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杨树在淮北地区营造大面积纯林较多.1999年,萧县青龙镇王引河东岸杨树造林,品种为意杨69,株行距5米×5米(每亩栽27株),行内株间以1(杨):3(槐)的比例混交紫穗槐.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根据柬埔寨国公省退化次生林区的地理环境和现有植被情况,从造林方式、种苗质量、树种选择、造林管理模式、密度管理与整地方式、幼林抚育管护及采伐年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相思种植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适宜该地种植的主要树种是马占相思及镰刀相思;2)可采用泥袋种子苗进行人工种植;3)在常绿林或裸地、草地上按照3m×2m栽植相思的造林效果最好;4)第一个轮伐期内可不进行施肥,套种旱稻造林可不进行除草抚育措施;5)套种旱稻造林模式效果好;6)相思树的实际生产最适合采伐年龄为6a。该研究能为该省域或相近自然条件下退化次生林区林木种植场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选用30 cm×30 cm,50 cm×50 cm,80 cm×80 cm,100 cm×100 cm,150 cm×150 cm和200 cm×200 cm 6种不同株行距进行栽培试验,研究株行距对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幼林生长和叶片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后第1至第2年,株行距大的苗高大于株行距小的苗高,但从种植第3年开始,株行距小的苗高逐渐大于株行距大的苗高;种植第3年,苗木地径最大的为株行距100 cm×100 cm,与株行距30 cm×30 cm,50 cm×50 cm和80 cm×80 cm的苗木地径均差异显著(P0.05),但与株行距150 cm×150 cm和200 cm×200 cm的苗木地径无显著差异;苗木的冠幅生长随着株行距的增大而增大,但株行距(100 cm×100 cm)~(200 cm×200 cm)之间变化幅度已不明显;单株叶片生物量最大的为株行距100 cm×100 cm,株行距越小,单株叶片生物量越小,而林地单位面积生物量越大。青钱柳的株行距以100 cm×100 cm的综合指标较好,是以叶用为栽培目标的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4.
华宁柑桔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宁特早熟柑桔,近年得到很大发展,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一、建立果园 1、应选择年均温度在16—21℃,日均温大于10℃,年积温达5000—8000℃,海拔在1650米以下,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力强,PH值5.5—6.5范围,靠近水源,交通方便的地方建立果园。 2、实行“三大”种植。即:大沟,挖深、宽各一米的定植沟;大肥,每米定植沟施农家肥或绿肥30—60公斤,普钙0.5~1公斤做基肥,分层施入;大苗,选高80厘米、干粗1厘米以上的整形分枝苗。 3、栽植密度。山地:株行距3×1.5米,亩栽148株;平地(田);3×1.5米或宽窄行2.5×1.5或1.33米,亩栽148—250  相似文献   

5.
山楂树近几年发展较快,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建议在加强土肥水管理的基础上,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1.先确定永久株和临时株,采用先密后稀的管理办法,使之在一定时期维持正常生长和获得一定产量。随着树林的增长和树冠的扩大,再逐步去掉临时植株,维持永久植株正常生长。确定永久植株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隔行隔株定株法,二是行内隔株定株法。前者可分别将2×2.5米和2×3米变为4×5米和4×6米的株行距。后者可分别将3×4和3×5米变为6×4米和6×5米株行距。  相似文献   

6.
试验地设在甘肃张掖地区农科所果园第四区,土壤为绿州沙漠土,土体结构为匀质砂壤,土层厚1米左右,pH8.04。该地区年降水量129毫米,从11月到翌年2月四个月的土壤温度均在0℃以下,冻土深1米左右,是典型的干旱、寒冷地区。试验材料为2年生杜梨(P.betulaefo-lia),株行距2×4米。第7~11行覆膜,共125株;第1~6行不覆膜为对照,共150株。地膜为聚氨乙烯塑料薄膜,宽0.85米,厚0.14厘米。地膜于1986年11月15日覆盖。越冬情况于1987年3月29日进行了调查,出现秋梢受冻干枯(对照1株,覆膜2株),1~3根新梢受冻(对照5株、覆膜  相似文献   

7.
以北美红杉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833株/hm2(株行距3 m×4 m)、1 111株/hm2(株行距3 m×3 m)、1667株/hm2(株行距2 m×3 m)3个初植密度以及550~1 800 m海拔范围内造林生长参数的变化规律,试图揭示初植密度与海拔高度两项造林关键因素对北美红杉生长特征的影响规律,期望为高级用材北美红杉引种造林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一种较好的生根培养基为MS+1.5 mg/LNAA+0.1 mg/L6-BA;(2)初植密度对试验株树高生长影响不大,1 111株/hm2和1 667株/hm2水平之间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地径生长量随着初植密度的加大先升后降,当初植密度为1 406株/hm2(相当于2.6 m×2.6 m的株行距)时,地径发育情况最优,生长量在4.65 mm左右;(3)北美红杉各生长量参数随海拔增大先升后降,当海拔高度为1 096 m(考虑高海拔造林1 000~1 800 m范围)时,树高生长情况最优;当海拔高度为680 m左右时,地径发育情况最优。当海拔高度超过最佳值时,海拔的增加则会对北美红杉的发育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导致其生长量呈现逐渐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黄檗3 a生幼树为材料,对不同栽植密度的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栽植当年和翌年秋季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分别为92%和91%。不同株距树高、地径生长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树高、地径生长量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株距0.5 m1 m0.3 m1.5 m;而不同行距对树高、地径生长量均无影响。采用一元生物量模型计算生物量,总生物量最大的种植密度为33 300株·hm~(-2)(株行距0.3 m×1.0 m),可产生干物质3 930.06 kg·hm~(-2);最小的为3 300株·hm~(-2)(株行距1.5 m×2.0 m),干物质仅为344.08 kg·hm~(-2)。  相似文献   

9.
浅析核桃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栽植 春季栽植最适宜期3月中、下旬,秋季最适宜期11月上、中旬。按株行距3×4M放线打点,坡地要沿水平等高线放线。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植密度库尔勒香梨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库尔勒香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i-6400光合仪及FMS-2脉冲调制式荧光仪对6种栽植密度库尔勒香梨叶片进行光合及荧光参数的测定,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株行距3.0 m×5.0 m的净光合速率(P_n)最大,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较小。株行距5.0 m×6.0 m的P_n最小,F_v/F_m较大。各密度的P_n及气孔导度(G_s)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蒸腾速率(T_r)呈"单峰"或"双峰"曲线,细胞间隙CO_2浓度(C_i)及F_v/F_m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栽植密度较大的3个果园,P_n、G_s及气孔限制值(L_s)随栽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C_i随栽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密度较小的3个果园,P_n、G_s、L_s及C_i规律与之相反。株行距3.0 m×5.0 m梨园光合作用较强,耐光抑制能力较弱;株行距5.0 m×6.0 m梨园光合作用较弱,耐光抑制能力较强。株行距3.0 m×5.0 m为较适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毛竹林下人工种植黄花远志关键技术,在福建省长汀楼子坝国有林场开展了毛竹林下套种黄花远志试验,对3年生的黄花远志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基肥类型、种植密度和坡位等因素对黄花远志生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远志适宜在毛竹林下套种,其平均保存率达89.97%;基肥类型、种植密度、坡度等对黄花远志生长有显著影响,以施用3000 kg·hm-2的农家肥为基肥,株行距50 cm×40 cm,水肥条件较好的林地下坡位最有利于黄花远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供试的防护林带长100米,由4行组成。第一行(迎风面)种植:番荔枝(Anona squamosa)、扁担木(Grewia aegyptica)和龙舌兰(Agave veracruz),株距0.75米;第二行种植无患子(Sapindus indica)、木田菁(Sesbania grandiflora)、Emblica officinadis、田菁一种,株距1米;第三行种植檬果(Mangifera indica)、桉树杂种4株、木苹果(Feronia elephantum)、桉树4株,株距1  相似文献   

13.
丘岗紫色页岩山地芦竹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林业》2002,(8):26-26
芦竹属禾本科多年生常绿植物,丛生,1年内多次发笋,秆粗壮,高2~6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固土固沙能力强,而且耐瘠薄,抗干旱,能在紫色页岩上生长。同时,芦竹又是一种较好的造纸原料。芦竹栽培技术要点是:1.育苗(1)圃地选择。选择排灌良好的水田或旱土。土壤以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壤土为宜。(2)育苗时间。以2月中旬至3月中旬为宜,选择阴天进行。株行距15×25厘米,每667平方米种植2万株左右。育苗前后保持土壤湿润。(3)育苗方法。①埋节育苗:选择竹秆粗壮的2年生芦竹作种竹,从基部砍断,劈去细弱的尾梢,剪除各节上侧枝、竹叶。竹…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有利于火力楠早期生长的合理种植密度,以达到较佳的人工林生长效益,选用6个造林密度对火力楠进行密度试验。根据3.5年生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火力楠造林早期1.5~2.5年时,不同造林密度对火力楠树木的生长影响不大,但到第3.5年起,不同密度间树高生长呈显著差异,但胸径大小尚未见有显著差异。所以火力楠早期生长宜采用较密的种植方式(株行距2 m×2 m、3 m×2 m和3 m×3 m),以便林木在树高和胸径生长快速,以及形成较好树木干形,不宜采用株行距4 m×4 m和5 m×4 m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关黄柏栽培对比试验区,分别采用株行距为2 m×1.5 m、3 m×2 m和3 m×3 m三个处理方式,以及选择坡位上、中、下腹3个处理,开展关黄柏栽培的试验研究,每个处理3次重复。在各个重复内,逐株测量树高、胸径、冠幅3项调查因子,称取标准木单株栓皮量,据此测算出各处理间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及单株栓皮量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株行距3 m×2 m的栽植密度,其林木单株栓皮量数值最大;营造关黄柏特色药用经济林的最适坡位应选择中、下腹。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植密度对太子参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几种不同密度种植方式对太子参产量及活性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子参在一定程度上密度越大产量越高,但过密种植反而使产量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太子参的水分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降低;总体上,种植密度小的处理其灰分含量高,密度大的处理灰分含量低;多糖含量变化总体上种植密度越小含量越高;在株行距8 cm×15 cm和株行距12 cm×10 cm 2个栽植水平上,总皂苷含量最高,密度最大的株行距8 cm×10cm和密度较小的株行距16 cm×15 cm的栽植方式,总皂苷含量最低,株行距12 cm×10 cm栽植方式的总皂苷含量为16 cm×15 cm栽植方式的总皂苷含量的1.95倍,说明适宜的栽种密度有利于总皂苷的积累。为使太子参产量和活性成分达到最大,建议太子参的种植密度为8 cm×15 cm或12 cm×10 cm。  相似文献   

17.
一、合理种植一般选用宽、窄行(4米×8米;4米×2米)种植,每667平方米栽33株。栽植时一行杨树与另一行杨树错开成三角形,以便通风透光。二、(施过磷酸钙选1~2级杨树苗,挖深50~60厘米的方形坑,先将500克过磷酸钙撒入坑底,再用铁锹将底土翻起和肥料掺匀、整平,用脚踏实,将挖出的  相似文献   

18.
一、栽植时间和密度:最佳为秋末冬初,亦可春植。初植2 ×3米,封行前抽株、抽行疏枝为4×6米;也可4×4米一次性定植,前期套种经济作物、草本药材、花卉苗木可达到以短养长之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农田林网对水稻的防护效益,1981年9—10月我们在丰县沙庄公社张黄庄大队2号稻田设点观测,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一、林网概况沙庄公社,位于复新河下游,属于河灌区,土质粘重,保水性能好,历年种植水稻.1969年以来,营造了大量的杂交柳、旱柳、杨树,张黄庄大队基本上实现了农田林网化.观测的林网网格东西长383米,南北宽249米,计143亩.网格内种植水稻105亩,种植绿豆38亩.南北两条林带由二行杂交柳组成,平均高7米,平均胸径6厘米,林龄6年,株行距1×1米,旁有小沟、农渠、渠顶、沟坡伴生着小柳树.东林带在大沟旁,由一行旱柳组成,平均高12米,平均胸径33厘米,株距4米,间有稀疏的小杨树.西林带由二行杂交柳组  相似文献   

20.
根据广西处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选择桂牧1号杂交象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ennisetum purpureum)×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 cv.Mott、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非洲狗尾草(Setaria anceps)、圆叶舞草(Codariocalyx gyroides)、合萌(Aeschynomene americana var.americana)、白花扁豆(Semen dolichoris)、速生槐(Sophora japonica)7种牧草品种,按2 m×3 m、2 m×4 m、2 m×6 m(2 m×3 m间隔1行2 m×3 m)3种间种模式设置桉树+牧草的种植,然后,分别用2 m×3 m和2 m×6 m模式种植的桂牧1号杂交象草和山毛豆2种牧草喂养涠洲黄牛和波尔山羊。介绍其有关模式设计和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