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法测定地果地上组织甲醇提取物对黄瓜霜霉病菌和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菌活性,提取物对2种供试病菌的孢子囊萌发,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 000 μg/mL时,抑制率均达到90%。盆栽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的地果提取液稀释100倍对黄瓜霜霉病菌和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盆栽防效分别为85.89%和93.82%,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为76.76%。  相似文献   

2.
用棉籽饼提取物配制的杀菌剂,分别对黄瓜霜霉病(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he ) 和小麦白粉病( Erysiphe graminis )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0倍处理1周后,对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为55.5%;750倍和1000倍处理1周后,可以使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分别减少28.22%和42.01%。  相似文献   

3.
在兰州市输中县良种繁殖场进行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600、800、1 000、1 500倍液防治黄瓜霜霉病和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的结果表明,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600倍液对黄瓜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防效最高,分别为94.61%、91.69%,从防效、成本、降低农药残留等方面综合考虑,该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大面积应用的适宜剂量为800~1 000倍液,最佳施药时期为黄瓜霜霉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大面积应用的适宜剂量为600~800倍液,最佳施药时期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连防3~4次,每次间隔7 d.  相似文献   

4.
室内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秀玲  唐蕊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449-2449,2465
黄瓜霜霉病菌属专性寄生菌,无法在培养基上生长,只能在活体上进行抑菌测试试验。从黄瓜栽培、病菌接种、病级划分标准和防效计算几个方面介绍了室内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7种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验证这些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7种农药对黄瓜霜霉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以722g/L霜霉威水剂1200g/hm^2防治效果最好,达88.0%,于黄瓜霜霉病发病前或初期开始喷药,7d1次,连续喷4次可有效控制黄瓜霜霉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嘧菌酯是一种高效广谱的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研究其生物学作用方式对田间防治黄瓜霜霉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主要就嘧菌酯对黄瓜霜霉病病原菌游动孢子的释放、裂解及游动的影响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嘧菌酯具有良好的抑菌和杀菌活性,能显著抑制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游动孢子的释放,并在短时间内使游动孢子停止游动,甚至引起游动孢子裂解。室内叶片活体接种试验表明,嘧菌酯对黄瓜霜霉病菌孢子囊的产生也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接种病菌3 d后用5μg/m l的嘧菌酯处理,抑制率达96.65%。植株活体接种试验中,嘧菌酯对黄瓜霜霉病表现优异的预防效果,但治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64%恶霜锰锌WP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4%恶霜锰锌WP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农药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高于50%的代森锰锌,在长沙地区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无论大棚和露天种植,黄瓜霜霉病在黄瓜种植期间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为害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对种植户增产增收影响很大。为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控技术,特开展银法生对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有望取得很好的防控效果,促进黄瓜生态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银法生药剂亩用剂量30~40 mL均能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但从田间小气候及病害发生特点对防治效果的影响来看,建议在霜霉病发生前预防或发病早期使用,每季作物亩施用2~3次、使用剂量不低于40 mL对黄瓜霜霉病防治效果较好,并具有较长的持效性,是防治黄瓜霜霉病较为理想的药剂,可以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
王伟青  岳瑾  董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6):122-123
[目的]筛选出适宜黄瓜种子多主棒孢霉菌的防治药剂。[方法]选取3种药剂,设置15个浓度梯度,通过室内抑菌试验筛选抑菌效果最好的药剂品种和浓度,并评价各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75%百菌清WP 300、400、500倍稀释液对黄瓜种子多主棒孢霉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田间防效最好的是55℃温汤浸种30 min、75%百菌清WP 500倍稀释液(质量浓度为1 500.00 mg/L)的处理。[结论]确定了田间防效最好的种子处理方式,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72%克露等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忠土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4):119-119
霜霉病是黄瓜的主要病害,为筛选出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笔者对棚栽黄瓜进行了6种杀菌剂防治白粉病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百泰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和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分别达81.5%、79.0%和78.5%,且对黄瓜安全无药害,是目前防治黄瓜霜霉病较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1.
以黄瓜为供试作物,探讨竹醋液的不同处理方法对黄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立方米育苗基质中竹醋液添加量为250~500ml,或苗期用200倍竹醋液灌根,或是在每立方米基质中使用500ml竹醋液处理育苗基质和栽培基质,并在定植后定期用200倍灌根的综合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黄瓜叶片、茎粗和株高的生长。竹醋液综合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黄瓜产量,降低黄瓜中硝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席敦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57-9057,9148
[目的]筛选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最佳药剂。[方法]比较4种不同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第2次喷药后14 d,60.0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的防效最高,达95.31%;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1 000倍液防效为93.34%;58.0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效最差,仅为47.24%。[结论]建议在生产上轮换使用60.0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和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防治黄瓜霜霉病。  相似文献   

13.
以黄瓜为试材,研究竹醋液处理黄瓜育苗基质对基质微生物和苗期根圈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竹醋液处理育苗基质会增加基质中细菌的数量,减少真菌的数量,而放线菌数量以0.5%处理的最多。所以,0.5%竹醋液灌根,有利于黄瓜根圈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繁殖。  相似文献   

14.
葡萄霜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载玻片萌发法和田间药剂保护与治疗试验,比较了14种药剂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作用及田间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1300倍液,不仅在室内对孢子囊的萌发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在田间,无论是病前保护,或是病后治疗都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是供试药剂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波尔多液的保护作用仍比较明显,其他药剂也有一定防治作用。生产上应根据当地病情及经济有效和轮换使用的原则,合理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5.
谭定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89-3890
[目的]明确2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200 g/L NC-224悬乳剂和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进行田间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结果]200 g/L NC-224悬乳剂有效成分用量100 g/hm2和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用量2 100 g/hm2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达到75%以上,且对黄瓜安全.[结论]200g/L NC-224悬乳剂和70%丙森锌(安泰生)可湿性粉剂可作为防治黄瓜霜霉病的药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防治葡萄霜霉病的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阎燃  潘佑找  黄芬肖  杜小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48-4348,4385
比较了几种药剂(剂量)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2.2%宝力克800倍液,18%安克锰锌1 000倍液,72%杜邦克露600倍液,72%霜疫克星750倍液、72%甲霜灵锰锌600倍液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良好,显著优于传统药剂25%甲霜灵500倍液。其中72.2%宝力克800倍液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葡萄霜霉病对常规防治药剂抗药性问题,采用田间预防和治疗试验,测定氟醚菌酰胺、氰霜唑、氟噻唑吡乙酮、氟醚菌酰胺+氰霜唑、氟醚菌酰胺+氟噻唑吡乙酮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及组合对葡萄霜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保护效果要好于治疗效果,3种杀菌剂及组合,3次药后7天对葡萄霜霉病的病叶防效为87.23%~100%,病指防效96.47%~100%;3次药后14天各处理对葡萄霜霉病的病叶防效54.39%~89.66%,病指防效78.40%~97.33%。3种杀菌剂及组合,3次药后7天治疗效果以50%氟醚菌酰胺WDG 7500倍+10%氟噻唑吡乙酮OD 5000倍最好,病叶防效与病指防效分别为75.17%和81.77%;3次药后14天治疗效果以100 g/L氰霜唑SC 2500倍防效相对最高,病叶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64.30%和73.42%。综合田间预防和治疗试验效果,确定50%氟醚菌酰胺WDG 7500倍+10%氟噻唑吡乙酮OD 5000倍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筛选生物与化学新药剂或新剂型用于科学防控葡萄霜霉病。采用室内孢子萌发法和田间预防及治疗试验,分别比较5 种生物药剂和5 种化学药剂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及田间防治 效果。5 种生物药剂对孢子的萌发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果;田间预防试验中,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AS1000 倍液和3×108 CFU/g 哈茨木霉菌WP 200 倍液施药3 次后防效均超过50%,但治疗效果均低于50%;5 种化学药剂10%氟噻唑吡乙酮OD 3000 倍液、80%烯酰吗啉WDG 2000 倍液、23.4%双炔菌酰胺SC1500 倍液和250 g/L 吡唑醚菌酯EC 2000 倍液对孢子萌发有较好抑制作用,且在田间预防和治疗试验中均具有较好防效,但250 g/L 嘧菌酯SC 2000 倍液田间防效偏低。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和哈茨木霉菌应在发病前用药;除嘧菌酯外的4 种化学新药剂或新剂型对葡萄霜霉病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且氟噻唑吡乙酮持效期较长,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二氧化氯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以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和清水处理为对照,在温室大棚内,开展不同浓度的二氧化氯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3个浓度的二氧化氯处理组对黄瓜霜霉病均有防治效果,二氧化氯1000倍液处理组(1125g/hm2)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分别为8.05和75.25%,防治效果良好;各二氧化氯处理组的黄瓜叶片有药害斑点,后期能够恢复,各处理组黄瓜植株长势无明显差异;各二氧化氯处理组黄瓜结瓜数、产量均与清水处理组差异显著。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苏建坤  陆玉荣  朱锦磊  朱兆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58-7158,7160
[目的]评价7种杀菌剂对设施黄瓜霜霉病的药效,为其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7种杀菌剂对江苏里下河地区设施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7种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72%霜脲.锰锌和36%霜脲.百菌清防效最高且持效期长,药后5 d防效分别为90.03%和92.07%,药后10 d防效分别为75.31%和77.63%;其次为恶霜.锰锌和丙森锌。[结论]生产应用中可首选霜脲.锰锌和霜脲.百菌清,同时注意与恶霜.锰锌、百菌清、丙森锌、代森锰锌和甲霜灵等药剂交替轮换使用,以防抗药性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