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研究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覆盖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覆盖材料,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成龄茶园中,设覆盖厚度相同(8 cm)的稻草、玉米秸秆、甘蔗渣处理和不覆盖处理作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等含量和土壤含水量、茶鲜叶产量及茶叶理化成分等指标.[结果]覆盖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处理可提高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覆盖稻草和玉米秸秆处理可提高0~4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的含量;覆盖甘蔗渣处理使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pH值增高.在夏、秋茶期3个覆盖处理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春茶期,3个覆盖处理0~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稻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覆盖玉米秸秆和稻草处理的鲜叶产量分别比CK增加13.42%和9.47%,覆盖甘蔗渣的产量较CK降低了5.26%.覆盖3种秸秆处理可使茶叶的茶多酚含量增高,氨基酸含量降低.[结论]稻草和玉米秸秆覆盖可促进茶园土壤养分的供应,提高茶树产量.  相似文献   

2.
覆盖作物秸秆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9个试验点的结果统计表明:玉米覆盖小麦秸秆、马铃薯秸秆和地膜,与露地对照比较,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并且覆盖生物秸秆能促使玉米植株生长,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水分,平稳土壤耕层温度。  相似文献   

3.
经过9个试验点的结果统计表明:玉米覆盖小麦秸秆、马铃薯秸秆和地膜,与露地对照比较,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并且覆盖生物秸秆能促使玉米植株生长,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水分,平稳土壤耕层温度.  相似文献   

4.
旱作农田秸秆覆盖综合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玉米、棉花旱作物农田秸秆覆盖试验,总结出秸秆覆盖具有明显的保墒效应,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含量,降低土壤的含盐量及pH值,同时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并减轻杂草危害和环境污染。农田覆盖秸秆后玉米、棉花的产量分别提高了7.9%和11.4%。旱作农田秸秆覆盖的综合效应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秸秆扩蓄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以小麦秸秆为基本原料,粉碎后与聚丙烯酰胺(PAM)高分子保水剂和粉状硫酸钾混合,经理化改性制备成具有高效保水保肥性能的颗粒秸秆扩蓄肥,通过马铃薯田间试验研究其对土壤物理性状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播种时施用秸秆扩蓄肥可有效提高土壤水分的含量,且随着秸秆扩蓄肥施用量增加土壤的水分含量升高;同时,施用秸秆扩蓄肥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容重下降、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增加、通透性增强,还可调节马铃薯叶片的蒸腾速率、光合效率和气孔导度,增强马铃薯抗旱性,提高其生物产量和块茎产量。种植马铃薯的秸秆扩蓄肥适宜施用量为750kg/hm~2,且其土壤的含水量比CK高1.19%、总孔隙度增加9.34%、块茎产量增加42.2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6.67%。  相似文献   

6.
麦秸覆盖对杂草萌发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宪  金玉美  连海明  王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584-2584,2596
研究表明,小麦秸秆覆盖对杂草数量和夏玉米产量有明显影响.与传统处理相比,常量小麦秸秆覆盖可减少25.5%的杂草数量,而加倍的覆盖可以减少杂草数量62.4%.小麦秸秆常量覆盖和加倍覆盖可使夏玉米分别增产10.7%和3.4%.  相似文献   

7.
南方稻田冬季马铃薯覆盖栽培对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热状况是影响南方稻区冬种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本文研究了露地无覆盖(对照)、稻草、渗水膜、普通膜和黑色膜覆盖处理对土壤水热、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各处理0cm-20 cm土壤温度依次为普通膜>渗水膜>黑色膜>稻草>对照,表明覆盖可提高表层(0cm-20 cm)土壤温度。稻草覆盖处理比对照提高0cm-5 cm土壤含水量5.9%,达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3种膜覆盖处理比对照显著降低了0cm-15 cm土壤含水量;各覆盖处理对20cm-25cm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渗水膜覆盖比对照降低0cm-5 cm土壤容重2.0%,稻草覆盖比对照降低了15cm-20 cm土壤容重4.0%。渗水膜覆盖与对照的马铃薯出苗率基本一致,但稻草覆盖使马铃薯出苗率降低21.7%。渗水膜和黑色膜覆盖比对照显著增产22.0%和6.9%,稻草和普通膜减产21.2%和19.5%。渗水膜和黑色膜覆盖比对照提高大薯个数79.0%和31.6%;渗水膜覆盖提高马铃薯块茎商品率44.1%,并提高块茎淀粉含量7.4%。试验表明:南方稻田冬季马铃薯渗水膜覆盖栽培,对改善土壤水热状况及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性具有重要作用,是冬季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和玉米两种作物在皋兰县种植面积较大,针对当地气候条件,研究人员探索试验用玉米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无覆盖三种覆盖种植方式,得出秸秆覆盖种植马铃薯土壤保水时间长,地温适宜,产量高,发病率低的结论。秸秆带状覆盖有效利用了玉米秸秆,抑制了田间杂草的生长,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种植方式可以在皋兰县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在湘西州玉米种植地,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翻耕、免耕、翻耕+稻草覆盖、免耕+稻草覆盖4种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和稻草覆盖均能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的孔隙度和养分含量,并能提高玉米的产量,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以免耕+稻草覆盖处理的效果最佳,2 a的产量平均比对照增加7.4%,值得在湘西旱地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秸秆覆盖量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在白银市平川区研究了秸秆不同覆盖量对垄作栽培马铃薯种植的土壤水温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玉米秸秆覆盖能明显改善垄作马铃薯的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保墒、增温效果明显。秸秆用量为10 500 kg/hm2时,土壤含水量为12.58%,马铃薯株高为73.1 cm、单株薯重为0.79 g、单薯重为0.162 g,马铃薯商品率高达69.14%,折合产量最高,达24 000.00 kg/hm2,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管理措施对黄壤坡耕地径流氮输出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黔中黄壤坡耕地氮磷流失长期定位监测基地为平台,于2008—2012年连续5 a进行观测,研究玉米-油菜种植模式下,6种管理措施对黄壤坡耕地地表径流、径流氮输出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黄壤坡耕地产流系数为15.1%~20.1%,平均18.1%;氮肥流失系数为0.81%~1.34%,平均0.99%;径流氮输出以颗粒态氮所占TN比例46.9%最高,可溶性总氮流失以硝态氮为主,占TN流失的31.1%。优化施肥+横坡垄作+秸秆覆盖+等高植物篱的耕作管理措施截流效果、氮输出控制效果最佳,产流量较CK减少25%;氮肥流失系数最小,为0.81%;TN平均输出总量最小,为4.63kg·hm-2。顺坡常规耕作条件下,优化施肥与常规施肥径流量相当,TN输出量减少23.2%;优化施肥条件下,横坡垄作较顺坡常规耕作径流量减少6.7%,TN输出量减少7.3%;优化施肥+横坡垄作条件下,秸秆覆盖较无秸秆覆盖径流量减少4.8%,TN输出量减少3.4%;秸秆覆盖+等高植物篱较秸秆覆盖径流量减少11.6%,TN输出量减少6.8%。横坡垄作、优化施肥、秸秆覆盖、等高植物篱是控制黄壤坡耕地地表径流、径流中氮输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覆盖方式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和垄上覆膜垄沟覆秸秆栽培能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两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提高57.79%、36.31%和54.08%、31.42%。土壤贮水量受覆盖栽培方式的影响较大,全膜双垄沟播、垄上覆膜垄沟覆秸秆、麦秸覆盖平作栽培能有效的提高0~110 cm土层的贮水量。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合在本地区推广的马铃薯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对费乌瑞它进行了不同栽培模式和摆种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是稻草覆盖,芽眼朝下摆放种植的处理11(2640.5kg/667m2);其次是双垄覆草盖土,芽眼侧向摆放种植的处理9(2591.5kg/667m2);常规种植的处理1产量为2478.5kg/667m2,居第3位.利用稻草覆盖种植可获得传统种植的产量,同时减少了挖掘时造成的破皮薯,提高了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14.
稻田冬种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早熟商品性好的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在贵州6个低热区稻田冬种进行的免耕覆盖和翻犁两种不同种植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免耕覆盖较翻犁种植方式平均增产10.34%,增收440.22元/667m2,投产比高,薯块商品性更好.由于费乌瑞它在贵州低热区域稻田冬种免耕覆盖栽培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适宜在贵州省低热区域的冬季稻田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紫色土旱地节水农业综合配套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紫色土旱地节水农业综合配套技术示范研究表明:聚土垄厢、垄沟栽地膜春玉米、垄厢免耕播小麦、先秸秆覆盖的栽培模式,可减少水土流失,增强抗旱能力,改善土壤性状,提高作物产量,聚土覆盖小麦产量达5190kg/hm^2,比对照小麦增产18.2%,是合理利用水资源、保土、保有以,能蓄能排的旱地节水农业夺取作物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耕作覆盖对旱作土壤团粒结构、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于2013—2016年进行连续3个作物生长季定位试验,通过设置3种耕作方式(深松、免耕、翻耕)和3种覆盖措施(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不覆盖),研究耕作结合覆盖对土壤团聚体数量、土壤蓄水量及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耕作方式、覆盖措施及二者交互作用可显著增加0—40 cm土层>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深松覆盖秸秆处理0—20 cm土层>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在欠水年(2016)和相对欠水年(2014)分别较翻耕不覆盖显著提高14.2%、16.9%,而免耕覆盖秸秆处理在平水年(2015)较翻耕不覆盖显著提高8.5%;20—40 cm土层>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在欠水年以深松覆盖秸秆、相对欠水年深松覆盖地膜和平水年免耕覆盖秸秆处理最高,分别较翻耕不覆盖显著提高18.2%、21.5%、18.7%。耕作方式、覆盖措施及二者交互作用对0—200 cm土层蓄水量影响显著,深松覆盖秸秆处理休闲期土壤蓄水量分别在相对欠水年、欠水年和平水年较翻耕不覆盖处理显著提高29.6%、9.3%、11.4%;其关键生育时期平均土壤蓄水量分别在欠水年和相对欠水年较翻耕不覆盖显著增加21.9%、28.9%,而免耕覆盖秸秆处理在平水年较翻耕不覆盖处理显著增加17.1%。在相对欠水年,耕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而覆盖措施及耕作与覆盖交互作用对其有显著影响,以免耕覆盖秸秆处理最佳,分别较翻耕不覆盖处理显著提高51.8%和50.5%;在平水年和欠水年,耕作方式、覆盖措施及其二者交互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极显著影响,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以深松覆盖秸秆处理效果最佳,平均较翻耕不覆盖处理显著提高56.9%和44.8%。【结论】耕作结合覆盖措施可改善耕层土壤团粒结构,显著增强休闲期和生育期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从而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平水年和欠水年采用深松结合秸秆覆盖、相对欠水年采用免耕结合秸秆覆盖模式可实现宁南旱作马铃薯增产。  相似文献   

17.
免耕秸秆覆盖对大豆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采用微区定位方法,研究免耕栽培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大豆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各处理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均呈增加趋势,0%、30%、60%、100%秸秆覆盖免耕处理平均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常规垄作处理,平均增幅0.99%-3.77%,其中以100%秸秆覆盖处理保水效果最佳;秸秆覆盖后,免耕大豆在前期表层土壤水分富集现象显著,不同秸秆覆盖处理5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播种至出苗期分别较常规垄作处理增加4.81%-9.43%。  相似文献   

18.
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栽培薄皮甜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栽培作物性能,以"龙甜一号"甜瓜为试验材料,设置裸地、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和塑料地膜覆盖3个处理,采取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温度、水分、甜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有效增加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率,其增温效果低于塑料地膜覆盖,保墒性能与塑料地膜覆盖无显著差异。秸秆纤维基地膜在甜瓜种植期内完全降解,覆盖栽培可显著抑制杂草生长。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处理甜瓜株高、茎粗、根干重及产量均显著高于裸地对照,与塑料地膜无显著差异,且秸秆纤维基地膜覆盖处理的甜瓜果实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裸地分别提高53.32%、39.14%、21.28%,其中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塑料地膜覆盖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以冬种马铃薯品种早大白为试验材料,进行冬马铃薯5种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其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耕作方式的出苗率最高;不同处理中以少耕覆盖稻草8cm的总产量和单株产量最高,商品薯率以免耕覆盖稻草8cm的最高。此外,不同耕作方式对马铃薯总糖、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较大,而对还原糖、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其中以传统栽培和免耕覆盖稻草(8cm)后盖普通地膜的总糖、蛋白质含量较高。因此,生产上采用少耕或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方式,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性。  相似文献   

20.
覆盖免耕的节水效应与土壤温度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覆盖免耕、秸秆还田和常规耕作的研究表明:覆盖免耕从作物播种开始到收获的时段内较秸秆还田和常规耕作可以分别节水352.2 m3/hm2、441.4 m3/hm2.对豌豆生长期内土壤表层、5、10、152、0 cm和25 cm观测表明:早上8∶00温度较低时覆盖免耕可以提高土壤表层的温度;在温度较高的下午14∶00,覆盖免耕可以减缓土壤温度升高过快;在温度降低的晚上20∶00,覆盖免耕可以减缓土壤温度的降低.因此,覆盖免耕可使土壤的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创造良好的农田小气候,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