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生草对十堰猕猴桃果园的生态效应,以长平塘村和高岭村的猕猴桃果园为研究对象,进行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人工生草选择白三叶和黑麦草,比较分析人工生草和自然生草对土壤养分、杂草种类和数量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自然生草,人工生草可以有效降低果园内的杂草种类和数量,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低碱性土壤的pH值,其中种植黑麦草效果更好;人工生草和自然生草在改善土壤温度、提高果树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方面无显著差异。在长平塘村和高岭村,相比自然生草和种植黑麦草,种植白三叶可以大幅降低猕猴桃果园内的杂草种类和数量;在高岭村,人工生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湿度(P<0.05);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相对自然生草和种植白三叶,种植黑麦草提高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效果更为显著。研究表明,相比自然生草和种植白三叶,十堰市猕猴桃果园更适合种植黑麦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生草对土壤养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宁夏灵武长枣栽培模式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于枣园行间种植不同的草种,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枣园生草提高枣园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枣园种粒黑麦草和白三叶可提高果实VC和类黄酮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增强果实硬度;紫花苜蓿处理可明显提高单果重。【结论】枣园生草可提高种植园土壤肥力、改善果实品质,其中黑麦草和白三叶行间生草效果优于其他草种。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梨园间种白三叶草的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梨园间种白三叶草在夏季可降低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强梨园土壤保水抗旱能力;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养分含量,培肥地力作用明显,可见白三叶草可作为梨园生草覆盖保湿抗旱、培肥地力的草种,在生产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草栽培对丰水梨果园土壤养分、水分、温度以及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覆盖显著增加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20 cm土层全氮和全钾显著高于清耕对照,其他养分无显著差异;生草在干旱时期可显著提高0~30 cm土壤含水量,在雨季覆盖生草的0~1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清耕对照,而11~3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清耕对照,减少了水土流失;生草覆盖在早春时提高地温2℃,在夏季生草覆盖可降低地温3~4℃;生草覆盖可提高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前期生草覆盖的梨产量低于清耕对照,后期果实产量高于清耕对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灵武长枣优质高效的培肥措施,提高果实品质和果实产量。方法 采用行间生草与树盘覆盖交叉处理,生草草种选用白三叶和黑麦草,树盘处理采用覆盖园艺地布、覆盖稻草、清耕3种模式,以全园清耕为对照,测定枣园果实性状及其产量,分析不同培肥模式对灵武长枣种植园土壤特性和果实性状的影响。结果 与全园清耕相比,行间种植黑麦草、树盘覆盖稻草组合模式可增加果实纵径、提高果实硬度(2.22%)及其产量(38.01%)。行间种植白三叶、树盘覆盖稻草组合模式可有效提高坐果率(66.1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95%)和类黄酮含量(29.79%);行间种植黑麦草、树盘覆盖稻草组合模式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整体孔隙度。行间种植白三叶、树盘覆盖园艺地布组合模式可提高0~20 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17.68 mg/kg,土壤整体碱解氮含量增加53.44 mg/kg、土壤孔隙度提高了0.09%。行间种植白三叶、树盘覆盖稻草组合模式可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52.78 mg/kg、增加土壤整体有效磷含量1.78 mg/kg。结论 行间种植白三叶、树盘覆盖稻草和行间种植黑麦草、树盘覆盖园艺地布2种组合模式可提高灵武长枣果实品质。“黑麦草+稻草”模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整体孔隙度;“白三叶+稻草”模式提高土壤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桃园生草对桃园土壤和桃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清耕处理为对照,进行了桃园不同生草方式比较试验。对桃园土壤养分含量、桃产量及果实品质等指标进行比较表明,桃园行间种植毛叶苕子、行间自然生草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也均能提高桃单果重,进而提高桃产量,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给梨无公害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梨园生草白三叶栽培对梨园杂草的抑制作用及其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栽培白三叶能有效控制梨园其它杂草的发生;栽培白三叶可在雨季截留降水,但在连续干旱季会造成0~30cm表土层水分大量散失,干旱季节应及时灌溉;栽培白三叶可保持夏季较低的土壤温度、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及土壤孔隙度,但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年自然生草对黄河三角洲梨园土壤水溶性总盐、有机质、矿质元素及酶活性等土壤生化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中国盐碱地改良及果园生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资料。【方法】以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自然生草2年、4年和7年的黄金梨[Pyrus pyrifolia (Burm.f.).cv. Nakai]园土壤及果实为试材,以清耕为对照,分别测定表层(0—20 cm)及亚表层(20—40 cm)土壤水溶性总盐、有机质、矿质元素及酶活性等土壤生化性状及果实品质指标,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自然生草不仅显著提高了黄河三角洲梨园0—40 cm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同时有效降低了土壤含盐量;在0—20 cm表土层,自然生草2年的土壤硝态N等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而自然生草7年的土壤硝态N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但在20—40 cm亚表层,生草2—7年土壤硝态N等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自然生草7年梨园的0—20 cm表层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为0.79 mg•g-1和1.25 mg•g-1,分别是对照的3.8倍和1.5倍,而二者在20—40 cm亚表层无显著差异;自然生草4年及7年的果实脆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香气总量、总糖含量及糖酸比均明显高于生草2年的各项指标,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在0—20 cm表土层,土壤5种酶活性与N、P、K、Mg及Zn大都极显著正相关;而在20—40 cm亚表层,除过氧化氢酶外, 其它4种酶活性与所有养分间的相关性大都不显著。【结论】自然生草对降低黄河三角洲梨园0—40 cm不同土层土壤含盐量及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具有明显作用;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自然生草能有效提高参试梨园表层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并提升果实鲜食品质。  相似文献   

9.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库尔勒香梨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新疆南部果园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香梨果实产量和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清耕处理相比,梨园生草和覆盖后能有效提高果实单果质量和产量,表现为生草>覆盖>免耕>清耕,生草和覆盖处理的梨果实达到标准果形。生草和覆盖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较清耕处理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低于清耕处理。  相似文献   

10.
生草对库尔勒香梨梨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果园生草是建设省力高效优质果园的一项关键土壤管理技术。为推动果园生草在新疆地区的推广应用,本文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行间种植白三叶、黑麦草、早熟禾、紫花苜蓿、自然生草,以清耕作为对照,研究生草对梨园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pH、有机质及氨、磷、钾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草提高了土壤含水量,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全氮的含量,降低了土壤碱解氮含量,对土壤全磷和全钾的影响因土壤深度和牧草草种的不同而不同。果园生草改善了果园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得到提高,但在实际生产中应重视对果园草的追肥,采取及时施肥措施来补充果园生草消耗的养分。推荐三叶草作为省力化高效密植香梨园生草栽培的草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生草栽培对杨梅Myrica rubra果园土壤养分与果实品质的影响,在浙江省仙居县杨梅主产区设置了大绿豆Phaseolus radiatus,天然生草和清耕(对照)3个处理,连续处理3 a后采集林地土壤和杨梅果实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 a的生草栽培,杨梅林地土壤pH值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与清耕对照相比,0~20 cm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增幅分别为25.2%~48.9%,7.3%~10.5%,82.1%~291.1%,生草栽培也使杨梅产量提高了1 350~2 250 kg.hm-2,使可溶性固形物增加6.7%~20.0%,维生素C增加42.6%~51.1%,还原糖增加17.0%~25.1%,总糖增加9.7%~14.9%,而总酸则减少16.5%~35.4%,固酸比增加4.2%~6.2%。相关分析表明:林地土壤有机质能显著影响杨梅果实品质,栽培生草或采取免耕等均能提高杨梅林地土壤有机质,从而提高杨梅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2.
自然生草对渭北旱塬苹果园土壤孔隙和水分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促进渭北旱塬果园土壤水分入渗,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促进苹果生产,以果园清耕为对照,探讨不同年限的自然生草(繁缕和牛繁缕群落,自然生草持续12、8和4年)对果园土壤孔隙、土壤保水性能、土壤水分入渗和苹果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生草对果园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极显著提高了土壤水分入渗速率,且自然生草持续的年限越长其影响越大。自然生草提高了苹果产量、果实着色面积、果实硬度、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但对果实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和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自然生草可改善果园土壤通透性,促进土壤水分入渗,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是改善渭北旱塬果园土壤蓄水保水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促进杏园土壤蓄肥保肥能力,提高果实产量与品质。【方法】以清耕杏园为对照,研究分析了长期自然生草土壤管理模式对杏园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整个生育期,长期自然生草模式下杏园0~60 cm土层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27.84%~139.25%,51.56%~235.14%,22.96%~122.06%和57.14%~300.00%,且随土壤深度增加逐渐降低,但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变化。在整个生育期,长期自然生草增加了0~20 cm土层速效氮,除果实二次膨大期外,全氮、全磷也得到显著提高;20~40 cm土层中,果实发育期全磷、速效钾含量增加,而成熟期土壤养分含量仅有效磷增加;40~60 cm土层中,果实发育期速效钾含量增加,成熟期的全钾和速效氮提高。相关分析表明,土壤5种酶活性与土壤速效氮含量分别于不同土层均存在显著相关,而除蛋白酶外土壤全钾与其他4种酶也于不同土层存在显著相关。【结论】杏园长期自然生草模式能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与0~20 cm土层土壤养分,是改善杏园土壤质量的重要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生草栽培对梨园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不同生草种类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对梨园不同生草区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梨园生草能显著增加0~40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提高0~20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显著增加0~40cm土层的全氮含量,降低0~40cm土层的全磷含量,且不同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有差异;梨园种植白三叶草可显著提高脲酶、蔗糖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种植多年生黑麦草可显著提高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磷酸酶的活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有密切关系,其中脲酶活性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全磷、全钾含量为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含量为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含量为负相关,蔗糖酶活性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全磷、全钾、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在龙眼果园套作蔓花生、鼠茅草、百喜草、白三叶草以及自然生草,并以清耕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草栽培对龙眼果园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套种蔓花生、鼠茅草、百喜草、白三叶草可不同程度改善龙眼果园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pH值、电导率、氮磷含量,提升Ca、Mg含量,其中套种百喜草、蔓花生、白三叶草的龙眼果园土壤含水量提升10.86%~30.25%;此外,还可增加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提高磷酸二酯酶、氨肽酶、β-葡萄糖苷酶含量;龙眼单果重、单穗粒数分别增加了5.47%~9.73%、8.45%~17.45%,龙眼单株产量各处理依次表现为白三叶草鼠茅草蔓花生自然生草百喜草清耕。综合以上分析表明,套种蔓花生、鼠茅草、百喜草、白三叶草4种生草栽培相较清耕均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龙眼产量,以套作白三叶草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果园生草对贵州果园温度、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贵州生态果园的高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树龄为16年丰产的金秋梨园进行3种牧草(鸭茅、白三叶和光叶紫花苕)生草试验,以清耕为对照,生草3年后测定牧草产量,夏季和冬季果园内温度,梨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和果实品质。【结果】3种牧草鲜草产量在2 232.23~2 501.25 kg/667m2,以鸭茅最高,生草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与对照相比,生草处理土壤(0~20 cm)、地面、果园底层(10~30 cm)空气温度夏季分别降低1.1~1.8℃、4.7~4.8℃和4.3~5.5℃,冬季分别升高0.5~1.0℃、0.5~1.0℃和0.3~1.2℃;梨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分别增加12.31%~14.01%和3.39%~8.70%;果实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0.37~1.74百分点、0.41~0.94百分点、55.64%~81.37%和50.75%~83.87%,果形指数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降低0.51%~9.11%和13.58%~49.33%。【结论】果园生草对果园内温度具有调节...  相似文献   

17.
设施栽培中合理施氮量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中微量元素和减氮配施对设施草莓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追氮量相比,仅减氮30%时设施草莓果实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中微量元素与减氮30%配施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减氮20%、30%时草莓果实硝酸盐和可溶性蛋白等品质指标显著下降;中微量元素与减氮20%配施时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含量开始显著下降。因此,本试验认为在常规追肥基础上,中微量元素肥与减氮30%配施可显著提高设施草莓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生产中在设施土壤优化施氮管理时,需要重视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可更大程度实现生产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行间生草对葡萄园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在葡萄园行间分别种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分别在葡萄萌芽期、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采集葡萄园行间种草区0~40 cm土样,对土壤微生物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与清耕(对照)相比,在葡萄萌芽期、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各处理之间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差异大多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生草处理土壤细菌含量在开花期最高,放线菌含量在萌芽期最高。与清耕相比,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提高了土壤微生物C(SMBC)和土壤微生物N(SMBN)含量;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与高羊茅、清耕(对照)处理土壤SMBC和SMBN含量差异总体上达显著水平(P<0.05),而高羊茅处理与清耕土壤SMBC无显著差异,SMBN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行间生草可以改善土壤的微生物学指标,其中以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果园土壤含水量、土壤营养状况与果园生草的相关性及不同生草高度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研究用于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和土壤结构的生草管理方式,开发高效和实用的富士果园管理方法.[方法]田间试验采用果园生草法、清耕法、对照法3种不同处理方式,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结果]生草栽培可以明显提高0 ~20和20~40 cm土壤的养分含量,增强O~20 cm、20 ~40 cm、40~60 cm土壤的保水能力,生草高度为30和40 cm时,土壤含水量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生草可以提高果实的单果重和果皮硬度,降低果实的pH值,通过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和果园的微环境,提高了果园的产量和果实品质.[结论]果园通过生草的方式,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态环境,提高了对土壤水分的保持作用,提高了土壤含水量,提高了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开始在黄金梨园种植紫花苜蓿牧草及放养鸡试验,2010年测定果园土壤中全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机质含量及pH值。结果表明,生草能明显提高土壤中全氮、有效钾及有机质的含量,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pH值,对梨园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作用;生草养鸡后,梨园土壤中的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均有明显增加,土壤pH值降低,对梨园土壤有明显改良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