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对青海辣椒上的病毒病进行调查时发现疑似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tospovirus,TSWV)病样,表现为环斑、坏死等症状。为明确其感染的病毒种类,对其进行了检测和鉴定。对Tospovirus的通用引物进行检测时发现采集的49份样品中有14份样品扩增到了目的条带,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其与TSWV的同源性最高;同时利用TSWV特异性引物对阳性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全部为阳性;基于克隆的NSs基因序列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其属于TSWV的1个分离物,与中国云南、黑龙江等地分离物相对近缘,而与国外其他分离物相对远缘。在分子鉴定的基础上,利用TSWV的抗体通过Western blot进一步对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也证明采集样品中存在TSWV的感染。这些结果表明青海辣椒上存在TSWV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褪绿病毒复合侵染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4年对江苏地区的番茄黄化曲叶病进行调查时发现,采自南京温室大棚的17份表现矮化,上部叶片上卷、变小、叶缘黄化,下部叶片脉间褪绿、上卷、变厚症状的番茄病株样本中除了感染烟粉虱传双生病毒外,还有一种长线形病毒,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烟粉虱传双生病毒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长线形病毒为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同时还对发病棚室中采集的烟粉虱进行了两种病毒的检测,结果两种病毒在烟粉虱体内都有检测到。  相似文献   

3.
为调查河南省部分地区番茄病毒病危害情况,于2019年10月采集16份表现黄化、曲叶症状的番茄植株,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样品均被TYLCV(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侵染,31.75%的样品被TYLCV和ToCV(Tomato chlorosis virus)复合侵染;DNA全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供试样品中分离的TYLCV河南菌株与TYLCV-Is等地区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达到94%以上,其中TYLCV-HN-AY-1分离物与TYLCV-Almeria(NC004005.1)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5%;对供试样品TYLCV抗病基因分子检测发现,部分番茄样品含有Ty-1、Ty-2、Ty-3/Ty-3a,表明部分TYLCV株系已突破Ty-1、Ty-2、Ty-3/Ty-3a的抗性。该结果对指导河南省番茄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熊艳  周常勇    李茵  王春艳  孙现超  青玲 《园艺学报》2014,41(2):268-273
 从四川攀枝花市田间采集36份表现严重矮化、黄化和曲叶症状的番茄病株样本,利用双生病毒简并引物PA/PB从所有样本中均扩增得到约500 bp的片段,经全序列测定及分析,检测出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Papaya leaf curl China virus,PaLCuCNV)和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TYLCCNV),这两种双生病毒的复合侵染率达97.2%。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两种双生病毒分别与已报道的PaLCuCNV河南番茄分离物(PaLCuCNV-[HeNZMI])及TYLCCNV云南元谋烟草分离物(TYLCCNV-[Y295])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9.1%和97.9%。检测发现,所有分离物均伴随有卫星DNA β分子,全序列测定表明所得9个DNA β分子均为TYLCCNV的卫星TYLCCNB,且与其四川番茄分离物(TYLCCNB-[SC65])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87.7% ~ 94.5%。本文首次报道PaLCuCNV与TYLCCNV/TYLCCNB病害复合体复合侵染番茄引起更严重的番茄黄化曲叶病。  相似文献   

5.
于2017~2019年在我国6个省份的番茄主产区,采集疑似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和(或)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侵染的番茄样本,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 或PCR 扩增,将符合预期条带大小的PCR 产物测序后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我国6 个省份番茄ToCV 和TYLCV 的复合侵染率为25.29%,其中山东省两种病毒复合侵染率最高,为46.43%。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ToCV CP 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对应序列同源性在98.30% 以上,ToCV CP 基因序列没有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TYLCV 基因组部分序列与已报道的对应序列同源性在96.00% 以上,没有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6.
番茄斑萎病毒TSWV 的鉴定及抗病种质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顺义地区番茄栽培温室中随机抽取了15份疑似感染番茄斑萎病毒(TSWV)的植株叶片和果实,利用TSWV试剂盒进行DAS-ELIS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表明其感染了TSWV。利用来自秘鲁番茄的抗TSWV基因Sw-5的共显性SCAR标记,对442份番茄材料进行分析,筛选出24份含有Sw-5的材料,其中4份为野生番茄,1份为杂交种,16份为高代育种自交系,3份为野生潘那利番茄渐渗系。4份野生番茄综合农艺性状较差,如果实小、产量低、品质和风味差等,不能直接应用于育种;其余20份含Sw-5的材料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可作为番茄抗TSWV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山西省晋中市侵染番茄的病毒种类,采用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 RNA)技术和非序列依赖PCR扩增(sequence-independent amplification,SIA)方法对感病番茄进行分子鉴定。序列测定及分析发现,具有花叶、卷曲症状的番茄为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所侵染。进一步克隆TMV番茄分离物(TMV-SXFQ)的全基因组序列,得到TMV-SXFQ(Gen Bank登录号为JX993906)全长为6 394 bp,含4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比对分析表明,TMV-SXFQ与烟草花叶病毒属其他分离物的同源性为86.3%~99.6%;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MV-SXFQ与韩国分离物IM聚为一簇、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建水县番茄上Tospovirus属病毒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5-2006年对云南省主要蔬菜种植区昆明、红河和楚雄等3个地区进行调查,获得9份疑似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样本。通过Tospovirus组引物(Tospovirus Group Primer)进行RT-PCR扩增,其中1份来自红河州建水县番茄上的样品获得约500 bp核酸片段,通过NCBI BLAST网络数据库比对,确定为Tospovirus属的病毒;应用DNAMAN软件与已经公布的Tospovirus属病毒RNA L序列比对分析,从得到的相似性树状图可以看出,云南获得的该样品与血清组Ⅳ的Tospovirus属病毒聚为一簇。  相似文献   

9.
根据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基因组序列的复制酶保守区设计1对引物JC1,对石家庄具有典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症状的番茄样品进行检测,经PCR扩增得到626 bp的片段,序列分析比对表明其为TYLCV的一部分。根据上述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QC,通过PCR分离石家庄的TYLCV全长序列并进行测序。同时利用已报道的DNA-B的通用引物CR01/CR02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石家庄分离物只含有DNA-A组分,全长为2 781 bp(GenBank登录号:KF612971),命名为TYLCV-Shijiazhuang。基因组序列比较发现,该分离物与TYLCV-Israel株系相似性为99.0%。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石家庄病毒分离物与北京分离物TYLCV-Beijing3(GenBank登录号:GU983859)、山东分离物TYLCV-SDSG-XC(GenBank登录号:KC999851)序列相似性很高,均属于TYLCV-Israel分支。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发现两种致病性有差异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毒株,得到两个不同的TYLCV分离物BJ03和BJ04,并对它们进行了全长扩增测序。TYLCV-BJ03全长为2 781 bp,TYLCV-BJ04全长为2 740 bp。进化树分析显示,这两个毒株分别属于以色列株系TYLCV-IL进化分支下中国的两个不同亚群。二者核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15%,主要差异在基因间区(intergenic region,IR)。BJ04比BJ03的IR区在互补链方向TATA-box与保守的9核苷酸序列之间缺失41个碱基。通过针对缺失片段设计的特异引物验证,进一步证实了TYLCV的IR区缺失突变体的存在。在对温室中不同发病番茄样本的检测中,同时检测到被两种毒株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的植株。  相似文献   

11.
邹庆道  王涛  朱华  张逸鸣  李海涛  张子君 《园艺学报》2018,45(Z2):2757-2758
番茄新品种‘辽粉185’为无限生长类型一代杂种。生长势强,果实扁圆形,粉红色,有绿肩,平均单果质量185 g。果实口感较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2%。硬度中等,较耐贮运。产量高,留3 穗果平均产量可达118.9 t ? hm-2。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烟草花叶病毒病、叶霉病、根结线虫病、灰叶斑病、枯萎病、黄萎病等。  相似文献   

12.
邵秀丽  刘玮  张慎璞  杨红丽  郭丽 《北方园艺》2021,(4):封2,176-180
"牟番39"番茄是以自选新品系‘AS-7’为母本,自选多基因聚合系‘HJ-09’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的早熟、优质、抗黄化曲叶病毒病、TY病毒病、抗根结线虫病、高产稳产的番茄新品种。该品种为无限生长类型,蔓生,中早熟,易坐果,生育期157 d。开花早,7~8节着生第一花序,果实粉红色,扁圆,无青肩,果实大小均匀,果穗成熟集中,平均单果质量175 g,株型紧凑,平均株高162 cm。果实维生素C含量15.12 mg·g-1,可溶性糖含量3.17%,品质优,口感好。田间丰产性好,区域试验早春种植平均前期产量和总产量为39779.63、85627.55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11.06%和8.56%;生产示范平均总产量99564.2 kg·hm-2,平均增产11.6%。适宜河南地区进行早春保护地及越冬温室栽培。  相似文献   

13.
"昌红一号"是以F90为母本,以H2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中熟、大红中果型番茄F_1杂交种。属无限生长型,生长势中等,叶量中等,节间适中;第1花穗着生节位为第6~7节,坐果率高,果实整齐,转色均匀;高、低温条件下均能正常坐果,果实正圆形,果色光艳,不易裂果,较耐贮运;果形指数0.85,平均单果质量145 g左右;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花叶病毒病(ToMV)、叶部病害、茎基腐病;连续坐果能力强,产量高,平均667 m~2产量在8 000 kg以上。适合长季节保护地栽培,特别适宜秋冬保护地及病毒病高发区栽培。  相似文献   

14.
番茄新品种‘辽粉2号’为无限生长类型一代杂种。生长势强,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烟草花叶病毒病、叶霉病、根结线虫病等。果实扁圆形,粉红色,有绿肩,平均单果质量142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7%。产量高,留3穗果平均产量可达109.1 t·hm~(-2)。果实口感好,硬度中等,耐贮运性好。  相似文献   

15.
‘牟番1号’为无限生长类型番茄杂交新品种。8~9节左右着生第一花序,果实大小均匀,亮粉红色,无青肩,圆形,硬果型,平均单果质量155.1 g,抗裂果,耐贮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7%,维生素C含量0.2316 mg·g-1,糖酸比为7.5;早熟、优质、高产稳产;高抗根结线虫病,抗花叶病毒病,抗叶霉病,综合性状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6.
为完善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及茎基腐病的绿色防控体系,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BR(油菜素内酯)和农艺措施防控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和茎基腐病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棚外种植3行玉米可使棚内秋番茄TY病毒病的发病率降低40.71%,防效达70.53%。对大棚番茄植株喷施不同浓度BR可降低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发病率,其中,0.5 mg·L^-1 BR处理的番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防效最好。同一种植年份,晚定植的大棚秋番茄比早定植的茎基腐病发病率降低了217.84%,前茬为春黄瓜的大棚秋番茄比前茬为春番茄的茎基腐病发病率降低了110.81%。综上所述,大棚外种植玉米和喷施适宜浓度的BR均可减轻大棚秋番茄TY病毒病,而适当晚定植和选择春黄瓜为前茬作物对大棚秋番茄茎基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7.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于1915年在澳大利亚被首次报道,现已蔓延至世界各地,自1989年在广州出现以来,已在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陕西、宁夏等番茄主产区大面积发生,成为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之后的又一种重要病害。对番茄斑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特征特性、危害情况以及番茄抗性资源的鉴定等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抗病育种、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开发、基因定位以及克隆等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