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化肥与有机肥长期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稻为试验材料,连续多年开展田间肥效试验,比较研究3种施肥处理(不施肥、单施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效提高了水稻产量,但单施化肥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水稻产量差异不大。施肥处理逐年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其中,试验后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但二者缓效钾含量差异不大。试验后期,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pH值显著高于单施化肥,而单施化肥土壤pH值与不施肥接近。综上,施肥是增加水稻产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有效手段,而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下作物增产和土壤培肥效果优于单施化肥。  相似文献   

2.
以浙江衢州红壤丘陵区的10 a生胡柚低产林为试材,开展了施肥、套袋等措施对产量品质与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套袋提高了胡柚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施化肥、猪粪、生物有机肥都能增加土壤中氮、磷、钾与有机质的含量,但以施生物有机肥、猪粪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土壤速效氮、磷、钾比对照增加2~7倍,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比对照增加2~3倍,产量比对照增加60%~97%;施猪粪可提高糖酸比,改善果实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3.
沼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单施化肥及沼肥配施化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品质性状、稻田主要病虫害、植株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供应的效应。结果表明:在等氮、磷、钾大田施肥条件下,与单施化肥相比,沼肥配施化肥能优化水稻主要性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施用沼肥可以减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施用沼肥促进了稻谷对氮、磷养分的吸收,提高了氮素和磷素的利用率;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有所累积。综合考虑,施用沼肥有利于节省水稻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生态、社会效益好。  相似文献   

4.
施用沼肥对枣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沼肥施用方式不同条件下分析枣园土壤有机质、全量及速效N、P、K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试验前相比,无论施化肥还是沼肥都可以增强土壤养分容量及其供应强度,施肥处理的土壤氮、磷维持平衡或大幅度积累,但钾出现不同程度的亏缺;与施用化肥的对照相比,施用沼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全氮、全磷、全钾以及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效果以沼液根施最佳。  相似文献   

5.
施用沼肥对哈密瓜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施用沼肥对设施哈密瓜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沼肥根施量(0t/hm~2、150t/hm~2、250t/hm~2、350t/hm~2)和不同体积分数(0%、50%、100%)沼液喷施处理对哈密瓜成熟后的产量(单果质量)、品质(果形指数、维生素C质量分数、糖酸比、果实硬度)、生长特性(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叶面积)以及耕层土壤养分(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一定量的沼肥可达到常规施用化肥(CK)的产量,并且能够改善品质。当根施量为250t/hm~2,喷施体积分数为50%时,哈密瓜的产量及品质最好,且能提高土壤的养分质量分数。可见,沼肥在哈密瓜生产中具有非常好的增产和提质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长期定点施肥对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8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白浆土不同施肥处理(单施厩肥,OM;单施化肥,NP;秸秆还田,TS;施肥对照,CK)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提高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效果明显,长期轮作施肥的有机质、全磷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为TS>OM>NP>CK,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为OM>TS>NP>CK;长期连作因作物不同土壤养分变化表现也不一致,但对于速效磷来说,连作与轮作均表现同样趋势即:OM>NP>TS>CK。施肥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其中厩肥效果最为明显,连作下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18.7%~175.8%,轮作下增产129.7%;其次是化肥与秸秆,且二者增产的效果相当。长期不施肥则导致作物产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总体看来,厩肥的作用最大,化肥与秸秆的作用次之。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延边苹果梨为材料,共设置5个处理,研究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苹果梨产量品质、土壤性状及其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对果实产量影响较大,OF3(1 kg复合肥+30 kg有机肥/株)产量达26.76 t/hm2,较CK(未施肥)增产11.3%,且各处理组果实品质较CK都有明显改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9.7%~11.0%,果实软化率降低,但对外在品质没有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K含量显著增加,且与有机肥施用量呈正比,化肥配施有机肥能有效改善土壤性状,有益于培肥土壤;苹果梨果实品质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且内在品质各指标之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土壤性状尤其养分含量对果实品质影响较大,有机质、全N、有效P和速效K与果实内在品质的相关性均较强。因此,化肥配施有机肥不仅能够降低化肥投入,更能提高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改善果实品质,OF3(1 kg复合肥+30 kg有机肥/株)效果最好,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了沼液滴灌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滴灌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和品质。与常规化肥处理相比,666.7m~2沼液用量为14 000 kg的滴灌处理土壤pH值提高了7.47%,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5.4%、13.4%、49.6%、30.7%;土壤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分别增加了72.4%和61.6%,土壤细菌数量则减少了18.4%;番茄单果重增加了18.1%,666.7m~2番茄产量提高了20.7%;番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含量均增加,果实硬度和生食品质提高,硝酸盐含量降低。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日光温室番茄生产666.7m2沼液用量在12 000~14 000 kg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9.
发酵猪粪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无公害设施蔬菜生产中有机肥肥源不足及规模养猪场废弃物有效利用问题,研究了快速发酵猪粪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1)相比,降低氮肥和磷肥用量不会降低番茄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单施猪粪对设施番茄果实增产效果不明显,猪粪与化肥配合施用较单施化肥增产11.3% ~12.9%,效果较显著;不论是单施猪粪还是与化肥配合施用,均能提高番茄果实的水溶性糖含量,降低番茄果实酸度,改善番茄果实品质;在设施蔬菜地施用猪粪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猪粪快速发酵后施用对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水平和改善土壤质量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不同配方营养液对设施番茄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配方营养液对温室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土壤养分、果实品质与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合温室番茄栽培的最优营养液滴灌配方。结果表明,不同配方营养液处理均能促进番茄生长发育、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及水肥利用率。其中,园试配方处理较对照茎粗提高了7.56%,显著增加叶面积10.41%,利于果实中糖分的积累,硝酸盐含量降低了29.10%,番茄红色素增加50.00%,产量提高16.40%,施肥总量降低38.12%,苗期EC值与速效钾含量增加;结果末期山东番茄配方处理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39.93%、33.83%。综上,温室番茄栽培中,前期采用园试配方营养液处理效果最佳,后期调配山东番茄配方,不但可促进番茄的营养生长,还有利于提高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化肥配施不同有机肥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对植烟土壤养分释放及烤烟养分吸收的影响,于2008年在广西靖西县和南丹县烟区进行了化肥配施花生麸、猪厩肥、糖厂滤泥堆肥和稻草堆肥等有机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纯化肥或当地推荐施肥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的烤烟产量和上等烟比例在靖西县分别提高4.6%~15.5%和92.3%~106.7%,南丹县提高0.06%~32.4%和65.7%~97.8%;两县烤烟上、中部叶片的全钾、总氮、总糖、还原糖含量提高,烟碱下降,氮/碱比更接近0.8~0.9,糖碱比更接近10。不同的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间,烤烟产量及优质烟比例差异不显著;化肥配施有机肥在烤烟移栽后65 d内氮素释放较慢,但肥效较长,显著提高烤烟生长期土壤速效磷、钾供应能力,烟株养分吸收能力增强,后期烤烟叶片的全氮和全磷含量提高8.6%~61.5%和2.9%~34.3%。各处理中以化肥配施40%花生麸处理的烤烟产量、质量最佳,土壤养分指标与烤烟叶片养分指标含量最高,是烟田土壤较优的有机肥配施模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速效养分与烟叶养分、烤烟大部分化学品质呈正相关,与烟碱呈负相关,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对土壤养分、烤烟养分吸收及烤烟品质的影响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培肥砂姜黑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培肥淮北平原砂姜黑土的效果。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养分和速效氮磷钾含量 ,土壤养分投入略大于支出 ,氮磷钾养分盈余 ,肥力稳步提高 ,为作物高产打下了地力基础  相似文献   

13.
长期施肥下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产量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分析长期施肥条件下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试图探明淮北小麦产量稳定性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机制,为淮北砂姜黑土合理施肥管理、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杨柳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通过研究小麦的平均产量、产量年际波动及土壤养分状况对5种施肥模式(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的响应,比较不同施肥条件下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产量稳定性的优劣,并以此评判施肥的合理性。【结果】淮北砂姜黑土区长期不施肥的小麦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年下降量为5.81 kg•hm-2;而长期施肥的小麦产量随时间呈锯齿状波动并总体上升的趋势,其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处理(HMNPK)的产量趋势线最高,但其增产优势逐年减弱,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处理(MNPK)以9.75 kg•hm-2的年增长量缩短与其的差距;单施化肥处理(NPK)的小麦产量趋势线在试验前期高于单施有机肥(M),但在22年后有被M处理赶超的趋势。从32年小麦平均产量来看,与不施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与等氮)的增产幅度最大,平均产量分别达5 544.3和5 200.6 kg•hm-2;NPK次之,比当年不施肥处理产量提高了614.6%,M增产幅度最低,但与NPK差异并不明显。砂姜黑土地力贡献率在试验前10年持续降低,降至10%左右趋于稳定,而肥料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则是在前10年持续增加至80%-90%便维持动态平衡。长期不施肥易导致小麦产量变异系数(CV)偏高、可持续性产量指数(SYI)偏低,产量稳定性最低;施肥处理中HMNPK和MNPK处理的CV最低、SYI最高,产量稳定性最高,而M处理的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及NPK。与长期不施肥相比,施肥可明显提高淮北砂姜黑土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其中有机肥的施入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而有效磷含量与化肥的投入相关,处理M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但与其他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含量与小麦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施肥可有效提高淮北小麦产量,且产量随时间呈锯齿状波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和等氮)的增产效果最佳,但高氮与等氮水平间的产量差随种植年限的增长而逐渐缩短;在试验开始前一阶段单施化肥的增产效果优于单施有机肥处理,但在22年后有被赶超的趋势。与长期不施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施肥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小麦产量稳定性和生产可持续性的提高,其次为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最低。施肥可有效提高砂姜黑土养分含量,其中有机肥对有机质、全氮及速效钾含量的提高作用较强,而化肥则对有效磷含量提高作用较强,且小麦产量与全氮、有机质和有效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安徽淮北砂姜黑土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为最佳施肥模式,土壤养分供应较均衡,小麦产量幅度最大且稳定性最佳,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14.
增施有机肥对稻田亚耕层土壤的培肥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对耕层(0~15 cm)和亚耕层(15~30 cm)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增施牛粪和饼肥明显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在0~15 cm土层,增幅分别为32.17%和10.96%、30.69%和6.56%、131.48%和31.74%;在15~30 cm土层,增幅分别为10.72%和4.77%、6.72%和3.64%、62.69%和11.40%。增施有机肥后水稻产量增加、年度间稳定性提升,其中增施牛粪后产量增加7.98%,变异系数降低3.90个百分点,增施饼肥后产量增加7.72%,变异系数降低3.20个百分点。水稻产量和土壤各养分指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其中在亚耕层产量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的相关系数均高于耕层。耕层和亚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极显著(P<0.01)影响水稻产量的稳定性。综上,增施有机肥在提高耕层和亚耕层土壤养分含量、水稻产量及其稳定性上均有较好效果,耕层和亚耕层土壤养分状况对水稻产量及其稳定性均有显著影响,生产上要重视对亚耕层土壤的培肥。  相似文献   

15.
餐厨垃圾堆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餐厨垃圾堆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及其在水稻田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不施肥为对照,在等氮的条件下,设置了化肥、餐厨垃圾生化一体机处理尾料堆肥化产品(餐厨堆肥)、猪粪有机肥及鸡粪有机肥4个处理,测定水稻不同发育时期生长指标、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餐厨堆肥、化肥处理都能显著增加水稻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其中,餐厨堆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9 379.63 kg/hm2,较对照、猪粪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分别增产19.40%和12.95%;此外,水稻考种结果显示,餐厨堆肥处理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高于其余各处理组,千粒重和结实率略低于猪粪、鸡粪有机肥处理,但均无显著差异;土壤数据测定结果显示,餐厨堆肥处理在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速效氮的提升上优于猪粪、鸡粪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较猪粪、鸡粪有机肥处理分别提升19.87%和11.64%,土壤速效氮含量从分蘖期至黄熟期均高于其余各施肥处理,且在分蘖期、抽穗期、黄熟期显著高于猪粪有机肥处理。综上,餐厨堆肥可以确保水稻的生长和产量,且在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的提升上优于猪粪有机肥,具备推广和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长期定位培肥试验的方法,较系统地分析了长期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条件下,作物产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年限内,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或单施有机肥能持续稳定增加作物产量;长期单施氮磷化肥,在产量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能快速提高作物产量,当达到一定水平后作物产量则在徘徊中缓慢增长。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具有持续提高产量、培肥土壤的双重效果,是砂姜黑土培肥改良较理想的施肥方式,但同时要注意钾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试验设5个处理,3次重复。处理1(T1):不施有机肥,不施氮肥,此处理为对照处理;处理2(T2):有机肥每667 m2 1000kg,不施用氮肥;处理3(T3):有机肥每667 m2 1000kg,氮肥全生育期施用纯量每667 m2 9kg ;处理4(T4):有机肥每667 m2 1000kg,氮肥全生育期施用纯量每667 m2 18kg;处理5(T5):有机肥每667 m2 1000kg,氮肥全生育期施用纯量每667 m2 27kg;不施用有机肥和氮肥的情况下,生菜产量较低,品质下降。施用有机肥后,能够增加生菜产量,提高生菜品质。处理4生菜经济产量处理最高,为每667 m2 2582.59kg,与处理5、处理3差异不显著,处理5生菜硝酸盐及总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02.55mg·kg-1、0.062%;处理4 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分别为4.19g·100g-1、3.5%。不施用有机肥和氮肥的情况下,土壤养分有机质及碱解氮含量较种植前相比,有所降低,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也低于其他处理,处理2和处理3的土壤养分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结合目前生菜种植普遍施用有机肥施的情况下,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纯量每667 m2 18kg,是目前结球生菜种植较为适宜的量。  相似文献   

18.
比较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化学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综合分析评价土壤肥力质量,探索更加合理的配肥模式,为核桃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共设置5种配肥模式:1)不施肥(CK);2)单施化肥(T1);3)化肥配施有机肥(T2);4)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T3);5)化肥配施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T4)。在核桃成熟期,对不同配肥模式下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测定0~60 cm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模式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T4处理的土壤全N、全P含量整体水平高于其他处理,在20~30 cm土层,T4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硝态N、有效P、速效K含量最高,分别是CK处理的1.60、1.31、1.49、1.27倍(P<0.05);在50~60 cm土层,T1处理的土壤硝态N含量最高,较T4处理高了29.67%(P<0.05);在10~20 cm土层,T1处理的土壤铵态N含量最高,是CK处理的1.43倍(P<0.05);在20~30 cm土层,T4处理的土壤pH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在30~40 cm土层,T4处理的土壤EC值最高,是CK处理的1.11倍(P<0.05)。2)在5~40 cm土层,T4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N、C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4)在0~5、5~10 cm土层,各处理土壤肥力质量得分为正,且高于下层;T4处理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得分整体水平高于其他处理。化肥配施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可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提高土壤的整体养分水平,防止N素损失及P、K的固定,具有提高土壤肥力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用鸡粪稻田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采样调查,分析比较了海安县长期施用鸡粪和化肥的稻田土壤主要肥力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长期施用化肥的稻田相比,长期施用鸡粪能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其中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最大;长期大量施用鸡粪还造成氮、磷养分向土壤下层迁移累积,使耕层以下的土壤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施用化肥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有机肥料用量对低产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3 a在中低产水稻土上进行有机肥料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料使水稻经济产量平均增产25%,而秸秆产量增加效果高达47%;在低量有机肥料处理中,养分的农学效率为6.3 kg,肥料养分利用率36.8%,高量处理中养分的农学效率只有1.7 kg/kg,肥料养分利用率仅为20.8%,有机肥料最佳施用量在15~30 t/hm~2。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快速培肥土壤,3 a后,土壤中的OM、全N、全P、有效N、有效P和有效K含量比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8.0%、9.6%、20.0%、8.2%、183.1%和21.5%。其中以增加土壤全P和有效P效果最为明显,有效P平均增加183%,土壤OM也增加8%,全N增加9.6%。有机肥料能够快速培肥稻田土壤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