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迟熟中粳品种“通育粳1号”为试材,研究了氮肥施用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肥施氮108 kg/hm2(有机肥)情况下,产量在分蘖肥0~108 kg/hm2氮用量范围内,均以穗肥施氮108 kg/hm2处理最高;分蘖肥施氮量81 kg/hm2时,收益明显低于54 kg/hm2的处理;穗肥施氮量162 kg/hm2时的收益明显低于108kg/hm2的处理;在分蘖肥施氮量≤54 kg/hm2、穗肥施氮量≤108 kg/hm2时边际成本报酬率较高;高产高效施氮方案为施氮量27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氮素配比为40%:20%:40%。  相似文献   

2.
针对云南抚仙湖径流区蔬菜-水稻轮作生产上的施肥量偏大或过量、施肥方法不合理等问题,通过"L_9(3~4)正交表+3个处理"的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砂壤土田块水稻高产高效的施肥技术是N 225~255 kg/hm~2、P_2O_5 0~90 kg/hm~2、K_2O 0~37.5 kg/hm~2、按"基肥50%-分蘖肥30%-穗肥20%"或"基肥50%-分蘖肥20%-穗肥30%"施用氮肥,水稻产量为10 617~12 073 kg/hm~2;粘壤土田块水稻高产高效的施肥技术是:N 120~180 kg/hm~2、P_2O_5 0~60 kg/hm~2、K_2O 0~60 kg/hm~2、按"基肥70%-分蘖肥30%-穗肥0%"或"基肥50%-分蘖肥20%-穗肥30%"或"基肥50%-分蘖肥30%-穗肥20%"施用氮肥,水稻产量为10 387~12 036 kg/hm~2;适当的施氮(沙壤土225~255 kg/hm~2,粘壤土120~180 kg/hm~2)才能对水稻形成增产,穗肥施用氮肥促进砂壤土水稻增产9.16%~10.68%,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粘壤土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施P_2O_5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②氮磷主要积累在籽粒中(氮45.87%~69.12%,磷34.90%~76.56%),籽粒中氮、磷的积累量均与水稻产量具有较强相关性。当施氮为砂壤土0~150 kg/hm~2,粘壤土0~120 kg/hm~2时,籽粒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若继续施氮,其再无显著变化,增加的氮素积累量主要表现在茎叶部位(氮素增幅7.02%~20.15%)。磷肥施用对水稻磷素积累影响不大,穗肥施用氮肥增加了籽粒的氮磷积累量。因此,适当施用氮肥,穗肥施用氮肥,少施或不施磷钾肥是当地今后一段时间水稻施肥的重要技术策略,其不仅节约成本、水稻高产,而且减少农田氮磷流失,对保护抚仙湖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江苏沿江地区研究了"麦-稻"两熟制稻田麦秸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生产效益及氮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氮肥运筹比例(基肥40%、蘖肥20%、穗肥40%)下,随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值、纯收益、新增纯收益率和边际成本报酬率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4项指标分别在施氮量355.26、342.11、338.17和300.00 kg/hm2条件下可获得最高的理论值;氮表观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施氮量每增加10 kg/hm2则氮表观生产力理论上降低0.89;施氮量为180300 kg/hm2的处理具有相对较高的施氮增产力;在施氮量为300 kg/hm2的条件下,基肥40%、蘖肥30%、穗肥30%处理具有良好的水稻生产效益以及较高的氮表观生产力和施氮增产力。  相似文献   

4.
在江苏沿江地区研究了"麦-稻"两熟制稻田麦秸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生产效益及氮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氮肥运筹比例(基肥40%、蘖肥20%、穗肥40%)下,随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值、纯收益、新增纯收益率和边际成本报酬率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4项指标分别在施氮量355.26、342.11、338.17和300.00 kg/hm2条件下可获得最高的理论值;氮表观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施氮量每增加10 kg/hm2则氮表观生产力理论上降低0.89;施氮量为180~300 kg/hm2的处理具有相对较高的施氮增产力;在施氮量为300 kg/hm2的条件下,基肥40%、蘖肥30%、穗肥30%处理具有良好的水稻生产效益以及较高的氮表观生产力和施氮增产力。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丘陵山区冬水田水稻的单产水平及氮肥的利用率,实现区域水稻高产高效和生态友好等目标。笔者以大面积水稻生产代表品种‘渝香203’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氮肥施用量与施用方式对水稻抽穗—成熟期生物产量积累与分配、氮素利用率及稻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生物产量、氮积累总量以及稻谷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氮肥后移作穗肥有利于水稻的生物产量积累和合理分配,在中氮处理(10 kg/666.7 m2)采用底肥:穗肥=5:5 的施氮方式下,水稻茎鞘输出率和转换率均较高,分别达到56.59%和48.59%。氮肥后移作穗肥有利于提高氮农学利用效率和表观利用率,适宜的施氮比例受施氮量的影响而不同。氮肥后移作穗肥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穗平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实现大穗高产。兼顾稻谷产量与氮肥高效,重庆冬水田地区杂交水稻的高效施氮策略为纯氮10 kg/666.7 m2,且采用底肥:穗肥=6:4 或5:5 的施氮方式。稻谷实际产量为9910.68~9940.62 kg/hm2,平均产量为9925.65 kg/hm2。  相似文献   

6.
基于稻草还田的氮肥优化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在水稻秸秆还田环境下不同施氮模式对土壤N素供应、氮肥利用率及其对水稻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改善了土壤的供氮能力,不论在背景氮较低的砂性土壤上还是在背景氮较高的粘性土壤上,稻草还田配施减量氮肥(N1、N3处理全年施氮量180kg.hm-2,其中桃江主试验中N1处理早稻施氮80kg.hm-2,60%为基肥,40%为分蘖肥施用;晚稻施氮105kg.hm-2,50%为基肥,40%为分蘖肥,10%为穗肥施用;桃源氮替代试验中N1、N3处理早稻施氮81kg.hm-2,晚稻施氮99kg.hm-2,N1处理早、晚稻氮肥施用分配比例为基肥30%,分蘖肥30%,穗肥40%,N3处理早稻氮肥50%为基肥,50%为分蘖肥施用,晚稻氮肥50%为基肥,40%为分蘖肥,10%为穗肥施用)处理,相对于移走稻草 高量氮肥(N2处理其中桃江主试验早稻施氮量115kg.hm-2,晚稻施氮量为150kg.hm-2,分别以60%为基肥,40%为分蘖肥施用;桃源氮替代试验早稻施氮量为108kg.hm-2,50%为基肥,50%为分蘖肥施用,晚稻施氮量为132kg.hm-2,50%为基肥,40%为分蘖肥,10%为穗肥施用)处理之间稻田系统生产力无显著差异,但每年节约60~80kg纯氮化肥的投入,提高了其边际成本报酬率。分次施氮的效果表明,稻草还田下等量氮肥不同施氮模式(N1、N3)处理之间,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水稻吸氮高峰集中在分蘖旗至孕穗期,N1模式减少了基肥施氮量,防止了因作物未能及时吸收导致的土壤速效氮的损失,而适当增加作物后期施氮量又能有效缓减作物后期生长大量吸氮的要求与微生物分解稻草固持矿质氮之间的矛盾,改善了土壤的供氮状况,其效果最优。因此,在全年稻草还田量为7500kg.hm-2的红壤稻田系统,根据投入氮肥的边际收益,全年适宜配施氮量为180kg.hm-2,且各时期施氮量优化比例为基肥30%、分蘖肥30%、穗肥40%。  相似文献   

7.
为给贵州超高产水稻栽培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水稻中优608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氮肥和钾肥后移施用对超高产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不同超高产施肥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CK)显著增产,增幅为10.87%~23.82%,其中以T2增产效果最佳,增幅达23.82%。2水稻植株氮磷钾含量变化的总趋势一致,即在整个生育期内呈下降趋势,氮钾肥后移有利于提高水稻植株后期的氮磷钾含量,符合超高产水稻的需肥特性。3氮钾肥后移能较好地促进水稻各个产量构成因素平衡发展。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即施氮(纯氮)255 kg/hm2(施用比例为基肥40%+蘖肥20%+穗肥30%+粒肥10%),施磷(纯磷)135 kg/hm2(磷肥全部做基肥),施钾(纯钾)240 kg/hm2(施用比例为基肥40%+蘖肥45%+穗肥15%),超高产水稻的产量最佳。  相似文献   

8.
以川东南冬水田地区水稻主推品种‘川香9838’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单季籼稻的高效施氮技术。结果表明:水稻的干物质积累总量、氮积累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氮肥适量后移做穗肥有利于水稻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有利于提高氮农学利用效率和表观利用率,有利于平衡增加水稻产量各构成要素,实现足穗、大穗高产。其中,m(底肥)∶m(穗肥)=6∶4的前氮后移方式较m(底肥)∶m(蘖肥)=7∶3的传统施氮方式增产水稻3.60%~7.11%。从兼顾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的角度,川东南冬水田地区水稻生产可采用中氮水平(10 kg/666.7 m2)结合m(底肥)∶m(穗肥)=6∶4的施氮方式,实际产量可达8 721.75 kg/hm2,氮农学利用效率为12.9 kg/kg,氮表观利用率为43.0%。  相似文献   

9.
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翻压紫云英后化肥减量施用条件下不同施肥方法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22500kg/hm2后,配施80%化肥,底肥:分蘖肥:穗肥=5:5:0,与习惯施肥方法相比,早稻和晚稻收获后土壤中有效氮分别平均增加5.6%和9.8%;而底肥:分蘖肥:穗肥=3:4:3更有利于提高有效K含量,分别平均增加8.9%和13.2%;配施60%化肥,按底肥:分蘖肥:穗肥=5:5:0施肥显著增加早稻收获后土壤中有效K含量,增幅为27.1%;肥料全部用作分蘖肥时降低晚稻或早稻收获后土壤有效N、K含量;配施60%~80%化肥,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施肥方法底肥:分蘖肥:穗肥=0:7:3最佳。  相似文献   

10.
氮肥用量和运筹方式对机插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25 kg/hm2的范围内,机插早稻的单位面积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0.0742x2+28.979x+4068.3,即当施氮量为195.3 kg/hm2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与习惯施肥方法(基肥∶蘖肥∶穗肥=7∶3∶0)相比,适当增加分蘖肥的施用比例,有利于机插早稻产量的提高,在大田总施氮量为180 kg/hm2的条件下,施用比例以基肥∶分蘖肥∶穗肥为4∶5∶1或5∶4∶1的运筹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11.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水稻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的经济性状、产量和产值,旨在探索出水稻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水稻最佳施肥处理为测土配方施肥处理,其经济性状、产量和产值均优于其他处理。具体表现为测土配方施肥处理条件下,水稻单产较习惯施肥处理增加9.5%,增值1 609.2元/hm2,投入少210元/hm2,净收入多1 819.2元/hm2。该区域内水稻生产最佳肥料配方为尿素315 kg/hm2、普钙750 kg/hm2、氯化钾180 kg/hm2,同时应结合施用有机肥。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郊早稻氮磷钾肥效及推荐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利用"3414"试验设计了早稻氮、磷、钾肥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为8.0%~42.6%,增产量最大的是N2P2K3处理。氮肥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最高增产量达1326kg/hm2,增加纯收益达1325.5元/hm2,其次是钾肥和磷肥。通过拟合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结合试验实际情况,确定早稻N、P2O5和K2O的最高产量施用量分别为195、80、220kg/hm2,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53、61、55kg/hm2。  相似文献   

13.
单季稻氮磷吸收及径流流失对不同肥料施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旨在探讨施用有机肥(菜籽饼)、调理剂(贝壳砂)、炭基肥对稻田土壤氮磷流失和水稻Oryza sativa产量的影响。  方法  共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T1)、有机肥(T2)、常规施肥+调理剂(T3)、炭基肥(T4)5个处理,不同施肥处理的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用量均为270、75、150 kg·hm?2。通过对比5个处理之间土壤施肥前后氮磷质量分数、水稻产量、水稻籽粒和秸秆中的氮磷质量分数,结合6?9月径流水氮磷质量浓度监测结果,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减少氮磷流失的效果。  结果  施肥显著提高了水稻籽粒、秸秆的氮磷积累量和水稻籽粒产量。与ck相比,4个施肥处理增加水稻籽粒产量51.22%~63.41%(P<0.05),但4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5个处理的氮和磷的流失量分别为4.91~9.56和0.70~1.35 kg·hm?2,其流失量从大到小依次为T2、T1、T3、T4、ck。4个施肥处理的氮和磷的流失率分别为0.82%~1.72%和0.65%~1.99%,从大到小依次为T2、T1、T3、T4  结论  施用调理剂和炭基肥均能有效增加水稻产量,减少氮磷的流失,但施用有机肥处理具有最大径流流失量,因此需注意施肥的时间和方式,有效减少氮磷的流失和环境污染。图5表4参32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优质稻耿籼1号的最优施肥用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3因素5水平2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比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耿籼1号最优施肥组合方案为氮肥(46%尿素)255 kg/ hm2,磷肥(17%普钙)600 kg/ hm2,钾肥(50%硫酸钾)150 kg/ hm2,产量可超过8 829 kg/ hm2。建立的耿籼1号最高分蘖数、成穗率、产量与肥料用量的优化数学模型,经检验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5.
林胜  裴正峰    敏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365-7366
[目的]采用不同有机肥配方,探索有机肥平衡施用效果,以提高有机稻生产水平。[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检测不同有机肥配方的施用效果。[结果]在稻鸭共作模式下,平衡施用有机肥对水稻产量以及单位面积穗数有显著影响,但对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结论]试验基地采用施用"水稻秸秆堆肥15 000 kg/hm2+菜籽饼1 500 kg/hm2+鸡粪750 kg/hm2"的有机肥配方,有机稻产量达到6 200 kg/hm2,说明平衡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单位面积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水稻生产中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及土壤调节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施用不同类型的有机肥、无机肥处理,并设施用土壤调节剂和不施用处理,研究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有机肥能促进水稻分蘖,但肥效较慢,水稻前期生长不及单施化肥,而后期明显强于对照。随着施用有机肥比例的增加,水稻产量逐渐增加,其中处理复混肥75.0 kg/hm2+磷铵22.5 kg/hm2+干稻草4 000.0 kg/hm2的平均产量最高,达到8 724.30 kg/hm2,比对照增产6.7%。施用土壤调节剂后有利于增产,平均产量水平达8 440.05 kg/hm2。[结论]有机肥和土壤调节剂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使其分蘖增多,增产效果明显。施用复混肥75.0 kg/hm2,磷铵22.5 kg/hm2,干稻草4 000.0 kg/hm2并施用土壤调节剂时产量最高,平均单产达8 791.95 kg/hm2。  相似文献   

17.
梁平县水稻"3414"肥料效应及推荐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确定重庆市梁平县水稻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为水稻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金优527为供试品种,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不同施肥方案对水稻经济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通过拟合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确定水稻的推荐施肥量。[结果]水稻有效穗数、株高随氮、磷、钾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结实率随施P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氮磷钾肥对千粒重没有明显的影响。施氮(N197.0kg/hm2)水稻增产1133.0kg/hm2,增加纯收入1311元/hm2;施磷(P2O577.0kg/hm2)增产1024kg/hm2,增加纯收入2807元/hm2;施钾(K2O77.0kg/hm2)增产432.0kg/hm2,增加纯收入495元/hm2。[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施磷效果最好,氮肥次之,钾肥有一定增产增收效果;结合当地生产实际,确定最佳氮(N)、磷(P2O5)、钾(K2O)肥最高产量推荐施用量分别为172.5、82.5和75.0kg/hm2,最佳经济推荐施用量分别为142.5、67.5和60.0kg/hm2。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江北农场二分场布置中稻的"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江汉平原地区氮、磷、钾肥对中稻产量和经济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肥改善了作物的经济性状,增加了单株有效分蘖数、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提高了中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中稻施用氮肥的效果最好,最高增产可达2395.5 kg/hm2,最高增收可达4487.1元/hm2;钾肥次之,最高增产可达912.0 kg/hm2,最高增收可达1766.4元/hm2;磷肥效果最差,最高增产可达672.0 kg/hm2,最高增收可达1259.5元/hm2。通过配置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结合田间试验实际情况,确定中稻最高产量的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211.5、67.5、51.0kg/hm2,最经济施肥量分别为175.5、52.5、48.0 kg/hm2。  相似文献   

19.
"3414"肥料试验对超级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取得有关施肥参数,建立超级稻施肥模型,应用"3414"设计方案对超级稻两优培九进行田间肥效试验,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以施肥量高的处理产量相对较高;在一定范围内,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对超级稻的增产作用是氮肥大于钾肥,钾肥大于磷肥。建议玉林市超级稻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N 240.0kg/hm2、P2O590.0kg/hm2、K2O 255.0kg/hm2。同时要掌握好施肥时期和比例,特别是后期适宜施氮,保证超级稻各个生长期所需氮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氮、磷、钾肥对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以金优402为供试晚稻进行肥料效应试验,分析研究氮、磷、钾肥对晚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建立肥料效应模型,结合生产实际情况,确定肥料施用量。[结果]氮肥和钾肥对晚稻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获得的最大增产量分别为1288和555kg/hm2,相应增产率分别为23.7%和8.8%,纯收益分别为1195和350元/hm2,而磷肥的增产效果不显著。通过拟合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结合试验实际情况,确定晚稻的氮、磷、钾肥的最高产量施肥量分别为149、61和116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122、46和45kg/hm2。[结论]晚稻合理施肥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施肥量超过一定范围后,稻谷产量和经济效益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