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博弈论基本原理 ,探讨了在秦岭贫困山区实施退耕还林 (草 )和禁伐政策过程中 ,各经济利益主体的不同经济行为动机及其相关现象。研究指出 ,造成退耕还林 (草 )和禁伐政策实施低效的原因是各博弈主体由于利己思想 ,而难以摆脱“囚徒困境”。据此 ,必须建立以合作为中心 ,以符合各主体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协调机制 ,实现贫困山区退耕还林 (草 )和禁伐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生态敏感区养殖污染治理成效和公众参与度,本文以福建省南平市西芹水厂水源地周边地区的养猪污染治理为例,从社会生态的角度探讨治理新思路。应用Mitchell评分法对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和分类,建立理论分析框架并探讨利益相关者生态经济需求差异及"养殖户-公众-村委"关系网络对污染治理的影响,进而以13个村委和111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和驻村观察数据为基础,比较各利益相关者态度和行为差异,应用Tobit回归分析显著影响态度的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参与行为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经济、生态利益需求和"上下游公众-养殖户-上下游村委"社会网络是水源地周边地区养殖污染治理决策的重要出发点。利益相关者对养猪污染治理的态度组间差异较大:养殖户、上游公众及村委倾向于经济发展,下游公众及村委热衷于环境保护,村委支持养猪污染治理的态度得分明显高于养殖户与公众。性别、利益需求类型、教育程度和年龄对个体支持养猪污染治理的态度具有显著影响,女性较男性更支持污染治理,利益需求越弱、受教育程度越高和年龄越大的个体更支持养猪污染治理。利益需求类型和关系程度对个体参与治理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利益需求越强、与养殖户关系越密切的社会个体参与治理的可能性越低,而态度对行为并无显著影响。利益需求未能得到重视和当地社会关系网的阻碍使得积极参与治理的公众较少,影响了治理效果。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生态、经济、社会利益需求及当地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协调不同主体的关键利益需求矛盾,分析利用乡土社会关系网络,由政府主导治理转向多元利益主体网络治理是促进生态敏感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能够协调主体环境利益及其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有力的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从各相关学科中提出了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产权理论、环境资源价值理论、外部经济效益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公平理论和生态伦理理论7个具体的理论作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建立的理论基础,全面论证了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以高寒农牧交错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法,建立了高寒农牧交错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模型.模型结果表明:(1)生态重建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性,二者互为驱动,相互促进,交互耦合构成生态经济系统;(2)在生态与经济互动中,经济系统的影响占优,表明经济贫困是生态重建的最大限制因素;(3)农户作为生态重建和经济发展的行为决策者是生态经济互动链的节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样点村实际,选择林药结合的退耕模式、移民搬迁、建设小城镇和发展反季节蔬菜基地等作为实现研究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具体模式与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利益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着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不协调、不平衡。明确环境资源的产权归属问题,解决特殊利益集团对生态保护的障碍,建立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有效利益平衡机制,能有效遏制农村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模型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将我国四大主体功能区分为开发型区域与保护型区域两大类,在分析生态补偿的生态环境价值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三大经典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依据"谁保护谁受益,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考虑开发型区域的支付意愿与支付能力,保护型区域贡献的生态效益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开发型区域的效用影响范围,提出结合生态足迹法与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引力模型构建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模型。通过"补偿标准估算—补偿基金设立—分配方案确定—补偿实施"4个步骤,由开发型区域通过政府间财政转移向保护型区域支付生态补偿金,形成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最后从资金筹集多源化、形式多样化、参与对象多元化等方面提出生态补偿实施的政策建议。通过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模型的实施可激励生态保护行为,减少破坏行为,为区域均衡与差异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赞红 《水土保持研究》2001,8(2):88-89,156
分析了冀西北山地水土流失的现状与原因,认为造成其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是脆弱生态因子导致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应依靠含有人工投入的生态重建方式.提出治理冀西北山地水土流失的有效生态重建途径是植被建设体系、径流调节体系、经济开发体系和社会行为体系.  相似文献   

8.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药使用量,有利于农业提质增效。本文从决策主体行为角度入手,对绿色防控技术采纳中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来看,市场信息不对称下安全农产品优质不优价的问题,导致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动力不足;从农户与政府之间的博弈来看,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和补贴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农户道德风险的发生和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积极性不高;从农户之间的博弈来看,信息不完全为农户道德风险发生提供了机会,导致绿色防控技术采纳意愿不强。基于博弈分析结果,从激励农户采纳绿色防控技术和防范农户道德风险角度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通报》2004,24(4):F003
黄土高原地处我国西北部,是东部经济发达区与西部经济欠发达区的中间地带,干旱与水土流失共存,农业生产力与经济发展极不稳定,生态环境愈来愈脆弱,因此,保护、恢复林草植被,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任务。针对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特点,以林草植被恢复重建为突破口,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探讨林草植被恢复重建的理论与技术途径,对优化干旱半干旱区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模式,实现“山川秀美”,振兴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矿区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矿山开发活动的加剧,以及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与保护工作的薄弱,导致矿区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矿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因此在矿区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意义重大。通过阐述矿区进行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意义和重要性,针对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以生态重建与环境恢复为目的,引用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和生态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提出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发展基本思路、生态经济类型划分的初步框架和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最终目的,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与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抑制贵州省岩溶石漠化地区石漠化发展,寻求脆弱生态环境背景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相关理论分析,在对农户石漠化治理行为和农业发展困境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阻碍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结果]在现有治理模式下,由于农户基于风险和自身利益的考虑导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农户破坏环境的驱动因素。[结论]岩溶石漠化小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在提高水土资源匹配程度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并降低农户在农业生产商品化过程中的市场风险;适宜石漠化小流域发展的典型模式主要有:高效灌溉商品化农业,经果林—养殖—经济作物种植综合农业和牲畜(鱼)—沼气—种植(果园)复合农业等。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频繁发生的旱灾已成为限制我国西北半干旱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气象因子.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基于农户问卷调查,结合GIS技术,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角度选择水分敏感因子,构建社会-生态系统,然后根据修正的脆弱度概念性模型计算出干旱环境下农户尺度上社会一生态系统恢复力,并对造成恢复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榆中县农户社会生态系统对干旱的恢复力依赖于外部胁迫压力(干旱)和内部因素(社会,经济,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户人口数量、土壤湿度和土壤养分是3个区域农户社会-生态系统共同的水分敏感因子;而其它指标则属于局部区域农户社-生态系统的水分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14.
应用GIS技术研究农业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福建省漳浦县马坪镇整体景观多样性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加。景观类型变化显示生活和生产类景观不断增多,破碎化程度不断加大,而生态防护类景观不断减少,优势度指数下降,这种景观格局的变化与区域农业发展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的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一种新型的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植被毯技术,对其生物防护的原理、特点、设计原则、施工工艺进行探讨,并在首都108国道(石门营-规划六环路)进行试验。该技术良好的生态防护效果及显著的经济技术优势为高速公路边坡尤其是劣性土质和岩质边坡生态防护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是加快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繁荣农村经济的基础,该论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广大干群和科技人员,在10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狠抓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并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中,进行了多方面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根据当前国际与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中央及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西部是传统的农业区,农业在西部开发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广西在自然、社会、经济及人文等方面与西部诸省区联系密切,属于大西南,应积极投入到西部的开发中去。广西 传统的农业区,因此农业的开发也至关重要。广西应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投入西部农业开发。在农业开发中协调好农业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切实依靠科技兴农,加快农村市场经济建设,结合经济形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江苏省海岸带地区经济发展,根据该地区自然状况特点,结合社会经济等资料,分析了江苏省海岸带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该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资金、技术、智力等资源不足,以及经济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等。针对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与经济落后的矛盾,探讨了在江苏省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状况下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在保护海岸带的自然生态基础上,发展清洁型工业和生态农业,培养特色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