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4种药剂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黑胫病是峨山县烟草生产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由于多年来防治药剂使用的单一性,导致黑胫病的病原产生了抗药性,防治难度加大。针对这一实际问题,通过选用唑醚·代森联、吡唑醚菌酯等药剂,开展烟草黑胫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得出在烟草移栽时使用60%唑醚·代森联WG 1 200 g/hm~2或60%唑醚·代森联WG 900 g/hm~2,于移栽后15 d和移栽后30 d连续施药2次,对烟草黑胫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药剂对黄瓜苗期猝倒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3年在南通市通州区开展了黄瓜苗期猝倒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60%唑醚·代森联WG和18.7%唑醚·烯酰吗啉WG对黄瓜苗期猝倒病防效较好,且对黄瓜幼苗期安全。  相似文献   

3.
对68.75%氟菌·霜霉威SC、10%氟噻唑吡乙酮OD、60%唑醚·代森联WDG、18.7%烯酰吡唑酯WG、42.4%唑醚氟菌胺SE、23.4%双炔酰菌胺SC+64%噁霜·锰锌WG、52.5%恶酮·霜脲氰WG、56%嘧菌·百菌清WP和72%霜脲·锰锌WG等9个药剂或药剂组合开展了冬种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这9个药剂或药剂组合处理连续喷施5次,对马铃薯晚疫病都具有显著的防治和增产效果,持续防效均达80%以上,保苗效果好。根据药剂的防效和增产效果,提出钦州市冬种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参考药剂或药剂组合,首先是10%氟噻唑吡乙酮OD、42.4%唑醚氟菌胺SE、23.4%双炔酰菌胺SC+64%噁霜·锰锌WG,其次是68.75%氟菌·霜霉威SC、18.7%烯酰吡唑酯WG、52.5%恶酮·霜脲氰WG、72%霜脲·锰锌WG、56%嘧菌·百菌清WP、60%唑醚·代森联WDG,在生产上使用应注意轮换,降低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4.
通过有关柑橘脂点黄斑病、炭疽病的田间试验,探讨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60%百泰能够起到优良的防治作用,且浓度为1500~2500倍液对于叶子的柑橘黄斑病、炭疽病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织金县南瓜炭疽病的病原菌株类型及有效防治药剂,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分析及致病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从当地南瓜种植区采集的南瓜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在此基础上对市场上常见的8种杀菌剂(60%唑醚·代森联WG,10%苯醚甲环唑WG,30%肟菌酯SC,1%申嗪霉素SC,450g/L咪鲜胺EW,70%丙森锌WP,22.5%啶氧菌酯SC,50%嘧菌酯WG)进行筛选。【结果】分离得到2株引起南瓜病害的病原菌N-1和N-2,回接试验表现与田间发病症状基本一致;通过病原菌形态学联合ITS、ACT、GADPH基因的PCR扩增、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菌株N-1、N-2与短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revisporum)处于同一分支,支持率达100%,确定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为短孢炭疽菌;室内药剂筛选出60%唑醚·代森联WG 4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WG 4 000倍液及450g/L咪鲜胺EW 4 000倍液对菌株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分别为88.6%、91.5%和89.0%,极显著高于其余5种药剂。【结论】引起织金南瓜炭疽病的病原菌为短孢炭疽菌,60%唑醚·代森联WG、10%苯醚甲环唑WG及450g/L咪鲜胺EW可用作南瓜炭疽病田间防治的候选药剂。  相似文献   

6.
在冀北地区开展8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早疫病田间药效试验,以筛选可有效防治马铃薯早疫病的药剂。试验选取马铃薯品种夏波蒂,在田间初次发现马铃薯早疫病时第1次施药,施药间隔7 d,共施药3次,第3次施药后7 d,调查药剂防治效果以及药剂对马铃薯植株的安全性,并对供试药剂对马铃薯早疫病防治效果与试验小区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药剂茎叶喷雾对马铃薯生长均安全;70%丙森锌WP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1.05%,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75%肟菌·戊唑醇WG、60%唑醚·代森联WG以及18.7%烯酰·吡唑酯WG对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70%以上,其余供试药剂防治效果分布在36%~65%。70%丙森锌WP、75%肟菌·戊唑醇WG和60%唑醚·代森联WG对马铃薯总产量的增产率和商品薯增产率都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和其他供试药剂处理,与对照相比,马铃薯总产量的增产率分别为19.96%、16.03%和14.3%,商品薯增产率分别为56.17%、50.02%和40.77%。根据冀北地区马铃薯种植和杀菌剂使用现状,在发病初期使用70%丙森锌WP、75%肟菌·戊唑醇WG和60%唑醚·代森联这3种药剂处...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高效、低毒、无公害的防治柑橘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咪鲜胺、唑醚·代森联、甲基硫菌灵和丙森锌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室内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菌丝抑制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81,258,0066,497,1 55515和23798 μg·mL-1,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咪鲜胺和唑醚·代森联对该病孢子萌发EC50分别为093,1434,447和529 μg·m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咪鲜胺、丙森锌和唑醚·代森联在试验剂量下对炭疽病的防效在95%以上。综合室内外试验结果得知,嘧菌酯、咪鲜胺、丙森锌和唑醚·代森联是防治柑橘炭疽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8.
在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进行了几种杀菌剂对温室番茄晚疫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87.5 g/L氟菌·霜霉威SC 300 g/hm~2、60%唑醚·代森联WG 525 g/hm~2、500 g/L氟啶胺SC225 g/hm~2、69%锰锌·烯酰WG 1 650 g/hm~2、50%锰锌·氟吗啉WP 750 g/hm~2、100 g/L氰霜唑SC 1 950 g/hm~2防效分别达85%、84.2%、82.5%、81.1%、79.6%、74.6%。对各药剂处理间防效经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分析,第三次药后10 d,687.5 g/L氟菌·霜霉威SC、60%唑醚·代森联WG、500 g/L氟啶胺SC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相当,相互间差异不显著,但匀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而500 g/L氟啶胺SC、69%锰锌·烯酰WG与50%锰锌·氟吗啉WP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6种药剂在番茄晚疫病发病初期喷施均有一定的保产效果,均达20%以上,最好达31.5%。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防治柑橘黑点病的有效药剂,开展了8种不同药剂防治柑橘黑点病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80%代森锰锌WP500倍液对柑橘黑点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推广应用价值;10%苯醚甲环唑WG600倍液、75%肟菌?戊唑醇WG2500倍液对柑橘黑点病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戊唑醇与唑醚代森联复配对草莓苗期徒长及病害防效的影响,为陕西省设施草莓的种植及其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温室试验方法,以清水为对照,研究戊唑醇与唑醚代森联不同配比对章姬和红颜株高、新叶叶柄长、根状茎直径、叶片数的影响及其病害的发生情况。[结果]不同处理章姬和红颜的株高、新叶叶柄长、根状茎直径和叶片数分别为15.95~40.22 cm和18.12~40.13 cm、8.21~17.23 cm 和 14.21~25.23 cm、19.9~26.6 mm 和 17.8~23.1 mm、7.5~11.2 片/株和 8.2~13.4 片/株,唑醇与唑醚代森联4个复配处理章姬和红颜植株的株高及叶柄长均较CK减小,根状茎直径均较CK降低,具有抑制其徒长的作用;95%戊唑醇75 g/hm~2+60%唑醚代森联150 g/hm~2章姬和红颜60%植株显蕾时间最短,分别为48 d和53 d;戊唑醇与唑醚代森联4个复配处理对章姬和红颜炭疽病菌均具有抑制作用,95%戊唑醇225 g/hm~2+60%唑醚代森联300 g/hm~2对章姬和红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92.35%和94.23%;戊唑醇与唑醚代森联4个复配处理章姬的产量均高于CK,95%戊唑醇75 g/hm~2+60%唑醚代森联150 g/hm~2章姬的最高产量达62 231 kg/km~2,95%戊唑醇120 g/hm~2+60%唑醚代森联225 g/hm~2红颜的最高产量达63 760 kg/km~2。[结论]戊唑醇与唑醚代森联4个复配处理均具有抑制章姬和红颜徒长的作用,章姬和红颜炭疽病菌的有效预防用量为95%戊唑醇75 g/hm~2+60%唑醚代森联150 g/hm~2,白粉病防治效果最好的用量为95%戊唑醇225 g/hm~2+60%唑醚代森联300 g/hm~2。  相似文献   

11.
2015~2016年通过田间试验明确几种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灰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及使用技术,可为设施黄瓜主要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霜霉病发生初期,叶面喷施72%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 540 g a.i./hm~2、48%烯酰吗啉·吡唑醚菌酯WG 252~288 g a.i./hm~2、50%烯酰吗啉·嘧菌酯WP 225~300 g a.i./hm~2、50%吡唑醚菌酯WG 169~225 g a.i./hm~2或60%霜脲氰·嘧菌酯WG 270~360 g a.i./hm~2,防效均可达到85%以上;在白粉病发生初期,叶面喷施40%氟菌唑WP 90~120 g a.i./hm~2、20%氟硅唑·嘧菌酯SC135~165 g a.i./hm~2或430 g/L戊唑醇SC 116.1~139.3 g a.i./hm~2,防效均可达到85%以上;在灰霉病发生初期,可叶面喷施25亿芽孢/g坚强芽孢杆菌WP 3.3~4.7 g/hm~2、3亿CFU/g木霉菌WG 5.6~11.1 g/hm~2或60%丙硫菌唑·异菌脲WP 4.7 g/hm~2,其中,2种生防菌剂的防效均可达到65%以上,60%丙硫菌唑·异菌脲WP 4.7 g/hm~2的防效可达到82.0%。以上药剂用药间隔期均为7~10 d,连续喷施3次。在生产中,可以使用以上筛选到的高效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灰霉病。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新型杀菌剂25%吡唑醚菌酯和60%唑醚·代森联等药效试验表明,2 000和3 000倍液的25%吡唑醚菌酯及750倍液的60%唑醚·代森联处理,在第3次药后10 d防效分别达到93.1%,84.2%和86.5%,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嘧菌酯2 000倍液和80%代森锰锌800倍液处理的76.4%和50.1%,且3个处理对桃树生长都有一定保健作用,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田间推荐浓度25%吡唑醚菌酯2 000~3 000倍,60%唑醚·代森联750倍。防治时间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间隔15 d左右用药1次,并根据桃树生育期、发病情况连续用药3~4次,至桃果转色期。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新型农药60.00%唑醚·代森联(百泰)WG和25.00%吡唑醚菌酯(凯润)EC防治苹果轮纹病、炭疽病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0.00%百泰WG、25.00%凯润EC的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70.00%甲基托布津WP的防效相当;而储藏期百泰、凯润的防治效果比较理想,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植株-叶盘法测定双炔酰菌胺与代森联不同配比混合物对葡萄霜霉病菌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在21个配比混合物中,双炔酰菌胺与代森联1:2~20的混合物均有增效作用,1:10为双炔酰菌胺与代森联的最佳组合配比。检测由最佳组合配比制成的44%双炔酰菌胺.代森联WP的质量指标,发现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同类产品标准,该混剂对葡萄霜霉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4%双炔酰菌胺·代森联WP 396ga.i./hm2(1000倍液)、495ga.i./hm2(800倍液)、660ga.i./hm2(6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达86.3%~91.1%,优于25%双炔酰菌胺SC150ga.i./hm2(1 500倍液)、70%代森联WG1 470ga.i./hm2(450倍液)、25%嘧菌酯SC150ga.i./hm2(1 5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WG540ga.i./hm2(1 000倍液)的防效。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以山东省主栽品种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种子包衣结合扬花期喷雾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戊唑醇种子包衣+咪鲜胺喷雾、戊唑醇种子包衣+唑醚·代森联喷雾、咯菌腈种子包衣+唑醚·代森联喷雾三个处理对小麦安全且防治效果较好,两次调查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且小麦产量分别增加15.49%、19.14%、17.28%。  相似文献   

16.
以马铃薯晚疫病感病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每667平方米用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75毫升+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50克组合、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40克+18.7%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75克组合、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克+18.7%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75克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每667平  相似文献   

17.
笔者旨在通过筛选防治番茄茎腐病的有效药剂,为田间防治提供指导。室内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终极腐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恶霉灵、唑醚·代森联、硫酸铜钙、甲基硫菌灵和恶酮·霜脲氰为有效杀菌剂。研究结果表明:恶霉灵的EC50为0.364 mg/L,抑菌效果最好;唑醚·代森联效果次之,EC50为9.247 mg/L,其他药剂防治效果相对较差。在田间药剂筛选试验中,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组合防治效果为95.57%,均优于其它供试药剂组合,可应用于番茄茎腐病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8.
任凤山  高亮  张博 《农学学报》2016,6(5):18-22
笔者旨在通过筛选防治番茄茎腐病的有效药剂,为田间防治提供指导。室内测定了5 种杀菌剂对终极腐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恶霉灵、唑醚·代森联、硫酸铜钙、甲基硫菌灵和恶酮·霜脲氰为有效杀菌剂。研究结果表明:恶霉灵的EC50为0.364 mg/L,抑菌效果最好;唑醚·代森联效果次之,EC50为9.247 mg/L,其他药剂防治效果相对较差。在田间药剂筛选试验中,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组合防治效果为95.57%,均优于其它供试药剂组合,可应用于番茄茎腐病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9.
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了几种杀菌剂对终极腐霉的毒力,结果表明,噁霉灵、唑醚·代森联、硫酸铜钙、甲基硫菌灵和恶酮·霜脲氰对终极腐霉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噁霉灵的毒力最强,EC50值分别为2.631 2 mg/L,唑醚·代森联次之,EC50分别为5.303 3 mg/L,其他药剂效果相对较差。在田间药剂筛选试验中,70%噁霉灵wettable powder与70%甲基硫菌灵wettable powder组合防治效果为95.57%,均优于其它供试药剂组合,可应用于番茄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筛选花生疮痂病防治的有效药剂并研究其防治适期。结果表明,所研究的13种药剂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苯甲·丙环唑乳油防治效果较好,增产幅度较大。以爱苗为试验药剂,通过研究比较不同喷药时间和喷药次数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未发病前喷施爱苗防治效果最好,在发病初期连续喷施2次的防治效果好于只喷施1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