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随机问卷调查了924名农民,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检验农药施用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对环境的关注、农药残留认知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关注和农药施用量的控制显著地反映了农民减少农药施用的意愿;同时非农收入的增加对农药施用量的减少有负面影响。研究还表明,农民自我约束比政府规制更加有效,国家应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对农药施用量进行控制,提高农药的施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种植农作物时,人们为了对植物进行防病虫害处理,经常使用农药。由于处理过程中选用的农药及使用方法不恰当,从而造成农药残留,这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还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并影响了农业生产水平。因此,要对农药残留进行有效防控。本文简要分析了农药残留的原因,并提出三个方面的防控措施,从而减少农药残留量。  相似文献   

3.
《农村实用技术》2004,(11):32-32
所谓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农药残留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它不仅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已经成为影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障碍,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经济利益,给农民造成了巨大损失。农药残留是使用农药后的必然结果,只是残留的时间有长有短,数量有多有少。由于农药的化学结构不同,毒性差别很大,在环境中的降解代谢速  相似文献   

4.
农药残留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减少农药残留成为发展农业的重要问题之一。阐述了农药使用的现状、农药残留的影响以及减少农药残留的几种方法,以期为农民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农药喷洒在作物上经过一定时间后,由于日晒、雨淋、风吹、高温挥发和植物代谢等的作用,使药剂逐渐分解、减少,但不能全部消失,使收获的农副产品上仍残留极少量的农药,长期食用或接触这种带有残留农药的农副产品对人畜所产生的毒性,称之为残留毒性,简称残毒。有的农药残留在土壤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蔬菜农药残留的危害以及在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方面做出的努力,为了减少农药残留,政府应该严格监管农药市场,规范农药的使用,农民应该具备栽培健康蔬菜的意识,正确合理的使用农药。  相似文献   

7.
果蔬有机农药残留降解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事实表明,农药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对农药的不合理滥用导致农药在植物体内,尤其是果蔬食品体内大量残留,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综述了目前降低果蔬农药残留的主要方法及技术和研究进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同时总结了不同条件下的降解效果和影响因素。探讨了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和人造脉冲扫描光谱降低果蔬农药残留的新思路,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今后果蔬农药残留降解的应用和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抗虫玉米(Bt玉米)能够提高单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其商业化种植生产层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单产和成本收益两个方面,针对这两个方面,本文综合了全球几个转基因玉米种植国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植物日益增多。与此同时,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促进了转基因植物科学鉴定和评价以及转基因植物商业化种植。笔者在蛋白质表达水平上对检测转基因植株的各种方法及发展状况作一概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正有机磷农药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治理植物出现的疾病以及防治害虫,与常用的另一种农药有机氯农药相比具有易降解、残留时间短等特点,在当前农业生产中使用范围极广。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农药的需求量很大,在所销售的农药品种中有机磷农药占到70%以上。但是由于有机磷农药的毒性比较大,对环境的污染极为严重,并且喷洒到植物上后会有较多的农药残留。食品中残留有机磷农药已成为全国关注的问题。本文主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作物具有传统农作物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对人类未来生活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可能存在风险。在此背景下,论述了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现状、优越性、安全性问题、管理和发展策略,旨在说明转基因作物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促进其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和安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农作物生物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产业化步伐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在加快.在大量的转基因作物被推向市场的同时,人们对转基因作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感到担忧.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论述了世界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安全性问题的争论以及转基因作物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转基因植物研制成功并逐渐进入市场,在转基因植物市场化的同时,它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令人们感到担忧.本文介绍了转基因植物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及其评价原则,并对转基因植物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提高转基因植物标记基因安全性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广泛使用的转基因植物抗性标记基因对环境和食品存在潜在风险。提高转基因植物标记基因安全性策略有3种:利用无争议的生物安全标记基因;剔除转基因植物中选择标记基因;利用无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化系统。本文综述了这3种策略的作用原理、种类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转基因标记基因安全性技术途径的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有机磷化合物在农业生产中作为杀虫剂被广泛使用,在使用的同时也造成大面积的污染.本研究在烟草中表达细菌来源的有机磷降解酶基因ophc2,将有机磷降解酶分泌到植物体外,希望通过植物根系降解环境中的农药残留.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包含CaMV 35S启动子序列、extensin序列、有机磷降解酶编码基因ophc2和nos终止子序列,命名为pBI-E-opphc2.胡萝卜extensin 基因的信号肽序列引导ophc2基因表达产物分泌到胞外.经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转化烟草(Nicotiana tabacum cv. Xanthi),共获得101株转化植株,PCR检测证实有80株含有目的基因片段.从80株中随机挑选60株经western杂交检测,有24株呈阳性.酶活性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可以释放有机磷降解酶到培养基中,并且具有有机磷水解酶活性.对于转基因植物降解培养介质中和吸入植株中的有机磷农药的实际效果将在以后报道.  相似文献   

16.
植物基因工程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作物品种已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同时也存在着转基因植物环境释放的安全性及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失活、丢失等问题。本文讨论了引起这些问题的原由,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转基因植物的应用,培育转基因植物可以增强植物抵抗逆境的能力,增强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还可以提高植物的品质与质量,并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转基因棉花研发应用二十年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重组DNA原理,将优良目的基因整合到靶标生物基因组中,并使靶标生物得以表达目的性状的技术。这一技术克服了生物有性杂交的限制,使物种间基因交流的范围无限扩大,既可以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也可以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还可以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反之亦然。因此,这项技术自发明以来,即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医学等领域,为其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转基因植物是以农杆菌等为媒介,将来源于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等其他生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外源基因转入基因组中,使之稳定遗传并赋予其靶标性状,如抗病、抗虫、抗逆、高产、优质等的植物。以1972年构建第一个重组DNA分子为契机,1983年首次获得转基因烟草为起点,植物转基因技术在近30年的时间内发展迅猛,至今已有200多种植物已成功获得转基因株系,40多种数千例转基因植株进入田间试验。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咨询服务中心(ISAAA)统计,全球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260万hm2已经迅速增到2014年的1.815亿hm2,累计种植面积大约比中国国土总面积还多80%。在全球转基因植物研发和应用迅猛发展的同时,中国也先后批准了7种转基因植物的生产应用,其中,抗虫棉是唯一大规模应用的转基因农作物。从1994年中国研制成功国产单价抗虫棉(GK),以及1995年美国保铃棉进入中国至今,抗虫棉已经在中国推广应用了近20年的时间。文章介绍了这20多年来,中国科学家在抗虫、抗旱耐盐碱、抗除草剂、抗病以及纤维品质改良等性状方面所取得的转基因棉花研究进展;在农杆菌介导、基因枪轰击、花粉管通道介导、茎尖或芽尖转化、农杆菌液浸染和纳米载体花粉介导等不同转化技术上所进行的探索;同时,介绍了中国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状况,并从抗虫棉品种审定、发展趋势和产业化状况几个方面,介绍了转基因抗虫棉在中国的应用,最后对未来转基因棉花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随着转基因植物商业化,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尤其是转基因植物中的抗性标记基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人们担心这些抗性标记基因能够潜在地流向杂草、微生物或相关的植物并产生超级杂草、超级微生物或使一些相关的植物产生意外的性状,从而引发食品或生态安全问题。尽管这些担忧尚未有明确的科学根据,但培育无抗性标记基因的工程植株或使用安全性标记基因无疑会提高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并有助于公众对转基因植物的认同和接受。为此,近年来已发展了多种提高植物转基因安全性的策略,该文即对这几种策略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获得转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APX)菊苣株系的基础上,对3个转基因株系的抗旱相关生理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常供水条件下,转基因株系与非转基因植株各项生理指标差异不显著;干旱条件下, 3个转基因株系菊苣叶片APX质量摩尔浓度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3个转基因株系中有2个株系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低于非转基因对照,表明APX基因可显著提高菊苣APX活性,降低氧自由基浓度,减轻对细胞的伤害。3个转基因株系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质量分数、叶绿素质量分数、单株幼苗的根系生长量,均高于非转基因对照。可见,转APX基因菊苣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从而验证APX基因的抗旱功能,为转基因材料应用于菊苣的抗旱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