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镇巴县蚕桑产业精准扶贫发展现状,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镇巴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北方蚕业》2018,(3):47-51
介绍了陕西省蚕桑生产概况和特点,分析了石泉县、勉县、镇巴县、镇安县、洛南县蚕桑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用好产业脱贫扶持政策、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抓好产业技术服务"110"体系建设和拓宽蚕桑产业增收渠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镇巴县蚕桑产业在当前乡村振兴过渡期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基础建设落后、蚕业机械化轻简化水平不高、蚕桑企业生存压力剧增、技术需求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了强化项目带动支撑、加强示范引领力度、加大蚕业补贴、强化科技保障等镇巴县在乡村振兴过渡期蚕桑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桑枝是蚕茧生产中的大宗副产物。蚕桑产业是镇巴县的传统特色产业,利用桑枝木屑生产食用菌对提振蚕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桑枝副产物的利用价值,阐述镇巴县桑枝食用菌生产的开发潜力,探讨适合镇巴县的桑枝食用菌生产模式及发展策略,为镇巴县蚕桑产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蚕桑强国,当前蚕桑生产经营主体以小农户为主,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对于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1年中国新型蚕桑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全量数据,系统梳理各类蚕桑经营主体的注册和在营数量演进,分析新型蚕桑经营主体的发展规律和地理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13年至今,各类型蚕桑经营主体发展均呈现出增长的态势,近年来其增长速度甚至快于其他农业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第二,与“东桑西移”发展规律相符,东部地区蚕桑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速度减缓、甚至下降,中西部地区蚕桑生产经营主体发展较快,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第三,蚕桑产业规模化水平和组织化水平持续提升且近年来增速加快,但仍明显低于农业产业平均发展水平,尤其是蚕桑生产大省(区)的规模化组织化经营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提出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不同类型经营主体、通过跨区域产业链整合实现我国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蚕桑通报>,心里是多么的激动,它伴随我们近30年了.我和我妻子俞金姬同是从事蚕桑工作,如同我俩结婚后的家庭生活一样,对<蚕桑通报>,一刻也不曾忘怀.在办公室,在家庭书架上,时时闪耀着郭沫若同志所写的"蚕桑通报"这4个秀丽的封面大字,让我们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7.
沈蔚 《广西蚕业》2012,(3):74-77
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是实现蚕桑业健康稳步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蚕桑宴为例,简单介绍了几种利用蚕桑资源烹饪菜品的方法。蚕桑宴中的蚕桑菜品具有营养丰富、形式多样、烹饪方法简单等特点,为注重健康养生的人们提供了新的饮食保健方法,是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的新特色项  相似文献   

8.
楼程富 《蚕桑通报》2004,35(4):61-64
创刊于1954年的蚕桑通报已走过了她50年的光辉历程. 浙江蚕桑产业的发展,孕育了<蚕桑通报>的诞生,促进了<蚕桑通报>的成长,蚕桑产业相关科技刊物的创刊与发行标志着蚕业作为独立学科的完整发展,刊物的出版发行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和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对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北方蚕业》2015,(1):29-29
<正>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苏超研究员主编的《蚕桑轻简高效生产技术》一书,于2014年12月出版发行,ISBN 978-7-81092-955-4,16开本,定价32元。该书针对陕西蚕桑主产区的生产现状,在对国内外蚕桑先进适用技术引进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桑园轻简省力化管理、小蚕规范轻简化共育、大蚕省力规模化饲养以及桑园高值化复合经营等生产技术。该书凝聚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科技人员多年来的实践经验,集蚕桑轻简高效生产技术之大成,对解决目前蚕桑生产效率低、生产  相似文献   

10.
陈清奇 《蚕桑通报》2004,35(2):61-62
<蚕桑通报>从创刊已走过50年历程,笔者从事蚕桑工作50余年来,可以说<蚕桑通报>是与我相伴而行,共同前进,并结下了不解之缘.印象特别深刻的,有以下3件事.  相似文献   

11.
面对新形势、新环境下的蚕桑业,大力开发蚕桑生态旅游,扩大蚕桑产业链,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对于广西经济大幅度增长、广西蚕桑生态文化发展、传统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根据广西蚕桑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所面临的困境,提出逐渐丰富蚕桑文化,提出建立原始性、独特性等多项蚕桑生态旅游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阳春市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蚕桑生产,2005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蚕桑之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几年的反复研究、使用和修改,初步研制成功“蚕桑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包”。该软件包括三大部分55个程序,基本包括了蚕桑方面常用的生统分析和数量遗传程序,通过几年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九江综合试验站十年来在桑蚕新品种引进推广、养蚕新技术模式创新利用、蚕桑资源利用及产品开发、蚕桑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展示,以及蚕桑产业助力精准脱贫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浅论广西蚕桑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就如何将广西蚕桑资源有效利用,充分发挥蚕桑资源的经济效益,改变栽桑养蚕的传统观念,挖掘其潜能,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等问题展开简要的阐述,为促进广西蚕桑资源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超  张明学  李耀文 《北方蚕业》2013,34(1):42-44,47
在对陕西省蚕桑分布和蚕桑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陕西省蚕桑资源多元化、产业化开发利用潜力、途径和目标,并对产业化开发中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是蚕桑产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茧丝绸价格走低的形势下,各级蚕桑生产主管部门和技术推广部门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基本保持了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一是产业地位提高。江苏省把蚕桑产业列入了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重要内容,各地特别是主产区把蚕桑产业列入了地方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蚕桑生产组织领导力度加大,技术指导更加到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广西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蚕桑产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空前加大。在蚕桑产业市场环境产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蚕桑产业存在的各种风险已成为阻碍蚕桑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广西蚕桑产业为研究对象,以蚕桑保险为研究视角,通过查询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对广西蚕桑产业的现状、保险试点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风险的防控进行展望,提出了制定完善的基层保险服务人员培养计划、建立养蚕协会及组建基层救险队以降低骗保风险、加强勘查理赔工作管理、健全理赔机制、拓展保险险种等建议,以期提高蚕桑产业的抗风险水平,提高蚕农栽桑养蚕的信心,推进蚕桑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蚕桑生产是我省的传统产业,也是农村经济优势产业。经过几年产业调整后,随着蚕茧市场的复苏,蚕桑生产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同时要超前认识高速发展给蚕业带来的新问题,引导蚕桑生产健康地发展。1蚕桑生产形势和机遇蚕桑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经济产业,其产业布局和行业兴衰与社会的经  相似文献   

20.
李民 《中国蚕业》2009,30(2):61-64
介绍了改革开放30年来嘉兴市秀洲区蚕桑站作为主持单位或主要参加者,在桑树栽培、养蚕技术、桑树保护、蚕具改良、消毒器具、技术集成等蚕桑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科技成果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