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洛阳市绿地景观格局的模糊综合评判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人均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斑块平均面积、分维数指数、分离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7个评价指标,对洛阳绿地景观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根据不同因素重要性选用相应的权重,建立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结果排序为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洛龙区>江廛河区.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过程中洛阳市区景观生态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城市化过程中洛阳市区景观生态格局的特征,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选取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和人口比重等指标对洛阳市区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关分析从定量角度阐明人口密度与空间格局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结果表明,洛阳市区各个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整体程度不高、分布均匀程度较低且由某种景观占绝对优势的现象较少,绿地景观整体较好;同时相关分析中,城市化率与各个景观格局指数间相关程度较低,其中与景观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破碎度均呈现出负相关性,而只和景观破碎度表现出一定的显著性.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景观异质性降低;同时也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虽然广泛而深刻,但是人类的行为活动并不是影响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城市化过程中洛阳市区景观生态格局的特征,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选取 景观多样 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和人口比重等指标对洛阳市区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并 通过相关分析 从定量角度阐明人口密度与空间格局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结果表明,洛阳 市区各个 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整体程度不高、分布均匀程度较低且由某种景观占绝对优势的现象较 少,绿地景 观整体较好;同时相关分析中,城市化率与各个景观格局指数间相关程度较低,其中与景 观多样性、 均匀度、优势度、破碎度均呈现出负相关性,而只和景观破碎度表现出一定的显著性。 研究结果可 以看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景观异质性降低;同时也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 影响虽然 广泛而深刻,但是人类的行为活动并不是影响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绿地空间结构极大影响绿地功能,而传统的城市绿地评价过多注重绿地数量,忽视了其空间分布。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GIS、RS技术,以广州市区为研究对象,选取绿地覆盖率、斑块面积等11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对6个行政区绿地进行比较评价,将评价指标综合为绿地空间格局、绿地形状和绿化覆盖率3个方面。结果表明:越秀区由于绿地分布结构合理,覆盖率较高,综合状况最佳,其次为荔湾区,白云区综合评价最差。评价方法从绿地空间结构的角度完善了传统城市绿地评估体系,为城市绿地规划管理与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市区景观生态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利用兰州市市区遥感影像数据和Fragstats软件,在GIS技术支持下,综合选取多样性、破碎度、均匀度、优势度、分离度等景观格局指数,从斑块格局、区域景观格局等方面进行景观生态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市区林草地占总面积的45%,构成区域景观的基质;区域内景观多样性分布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多样性指数城关区最高为1.447,均匀度七里河区最高为0.811;区域中人工景观斑块形状规则,分布均匀,自然景观分维数较高,其中荒草地分维数1.443;受人为影响,农业景观类型破碎度较高,大量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城市人均绿地9.47m2,但绿地斑块分布散乱,生态效益低;各类型绿地斑块之间缺少较好的生态廊道,格局连接性较低;分离度城关区为0.015、七里河区为0.045、西固区0.037、安宁区为0.021.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园绿地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城市公园绿地空间的适宜性,并为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一套较为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其包括基本数量特征、景观格局和管控及服务因素等3个Ⅱ级指标和12个Ⅲ级指标,并对合肥市公园绿地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合肥市公园绿地空间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为0.76,处于第Ⅱ级上游水平,说明...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环境、调节生态平衡上具有重要作用,合理构建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对城市绿地健康发展及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安顺市为例,在3S技术支持下,结合野外调查情况,选取类型和景观两个水平上的景观格局指数对安顺市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安顺市现建成区绿地为总面积的38. 15%,规划区现状绿地占总面积60. 10%。规划后建成区绿地占总面积39. 36%;(2)各类型绿地斑块边缘较为复杂,斑块比例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匀;(3)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其他绿地等斑块分离度及破碎化程度较大,未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4)绿地之间连通性差,容易形成生态孤岛,迫使生物多样性降低;(5)规划后建成区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面积大幅度下降,公园绿地面积增多。对安顺市绿地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并针对绿地系统规划提出进一步完善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安顺市绿地生态系统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
太原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5):805-808
通过提取不同时空尺度下太原市城区绿地景观信息和分析其驱动因素,以期为城市生态格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以2006,2015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SVM方法进行监督分类,利用Fragstats 4.2软件计算景观格局特征指数。结果表明,在过去近10 a中,城区绿地景观面积比例由30.60%上升到35.41%,新增绿地主要来源于城市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面积分别为3 405,2 710 hm~2,失去的绿地主要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3 444 hm~2;城市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斑块形状更加复杂,景观多样性降低;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调整、城市道路建设和政府政策是城市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作为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区域之一,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其绿地空间格局及生态服务价值受建设活动影响显著。探明江苏省绿地空间格局及其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可为绿地空间景观格局规划与国土空间管控提供科学依据。以江苏省为研究区,以2000—2020年中5年为1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作为基础,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对相应景观格局指数的研究来反映绿地系统的结构与生态过程的联系;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方法对江苏省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由此得到江苏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江苏省绿地中有林地和高覆盖度草地为主要优势类型,绿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降幅为20.30%;江苏省绿地景观格局指数变化明显,绿地景观分布不均匀,均衡程度被破坏,多样性下降,总体趋于破碎化;江苏省绿地ESV总体呈下降趋势,研究期内共减少15.75%;绿地高ESV地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北部和西南部,2020年江苏省绿地系统ESV最高的城市是南京市;总体下降最多的城市是盐城市。江苏省绿地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地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中,城市绿地景观建设不可或缺。本文在景观生态学理论视角下,以我国华东某市与南方某市的北部新开发区为例,从绿地景观构成、斑块构成、多样性、破碎化、蔓延度、分维数等方面对我国城市规划中的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分析做了详细论述,从而为城市规划与绿地景观建设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选取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分离度指数、破碎度指数、绿地廊道密度指数、分维数指数和城市绿化覆盖率等8个评价指标对合肥市城市绿地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对该市的城市绿地结构按行政单元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合肥市城3 000 m2的大中型和大型缀块虽然个数较少(仅5.19%),却是构成该市城市绿地景观的主体(总面积占39.05%)。合肥市城市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742,均匀度指数为0.697,景观优势度指数为0.816,总分离度指数为1.839,破碎度指数为0.372,分维数指数为1.265,绿地廊道密度指数为2.391。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结构总体表现为各区发展不平衡,绿地类型分布不均,各种类型相差较大,破碎度较小,多样性程度不高,分形维数指数偏低,绿地景观的自然性和复杂性不够等问题。综合评价结果为全市总体上较好;包河区最佳,景观结构最为合理,蜀山区和庐阳区较好,瑶海区一般;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肥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结构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厦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景观结构与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厦门城区绿地生态系统景观结构和异质性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厦门城区绿地生态系统中,单位绿地斑块最多,占城区绿地系统总斑块数的32%,而居住区所占面积较少,但斑块数却占总斑块数的28%。风景林地的斑块数最小,仅为1.3%,但其面积却在城区绿地系统中占的比例最大,达32.2%。公共绿地景观斑块不多,只占12%,而绿地面积较大,占总面积的24.6%。厦门本岛城市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243,绿地整体的多样性指数较低;景观优势度为0.914,均匀度为0.642,整体绿地景观格局分布不均匀,存在看少数绿地景观控制着整个绿地格局;绿地廊道密度为0.549,分布密度较低,不能很好地发挥生态防护功能。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0、2000、2010年3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对贵州省六盘水市市区土地利用进行监测,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指数、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生态价值,以1 km×1 km网格为统计单元,对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中心及城乡结合部区域的多样性下降,离市中心较近的独立乡镇多样性快速上升,功能转变为城乡结会部;研究区整体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从市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的网格逐渐连通;研究区内生态价值较低,生态环境脆弱.20年间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较大,高利用程度、低多样性、低生态效益的网格逐渐相互连通,形成大的斑块,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喀斯特峰丛洼地发育典型黔南平塘县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5、2013年三期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基于"3S"技术手段,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利用土地利用程度指数、耕地垦殖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等指标,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TOPSIS模型与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方法 ,计算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对研究区不同研究时期土地利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平塘县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呈增大的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综合指标从2000年的24.819上升到2013年75.181,主要由于平塘县生态本底极其脆弱敏感,随着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大规模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活动给当地造成了极大的生态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15.
黄文振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0):150-153
选择上海环城绿带的典型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环城绿带复层植物种类与群落组成,探讨了群落区系特征。结果表明:外环绿带植物种类丰富,调查的植物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53科83属97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4属4种,被子植物49科79属93种。整个绿带呈现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高、乔木优势度大的多样性格局,不仅增加了群落稳定性及物种多样性,更提高了生态景观效果。绿带普遍采用乔-灌-草自然混交林式与模纹式相结合的配置结构,不仅丰富了生态景观,也提高了群落稳定性,降低了养护成本。  相似文献   

16.
婺源县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及其与景观美学质量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江西婺源县为研究对象,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材料为主要信息源,以Maplnfo6.5作为空间处理工具,对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及其与美学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优势景观为阔叶林景观,又有多种景观类型分散在其内,构成分散的斑块景观结构类型;其基本构型以较大斑块为主,景观丰富度、多样性、林龄均匀度较高.破碎度、优势度较低,景观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组合及景观形状的适量有序化而不太规整。这些结构特征不仅对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作用,也为该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美学和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7.
以浙江省慈溪市宗汉街道为试验区,应用地理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试验区景观格局特征,结合景观中心度指标节点度和紧密度,确定了城镇区核心绿地斑块,并划分为中心节点、关键节点及基本节点3种类型。运用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和最小费用距离模型,构建了城镇区绿地系统潜在的生态廊道。结果表明:城镇区有53个绿地斑块,构成了城镇区绿地生态网络节点的核心;规划的14条潜在生态廊道能很好地结合绿地资源分布特点,连通城镇区核心绿地斑块,构建城镇区生态绿地网络系统。通过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最小费用距离模型、景观中心度评价等方法,可以定量地评价城镇绿地系统现状,优化城镇生态绿地网络,为城镇绿地生态网络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图5表3参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