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对保定县域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就综合实力看涿州市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指数达到了2.17;比较优势高于平均水平的有9个县,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比较优势低于平均水平的有13个县,比较优势指数均小于1.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快保定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崇明是传统的农业县,在蔬菜产业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已被《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确定为上海市的3个重点区域县之一。根据《上海市现代农业十二五规划》的区域布局,崇明三岛属于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片区,应拓展蔬菜生产,并鼓励崇明三岛生态农业基地片区多种植蔬菜特别是绿叶菜。在这种背景下,崇明县的绿叶菜产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种植规划和自我定位日趋清晰,各类保护政策措施也日趋完善,特别是依托绿叶菜规模化基地项目建设,绿叶菜产业发  相似文献   

3.
针对云南省玉溪市柑桔品种多、杂、乱、老、劣,品质下降,区域布局欠合理,导致柑桔果品季节性过剩,销售难现象时有发生的问题,在调查玉溪市柑桔各主产县(市)柑桔种植环境条件及主栽品种特性、抗逆性、种植效益等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方法对玉溪市柑桔各主产县(市)柑桔业的优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溪市柑桔主栽的“宫本”“大浦”“兴津”“冰糖橙”“沃柑”等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丰产性,比国内其他柑桔产区相同品种成熟早,对抢占市场较为有利,种植效益较高。华宁县和新平县为玉溪市柑桔优势产区,元江县具有成为优势产区的潜力,易门县、峨山县、通海县和澄江市为一般产区。结合柑桔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了玉溪市柑桔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钰泽  贾悦  李滢 《蔬菜》2021,(1):58-63
基于2013—2018年河北省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及周边地区(北京、天津、辽宁、山西、内蒙古、河南)相应数据,运用区位商、比较优势研究方法,分析河北省及周边地区蔬菜生产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从区位商指数来看,河北省蔬菜产业专业化水平较高,与周边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可以作为优势产业发展;从比较优势分析指数来看,与周边地区蔬菜生产区相比,河北省生产规模不强,但具有较强的生产效率优势和较强的综合优势,具有外向生产发展空间。建议进一步适度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提高政策补贴水平以及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瓜产业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西瓜产业发展迅速,面积、产量均位居全球第一[1].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是全国西瓜生产重要的优势产区之一.据统计,多年来,河南省西瓜栽培面积居全国第一[2,3].南太行地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区域范围包含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及济源示范区5市(区)、25个县(市、区),总面积约14000 km2,总人口约1.67 × 107人,常驻人口约1.53×107人,区域内地形西部高、东部低,最高海拔1221 m左右,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是河南省重要的能源、粮食生产、食品加工和新型先导产业基地[4~6].河南有18个省辖市,其中,周口、商丘、开封、南阳及驻马店 5个地区西瓜种植面积就占河南西瓜总种植面积的 70%左右,南太行地区并不是河南省重要的西瓜主产区[3,7],但由于具有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加上山区昼夜温差大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该地区生产出来的西瓜品质较优,含糖量高,西瓜产业地方特色突出.2019年,南太行地区西瓜种植面积达1.0万hm2,以露地和小拱棚栽培为主,效益高,667 m2收入0.6万~1.2万元.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梨生产区域布局变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我国梨生产、贸易等方面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分析了1978—2018年我国梨生产集中度、产地集中度系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梨果栽培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各省(市、自治区)梨生产集中度发生变化,河北、山东、辽宁、江苏、安徽和四川梨生产集中度排名始终排在全国前10名,且河北梨生产集中度稳居第1名。四大优势产区梨果栽培面积和产量整体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环渤海产区梨果栽培面积和产量占比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1978—2002年梨产地集中度系数呈波动下降的趋势,随后基本保持稳定。40年来,河北、辽宁和北京梨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大于2,新疆、陕西、山西、天津、浙江、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福建等地2008—2018年梨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也大于1。全国环境资源布局、梨品种、生产成本和政策都能影响梨产区的改变。以上结果说明我国梨优势产区逐渐形成,梨栽培面积由传统的优势产区向西部产区和长江流域产区转移。  相似文献   

7.
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重点对新疆2012年辣椒种植面积在666.7 hm2以上的20个产区进行区域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包括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新疆20个辣椒主产区中,有6个区域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有5个区域的辣椒综合比较优势在1.5以上,其他区域综合比较优势不明显。由于地形、气候、经济水平以及种植历史的差异,新疆辣椒规模优势差距显著,在20个主产区中有10个产区的规模优势在1.6以上,另外10个产区的规模比较优势在1.0及以下;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管理不善、订单违约、深加工不足等问题,效率比较优势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刘飞  胡军荣 《蔬菜》2016,(12):34-37
蔬菜产业是徐州市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但在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蔬菜生产比较粗放、龙头企业带动力较弱、品牌效应不强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当地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充分利用徐州市蔬菜发展的优势;加大投入,认真落实扶持政策;优化布局,培育优势区域和基地;突出特色,培育优势品牌等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2010-2018年果树发展趋势数据表明河南省果园种植面积缩减,园林水果产量稳步增长.苹果、桃、梨和葡萄是河南省四大主栽果树,其中苹果面积和产量远超其它树种.2018年河南省各省辖市果园面积和园林水果产量分析表明,南阳市果园面积居河南省第一,果树种类丰富;三门峡市园林水果产量河南省内第一.苹果优势产区集中在三门峡市、商丘市和洛阳市等,桃优势产区集中在南阳市、商丘市和周口市等,梨优势产区集中在商丘市和周口市等.河南省葡萄尚未形成产业优势集中区,区域分布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
据农业部蔬菜生产信息网监测,2012年9月蔬菜种植面积比2011年同期增加,出现量增价跌.10月秋菜开始大量上市,价格总体保持平稳. 供应量同比增加.9月,580个蔬菜重点县信息监测点蔬菜产量129万t,同比增1.5%.分区域看,六大优势区呈现"四增二减".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优势区增7.8%,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优势区增2.1%,长江流域冬春蔬菜优势区增1.2%,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增0.7%,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主要受气温偏低的影响减1.5%,黄淮海及环渤海设施蔬菜优势区受种植面积减少的影响减0.2%.分种类看,八增一减十一类持平.20类蔬菜中,花椰菜、辣椒、菠菜、豇豆、大白菜、大葱、普通白菜、莴笋等8类蔬菜9月产量同比增3.0%以上,番茄产量同比减9.6%,其余蔬菜产量同比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蔬菜生产的优势区域布局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能考虑自然、经济和社会等综合因素的灰色系统评估法,利用2007~2009年北京市13个区县6大类蔬菜产业的相关数据,对北京市蔬菜生产的地区比较优势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蔬菜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果菜类蔬菜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县是顺义区、大兴区、通州区、平谷区;同时也确定了各区县最具比较优势的蔬菜类型。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是蔬菜大省,甘蓝是湖北省蔬菜主产区的骨干品种。通过对湖北省甘蓝产业发展现状进行阐述,从3方面对湖北省甘蓝产业概况展开介绍:甘蓝在湖北省的地位、湖北省甘蓝区域化优势、品牌优势对湖北省甘蓝带动作用,并对湖北甘蓝品种茬口格局、甘蓝病虫害发生情况、甘蓝采后贮运销售情况进行介绍,列出了目前湖北省甘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及建议:着眼于全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注重科技手段,提升育种能力;农机农艺结合,规模化高效种植;注重土壤管理,营造良好生长环境;加大科研力度,改善尾菜处理。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江西省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实现设施蔬菜增产增效,以江西省乐平、永丰、高安、崇仁、瑞金和樟树等6个农业大县(市)为例,分析了江西省设施蔬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科学把握发展方向、积极壮大投资主体等5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当地设施蔬菜发展提供新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东营市蔬菜产业已具有一定的专业化水平,表现为蔬菜种植面积趋于稳定、经济效益逐步提升、区域化布局形成、产品地域特色明显,但东营市蔬菜产业仍存在生产规模小,育苗、加工、流通环节滞后,生产设施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最后,结合实际提出加大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蔬菜全产业链发展、加快蔬菜生产新技术应用和推广、提升蔬菜...  相似文献   

15.
妙晓莉  范学科  尚晓峰 《蔬菜》2019,(11):42-44
介绍陕西省秦巴地区发展高山蔬菜产业的优势,总结其发展高山蔬菜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生产技术水平低、产品品质下降、品牌作用不明显等。并提出高山蔬菜稳定、健康发展的策略,如组建专家团队,做好技术支持;逐步改善、培育土壤;倡导菜田有害生物的绿色防控;借山地地利优势,推进蔬菜标准化安全生产;依托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绿色品牌优势等。  相似文献   

16.
李璨  程雪琦  夏琪  宗义湘 《蔬菜》2023,5(5):56-60
依据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布瑞克农业数据终端数据,从整体菜价、近5年菜价、省际价格对比及分品种菜价等角度出发,对15种主要蔬菜进行纵、横向比较分析,并对5种典型蔬菜进行重点分析。结果显示:2022年河北省蔬菜价格同比降幅明显;与全国和山东省相比,河北省蔬菜价格水平偏低;在蔬菜单品中,黄瓜和番茄价格波动剧烈。综合分析表明,种植规模、季节性因素、供求关系和恶劣天气是造成2022年河北省蔬菜价格频繁波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曹慧  崔瑛  吕艳霞  肖强  张欣 《蔬菜》2023,(3):52-56
为了进一步推动蔬菜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内蒙古蔬菜种植规模、种植结构、销售加工市场、产业优势及生产效益等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流通信息获取不对称、生产标准化程度底、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基于内蒙古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及蔬菜产业发展特色,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区域布局,推动技术创新、提升标准化水平,做好产销衔接、拓展供应链渠道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与对策,促进蔬菜产业向农资供给定制化,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销售品牌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估算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整理和数据分析,对湖北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进行评估,并研究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7 年湖北 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为206 万t,其中有机质164 万t,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5.12 万、2.79 万、5.74 万t,占全省化肥 用量的4.08%。武汉市蔬菜废弃物资源量最高,占全省的19.36%。湖北省各地市单位面积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平均为1 666 kg·hm-2,其中有机质和氮、磷、钾总养分平均量分别为1 334 kg·hm-2 和126 kg·hm-2。全省地市单位面积蔬菜废弃物资源量 以仙桃市和鄂西南较低,其次是鄂东南和鄂西北,湖北中部包括江汉平原分布最高。湖北省24 个蔬菜监测县市蔬菜废弃物 资源量平均为4.22 万t,其中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和嘉鱼县较高,有机质和氮、磷、钾总养分平均量分别达到了3.38 万 t 和3 180 t。全省各县市单位面积蔬菜废弃物资源量以枣阳市最高,宣恩县和咸丰县较低。不同种类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差异 较大,为2.71 万~47.32 万t,其中根茎类蔬菜最高,其次是甘蓝类和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