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肥耦合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相关文献,从农田水肥耦合的定义、水分及养分相互作用的机理、水肥耦合效应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水肥对作物产量的耦合效应、水肥耦合对水分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水肥耦合对作物品质的影响等方面对农田水肥耦合机理与技术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水肥耦合效应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土地资源较少以及化肥消费量较大的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充分利用水肥的增产效应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水肥耦合是研究水肥关系,以达到更经济有效地利用水分和养分目的的一项重要技术.鉴于此,从水肥耦合的含义及其对作物生理形态、产量、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水...  相似文献   

3.
烟草水肥耦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烟田水肥效应关系,水肥对烟草生长发育、生理特性、产量的影响,不同水肥条件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水肥对烟田生态环境和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的影响以及水肥耦合模型等研究进展情况,指出今后烟草水肥耦合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4.
作物水肥耦合产量效应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肥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关键,能否充分发挥水肥的增产效应对我国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更好地协调水肥关系,以达到合理经济地利用水分和养分是农业研究的目的.按作物种类进行归纳,并对多种作物水肥产量效应模型进行了总结,发现干旱缺水以水为主效,底墒充足和降水丰富时,水肥配合存在阈值反应,养分和水分之间以及两者耦合与作物之间存在着协同、顺序加和及表观拮抗等作用.  相似文献   

5.
土壤水分、养分对树木细根生长动态及周转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土壤水分、养分及二者耦合效应对细根的生长动态及周转的影响研究进展,并针对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提出未来应加强人工林细根的水肥耦合、不同级别细根对水肥耦合的响应、水肥变化对不同类型森林土壤生物的影响以及全球变化背景下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细根生长与周转水肥耦合效应4个方面的研究,为准确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养分循环过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局部根区灌溉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背景、研究进展。局部根区灌溉水肥耦合在节水条件下可以提高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利用率,稳定作物产量,提高品质;有利于降低硝态氮的淋洗,增加耕层残留,增加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机会;有利于减少土壤气态氮挥发,防止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同时,该方式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等。  相似文献   

7.
大棚樱桃番茄水肥一体化水分与养分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棚樱桃番茄水肥一体化技术水分与养分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技术与传统的灌水施肥相比,减少了水分下渗和养分的移动淋失,协调和满足作物生长对水肥的需求,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较好地解决土壤养分富集和盐渍化问题;控制由于过量施肥造成的地下水及土壤环境的污染,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短缺状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实现节水、节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降低资源消耗的重要手段。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提高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以及促进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笔者参加了在西班牙阿尔梅里亚进行的设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从自身学习角度,总结了阿尔梅里亚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先进经验,以期为国内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给予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实现节水、节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降低资源消耗的重要手段。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提高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以及促进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笔者参加了在西班牙阿尔梅里亚进行的设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从自身学习角度,总结了阿尔梅里亚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先进经验,以期为国内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给予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徐岩  于海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718-2721
水肥是提高设施农业生产力的关键因素,水肥的增产效应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对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评述了设施农业生产中水肥的耦合关系及水肥对作物生长、品质、产量、土壤环境的影响,提出设施农业水肥耦合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设施农业水肥耦合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通过探索新型肥料研发与推广、种养循环有机替代、农业生产水肥耦合运筹等新技术新模式,在保障作物稳产增产前提下,实现了减少农业生产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态效益的目标。本文介绍了新型肥料的研发推广和沼液替代化肥研究进展,归纳了新型肥料与沼液替代化肥技术效果,为优化施肥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试论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 《北京农业》2012,(3):27-28
在现阶段下,土壤、肥料、植物营养、栽培等不合理运用产生了一系列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现代农业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及相关思路,要思考农业种植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要考虑到在农业种植结构中,农业种植各因素的有效利用要适应中国有机农业的新技术。要依靠科技,提高栽培农作物的单产量,奠定种植业的调整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节水农业是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对于节约水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当前绿色农业高效节水领域的最新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梳理总结了我国现代化节水农业领域的基础背景、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态势。结果表明,“灌溉设备与技术开发”、“农业用水精量调配与控制”、“作物高效用水机理”及“农业用水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等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建议开展水肥一体化智能技术与管理及其对作物、土壤、环境、社会等综合效应等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白由路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477-3492
文中回顾了1840年以来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的重大成就和有影响的事件,并针对目前有歧义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植物营养生理与生物学方面对植物营养必需元素、营养元素的吸收与转运、营养元素的转移与再利用、菌根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植物营养与植物抗病性,化学诊断中的植物有效养分提取、养分测定和目前进行的光谱诊断等进行了回顾。论述了施肥模型、精准施肥技术和灌溉施肥技术的发展。分析了施肥模型中养分分级模型、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养分平衡模型和DRIS方法。综述了施肥对温室气体排放、肥料对环境污染等。介绍了目前主流的肥料品种和国际肥料资源概况。论文还对未来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提高肥料利用率是解决肥料问题的关键;解决蔬菜施肥过量需要理论与技术的支撑;养分高效基因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在正常养分条件下进行;施肥新技术是提高肥效的重要措施;同时还需要立足当前可用肥料资源发展肥料产业。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的发展与人们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息息相关,肥料的施用既是保证食物安全的需要,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用最少肥料,获得最多的食物是今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肥料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促使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一种制品,是农业生产中使用肥料的一种。微生物肥料具有改善植物营养、刺激生长和抑制病菌等综合功能,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海藻活性物质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藻活性物质是指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营养成分,如胺类、细胞色素C、吲哚类化合物等植物生长物质,作为肥料、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业领域。该试验以马尾藻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提取方法获得其活性物质,以天然海藻植物激素总量作为评价指标,并施用于大豆的整个生长周期。经田间试验证明,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海藻活性物质对大豆生长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玉米笋是新型农产品蔬菜。经过3年的试验研究得出:采用优质高产高效玉米笋栽培技术,玉米笋年产3.8~4.5 t/hm2,兴义市等玉米生产区配合玉米笋秸秆苞叶青贮养牛,农民年收入6万~8万元/hm2,并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主要措施包括:执行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的安全标准、精心整地、施足有机肥底肥、种子处理、按排播期、控制密度、不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及采收后低温保鲜、再及时整地种第2季、对玉米笋秸秆等青贮处理饲养牲畜。  相似文献   

18.
保水剂农业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展节水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水剂由于其高吸水性和良好的保水能力,有效的满足了我国发展节水农业的要求,在农业生产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述了保水剂的发展概况、作用原理进行,重点讨论了其在农业上所发挥的保水保墒、改良土壤、保肥以及增效等作用,同时对保水剂在农业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野外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研究了河北平原山前地区土壤的田间氮肥氨挥发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麦田、玉米田不同时期施碳铵化肥后30d,氨挥发量为17.0%—75%。氨的挥发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采用深施、混施方法可明显减少氨的挥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