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功能性茶叶新产品的研发成为一种趋势,高γ-氨基丁酸(GABA)茶叶的开发也一直受到关注,但针对茶叶本身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较少.为探究御金香黄茶中GABA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特对采用不同工艺参数(摇青时间、闷黄时间、闷黄温度)、不同季节加工的黄茶中的GABA的含量进行研究.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GABA含量表明:GABA含量随着摇青时间延长先增加后减小,摇青2 min时含量较多;经不同闷黄时间、温度处理的茶叶,在闷黄6 h时GABA含量最高;而其含量与温度成反比,35℃时最高.不同季节加工的黄茶中GABA的含量呈现春季>夏季>秋季的趋势;且春季成茶中GABA含量是其他季节含量的40~60倍.  相似文献   

2.
γ-氨基丁酸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娟桢  梁月荣  郑新强 《茶叶》2014,40(3):129-133
茶的保健功能已被广泛认可,茶叶新产品的开发也日益受到重视.GABA因其具有降血压、抗焦虑、降低胆固醇、增强记忆力和促进血液中乙醇分解等多种功效已引起各界关注.二十多年来,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证实,γ-氨基丁酸茶具有显著的降血压功能,日渐得到了市场的欢迎.本文综述了茶树中GABA的代谢途径、鲜叶中GABA的富集技术以及富集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γ-氨基丁酸茶开发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以'福鼎大白茶'、'黄金芽'和'白叶1号'的一芽二叶鲜叶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厌氧时间(0、2、4、8 h)富集γ-氨基丁酸(GABA)的方式,结合绿茶和红茶工艺制备样品,探讨不同厌氧时间对绿茶与红茶工艺茶叶的GABA及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厌氧时间延长,两种工艺茶叶的GABA含量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下降,咖啡碱含量变化不大.相同厌氧时间内,红茶工艺茶叶GABA富集量显著高于绿茶工艺茶叶,且高氨基酸茶树品种的GABA富集效果较好,黄金芽在绿茶和红茶工艺中GABA含量最高,分别为2.64 mg·g-1、2.69 mg·g-1.以厌氧温度为25℃、真空度为0.09 Mpa,厌氧时间为4 h的条件,分别结合杀青锅温为180℃,投叶量300 g,杀青时间为2min的绿茶工艺和以发酵温度为28℃,湿度为90%,发酵时间为4 h的红茶工艺,所制得的绿茶清香浓郁、滋味清爽,红茶香气高长、滋味醇厚,综合品质最佳,且达GABA茶标准.  相似文献   

4.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一种天然功能性氨基酸,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如调节神经系统、降血压、抗衰老、活化肝肾等多种功能;速溶茶粉具有与茶叶相同的保健功效,饮用方便、快捷,易与其它植物提取物相结合。浸提是速溶茶加工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速溶茶产品的制得率以及品质形成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提取率、氨基酸以及γ-氨基丁酸等成分为指标,在参考结合单因素试验研究结果基础上,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GABA速溶红茶粉的浸提工艺,研究各因素在浸提过程中对GABA速溶红茶粉的生化成分影响,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γ-氨基丁酸最佳浸提参数为浸提水温60℃、茶水比为(茶叶量与浸提用水量之比)1:15、浸提时间为40min。  相似文献   

5.
叶面喷施氨基酸对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氨基酸喷施茶树,采摘鲜叶并进行真空厌氧处理。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对茶叶中γ-氨基丁酸(GABA)生物合成量、厌氧处理对茶样中各氨基酸含量以及施肥时间对GAB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喷施氨基酸后,经真空厌氧处理茶鲜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上升,6种氨基酸对GABA合成的影响作用由高到低为谷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苯丙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茶鲜叶中氨基酸含量尤其是谷氨酸、天冬氨酸及茶氨酸含量高低可以作为评价GABA合成作用的指标;叶面喷施谷氨酸5d时,茶鲜叶中氨基酸总量以及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茶氨酸增加总量最高。综合分析确定施0.5%谷氨酸叶面肥5d后,采摘一芽二、三叶鲜叶,常温下厌氧处理8h,是生产γ-氨基丁酸茶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动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四碳非蛋白质氨基酸。在哺乳动物中GABA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介导40%以上的抑制性神经传导,而在植物中GABA主要参与胁迫响应、调节碳氧平衡和传递信号等多种重要生命活动。富含GABA的稻米对人体具有调节血压、提高肝肾能力和改善睡眠质量等作用。本文综述了水稻品种间GABA含量差异、GABA代谢通路、GABA的保健功能、富集GABA的方法和国内外高GABA稻米的开发应用现状,并展望了高GABA水稻应用前景,以期为高GABA水稻育种及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γ-氨基丁酸茶加工工艺及关键设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氨基丁酸茶(又称GABARON茶)是1987年由日本农林水产省蔬菜茶叶试验场首次开发成功的新型茶,要求茶叶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必须达到1.5mg/g以上,比一般普通绿茶中γ-氨基丁酸含量提高20~30倍。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证实,γ-氨基丁酸茶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因此,γ-氨基丁酸茶自1987年在日本投放市场以来,深受消费者特别是广大高血压患者的青睐,并形成叶茶、袋泡茶和罐装茶饮料等系列产品,引起了世界各茶叶生产国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各种检测方法,重点介绍了Berthelot改良比色法、改良纸层析法、氨基酸分析仪和柱前衍生液相色谱等4种常用的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对发芽糙米GABA积累机理.发芽条件和工艺参数的研究情况。提出了根据试验需要选择合理的GABA检测方法的建议。应对不同水稻品种发芽糙米中GABA含量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基因型进行遗传分析,以筛选出高GABA含量和高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品种,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优质原材料。  相似文献   

9.
以晒青茶为原料,接种专利菌株近平滑假丝酵母( Candida parapsilosis ) GPT-5-11(专利号:201010182948.5)发酵普洱茶。结果表明,接种菌株的普洱茶样品GABA含量为0.3052~1.5332 mg/g,显著高于对照0.0628~0.1047 mg/g,其中灭菌每翻接种液态菌的样品 GABA含量最高,为1.5332 mg/g,达到 GABA茶的标准。同时,接种该菌株进行发酵后,发酵茶样中的主要功能成分含量均较自然发酵茶叶中的含量高,具有传统普洱茶的品质风味,且在香气和滋味方面有自身的特点,滋味醇和、厚滑,香气纯正略带乳香。  相似文献   

10.
以晒青茶为原料,接种专利菌株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GPT-5-11(专利号:201010182948.5)发酵普洱茶。结果表明,接种菌株的普洱茶样品GABA含量为0.3052~1.5332 mg/g,显著高于对照0.0628~0.1047 mg/g,其中灭菌每翻接种液态菌的样品GABA含量最高,为1.5332 mg/g,达到GABA茶的标准。同时,接种该菌株进行发酵后,发酵茶样中的主要功能成分含量均较自然发酵茶叶中的含量高,具有传统普洱茶的品质风味,且在香气和滋味方面有自身的特点,滋味醇和、厚滑,香气纯正略带乳香。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研究厌氧温度对白茶萎淍过程中GABA富集和成茶GAB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温度对GABA的富集和成茶GABA含量均有显著影响,40℃和4℃→40℃在厌氧时富集的GABA较多,但厌氧结束后其GABA的降解量也最多,成茶中GABA含量较高的试验组合有25℃厌氧两次,25℃厌氧三次,40℃厌氧三次和4℃→40℃厌氧三次,且以25℃厌氧两次得到的成茶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2.
赵艳 《中国水稻科学》2008,22(4):439-442
以常优94 1、浙湖9423、R717、中超123、赚钱1号和日本晴6个粳稻品种为材料,比较研究了种子萌发时间、酸刺激和L 谷氨酸(L-Glu)浸泡处理对不同品种稻谷中GABA积累的影响。萌发活化4~6 d、pH 6.0缓冲液浸泡2 h及50 mmol/L的L Glu 浸泡12 h能显著促进萌发稻谷中GABA的积累,使萌发稻谷中GABA含量较萌发前增加0.8~5.9倍; 不同品种稻谷GABA初始含量不同,萌发活化、酸刺激和L-Glu浸泡处理对稻谷积累GABA的促进效应具有很大的品种差异。经处理后中超123和日本晴两个品种GABA含量高,分别达到1.1236 mg/g和0.9064 mg/g,是萌发前的5.6和22倍。  相似文献   

13.
γ-氨基丁酸茶成分对大鼠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为探明γ-氨基丁酸茶降血压机理,采用离体培养和活体实验法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和其他茶成分对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离体培养实验结果表明,GABA、丙氨酸、茶氨酸和γ-羟基丁酸对大鼠ACE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GABA抑制能力最强。当GABA浓度为1 mmol时,ACE活性被抑制50%;当GABA浓度为30 mmol时,ACE活性被完全抑制。活体实验结果也证实,喂食3% GABA能明显抑制食盐负荷大鼠ACE活性的升高。表明GABA对ACE活性的抑制是γ-氨基丁酸茶降血压的主要机理之  相似文献   

14.
张霞 《福建茶叶》2016,(8):10-11
随着当前人们对健康养生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当前茶叶产业正处于迅猛发展的机遇期。对整个茶叶生产来说,需要通过使用计算机来提升自身生产效率以及茶叶生产品质,因此整个茶叶生产对计算机的应用要求日益增加。对茶叶生产来说,其中涉及到茶园管理、加工制作等等各个环节,通过有效应用计算机,将为整个茶叶产业化发展提供重要帮助和支撑。本文拟从茶叶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细节分析入手,结合分析茶叶生产各个环节中计算机的具体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5.
茶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软饮料,其中滋味醇浓且茶乳酪少的茶饮是最受青睐的。现代生物技术将外源生物酶应用于茶叶提取中,有利于茶叶细胞壁的浸渍、蛋白质的水解和茶乳酪的转溶,增加茶叶中茶多酚、茶黄素和氨基酸等的得率,改善茶叶色、香、味等品质。本文详细介绍了纤维素酶、果胶酶、单宁酶和蛋白酶等生物水解酶,并对这些酶在茶叶提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同时对复合酶系在茶叶提取加工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和国外裸大麦γ 氨基丁酸的含量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tric Acid,GABA)是一类非蛋白质氨基酸,对人体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为探明我国裸大麦籽粒GABA含量的分布及挖掘高含量的裸大麦资源,利用比色法对来自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178份和国际干旱改良中心(International Arid Improvement Center,IAIC)引进的157份裸大麦籽粒GABA含量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籽粒颜色与籽粒GABA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裸大麦农家品种和育成品种籽粒GABA含量分别为19.00±5.90 mg·100 g-1和18.18±4.26 mg·100 g-1,均显著高于引进品种(13.41±5.01mg·100 g-1);西藏农家品种富含高GABA种质,WB21籽粒GABA含量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最高,为34.6±0.93mg·100 g-1;籽粒GABA含量和籽粒颜色存在显著相关性,深色籽粒GABA含量高于浅色籽粒,紫色籽粒含量最高,为19.62±5.88 mg·100 g-1,黄白色籽粒GABA含量最低,为12.99±4.87 mg·100 g-1.  相似文献   

17.
茶多酚感官性质及其对茶叶涩味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茶叶中含有的大量茶多酚对茶叶涩味有重要作用。涩味是茶叶滋味中极重要的感官性质,对茶叶总体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茶叶中茶多酚的感官性质、茶汤涩味分析及茶多酚对茶叶涩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大麦籽粒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研究不同大麦材料的籽粒γ-氨基酸(GABA)含量和发掘高GABA含量的大麦品种,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美国、中国及其他国家的180个大麦品种籽粒GABA的含量.结果发现,不同品种中GABA的含量(mg/100 g)差异很大,中国大麦籽粒GABA含量(9.99±4.59)高于美国大麦籽粒(8.31±2.17),裸大麦籽粒GABA含量(15.28±8.51)高于皮大麦籽粒(8.56±2.54),多棱大麦籽粒GABA含量(9.40±4.22)高于二棱大麦籽粒(8.60±2.68);其中来自云南迪庆州的青稞籽粒GABA含量(29.51±1.20)是供试样品中最高的.本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选育富含γ-氨基丁酸的大麦品种提供材料,并为大麦资源开发提供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孙昱 《福建茶叶》2016,(5):202-203
茶叶包装的设计和生产,随着自动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同时也和大多数产品包装企业一样具有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本文阐述了茶叶包装工艺对茶叶的销售、品牌的树立、传播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重点对计算机辅助技术在茶叶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还结合茶叶包装中数字化设计等一系列特征进行解析。这对茶叶包装工艺的设计和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γ-氨基丁醇(GABA)在小麦抗高温胁迫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冬小麦品种中优9507为试验材料, 在开花期喷施200 mg/L GABA, 灌浆期通过塑料棚覆盖模拟高温(45℃)处理,研究外源GABA对冬小麦灌浆期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高温胁迫条件下,200 mg/L GABA处理使中优9507小麦较清水对照产量增加了11.0%, 千粒重增加了4.6%; 粗蛋白增加了4.3个百分点, 并显著提高了沉淀值和干、湿面筋含量; 高温条件下GABA处理使得旗叶中MDA含量降低了49.2%, SOD活性提高了14.0%, 可溶性糖含量也显著升高; 旗叶的IAA含量显著下降, ABA含量明显升高.上述结果表明, GABA可通过调节内源激素系统、保护膜稳定性、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活性氧清除能力、调节C/N代谢平衡来增强冬小麦耐高温的能力, 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高温胁迫带来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