,丰富营养免疫学理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合理利用微量元素以促进养禽业的发展,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