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加快"浙大630"的推广步伐,充分发挥"浙大630"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和农旅结合过程中的作用,降低油菜育苗移栽成本,对"浙大630"稻板免耕育苗稀植绿色栽培每667 m2产量超225kg的配套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现在介绍"浙大630"采用稻板免耕育苗稀植绿色栽培的产量表现的基础上,从播种、育苗、移栽、施肥、病虫草害防控、机收等环节,对"浙大630"的稻板免耕育苗稀植绿色栽培配套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促进该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油菜新品种"浙大630"采用超稀植移栽、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每667 m~2有效株数为4 170株左右,每株角果数695~710荚,每荚实粒数22.1~22.5粒,千粒重4.08~4.18 g,每667 m~2产量超250kg。为加快"浙大630"的推广步伐,从适时早播、及时移栽、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绿色防控病虫害、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浙大630"超稀植移栽、每667 m~2产量超250 kg绿色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该品种和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油菜新品种"浙大630"采用机械化高产栽培,表现为长势好、株高适中、有效分枝位低、分枝数多、结果层厚、角果多、抗逆性好、产量高,深受诸暨市广大农民的欢迎。现从茬口模式、培育壮秧、稀植移栽、大田管理、科学施肥、无人机防控、机械采收等环节,对"浙大630"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促进该技术和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优质高产抗病油菜新品种"浙大619"的推广步伐,从2010年开始进行了"浙大619"最佳播种期、移栽密度和施氮水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浙大619"育苗移栽,早播(9月22日播种育苗)以每667m2种植0.55万株、每667m2施尿素32.5kg产量最高;中播(10月2日播种育苗)以每667m2种植0.75万株、每667m2施尿素32.5kg产量最高;迟播(10月12日播种育苗)以每667m2种植0.95万株、每667m2施尿素27.5kg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栽培密度及播期试验,探索浙大622油菜高效栽培模式。结果表明:浙大622油菜栽培密度为6.00万~7.50万/hm2时产量最高,密度过高,油菜菌核病、倒伏均会加重;浙大622油菜的直播播种期应控制在11月之前,若延迟播种,要适当加大播种量,以保证基本苗数。  相似文献   

6.
油菜摘薹有利于提高油菜生产效益,为探索不同栽培方式条件下不同密度对摘薹及菜籽产量的影响,开展了油菜免耕移栽不同密度、免耕直播不同用种量大区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移栽油菜以亩栽7000株产值最高,其次是亩栽8000株。由于油菜摘薹后生育期明显延长,适当稀植成熟期略早,更有利于后作的搭配。免耕直播油菜每亩产值以用种量0.2kg最高,适当提高用种量有利于菜薹产量的提高,有利于摘薹效益的提高,但不宜超过0.25kg。直播油菜成熟期明显早于移栽油菜,因此在生产上采用摘薹技术如要考虑后作搭配,选择直播油菜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以浙江省油菜主栽品种浙油50为试验材料,于2015—2016年度开展了播期、秧龄和种植密度对育苗移栽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秧龄条件下,油菜生长均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下降。播种期、秧龄长短和种植密度共同决定着油菜的产量性状。播期和秧龄的试验中,最优产量组合方式为10月初播种,秧龄40 d。综合来看,早播油菜秧龄弹性好,产量均可维持较高水平,但最长不宜超过60 d;中播处理,秧龄70 d产量出现显著下降;晚播处理,各秧龄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早播、中播和晚播条件下,最高产量的秧龄大小分别为60、50和40 d,均应在11月15日移栽,说明油菜移栽期的确定与物候期相关,11月15日以后移栽产量下降明显。播期和移栽密度的试验结果显示,油菜播种期在9月底之前,移栽密度4.5万~6.0万株·hm~(-2)是可行的,较常规密度(12 d万株·hm~(-2))节省移栽成本1/2以上,进一步降低密度,需统筹考虑品种、播期、肥料运筹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对油菜浙大619在育秧移栽条件下进行不同移栽期与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早栽密度可降低,迟栽必须提高密度;在相同密度下,随着移栽期推迟,油菜减产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油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为吴江区油菜大面积生产提供指导依据,以"苏油4号"为试材,进行不同栽培方式和收割方式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产量来看,人工移栽油菜的产量最高,达221.62 kg/667 m2,显著高于机直播油菜;从经济效益来看,考虑到人工成本和工作效率,人工移栽人工收割处理的油菜净效益最低,机直播机收割处理的净效益最高,为5 3 2.4 7元/6 6 7 m 2。油菜生产上前茬腾出时间早,要优先考虑直播,若茬口偏迟则应选择育苗移栽。人工移栽油菜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下旬育苗,1 0月底~1 1月初移栽;机直播油菜在10月中下旬尽早抢播,氮肥施用总量18~22 kg/667 m2,在翌年5月下旬成熟采取机收割。  相似文献   

10.
在台州沿海地区玉环市对不同油菜品种进行直播和移栽处理,比较其产量和含油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及种植方式对产量均具有显著影响,但含油量的变化仅受品种影响。在玉环地区迟播时,直播油菜的产量较移栽具有显著优势。直播方式下浙油51的产量最高,达2 778 kg·hm~(-2);移栽方式下浙双72的产量最高,达2 456 kg·hm~(-2)。直播和移栽油菜在植株生长发育期间,浙油51和浙双72在根颈粗、绿叶数方面较其他品种具有显著优势,为其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不影响产量前提下提高移栽油菜效益的新途径,以株型中间型品种镇油5号和紧凑型品种镇油7号为试验品种,采用一穴双栽和一穴单栽2种移栽方式,设置1 hm20.6×105株、0.9×105株、1.2×105株、1.5×105株、1.8×105株和2.1×105株密度水平,研究移栽密度和移栽方式对不同类型油菜品种产量和成熟期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对比分析在不同移栽方式下密度与不同类型油菜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移栽密度1 hm21.8×105株、一穴双栽处理的紧凑型品种产量最高,达到3 560 kg/hm2。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升后降;单株角果数、千粒质量、根茎粗、主轴角果数、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角果数、二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角果数总体波动式下降;株高先缓慢下降再上升,分枝点高度和主轴长波动式上升,角果长上下起伏变化。每角粒数在一穴单栽条件下呈先升后降趋势,在一穴双栽条件下中间型品种呈下降趋势,紧凑型品种呈先升后降趋势。株型紧凑型品种的适宜密度水平比中间型品种高。同一类型油菜品种,在适宜密度及高密度水平下,一穴双栽移栽方式要比一穴单栽移栽方式获得的产量更高,大面积生产上的增产效果将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油菜是衢州地区冬季的主要农作物之一。通过引种筛选出的‘浙大630’主要表现:抗寒性强、春发性能好、菌核发病轻、产量高、品质优,用途多。本文介绍了‘浙大630’的主要特征特性和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以便为种植户提供科学参考,加速‘浙大630’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油菜毯苗移栽与直播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毯苗移栽油菜适宜的移栽期及其达到高产栽培标准的最迟移栽时间,指导毯苗移栽 油菜大规模生产。【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杂 1818 为试材,设置毯苗移栽和直播两种种植方式,每种方式 6 个时期,即不同的移栽期和直播播期:10 月 15 日、20 日、25 日、30 日、11 月 4 日、9 日,研究其产量水平 和经济效益。【结果】毯苗移栽油菜籽粒产量随移栽时期的推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 10 月 25 日移栽 的籽粒产量最高、达 3 810.1 kg/hm2;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毯苗移栽油菜主要是通过角果数影响产量,直播油菜 则主要通过每角粒数影响产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油菜籽粒产量与移栽期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10 月 28 产量 最高。【结论】以最高产量下降 5% 以内为标准得出适宜移栽期范围为 10 月 18 日—11 月 7 日,生产上以 3 000 kg/hm2 为高产的最低标准得出高产栽培的最迟移栽时间为 11 月 16 日。  相似文献   

14.
在污染农田上种植重金属低累积作物品种,是确保农作物安全生产的首选技术。本研究选择镉(Cd)轻度污染农田,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26个油菜品种茎杆和籽粒对 Cd 富集差异。结果表明,26个供试品种中,单株油菜籽产量为13.1~28.7 g,含油量为38.77%~50.06%,单株产油量为5.1~14.4 g。茎杆富集系数为0.83~2.22,籽粒富集系数为0.14~1.39,茎杆—籽粒迁移系数为0.09~0.59。浙大系列油菜籽粒Cd含量低、茎杆Cd含量高、产量高,其中,浙大630品种最优,适合浙江省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姚云峰  陈晶杰 《农业与技术》2014,(4):130+132-130,132
2012~2013年在海盐县进行了油菜新品种引种试验,通过在移栽、直播2种栽培模式下3个高油品种的比较,结果标明,在移栽模式下浙油50产量最高,在直播模式下浙油18产最高。3个品种含油量浙油50最高达49.14%。综合认为,浙油50可作为高油品种在海盐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安康市种植面积较大的5个油菜品种,采用稀植打顶移栽方式,开展品种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邡油777、渝油28、秦优28 3个油菜品种在稀植打顶移栽条件下产量、抗倒伏性、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7.
"浙大630"是浙江大学农学院和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选育的含油量高、黄籽、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通过应用稻板免耕直播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每667 m2产量可超225 kg。现从播前准备、播种、机械开沟覆土、间苗和定苗、化学除草、配施肥料、防控病虫、机械收割等环节,总结了"浙大630"稻板免耕直播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栽培方式对油菜根系形态构型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常规种"华双5号"和杂交种"华油杂1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考察直播、直接拔苗移栽和锄头辅助拔苗移栽方式下油菜全生育期根系形态构型、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播种时间和种植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同一生育期2个品种直播油菜的根系形态指标(根干质量、主根长、主根直径和根体积等)显著高于锄头辅助拔苗移栽,锄头辅助拔苗移栽油菜的根系形态指标显著高于直接拔苗移栽;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各处理间具有显著差异,表现为直播锄头辅助拔苗移栽直接拔苗移栽。同一处理,相同时期华油杂10号根系形态指标、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华双5号。油菜地上部生长和产量均与根系性状密切相关,干质量大、主根粗,粗壮一级侧根多的根系有助于吸收养分和水分,地上部生长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9.
以优质油菜史力丰、扬油4号为供试品种,研究机条播油菜生育特性、产量等有关性状以及机收割技术,以探索适合油菜机械化生产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机条播油菜产量与移栽油菜相近,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移栽油菜;与移栽油菜相比,机条播油菜生育期缩短,总叶片数减少,主根深,生长量偏小,单株角果数少,总角果数、产量与移栽油菜相近;机条播油菜机械化收割与机械装置、油菜品种、籽粒含水量、成熟期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完善油菜新品种"浙大619"高产配套技术,加快其推广应用步伐,2011~2012年进行了"浙大619"油菜高产攻关田播种期、移栽期、移栽密度、肥料种类、数量和用法等配套技术体系研究,2013~2014年进行了"浙大619"攻关田单产超250kg/667m2栽培技术体系研究集成,经4年的研究攻关,总结出了一套"浙大619"单产超250kg/667m2的栽培技术体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