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以重庆市10个春大豆品种为材料,通过分季播种,研究了各主要农艺性状在春播、夏播和秋播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春大豆农艺性状如营养生长期、株高、主茎分枝数等在春播和夏播条件下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主茎分枝数、单株产量、营养生长期、百粒重在春播和秋播条件下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明在夏播、秋播条件下进行春大豆育种对这些主要农艺性状的选择效果较好,而对其他性状的选择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市10个春大豆品种为材料,通过分季播种,研究了各主要农艺性状在春播、夏播和秋播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春大豆农艺性状如营养生长期、株高、主茎分枝数等在春播和夏播条件下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主茎分枝数、单株产量、营养生长期、百粒重在春播和秋播条件下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明在夏播、秋播条件下进行春大豆育种对这些主要农艺性状的选择效果较好,而对其他性状的选择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
不同大豆品种抗旱生理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选用山西农业大学大豆研究室现存的大豆资源 (包括中间材料 ) ,对抗旱基因筛选 ,选出十一份较好的材料 ,进行二年 (1 997、 1 998)水旱两地试验 ,在营养生长期测定“电导率、渗透势、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及水份饱和亏”等生理指标 ,并对生育期、株高、株荚数、百粒重、产量等性状作综合分析。同时利用抗旱指数 (DI)对大豆抗旱级别进行了划分 ,分析结果表明 ,大豆营养生长期生理抗旱性对后期各产量性状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每个与抗旱性有关的性状都对大豆品种的抗旱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肥措施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阐明不同水肥管理措施与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关系,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进行了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与不同氮素营养水平+灌水处理的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灌水与氮肥共同作用比氮肥对大豆产量增产13.2%,通过统计分析得出,N2与灌水处理为最佳水肥处理措施。此外,灌水与氮肥协同处理,大豆的株高和茎粗均有明显增加,有利于获得更多生物产量,为秸秆还田提供更多的C、N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内外钼营养研究的现状,从钼对大豆农艺学性状、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影响,大豆对钼的吸收及钼在大豆植物体内的的分布,大豆植物体内钼与其它元素的作用,钼对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和钼对大豆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了大豆钼营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为使奔牛大青豆这一地方特有的优良种质资源得以保存和繁殖,对其进行了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和试种,总结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并获得3个性状表现较好的奔牛大青豆品系,对其营养品质、卫生品质、主要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系的主要性状、营养品质及卫生品质均符合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AVRDC)推荐的菜用大豆标准,特别是3号品系很多性状及品质指标都大大高于普通菜用大豆,可作为菜用大豆的优良品系进一步提纯、扩繁和推广。研究对奔牛大青豆的推广种植及物种保护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与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育种工作者对大豆脂肪、蛋白质的组成、积累以及肥料、环境、栽培条件对大豆脂肪、蛋白质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各农艺性状对脂肪、蛋白质的影响也有不少报道,然而各性状对大豆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大小,哪一性状是优势因子,未有报道。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大豆各农艺性状与脂肪、蛋白质含量关系进行研究,明确各性状对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的作用,为选育优质大豆品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35个春大豆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各主要农艺性状春播和秋播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春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如株高、单株粒数、主茎节数、每荚粒数、有效分枝、总荚数、有效荚数、营养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等性状在春播和秋播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表明秋播条件下对这些主要农艺性状的选择效果较好,而对单株产量、百粒重等性状的选择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9.
大豆品种的粒重与生育期、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关系密切。本试验对黑龙江省12个大豆品种(系)的子粒重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得出大豆子粒重量与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性状呈正相关;大豆子粒重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表明,分枝数、株高对大豆子粒重量的直接效应较大,与相关分析的结果相似。因此,对高产大豆进行选择时,应突出分枝数、株高、单株粒数等农艺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春、夏2种类型大豆的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构成的影响;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15份春大豆和14份夏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大豆的单株粒数、百粒重和株高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在育种时可优先考虑;夏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对产量直接作用较大,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因此通过这3个性状进行选择效果较好,同时考虑到大豆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在育种时应注意各性状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就各种营养元素对芳香植物精油含量和成分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评价,总结了各种营养元素与植物精油代谢的关系,为芳香植物生产中通过合理施肥提高精油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白由路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477-3492
文中回顾了1840年以来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的重大成就和有影响的事件,并针对目前有歧义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植物营养生理与生物学方面对植物营养必需元素、营养元素的吸收与转运、营养元素的转移与再利用、菌根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植物营养与植物抗病性,化学诊断中的植物有效养分提取、养分测定和目前进行的光谱诊断等进行了回顾。论述了施肥模型、精准施肥技术和灌溉施肥技术的发展。分析了施肥模型中养分分级模型、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养分平衡模型和DRIS方法。综述了施肥对温室气体排放、肥料对环境污染等。介绍了目前主流的肥料品种和国际肥料资源概况。论文还对未来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提高肥料利用率是解决肥料问题的关键;解决蔬菜施肥过量需要理论与技术的支撑;养分高效基因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在正常养分条件下进行;施肥新技术是提高肥效的重要措施;同时还需要立足当前可用肥料资源发展肥料产业。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的发展与人们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息息相关,肥料的施用既是保证食物安全的需要,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用最少肥料,获得最多的食物是今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矿质营养与植物病害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矿质营养不仅影响着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且以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植物对病害的抗性。从矿质营养与病原菌的侵染,与酚类化合物代谢,与活性氧代谢,与碳氮化合物代谢,与内源激素代谢5方面综述了矿质营养对植物病害的侵染和繁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植物叶绿素特征及其在森林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中叶绿素含量是植物生理生化及生态调查中的一个重要测量参数。它不仅是表达植物生物量的一个指标,也是检测植物健康程度及环境因子的关键指标。阐述了叶绿素性质、作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植物中叶绿素含量在植物种内、种间时空异质性分布的原因,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提出利用植物叶绿素含量进行植物营养诊断和环境因子监测。指出传统叶绿素测定方法不足,建议采用新的测量方法及时测定大范围、大尺度的森林生态系统叶绿素含量,为林木营养状况检测、森林培育等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最后对叶绿素指标在森林生态系统、城市林业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从烟草钾素营养研究意义、土壤特性对烟草钾营养的影响、钾素在烟株内的分配与积累规律和提高烟叶含钾量的技术途径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国烟草钾素营养研究的状况及进展,并提出了对烟草钾素营养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越桔对淹水的耐受性及形态生理反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越桔淹水逆境的研究历史,不同品种、不同季节淹水条件下越桔的忍耐能力,淹水逆境下越桔的新陈代谢、生长、解剖和形态反应、水分关系和光合作用、植株营养及阶段性生理反应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北京褐潮土13年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制度夏玉米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特性,主要结果:(1)长期N、P、K化肥配合(NPK处理)以及N、P、K化肥与有机肥或秸秆配合施用(NPKM与NPKS处理),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表现稳定且持续高产;(2)长期N、P、K化肥非平衡施肥的处理(NP、N、NK、PK处理)以及不施肥的CK,夏玉米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连年持续下降,植株矮小、瘦弱,甚至出现发育停滞现象。氮磷钾缺乏其中任何一种元素,都会造成植株和籽粒发育障碍,影响生物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8.
A plant based sensing method for nutrition stress monitor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e to economical and ecological reasons it is important to provide the necessary flexibility in fertilizer management to respond to differences in plant nutrients requirements. Plant-based sensors have potential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and on-line information regarding crop bio-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and could overcom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methods which focus only on monitoring parameters of soil. Current research regarding on-line plant stress sensing techniques concentrates on spectroscopic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s. These techniques have many limitations connected with their sensitivity to environmental interferences. In recent years, impedance spectroscopy has become a well-known non-invasive tool for describing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many systems. The research hypothesis tested was that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Electr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is correlated with tomato plant stress caused by lack of mineral nutrients in the growth medium.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two sets of hydroponically-grown tomato plants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cv. ‘Maliniak’). During the experiment the tomato plants were fed alternately with flow of necessary nutrients and with distilled water. The impedance spectra were measured by scanning frequencies from 100 Hz to 50 kHz to determine the most sensitive frequency. A Nutrition Index was proposed for indicating variability of mineral nutrition within plant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experimental plant data was tested. Data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Nutrition Index and the stress caused by lack of mineral nutrients in the growing medium was a monotonic function in the case of study.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e paper support the concept that the electr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is a non-destructive, economical and reliable measurement method, which can be utilised for plant nutrition stress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19.
矿质营养对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矿质元素是植物正常生理代谢所必需的,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对主要矿质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为今后植物矿质营养与光合作用关系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栽培措施对冬小麦根系及其活力和植株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试验结果表明,深耕、种植密度、灌水、不同时期施肥灌水等栽培措施皆影响冬小麦的次生根数、根干重、根分布、根活力、根吸收能力及植株地上部分性状。小麦根系对环境条件或栽培技术具有适应性和“自动调节能力”。追施肥水对根系活性具有近期效应。后期根系活力(TTC还原强度)与叶片衰老指数和产量性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