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临夏油用紫斑牡丹进行探究分析,阐述了临夏油用紫斑牡丹的开发价值,并提出相关优化紫斑牡丹种植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漳县自然气候独特,是紫斑牡丹的原产地和适生区,非常适宜油用紫斑牡丹生长发育。本文介绍了漳县油用紫斑牡丹生产栽培技术,包括生长习性、选择地块、整地施肥、培育苗木、苗期管理、定植、追肥浇水、松土锄草、整形修剪、越冬管理、病虫防治、适期采收种子、健全技术档案等内容,以期为漳县油用紫斑牡丹生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紫斑、凤丹等牡丹品种籽为原料榨取的牡丹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近年来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较快,油用牡丹苗供不应求,提高油用牡丹育苗技术十分重要。所以,根据多年的育苗经验归纳总结油用紫斑牡丹高床覆沙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4.
在祁连山北坡山区引进7个品种的紫斑牡丹,通过观测其物候期、主要形态特征及长势情况,发现7个品种的紫斑牡丹花期较原产地均延迟了1个多月,花型均为单瓣(少瓣型),适应性都比较好,成活率高、长势好、病虫害少,应用分类均为油用紫斑牡丹。在祁连山北坡山区推广种植紫斑牡丹,发展油用紫斑牡丹产业,可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带动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紫斑牡丹种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斑牡丹是一种新的食用木本油料资源。在对甘肃紫斑牡丹种业发展现状、存在主要问题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甘肃紫斑牡丹种业的发展优势,提出了甘肃省紫斑牡丹种业的发展对策:加强紫斑牡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强化紫斑牡丹优质种苗繁育技术及系列产品研发;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利用造林补助加强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6.
紫斑牡丹为多年生木本植物,是仅次于中原牡丹的第二大牡丹品种群,是进行遗传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而且紫斑牡丹的观赏、药用价值很高,其衍生产品如牡丹籽油、牡丹酒等市场也非常广阔,紫斑牡丹产业已经成为甘肃省的特色产业。本文根据甘肃省的栽培情况,总结了紫斑牡丹的繁殖栽培育苗技术,以期促进紫斑牡丹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选地定植、水肥管理、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摸索油用牡丹在粤北山区的栽培技术,初步得出油用牡丹在种植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快油用紫斑牡丹产业发展,起草制定出油用紫斑牡丹育苗技术规程。本标准范围是北纬35°~36°、海拔1 500~2 600 m油用紫斑牡丹栽培区。主要技术内容是油用紫斑牡丹苗圃地建立、土壤管理、播种、嫁接、苗期管理、苗木出圃等技术。  相似文献   

9.
牡丹绿化油用品种繁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述及绿化油用的牡丹品种及其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和立地造林措施。‘凤丹’和紫斑牡丹抗逆性强,具有抗旱关键基因DREB2A、WRKY和XET,而‘凤丹’适应性更广。牡丹籽油在5个种和芍药2个居群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以上,其中‘凤丹’、紫斑牡丹、牡丹、四川牡丹的α-亚麻酸和大花黄牡丹的油酸含量超过40%,食品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凤丹’种籽发育根据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差异划分为3个时期,即有丝分裂期、细胞扩展与物质积累期和成熟期,α-亚麻酸合成关键基因为SAD、FAD2/FAD6和FAD3;其繁殖栽培与管理技术对绿化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有启示。   相似文献   

10.
油用牡丹主要包含凤丹牡丹和紫斑牡丹这两种,这两种油用牡丹可以直接直观展现出微环境影响情况,对油用牡丹的栽培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对两种主要油用牡丹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影响因子进行探究,以期为油用牡丹栽培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紫斑牡丹属牡丹科,是一种因花瓣基底部位有特殊斑点的牡丹花,长期以来,紫斑牡丹被视为观赏植物。最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发现紫斑牡丹中含有大量油脂,可以作为油料作物进行生产。但是,我国目前形成的油用牡丹产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行业内并未培育出表型稳定且油脂含量较高的紫斑牡丹植株,关于紫斑牡丹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也相对匮乏。本文将对紫斑牡丹的表型形状展开分析,了解该类型牡丹植株的遗传多样性。试验研究发现,紫斑牡丹的种子在不同发育时期均不同程度表达蔗糖合成酶、果糖激酶、己糖激酶、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等。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油用牡丹的基本特性及经济价值基础上,分析了焦作市发展油用牡丹产业优势,从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园地选择、栽植时间及播种、定植苗木及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种子适时采收等方面重点介绍了油用牡丹的栽植技术,以期为油用牡丹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青海民和地区的油用牡丹的选种提供理论基础,该文通过对三种油用牡丹(全缘叶紫斑牡丹、裂叶紫斑牡丹和“凤丹”牡丹)在物候期、果期数量性状、出油率以及各种脂肪酸含量的测定与比较,发现虽然在生长期到来之后,“凤丹”牡丹的生长略快于两种紫斑牡丹,但是在果期数量性状、出油率以及脂肪酸含量方面,全缘叶紫斑牡丹的各项指标均略优于裂叶紫斑牡丹和“凤丹”牡丹,故可知在民和地区,全缘叶紫斑牡丹更适宜栽种,为农户带来的收益也更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油用牡丹迅速发展,"保康紫斑牡丹"被认定为湖北省油用牡丹良种,根据湖北特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从"保康紫斑牡丹"的选地、栽植、管理、采收等一系列过程,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种植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5.
正油用紫斑牡丹的种植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是工作是整个栽培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着油用紫斑牡丹的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下面以个人理解阐述一下油用紫斑牡丹病虫害防治方法。1油用紫斑牡丹病、虫害防治原则油用紫斑牡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效能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经济的原则,一定要在了解油用紫斑牡丹主要病、虫害生存基础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及时、准确的全面进行病发期、发生量和危害  相似文献   

16.
油用牡丹新品种丹凤种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油用牡丹新品种丹凤的种植技术,包括种子采集与处理、播种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等,为油用牡丹在关中地区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牡丹的油脂价值及氮素吸收积累效应,选取不同品种油用牡丹(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测定其叶片光合特性、植株生长特性、氮素吸收积累量、油脂含量、籽粒产量等,以期为我国油用牡丹的丰产栽培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用牡丹成活率、开花率和结实率均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且相互之间差异显著;不同品种油用牡丹株高、花干质量和冠幅均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对于叶片和籽粒而言,蛋白氮和非蛋白氮含量均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并且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显著;籽粒蛋白氮含量高于叶片,而籽粒非蛋白氮含量低于叶片。叶片氮素累积量和籽粒氮素累积量均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并且不同品种油用牡丹叶片氮素累积量和籽粒氮素累积量差异均显著;叶片向籽粒氮转运量依次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表明紫斑牡丹对氮素吸收利用能力较强。不同品种油用牡丹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大致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而不同品种油用牡丹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油用牡丹籽粒脂肪酸总量依次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不同品种油用牡丹籽粒产量和百粒质量分别在153.28~172.06 g/株和29.13~33.26 g,并依次表现为紫斑牡丹丹凤牡丹杂交牡丹,不同品种之间籽粒产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建立油用牡丹根部HPLC指纹图谱,为贵州引种油用牡丹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12个油用牡丹样品的化学成分及其丹皮酚含量。液相条件为C18柱(4.6×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5 ℃,进样量10 μL。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与聚类分析,得到了12个油用牡丹指纹图谱与聚类分析树状图。结果显示,山东菏泽、河南洛阳、贵州沿河、贵州思南的油用牡丹样品指纹图谱的特征性与专属性较强,11个共有峰稳定性良好;除G9外,其余样品间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不同产地油用牡丹样品聚类分析结果与相似度分析基本一致。12个油用牡丹样品丹皮酚含量均在0.29 mg·g-1以上,其中河南洛阳丹凤(G6)、河南洛阳紫斑(G4)、山东菏泽紫斑(G3)丹皮酚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0.399 mg·g-1、0.398 mg·g-1和0.397 mg·g-1。贵州沿河、思南引种的油用牡丹凤丹和紫斑生长良好,但丹皮酚含量与引种地油用牡丹存在差异。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稳定性好,为贵州其他地区油用牡丹引种与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充分利用退耕林地资源,发挥林地价值和林荫优势,改善西吉的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西吉县2015年引进油用牡丹栽植于退耕林下,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总结归纳油用紫斑牡丹在西吉县退耕林地中的栽植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临洮紫斑牡丹栽植历史悠久,因其花色繁多,色泽鲜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临洮县通过发展牡丹产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本文从紫斑牡丹的生长习性、施肥管理、苗木培育、苗期管理、定植管理、整形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临洮紫斑牡丹生产栽植技术,旨在提升临洮紫斑牡丹品质,推动临洮紫斑牡丹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