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是基础,农业科技是关键,服务"三农"人才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然需求大量人才,尤其是服务"三农"的科技人才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高等农业院校既是服务"三农"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阵地,又是农业科技创新和传播基地。通过探讨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新农村建设,是高等农业院校的神圣职责,也是新时期农业院校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三个重要着力点。“十二五”期间,安徽农业大学将立足自身职能和社会职责,以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注重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完善产学研体制机制等方面,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力求为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农业高等院校的发展是我国当前新形势下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进步的标志,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通过对我国建国以来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浅析高等农业院校自主创新与服务新农村能力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农业院校是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它在农业自主创新、农业科技进步和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推进自主知识创新、技术协同创新和集成服务创新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增强高等农业院校创新能力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政策措施,为发展中的高等农业院校提供借鉴,对切实增强高等农业院校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高等农业院校作为现代农业教育的主力军,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有所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在教育服务、科研服务和社会服务目标的统率下,整合人才、科技、信息、物资、观念和环境等服务要素,通过树立服务"三农"办学理念、创新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等服务路径输送高素质人才,推进科技研发应用,加速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并改善农村人文环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高等农业院校是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它在农业自主创新、农业科技进步和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推进自主知识创新、技术协同创新和集成服务创新等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增强高等农业院校创新能力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政策措施,为发展中的高等农业院校提供借鉴,对切实增强高等农业院校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析高等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能与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来,高等农业院校以健全的办学体系、丰富的科技与人才资源、齐全的学科门类,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回顾几年来的建设实践,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高等农业院校蕴涵着强力需求,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社会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高等农业院校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核心功能,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有力的支撑。但要更好地发挥高等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功能,仍需进一步完善高等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高等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稳中向好的发展时期,为进一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充分发挥地方农业院校在科教和人才的优势。本文以吉林省某农业院校为例,从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设置、专业生产实习实践、教学保障与管理等方面着手,分析当前地方农业院校农业工程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业工程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育人水平。为高校教学改革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等农业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定位与参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高等农业院校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文章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民文化素质三方面分析了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所面临的挑战,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在人才师资、科学研究以及技术推广方面存在的优势,并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在发展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以及培养新型农民方面的定位,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应从科技创新、教育培训与社会服务三个途径参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农业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这一战略的实施,对农业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河北农业大学按照这一新要求,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通过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和新农村建设研究平台,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福建省农科院实施了"百名科技人员联系百家农业企业"、"百名科技人员下乡服务‘三农’"的科技下乡"双百"行动,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广大干部职工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与企业、农户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以服务漳州市景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例,详细介绍了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双百"行动的服务模式、主要工作进展、社会经济效益和心得体会,以期为科研人员更好地服务"三农"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2.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通过实证研究湖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特点、问题、对策。结果表明,实施阳光工程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速度、效益增高、分布区域集中、特色培训模式形成、特色劳务品牌效应明显。针对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受教育程度低、就业技能缺乏、信息不畅、职业技术教育薄弱、适宜岗位选择面太窄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阳光工程质量、开辟就业途径,重点开发小城镇、中小企业、乡村旅游业、服务业、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提供适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更多岗位,是当前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平 《农业与技术》2007,27(1):134-137
根据1991-2004年我国农业发展的统计资料,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农业生产条件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农用固定资产资金额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农业物质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的影响明显,其中农机总动力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近年来明显增强,而农村劳动力、耕地面积和灌溉面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农业高校是服务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安徽农大立足人才科技优势,紧贴乡村振兴需要,搭建了区域性农业综合试验站、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服务中心的“一站一盟一中心”大学农业推广服务平台,构建了研发主体、行政主体、推广主体、经营主体“四体融合”的大学农业推广模式,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这一探索,为地方农业高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推动校地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农业院校不仅是培养农业专门人才,发展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而且还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任。面向市场经济,农业院校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深入地方了解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任务;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加快自身发展;农业院校应主动与地方政府联系采取不同形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角度入手,概括欧盟和中国农业信息服务的作用与模式,分析农业院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优势,并对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探索农业文献信息资源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赵新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70-12071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对于培养新型农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意义重大。当前,应积极探索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和对策,转变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农业院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意义及举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具有科技文献丰富、电子信息资源齐全的农业院校图书馆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三农"的重要使者.分析了农业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意义与独特优势,并提出了6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