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影响甘薯淀粉磷酸单酯取代度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为酯化剂对甘薯淀粉进行酯化反应,研究不同因素对淀粉磷酸单酯取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淀粉磷酸单酯的取代度随酯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催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pH值升高先增后减,酯化剂配比和真空度对其影响不明显。固定酯化剂配比,制备甘薯淀粉磷酸单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30~140℃,反应时间2~3 h,pH值5.5~6.0、酯化剂的配比3∶1,催化剂用量为淀粉质量的4%~6%。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微孔糯玉米淀粉的吸油率,改善其应用品质,采用湿法对微孔糯玉米淀粉进行疏水改性。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疏水剂用量对疏水微孔糯玉米淀粉吸油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对疏水微孔糯玉米淀粉的结构与热特性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微孔糯玉米淀粉经疏水改性后,其吸油率增加43.0%。制备疏水微孔糯玉米淀粉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h,pH值9.0。微孔糯玉米淀粉经疏水改性后,其差示扫描量热曲线的峰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峰结束温度及变焓减小,热稳定性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微孔糯玉米淀粉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凝胶性蛋白粉制取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杰  马美湖  杨抑  佘可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1):268-273
为了进一步改善高凝胶蛋白粉的品质,探讨了利用酶交联反应制取高凝胶蛋白粉的新方法,在进行了琥珀酰化酪蛋白添加量、反应pH值、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对蛋白粉凝胶强度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该文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制取高凝胶性蛋白粉的酶交联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通过SDS-PAGE电泳、扫描电镜等手段探讨了酶交联蛋白粉凝胶性能增加的机理。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琥珀酰化酪蛋白添加量2.29%、反应pH值5.87、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1.06%、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0min。理论最大凝胶值为1072.8g/cm2,验证值为1054.5g/cm2,说明预测模型可靠性高,可用于反应条件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淀粉与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加快马铃薯淀粉的改性和开发利用,对影响马铃薯淀粉与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硝酸铈铵的浓度为7.298mmol/L,丙烯酸甲酯浓度为2.06mol/L,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在120~150min为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5.
机械活化玉米淀粉的微生物降解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提高玉米淀粉的微生物降解反应活性,采用搅拌球磨机对玉米淀粉进行机械活化,以活化时间为60 min的玉米淀粉和原淀粉为原料,酒曲为降解试剂进行微生物降解反应,并以降解产物的葡萄糖值(Dextrose Equivalent,DE)为评价指标,分别研究了糊化温度、pH值、淀粉浓度、降解时间、降解温度、酒曲培养液用量等因素对降解产物中葡萄糖值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对淀粉降解过程中的颗粒进行形貌观察。结果表明,机械活化预处理能提高玉米淀粉微生物降解反应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且活化淀粉未经糊化就能直接被微生物降解,降解60 min时的DE值为36.76%,与原淀粉相比,提高了27.80个百分点。说明机械活化作用破坏玉米淀粉紧密的颗粒表面和结晶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微生物降解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6.
玉米淀粉制备双醛淀粉的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双醛淀粉用途广泛,但在国内几乎没有生产和应用。文中对双醛淀粉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制备双醛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所选参数下,高碘酸钠氧化淀粉时,高碘酸钠应稍过量;NaIO4/Starch摩尔比=1.1/1;NaIO4浓度为0.7 M;反应温度35~40℃;反应时间控制在3 h;pH值在1.2~1.5为好;所得产品中淀粉的醛基含量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7.
Alcalase酶水解花生蛋白制备花生短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Alcalase水解花生蛋白制备花生短肽过程中,酶用量、底物浓度、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建立了短肽得率及水解度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生产确定出了Alcalase酶解花生蛋白的最适条件为pH值8.0,水解温度54℃,底物浓度4%,酶用量3480 U/g,水解时间106 min。在此条件作用下,体系中短肽得率为79.08%,水解度为17.08%,短肽平均链长为5.85,平均分子量为661.5。  相似文献   

8.
水溶性蜂胶的酶解制备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蜂胶在水中的溶解性而制备水溶性蜂胶。以水溶液中黄酮提取率为指标,研究了酶的种类、酶反应温度、pH值和酶用量对促进蜂胶水溶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脂酶制备水溶性蜂胶的工艺条件。以蜂胶醇提液和维生素C为参照,采用N,N-二苯基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定方法评价水溶性蜂胶抗氧化能力。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脂酶水解蜂胶效果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酶用量、酶反应时间、pH值、酶反应温度。脂酶对蜂胶水解的优化条件为,脂酶用量11%,反应时间为2.25 h,酶解液初始pH5.5,酶反应温度为40  相似文献   

9.
磷酸化淀粉的疏水化交联及改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淀粉基塑料膜的降解性能,需要对淀粉进行疏水亲脂化改性。该文以磷酸化交联淀粉为原料,甲氧基硅烷偶联剂KH-570为改性剂,采用干法工艺对交联淀粉进行疏水亲脂化改性。通过四因素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得出淀粉疏水化改性的回归模型。并利用旋转黏度仪、生物显微镜以及红外光谱仪表征疏水化交联淀粉。结果表明,疏水化改性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为95.70%,KH570用量为1.68%(占淀粉干基),稀释度为2.81%,反应时间为29.61min。疏水化交联淀粉吸水率最小为16.23%,较原淀粉和交联淀粉吸水率分别降低了42.44%和33.2%。随着疏水化改性程度的加深,改性淀粉在液体石蜡有机介质中的分散性明显增强;颗粒形态由疏松态向串状葡萄球团聚态转变;在交联淀粉脱水葡萄糖单元羟基上引入了甲氧基硅烷偶联剂KH570的长链基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马铃薯淀粉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为不同用途马铃薯的磷肥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以早熟马铃薯‘尤金’和中晚熟马铃薯‘克新13号’为供试品种,在黑龙江省开展了两年田间试验。分别设置P2O5 用量为0 (CK)、45 (低磷 Low P, LP)、90 (中磷 Middle P, MP) 和135 (高磷 High P, HP) kg/hm2 4个处理,测定了收获后马铃薯淀粉的部分理化性质、淀粉产量等指标。  【结果】  两年平均结果表明,与CK相比,增施磷肥可降低马铃薯直链淀粉含量,‘尤金’降幅为3.19%~5.14%,‘克新13号’降幅为2.97%~9.05%,其中HP处理与CK差异显著 (P < 0.05,2019年‘尤金’除外)。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淀粉的透明度和膨胀度提高,溶解度降低。与CK相比,‘尤金’HP处理的淀粉透明度提高15.00% (P < 0.05),膨胀度提高3.94%,溶解度降低12.23% (P < 0.05);‘克新13号’HP处理的淀粉透明度提高25.74% (P < 0.05),膨胀度提高7.90% (P < 0.05),溶解度降低21.84% (P < 0.05)。‘尤金’淀粉颗粒的中位径 (D50) 在MP处理最高,较CK增加11.58% (P < 0.05);‘克新13号’淀粉颗粒的中位径 (D50) 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HP处理较CK降低5.02% (P < 0.05),但‘克新13号’的中位径明显高于‘尤金’。‘尤金’的MP处理淀粉产量较CK平均增加31.36% (P < 0.05),‘克新13号’的HP处理淀粉产量较CK平均增加29.66% (P < 0.05)。  【结论】  适量增施磷肥有助于提高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含量及产量,从而提高马铃薯淀粉的产量。适量的磷肥还可降低马铃薯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支链淀粉含量,提高淀粉的透明度和膨胀度,提高淀粉的品质。在本研究条件下,综合磷对马铃薯淀粉理化性质和产量的影响,‘尤金’的P2O5适宜用量为90 kg/hm2,‘克新13号’的P2O5 适宜用量为135 kg/hm2。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s of growth conditions on the properties of barley starch were studied with the two‐rowed malting barley cultivars “Kustaa”; and “Kymppi”; field‐grown in Finland during a cold summer and a normal summer. In both cultivars, the growth conditions had an effect on the composition and gelatinization behaviour of both small and large granules. In the starches from the cold summer, the lipid content and gelatinization peak temperatures were lower, the gelatinized starch also being more easily hydrolysed by alpha‐amylase.  相似文献   

12.
鲜木薯抗性淀粉的制备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木薯抗性淀粉的含量,该研究以鲜木薯湿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酶法制备抗性淀粉,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获得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淀粉乳浓度10%、压热时间80 min、压热温度120℃、耐热α-淀粉酶添加量1 U/g、耐热α-淀粉酶作用时间15.75 min,普鲁兰酶添加量0.83 U/g,普鲁兰酶作用时间5.86 h、超声波处理时间2 min。在此条件下抗性淀粉的质量分数是15.48%。电镜试验表明淀粉颗粒经压热-酶法处理后表面形态发生变化;X-射线衍射表明抗性淀粉的结晶类型为B型,结晶度增加;体外消化模拟试验表明:与原淀粉相比,抗性淀粉消化特性降低。该研究可为抗性淀粉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寻找改善普通米淀粉制品的结构及品质的新型食品添加剂,该文以普通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质构分析仪、全自动X射线衍射仪及示差扫描量热仪等手段,研究添加锥栗、马铃薯与绿豆回生抗性淀粉(retrograded resistant starch,RSⅢ)对米淀粉凝胶微观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锥栗、马铃薯及绿豆RSⅢ对米淀粉凝胶的结构及性质产生显著影响(P0.01),以锥栗RSⅢ的作用最为突出。添加锥栗、马铃薯与绿豆RSⅢ对米淀粉糊的黏度特性没有影响(P0.05)。未添加RSⅢ的米淀粉凝胶存在很多不规则、深浅不一的大洞,而加入RSⅢ使米淀粉凝胶的网状结构变得更为规整、致密,且其胶着性与黏聚性变化不大(P0.05);添加锥栗、马铃薯与绿豆RSⅢ后能加速米淀粉凝胶的形成,与未添加RSⅢ的米淀粉凝胶比,其硬度分别增加了2.38、1.97和1.25倍(P0.01),黏着性分别增加2.56、1.99和1.32倍(P0.01),弹性增加1.07、0.81和0.53倍(P0.01)。米淀粉以A-型晶体占优,锥栗RSⅢ以V-型晶体占优,马铃薯与绿豆RSⅢ均以B-型晶体占优;不加或加入RSⅢ的米淀粉凝胶粉末都转变为以V-型晶体为主,且总相对结晶度没有改变(P0.05)。加入RSⅢ后的米淀粉糊除有低温吸热峰外还出现高温吸热峰,是否添加RSⅢ对低温吸热峰的温度参数影响不大(P0.05),但吸热焓显著降低(P0.01);而对于高温吸热峰,添加马铃薯与绿豆RSⅢ的各项参数没有差别(P0.05),但比添加锥栗RSⅢ的显著增高(P0.01)。可见添加不同来源的RSⅢ可以有效改善米淀粉凝胶的结构与品质。该研究结果为抗性淀粉用于提高米制品品质与营养功能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玉米淀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亚麻油微胶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本文用价格低廉的天然蜡质玉米淀粉(NWMS)替代部分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S)作为壁材,用高速剪切法处理乳液,经喷雾干燥后制备亚麻油微胶囊。将OSAS与NWMS按照5∶0、4∶1、3∶2和 2∶3(OSAS∶NWMS)的比例混合,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比例对于微胶囊颗粒的粒度没有显著影响;随着OSAS含量的增加,包埋率逐渐增大,当OSAS与NWMS混合比例为3∶2时,包埋率达到61.45%;随着NWMS含量的增加,微胶囊的含水率增大,表面变得更为光滑。NWMS可与OSAS混合作为亚麻油微胶囊的壁材,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马铃薯的利用率,丰富虾片品种,该文对马铃薯全粉虾片的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工马铃薯全粉虾片的最佳工艺参数是:马铃薯淀粉与马铃薯全粉两者质量比为65∶35,粉团含水率为40%,老化时间16 h,50℃下干燥4.5 h,坯料含水率9%左右;油炸温度190~200℃。按此最佳工艺参数,加工过程中成型、蒸煮容易,所得产品马铃薯风味浓郁、口感细腻、膨胀度为362%。  相似文献   

16.
林杨  赵新淮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1):284-287
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淀粉转化为抗性淀粉的得率,该文以高直链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压热——冷却循环并结合酸水解处理,考察循环次数、酸种类、酸浓度与水解作用时间对抗性淀粉制备的影响,改进抗性淀粉的制备技术路线和一些条件参数,并对成品的一些性质进行表征分析。高直链玉米淀粉经过121℃压热20min——4℃冷却24h循环处理2次,再用0.1mol/L柠檬酸于室温下水解12h,抗性淀粉的得率可以达到39%;X-射线衍生图表明,所得到的成品中抗性淀粉是以B型晶体形式存在;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显示,抗性淀粉对热稳定,只有在较高温度下才会发生相转变。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试验、植株生理生化分析和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高淀粉玉米吉单535和普通玉米军单8号子粒糖分与淀粉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N 0~200 kg/hm2之间,两品种玉米子粒淀粉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量施氮则淀粉含量降低。灌浆期吉单535子粒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高于军单8号,适量施氮使子粒灌浆期保持较高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有利于淀粉合成。高淀粉玉米在成熟期淀粉粒充满了细胞,大小均匀,排列有序;普通玉米的淀粉粒则没有充满细胞,大小不一,排列混乱。适宜施氮下淀粉粒大小较为均匀,淀粉粒之间挤压轻微,而过量施氮下淀粉粒相互挤压成多面体状。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甘薯淀粉组分、物化及粉条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品种甘薯淀粉特性与其粉条品质的关系,本研究选用济薯25、济薯26以及商薯19共3个品种于丘陵山地进行试验,收获后进行块根干物质含量、产量测定以及淀粉分离,分析淀粉组分、老化和糊化特性,并对粉条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济薯25的薯千产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P<0.05),且3个品种的淀粉结晶结构、形态相似.3...  相似文献   

19.
玉米淀粉微晶结构在加热和高压作用下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照研究了玉米淀粉微晶结构在高压和加热单独作用下的变化。玉米淀粉加压或加热后,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均有偏光十字消失现象,说明玉米淀粉的微晶结构发生了相同的变化,且均已被破坏,即加热和加压均可使淀粉糊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