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种子带菌的PCR检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特异性引物PCR技术,用水或PBST浸提哈密瓜带菌种子中的病原物,浸提液直接作模板就可以扩增出特异性的条带,检测出瓜类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的种子带菌情况,种子的浸提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大,同时查明种皮是种子带菌的主要部位;病瓜种子只有在2粒以上才能检测.采用PCR技术对市售的11个哈密瓜品种的种子带菌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出8个品种携带瓜类果斑病菌,进一步说明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选用11种药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BFB)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经测定福尔马林、H2O2、HCL、新植霉素、果腐净1号和农用链霉素6种药剂对该病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用该6种药剂分别浸泡甜瓜带菌种子,通过调查各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及苗期的发病情况,结果发现:福尔马林和果腐净1号的防效最为显著,分别达97.6%和94.9%。  相似文献   

3.
利用3种药剂及其不同浓度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BFB)带菌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并调查药剂处理后种子发芽率、鲜重、根长、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发病率和嫁接后表现,结果表明,福尔马林100倍液和果腐净一号900倍液处理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带菌种子消毒效果、生长等综合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4.
王爱英  李国英  曾义  张昕 《西北农业学报》2007,16(4):216-219,222
应用甜瓜离体叶片检测甜瓜种子的带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缓冲液和不同的接菌方法进行检测,发现PBS缓冲液富集病原菌效果好,注射接种效率高。同时,离体叶片是菌株致病力分化初步检测较好的材料,从田间分离所得菌株来看,黄瓜细菌性角斑和西瓜果腐菌株致病力均被分化为强、中、弱,而且从种子上分离的病原菌的致病力弱。  相似文献   

5.
瓜类细菌性果腐病病原IAS-PCR检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免疫磁珠吸附与PCR相结合的技术,对瓜类细菌性果腐病病原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新疆昌吉、海南、上海等地的西、甜瓜细菌性果腐病病叶、种子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用特异性引物,带菌病叶、种子均出现360bp特异条带,该方法对该菌悬浮液最低检出量为1×10cfu/mL,检出种子最低带菌率1‰。与常规PCR方法相比,检测时间周期为4h,且不需进行细菌DNA提取,灵敏度高出常规PCR100倍。这一方法的建立对于田间该病原的准确诊断,控制西、甜瓜种子带菌传播及进出口西、甜瓜种子检疫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干热处理条件对白菜种子携带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的影响.[方法]以温度和时间为组合,设置不同干热条件对黑腐病菌及带菌白菜种子进行处理,评价干热处理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对带菌种子的灭菌效果以及对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筛选出离体条件下黑腐病菌失...  相似文献   

7.
干热处理对蔬菜种子质量的影响及其杀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控制蔬菜种传病害是蔬菜生产中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以瓜类作物种子(北京202黄瓜、抗病新先锋西瓜、蜜农六号甜瓜)和白菜种子(京春白、京春黄、新奶白、乌塌菜)为材料,研究了干热处理方法对去除十字花科蔬菜种子黑腐病菌的效果,以及对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干热处理方法能极大地减少白菜种子上黑腐病菌的带菌量,白菜京春...  相似文献   

8.
以携带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s avenae subsp. citrulli)的甜瓜种子为材料,比较了不同引物、不同种子处理方式、不同浸提液及不同提取时间对细菌性果斑病菌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完整带菌种子浸提液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操作最简单且特异条带亮度最高,"种壳+种仁"处理次之,而以磨碎种子浸提液为模板,未能扩增出特异条带。以无菌水作为浸提液的PCR扩增效果明显优于磷酸缓冲液和液体KB培养基,浸提时间以3—12 h为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普通PCR一致。在3对特异引物中,引物BX-L_1/BX-S-R_2的普通PCR扩增效果最佳,引物SEQID4~m/SEQID5更适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近几年江苏地区甜瓜叶片及瓜上发生的某一细菌性病害,以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设施大棚中甜瓜发病叶片为研究对象,经分离纯化得到菌株LG08,观察病菌形态初步判定该病原菌为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为进一步明确该病菌,分别用4对细菌性果斑病菌通用标记(BX、BX-S、ERC和WFB)、3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特异性标记(AcM380、AcM797、AcM13)及16S测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LG08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苗期和坐果期对西甜瓜部分材料接种菌株LG08,结果发现菌株LG08对西甜瓜都有致病性.该研究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甜瓜细菌性果斑菌的特性,为果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而且也有助于甜瓜抗病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0.
将hrpB2基因作为检测靶标,根据hrpB2基因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HB2F2/HB2R2,用此特异引物从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菌株中扩增出290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其余参试菌株和甜瓜组织的PCR反应结果为阴性,灵敏度试验证明可以检测到103CFU/ml靶标菌体。对市售的17个品种的甜瓜种子进行PCR检测,其中4个品种检测出携带有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将hrp基因作为靶标,为快速检测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辣椒潜伏侵染菌与采后病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辣椒果实潜伏侵染菌的分离结果与采后病害病原菌的分离结果表明 :交链孢菌Alternariaalter nata、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gloeosprioides、辣椒软腐病菌Erwiniacarotovorasubsp carotovora具有潜伏侵染性 ;用这 3种菌对辣椒果实接种 ,接种果实表现与原分离病果相同的症状 ,并再分离得到了接种病原菌。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 :A alternata、C gloeosporioides、E c subsp carotovora属于辣椒采后病害的采前侵染病原菌  相似文献   

12.
新疆加工番茄溃疡病的发生及其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番茄溃疡病是番茄上最严重、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2010年6~8月在新疆石河子、奎屯等地的加工番茄田问相继发现典型症状的病株和病果.旨在明确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菌种类,为进一步的防治研究打好基础.[方法]对采集的病株、病果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应用注射法、剪叶法及喷雾接种测定菌株的致病性;通过供试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的测定、16S rDNA序列分析及番茄溃疡病菌特异性引物的PCR检测确定病原的归属.[结果]所有供试菌株对供试番茄都具有致病性,表现为茎秆爆裂,植株萎蔫死亡.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反应都与密执安棒形杆菌密执安亚种(Clavibactermichiganense subsp.michiganense)的特征相一致;供试菌株16S rDNA核苷酸序列与德国已报道的密执安棒形杆菌密执安亚种菌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86;;特异性引物检测也得到预期目标片段.[结论]因此,将此病害确定为番茄溃疡病,其病原为密执安棒形杆菌密执安亚种(C.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  相似文献   

13.
西瓜枯萎病田间症状类型及侵染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瓜枯萎病(Fusarium axysporum f.sp.nuveum)在田间的症状表现有猝倒型、侏儒型和萎蔫型三种类型。此病的初侵染来源是土壤,病残体、种子及未经腐熟的农家肥。通过土壤、种子及粪肥蒂菌和灌水进行远、近距离的传播。种子表面和内、外部均可带菌。病残体内可带有大量的分生孢子和菌丝体。一株死病株体内约含六千万至一亿多个分生孢子。因此西瓜枯萎病是一种侵染来源广的维管束病害。  相似文献   

14.
十字花科蔬菜种传黑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黑斑病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生产的世界性真菌病害,20世纪90年代前后在我国北方严重发生,目前在生产中仍有潜在风险。黑斑病病原芸薹链格孢、甘蓝链格孢、萝卜链格孢的鉴定主要借助病菌形态、病原变异、核酸序列、同工酶与酶联免疫分析,其中从核酸水平进行病原鉴定更为快捷;黑斑病菌毒素等次生代谢产物是重要致病因子。分子生物学方法已用于十字花科蔬菜种传黑斑病菌种的检测和鉴定。在该病害的防治方法中,种子处理及施用高效低毒杀菌剂是有效途径。今后应在分子水平上注重对病原种群构成、病害流行及种子健康检测方法的研究,同时加强该病害生物防治的基础和技术性探索。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在福建种植的西瓜上发现一种新细菌病害———西瓜细菌性果斑病.从病叶和病果上分离到20个细菌菌株,接种西瓜后,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而且从接种病株上又重新分离到了相同细菌,这20个细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证明均为该病的致病菌.各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差异.挑选其中的14个菌株经革兰氏染色、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等测试,确认该病原菌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subsp.citrulli).该病菌除侵染西瓜外,人工接种尚能侵染多种葫芦科及番茄、玉米、大豆等作物.  相似文献   

16.
利用聚丙烯胺酰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分析了66个水稻品种的酯酶同工酶谱,结果发现,各品种有1A、2A、3A、10A和17A5个共同酶带,说明它们有共同的起源。特征带籼稻为8A,粳稻为9A.云南光壳稻大都具9A而不具8A,表明其在分类上应偏向于粳稻。  相似文献   

17.
刁毅  叶华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383-1384
[目的]对种子带菌作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初侵染源进行研究,为生产上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玻片萌发法和组织分离法测定种子外部带菌、内部带菌的存活力;采用沙培法在室内检测种子带菌对幼苗的侵染;应用田间培养法测定种子带菌对玉米的侵染。[结果]玉米种子所带弯孢菌孢子和菌丝可以越冬成活,种子内部带菌影响种子萌发,种子外部带菌不影响种子萌发;种子内外带菌均能侵染玉米幼苗的胚根和胚芽。[结论]玉米种子带弯孢菌孢子和菌丝可以越冬并侵染幼苗,使幼苗长势衰弱。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湖北省十堰市魔芋腐烂病的发病类型及重要致病菌,调查了十堰市不同地点魔芋腐烂病的发病类型,研究了不同地区病原菌的分离频率、优势菌种类及致病性。结果表明,魔芋发病率和发病症状因地点而异,可分为茎基环状软腐型、黄化茎基黑烂型、黄化茎黑裂型、黄化茎干软型、黄化茎基外黑内红型、茎上部或整株黒烂型六大类症状。柳陂基地魔芋发病率最高,茎基环状软腐型和黄化茎基黑烂型发病率分别为13.0%和26.9%;郧西乡魔芋发病率最低,为4.8%。从28个样品中共分离到2种真菌和11种细菌,其中真菌为齐整小核菌和镰刀菌,优势细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和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分离频率分别为27.6%、17.6%和12.1%。致病性测定表明,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为魔芋软腐病的致病菌。利用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特异性引物仅从被鉴定为该种的B12、B16、B17菌株中扩增出特异DNA条带。上述结果表明:魔芋腐烂病存在复合侵染,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为魔芋腐烂病的重要致病菌,为魔芋腐烂病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双重PCR技术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和黑胫病菌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双重PCR技术快速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sepedonicus)和黑胫病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a)。【方法】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马铃薯环腐病菌pCS1质粒上纤维素酶A基因序列,对比近缘种及马铃薯上几种重要病原菌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CMS1/CMS2,将设计的引物与已发表的PCR检测马铃薯黑胫病菌特异性引物ECA1f/ECA2r结合,经过条件优化后,建立了双重PCR体系。【结果】利用引物CMS1/CMS2扩增出了1条913 bp的马铃薯环腐病菌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达100 fg•μL-1,在细菌数上达105 CFU•mL-1。利用双重PCR体系对马铃薯环腐病菌和黑胫病菌进行扩增,可获得913和690 bp的2条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度在DNA水平上达600 fg•μL-1,在细菌数上达5×105 CFU•mL-1。【结论】成功建立了双重PCR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和黑胫病菌技术体系,该技术能够同时快速可靠地检测出马铃薯环腐病菌和黑胫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