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育种的成就与任务软粒冬小麦是苏联的重要谷类作物之一。每年播种面积为1800—2100万公顷,其中乌克兰为600—800万公顷。在谷类粮食平衡中冬小麦占第一位。近些年来由于推广了高产品种使冬小麦的平均产量显著增长。1971—1975年间全国平均产量为18.7—27公担/公顷,而乌克兰则达22.9—31.9公担/公顷,其中1973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显著地提高了谷类作物籽粒的收获量,然而,播种面积却没有怎么增加.例如1974-1976年,西欧国家谷类作物的平均播种面积为7,090万公顷,籽粒产量为2.255亿吨,而在1984年,谷类作物的播种面积略有减少(为7,030万公顷),但籽粒产量却增加了33%,总产量约为2.993亿吨.1984年,西欧国家的谷类作物产量平均为42.6公担/公顷,许多国家超过了50公担/公顷,冬小麦的平均产量为60公担/公顷.  相似文献   

3.
克罗梅尔惹日市谷类作物科研与育种研究所是捷克负责谷类作物育种的牵头所.近几年,这里的啤酒春大麦育种取得了很大成就.仅1976-1982年就有13个集约型新品种推广栽培.1980年,品种?(占31.9%)、?(占23.7%)和?(占12.6%)占据了全国主要播种面积.1982和1983年,品种?、?、?和?推广面积占本作物播种面积80%.品种?在甜菜种植带的较温暖省份推广,在那里即使播种得比其它谷类作物都晚也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在苏联的谷类作物中占第一位,播种面积占麦类作物的50%,他们的大面积高产、稳产经验丰富.例如,在文察尼省别尔马特斯基的"星火"集体农庄,每公顷冬小麦的籽粒产量15年平均为54.5公担,基辅省腊基特尼亚斯基的"西尼亚夫"甜菜农场冬小麦每公顷的产量为55.5公担,赫米尔尼茨基省哥多罗克的"乌克兰"集体农庄每公顷产量在50公担以上等.  相似文献   

5.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期间,按照农业发展的要求,苏联育种工作者的新任务就是培育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根据国内外冬小麦育种的丰富经验,考虑现有冬小麦品种在产量和籽粒质量上的巨大潜力,又拥有种  相似文献   

6.
抗旱高产优质冬小麦一乐疆78 乐疆78品种是波尔达瓦省乐疆育种试验站采用个体选择的方法由(乐疆22×无芒工号)×米隆诺夫808的杂种群体中培育出来的。它属草原生态型高产小麦。产量的遗传潜力为70—80公担/公顷。  相似文献   

7.
国际第六届冬小麦高蛋白、高赖氨酸观察圃(1980),布置在25个国家的35个点上,包括76个试验品系和6个对照品种。产量平均30.8公担/公顷,仅69号(Nap Hal/CR 8156//一33)一个品系产量最高,为46.1公担/公顷,而且增  相似文献   

8.
1978—1981年就国外引进的100份大豆品种进行研究和利用。旨在探讨国外早熟大豆品种在我国高寒地区的籽实生产力与产量构成因素,为大豆育种提供早熟种质资源,为产量育种在经济性状方面的选择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 供试材料:选择在黑河地区(1978—1981年)能正常成熟的品种82份(有苏联、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保加利亚、德国、波兰等国)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品种 C—108,于1986年在边疆区,1987年在州和1988年在州先后进行了区域化种植。育种单位的品种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的纤维产量高于对照品种1120。长麻每公顷产量为3.6公担,种子为7公担,均超过了标准品种。出麻率达28.4%,而对照1120仅为20.7%。C—108为中熟种,抗倒伏,生育期88天,比1120短6天。  相似文献   

10.
有关报道证明,与老品种相比,近期育成推广的红皮硬粒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的磨粉和烘烤品质较差。这些结果来自于某些面包烘烤者的实践经验和谷类作物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成负相关的报道。本文评价了代表近70年间的40个红皮硬粒冬小麦基因型的磨粉和烘烤品质性状。研究所用小麦籽粒来自于1986、1987年堪萨斯的三个试验区。本研究的目的是揭示自育种工作以来,红皮硬粒冬小麦的磨粉和烘烤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和幅度。70多年来,面粉产量没有显著变化。1976—1988年期间育成的20个品种(近期组)面粉的平均蛋白质含量比早期(1976年之前)育成的20个品种(早期组)的平均含量低2g/kg;然而,回归分析显示,1976年后,蛋白质含量有显著提高。吸水力、和面时间、面包体积、面包心粒度品级(以下简称为面包心品级——译者)和总的烘烤品质指数,与“Turkey”的各项平均值相比,每年以0.1—4.6%的幅度递增。除面粉产量外,环境对所有性状作用的回归系数是相同的。品质性状与籽粒产量或比重的相关不显著。烘烤业中所观察的红皮硬粒冬小麦的品质退化,是由非遗传因子如环境、磨粉过程、烘烤方法和配方,或这些因子的综合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苏联)粮食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冬小麦,在粮食结构中冬小麦的播种面积约占50%。这个作物的高产栽培及抗性方面的丰富经验已有积累。由于这样,维尼茨省别尔夏区“灯塔”集体农庄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平均收获小麦54.5公担/公顷,基也夫省拉基季扬斯基区申扬夫甜菜国营农场收获55.5公担/公顷,赫梅尔尼斯基省高洛托克区“鸟克兰”集体农庄收获50公担/公顷。科学及实践资料表明,扩大冬小麦单位面积的产量仅在常年生长作物的条件中可以得到保证。并且,毫无疑问,在采用品种农  相似文献   

12.
未来的大豆产量获得将取决于对过去遗传改良的认识.在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布置试验比较研究2个地区育成的新老大豆品种,以了解这2个地区大豆遗传改良的一些进展.结果表明:在俄亥俄试验点,俄亥俄州立大学育成的新品种比老品种增产78%,比辽宁新品种增产22%.在辽宁省试验点,俄亥俄新品种和辽宁新品种均比老品种增产约50%.在辽宁试验环境下,大豆植株生长较高大,倒伏也相对严重,尤其老品种倒伏更重.与辽宁新品种和老品种相比,俄亥俄新品种蛋白质含量较低,脂肪含量较高.两地的育种家对大豆的产量遗传改良成绩显著,同时植株得到矮化、节间缩短和抗倒伏能力提高,主茎籽粒产量比例提高、粒/茎比增加.辽宁育种家注重籽粒大小和蛋白含量的改良,但这2个性状没有引起俄亥俄育种家的重视,双方互换种质将有利于大豆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3.
在冬小麦高产抗倒育种中,正广泛利用诱发突变体。如,在矮秆突变体“-1”的遗传基础上,培育出了中矮秆品种“赫尔松纪念麦”、等,其产量在灌溉条件下均达86—91公担/公顷。在培育杂种材料时,还利用了突变体“方穗2”(中秆高产类型,用0.025%亚硝基乙基脲溶液处理品种“无芒1号”的种子,在M_2代选出。)、“1”(高产突变体,用同样方法由品种“高加索”育成。)和“突变48”(克拉斯诺达尔农业科学研究所由品种“无芒1号”育成)。  相似文献   

14.
乙烯利用于禾谷类作物防止倒伏、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已有报道,但对禾谷类作物分蘖和产量构成的影响意见不一,有人认为这与作物种类、采用品种特性、乙烯利喷施时期和施用量有关.为了明确上述观点的正确性,K.R.Foster等人1988-1989年利用3个不同分蘖特性的大麦品种Klages(强)、Leduc(中)和Bonanza(弱)在加拿大的Lacombe,AB进行了喷施乙烯利对灌溉春大麦分蘖和产量影响的研究.乙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小谷类作物上BYDV(大麦黄矮病毒病)危害较重.在1981-1982年间,中西部谷物的损失几乎与1959年的损失等同.农学家罗伯特说:"BYDV完全可以用  相似文献   

16.
提高冬小麦品种的越冬性是小麦育种中现实问题之一。我们五年间对半个世纪(1929—1979年)在乌克兰草原地带区域化的冬性普通小麦品种所做的比较研究证实,我国南方的育种家在改良这个作物的许多重要经济性状上,尤其是在提高丰产性上取得相当大的成效。不过新的集约型品种在越冬性上都不及五十年前育成的粗放型品种。所有现存抗寒性、越冬性强的冬小麦资源(敖德萨16,乌里杨诺夫卡,留切申329,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查明1960-84年期间由墨西哥国家农业调查研究所(MINIA)在墨西哥发放的四倍体硬粒小麦品种产量提高的情况,设计了两个试验,于1983-84,1984-85两个年度在墨西哥索诺拉州的亚基盆地进行.试验采用了高水平的农业投入和栽培技术措施,比较了八个主要品种和一个新优系(Carcomum 'S')的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干籽粒产量与地上部生物学产量之比)、产量构成因素、籽粒生长速度和物候学性状.据估计,25年的育种工作,使硬粒小麦的籽粒产量由3.7吨/公顷提高到8.4吨/公顷.1960-71和1971-85年间籽粒产量年增长量分别为251公斤/公顷和121公斤/公顷.25年中,由于小穗粒数的增加,籽粒产量的增加与粒数/米~2呈线性关系.两个新基因型Altar84和Carcomum 'S'的特点是成熟时地上部生物学产量有所提高.至1975年发放的Mexicali75为止,各个新品种的收获指数都有提高,可是后来新育成基因型更高的籽粒产量与较高的收获指数并无联系.千粒重方面,除育成的优系Carcomum 'S'稍低一点外,所发放的品种都无大的变化.产量的改进与生育期延长之间没有什么联系.结论是,对与高产潜力有关的形态方面的性状(例如更直立的叶型,更多的小穗粒数)进行综合选择,并同时对籽粒产量本身进行选择的育种策略,在改进墨西哥西北部的硬粒小麦的籽粒产量方面是成功的.所发放的品种在籽粒库容大小、同化产物分配到籽粒的比例,以及地上部生物学产量方面都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18.
对当地先后种植和推广的品种进行产量性状的调查研究和遗传分析,有助于了解品种产量结构的演变与发展。从历来品种产量因素之间的遗传相关,可以明确产量育种上的具体选择目标。对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适应当前生产水平的品种所必须具备的特点,并进而确定在现有品种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品种改良计划,对初步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的品系进行遗传分析,可以使育种工作者及时检验所选育的品系是否符合育种的具体目标。并且为进一步选择的方向提供参考信息。高桥隆平等(1981)曾选出自1899-1976年在日本推广  相似文献   

19.
印度棉花种植面积为803万公顷(1984年,联合国资料),占世界第一位,大约占世界棉花面积的22.8%,皮棉产量平均不超过2.5~3公担/公顷(籽棉8—10公担/公顷),籽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居世界第四位(中国、苏联、美国、印度)。印度棉花种植面积比独立前增加几乎一倍,从1947~1948年的450万公顷增加到1982~1983年800万公顷,这是由于,1947年与巴基斯坦分开后,有35%的植棉面积留在巴基斯坦,然而,大多数纺织厂仍在印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冬小麦抗条锈育种进展与思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甘肃省冬小麦抗条锈育种在抗锈丰产品种的选育、抗条锈基因的利用、抗条锈病新基因的挖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构建抗锈种质资源库、利用多种育种技术、充分利用有效抗条锈基因、相对持久抗性品种的利用和品种合理布局的育种思路,以及进行联合攻关、增加育种投入、加强育种与推广的联合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